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

面對着南海聯邦的頻頻出手,英法等國把這些舉動都視爲挑釁,而且英法政府也不能老是疲於應付,於是,在說服了美國政府之後,英法美3國開始籌劃着對南海聯邦發起反擊。

就在意大利和南海聯邦簽署了貸款和租借多德卡尼斯羣島的協議之後一個月,英法美3國政府同時宣佈了一個合作計劃,這3個國家打着人道主義援助和穩定亞洲局勢的幌子,拉攏日本政府和民國政府在上海展開了關於日本由中國東北地區撤軍的談判。

劉芾剛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開始還有些迷茫,這些歐美國家怎麼突然關心起中國東北被日本長期佔領的問題了?但是在其後的幾天裡,從上海傳來的談判內容卻暴露了英法美3國的最終目的。在談判中,日本政府代表非常高姿態的表示,日本政府願意把佔領了多年的東北部分領土歸還給民國政府,雙方從此以鴨綠江爲界,日本繼續佔領朝鮮全境。

面對着日本政府的高姿態,民國政府也不能拒絕啊,東北那塊領土本來就是中國的,只是由於國內局勢還不平穩,誰也沒有力量去獨自面對日本的佔領軍去解放那塊土地,現在日本人主動歸還了,而且還沒有額外條件,這是好事啊,民國政府痛痛快快的答應了。

於是,雙方很快就在上海簽訂了協議,並且約定了日本軍隊從中國東北撤軍的時間表。在協議簽訂之後,英法美3國表示。作爲調停人,爲了補償日本撤軍所受到的損失,將由3國政府爲日本提供10億美元的無息貸款,幫助日本政府從多年的經濟衰退以及剛剛發生的大地震中恢復過來。而日本政府也很快就在東京宣佈了他們的經濟發展計劃,第一步就是開發大西南!

日本的大西南是哪裡啊?琉球羣島!雖然日本一直佔領着琉球羣島,但是對於這裡的開發利用並沒有投入太大的資金,現在有了3國的貸款,日本政府打算在那霸、奄美等地修建大中型港口,並且加大從本土向琉球諸島上的移民速度,加大政府的投入。設立國際貿易特區。對這些島嶼進行有效的經濟開發。

經濟開發?!騙鬼啊。當劉芾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刻明白了英法美3國想要幹什麼了,它們這是想利用日本人拖聯邦的後腿,由於現在東亞地區南海聯邦一枝獨秀。除了中華民國政府之外。就只剩下了日本和朝鮮兩個國家勢力。中華民國3國不敢指望,南海聯邦和中華民國都是華人政府,英法美等國再糊塗。也不敢指望着中華民國能在遏制南海聯邦這個問題上起什麼作用,這次迫使日本政府答應把東北地區還給中華民國政府,就是希望在遏制南海聯邦這個問題上,中華民國政府不要插手,在一邊看熱鬧就ok了。

朝鮮已經被日本全境佔領了,而且日本人也沒準備把朝鮮歸還,這個就不用計算在內了,最後剩下的就只有日本政府了。從兩國的外交關係上看,日本作爲南海聯邦的敵對國,條件真是再符合不過了。當初,南海聯邦發家的地方臺灣,就是從日本人手中奪回來的,而日本海軍也是被南海聯邦通過多次伏擊戰,給消滅的乾乾淨淨,可以說日本從一個發展勢頭良好的國家落到現在這個半死不活的地步,全完就是南海聯邦一國之功,其他國家想搶都搶不到。另外,自從中日甲午戰爭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南海聯邦與日本政府之間還處於交戰國的狀態,日本政府曾經多次努力過,但是南海聯邦政府都拒絕簽署任何和平、停戰等約定,南海聯邦政對日本唯一的要求就是無條件投降。

無條件投降就是任人宰割,日本政府打死也不會答應這個要求,於是兩個國家就這麼僵持着,南海聯邦也沒有完全佔領日本的能力,日本也擺脫不了聯邦海軍的壓制,就這麼一直耗着。

近些年,在英美兩國海軍進攻聯邦的時候,日本明治的選擇了中立,這讓原本非常緊張的兩國形式放鬆了不少,聯邦海軍除了對日本海軍的發展非常關注之外,對日本商船的襲擊已經基本停止了,但是這次英法美3國再次把日本政府推到了岔路口,現在形式只給了日本政府2條路,一條就是繼續中立甚至倒向南海聯邦,另一條就是跟隨英法美,接受他們的援助並與南海聯邦爲敵,除此之外,別無他選。

說是2條路,但是留給日本政府的只有一條路,繼續中立不可能,如果沒有南海聯邦的支援,日本扛不住英法美3國的打壓,但是南海聯邦顯然不打算支援日本,就連日本政府也搞不明白,南海聯邦爲什麼單獨對日本這麼決絕,當初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出兵佔領過南海聯邦的領土,但是戰爭結束之後,南海聯邦對這兩個國家問都沒問,就好像佔領的事情從來沒發生過。

所以,日本政府只能捏着鼻子選擇了和英法美3國合作,充當它們在亞洲的橋頭堡,共同對付南海聯邦這個惡鄰。

其實原本在日本政界和軍界中,就有一批堅決敵視南海聯邦的人物,不過由於日本連續遭到聯邦的打擊,已經無力單獨與南海聯邦作戰,所以這些人的主張遭到了大多數更有理智的日本政客的反對。不過,現在機會來了,英法美3國給了日本一個可以翻本的機會,雖然這個機會對於日本來說,也是一種賭博,但是另一批長期受到其他黨派壓制的日本政客和軍人總算得到了實現自己主張的機會,紛紛藉着這股3國援助之風,走上了日本的政治舞臺,逐漸控制了日本政府。

這些日本強硬派一上臺,第一件事就是要防禦南海聯邦的進攻,現在日本海軍已經能夠自行生產仿製的潛艇和驅逐艦,不過不是按照從英國人手中購買的南海聯邦的“大黃魚級”潛水艇仿製的,因爲“大黃魚級”潛水艇的圓形外殼對鋼材的要求和焊接水平都相當高,而日本不管是從原材料還是技術上都達不到那個要求,無奈之中,日本海軍只得又購買了幾艘美國在一戰中接收的德國潛艇進行研究和仿製,其中有2款最終獲得了成功。

這兩種日本仿製的潛艇被命名爲呂-21型和呂-23型,分別由三菱公司和日本海軍吳工廠製造,其中呂-21型的排水量爲水上1060噸,水下1300噸,航速水上17節,水下8節;航程水上5500海里,水下80海里;裝備了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備彈12枚,另有1門76毫米防空炮和一門120毫米艦炮;安全下潛深度50米。

呂-23型比21型加大了排水量,達到了水上1550噸,水下2400噸,航程水上達到了20000海里,水下只有100海里,魚雷發射管增加爲8具,前6後2配置,其它與21型基本一樣。

由於缺乏原材料和技術,日本自產的魚雷碰觸引信非常不可靠,威力也偏小,經常在命中船隻後魚雷不爆炸。這讓日本海軍上下都非常鬱悶,但是當時的英國和美國海軍裝備的魚雷也都存在這個問題,他們也無法幫助日本海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日本海軍偷偷的生產了8艘21型和23型潛艇,再加上那幾艘從美國買來的德國潛艇,組成了日本海軍自己的潛艇部隊,並且在北海道北部海域也訓練了很久,只是沒有經過實戰。(未完待續……)

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29章 高歌猛進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61章 名不副實第8章 備戰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23章 三路並進第38章 珍珠港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73章 國防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29章 勢均力敵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46章 騷擾第2章 登陸難第38章 珍珠港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100章 毒氣彈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68章 潰敗第23章 三路並進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14章 裝病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17章 北歐亂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58章 中立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72章 誘餌(一)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43章 各懷鬼胎第56章 雷達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68章 潰敗第149章 大搜捕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22章 東海岸第68章 絕密單位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20章 按兵不動第55章 西殘東癱第33章 挑事專家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136章 眼紅第23章 大戰結束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1章 海戰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86章 險勝第39章 海南島(一)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22章 問題(三)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68章 制度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64章 計劃破產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13章 羅莎莉亞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68章 潰敗第63章 取證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54章 活話劇(二)
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29章 高歌猛進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61章 名不副實第8章 備戰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23章 三路並進第38章 珍珠港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73章 國防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29章 勢均力敵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46章 騷擾第2章 登陸難第38章 珍珠港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100章 毒氣彈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68章 潰敗第23章 三路並進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14章 裝病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17章 北歐亂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58章 中立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72章 誘餌(一)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43章 各懷鬼胎第56章 雷達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68章 潰敗第149章 大搜捕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22章 東海岸第68章 絕密單位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20章 按兵不動第55章 西殘東癱第33章 挑事專家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136章 眼紅第23章 大戰結束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1章 海戰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86章 險勝第39章 海南島(一)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22章 問題(三)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68章 制度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64章 計劃破產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13章 羅莎莉亞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68章 潰敗第63章 取證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54章 活話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