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登陸難

現在擺在劉芾面前的,有兩個擴張方向,一個就是向北向東,佔領日本,然後登上大陸。對於佔領日本,劉芾沒什麼心理壓力,雖然不像後世的那些憤青一樣,提起日本人不分青紅皁白就是一頓猛踩,而提起同樣奴役了中國人上百年的英國人、俄國人卻沒有任何反應,有點欺軟怕硬的味道。但是對於和中華民族鬥爭了幾百年的日本人來說,都殺光了,劉芾也不會覺得有很大心理負擔,但是對於帶兵衝上中國大陸,劉芾還比較頭疼。

頭疼的原因就是:首先,臺灣的兵力不足,幾萬臺灣陸軍,就算加上後備役,也就10多萬人,就算用海軍直接從天津登陸,直接拿下北京,把清朝政府和滿族皇族都一窩端了,然後剩下的呢?劉芾不會自我感覺良好到自己在北京振臂一呼,全國有識之士一俱響應,然後就是劉總統君臨天下等等的。。。。。。劉芾覺得,只要自己把北京打下來,滿清政府一完蛋,那麼全國很可能就得軍閥割據,原來的督撫們自佔一塊地方,既不投降,也不進攻,就這麼和北京耗着。你要打你就來,反正打完了張三還有李四,有本事你就從北京一路殺到海南島,再從海南島一路殺到新疆,然後再殺出山海關,殺遍全東北。至於那些軍閥們會不會望風而降?這個劉芾覺得可能性也不太大,他們投降不會是無條件的,肯定提出要在新政府或者新政權裡獲得一定的利益,如果這樣的話,殺到最後,就等於劉芾一羣人代替了原來的滿清皇族然後下面還是原來的那些大臣們、利益集團們在位,換湯不換藥,而且劉芾覺得打仗還好說,一旦和平解決,自己根本就玩不過這些玩人大學博士後再博士後畢業的先賢們,最後被玩死的肯定還是自己。與其費這麼大力氣,打這麼多仗,殺這麼多本族同胞,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而且對國家不一定就有多大利益,對人民估計短期內不光沒利益,還有很大的傷害,打仗哪能不死人啊,哪能不毀城市啊,哪能不壞良田啊,而這些被殺的、被毀的、被壞的,絕大多數都是社會的中下層人民,這個道理劉芾不用有多大的學問,看看歷史書,就全清楚了。

至於救人民羣衆於水火,帶領人民走向幸福啥的,劉芾連想都不好意思想。誰能知道自己一定能帶給人民羣衆幸福?誰能知道你帶過去的到底是不是幸福?在臺灣可以實行的好政策,到了地域龐大多少倍,民族複雜了多少倍的大陸,就不一定是個好政策,與其殺的頭破血流去自己家裡爭這份家產,不如把這些力氣留着向外國人使,世界上不光有中國大陸上是中華民族,也不是僅有這塊土地上能生長中國人,南邊、西邊還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居住,可以讓華人世代延續下去。

另一個擴張方向,就是向南,向西。向南,最近的就是已經被美國人佔領的菲律賓羣島,然後就是後世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目前是蘇門答臘、爪哇、巴釐等一些羣島,基本都歸荷蘭統治。再向南,就是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了。現在大部分都被英國佔領,還有少部分是德國人的殖民地。

而向西的話,首當其衝的就是越南這個法國殖民地,然後老撾和柬埔寨,也是法國人的地盤,再往西是泰國,這裡是英國人和法國人殖民地的交界,泰國西邊的緬甸和印度屬於英國,而泰國東邊的地盤屬於法國。在越南、老撾、泰國這些陸地國家的下面,就是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島,中間夾着一條著名的海峽,馬六甲海峽,這時的馬來西亞,也是英國人的保護國,而新加坡這個國家,這時候還沒成立呢。

臺灣如果要想向南發展,那麼最大一個問題,不是馬來西亞、也不是印度尼西亞,更不是澳洲和巴布亞新幾內亞,而是菲律賓羣島。這個羣島正擋在臺灣的南邊,不管是想去印尼,還是想去馬六甲一帶,都要經過菲律賓附近的海域,所以,菲律賓是一定要弄到手的。不過現在菲律賓正被美國人佔據着,而美國即將代替英國,成爲世界第一強國,況且這時候的美國在亞洲沒有真正的殖民地,就菲律賓這麼一塊地方,其被美國政府的珍惜程度可想而知,要想從美國人嘴裡啃下菲律賓這塊肥肉,劉芾暫時還沒有什麼好辦法。不過暫時沒有,不能說一直沒有,搶不搶的先放一邊,美國人不是正邀請臺灣陸軍到菲律賓島上去幫助他們鎮壓當地的獨立起義嗎,正好,先拉着部隊去島上轉一圈,熟悉了地形和氣候啥的,等到以後如果真動起手來,也方便了很多不是,再說了,如果能和當地人稍微勾結勾結,秘密培養一些當地的勢力,也不是不能辦到的。

說動就動,1907年剛剛過完春節,臺灣的海軍就開始往菲律賓運送陸軍了,頭一批的1000名臺灣陸軍將在棉蘭老島的達沃市建立臺灣陸軍駐菲律賓指揮部,並以棉蘭老島爲轄區,負責保護島上的美國產業並打擊各種獨立起義。

菲律賓這個名字,是由15世紀的西班牙航海家洛佩茲仿照當時的西班牙皇太子的名字而起的,其實在這之前,還有一位更有名的葡萄牙航海家首先發現了這些島嶼,並按照當時的天主教宗教節日,把這些島嶼命名爲“聖拉哈魯羣島”,不過這位航海家由於干涉了當地人的事物,而被殺死,他就是麥哲倫,而他死後,這個名字也就逐漸被人忘記。

在長達300多年的西班牙統治裡,菲律賓羣島上的人民就一直沒有熄滅過獨立的火焰,直到西班牙人被美國人趕走,菲律賓人才第一次成立了菲律賓第一共和國。不過前門驅狼,後門來虎,西班牙人是走了,美國人又來了,於是,剛剛成立的菲律賓第一共和國又開始和美國人戰鬥,一直打到1902年7月,菲律賓第一共和國才正式被打敗。共和國雖然沒有了,但是殘留下來的抵抗組織卻堅持不斷的在菲律賓各地發動獨立起義,這讓美國人非常的頭疼,由於美國在菲律賓的軍隊人數不足10萬人,想要在這種地形複雜的熱帶羣島上處處設防是不可能的,於是,這些抵抗組織就和美國人打起了當代的游擊戰。

這些抵抗組織裡最有名的就是一個叫“卡蒂普南”的組織,這個詞的大概意思是“名族兒女至尊協會”。這個組織自西班牙人統治時期,就開始了反抗運動,組織的主要成員都是菲律賓當地的資產階級激進派人士,包括了當地的部族首領、知識分子、地主和商人。這些人籌集資金,從島外的各種勢力手裡購買槍支彈藥,武裝起自己的軍隊,在鼎盛時期,可以達到10多萬軍隊。隨着美國人的強力鎮壓,卡蒂普南組織損失很大,他們放棄了主要城市,撤退到小城市、鄉村、部落和雨林中,繼續組織各種起義和武裝鬥爭,發誓要把美國人拖垮、拖走。

由於菲律賓的地理位置和特殊地形,美國人這點兵力根本就不能做到佈滿整個菲律賓羣島的程度,所以只能佔據大型城市和港口,再利用封鎖、分化、剿滅等手段,和當地的武裝力量周旋,不過由於當地的武裝力量放下槍就是當地的農民、商人、學生、甚至士紳,而美國人又無法確認出來,所以從1902年起,雙方基本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美國人拿卡蒂普南組織沒轍,而卡蒂普南組織也不敢去招惹美國人佔領的大城市和港口。

這次邀請臺灣軍隊來協助清繳當地人的起義,美國人也是沒有辦法,一場爛戰打了近3年,花了10多億美元,卻不能完全征服菲律賓,這讓美國國內的那些在菲律賓有投資或者打算在菲律賓投資的資本家們非常不滿,但是美國又很難再抽調更多的陸軍投入菲律賓作戰,而臺灣的出現,正好解決了他們的這個難題。

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36章 賭贏了第36章 賭贏了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2章 轟炸機第34章 偷襲成功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83章 文化入侵第3章 行蹤泄露第2章 以戰代練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62章 巴頓第75章 7、8、9三個省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40章 決死空襲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7章 吃虧是福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80章 攻心戰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21章 夜戰第27章 新藥第29章 高歌猛進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58章 “潑婦”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68章 潰敗第117章 電視機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62章 巴頓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117章 電視機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62章 巴頓第38章 珍珠港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91章 對壘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25章 夫人外交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79章 P38戰鬥機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90章 集結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11章 三國分贓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56章 一戰爆發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75章 三赴德國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66章 重典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76章 海軍條約第87章 調整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64章 計劃破產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25章 夫人外交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108章 新礦工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
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36章 賭贏了第36章 賭贏了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2章 轟炸機第34章 偷襲成功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83章 文化入侵第3章 行蹤泄露第2章 以戰代練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62章 巴頓第75章 7、8、9三個省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40章 決死空襲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7章 吃虧是福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80章 攻心戰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21章 夜戰第27章 新藥第29章 高歌猛進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58章 “潑婦”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68章 潰敗第117章 電視機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62章 巴頓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117章 電視機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62章 巴頓第38章 珍珠港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91章 對壘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25章 夫人外交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79章 P38戰鬥機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90章 集結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11章 三國分贓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56章 一戰爆發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75章 三赴德國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66章 重典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76章 海軍條約第87章 調整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64章 計劃破產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25章 夫人外交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108章 新礦工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