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菊凋零

現任的r本天皇爲第124代天皇,年號昭和,名爲裕仁,1926年剛剛繼任。這位天皇在後世中非常出名,正是他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把r本帶入了毀滅的境地,不過由於美國需要r本來牽制蘇聯,所以這位裕仁天皇幸運的得以保留了下來,沒有被追究戰爭責任,一直活到了1989年,成爲了r本歷史上最長壽且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任天皇,怪不得中國有句古話說:好人不償命,禍害遺千年呢。

不過這位長壽的天皇目前的處境並不妙,良子皇后由於在9月份剛剛產下第二個女兒,所以一直沒有離開皇宮,因爲當天是週日,裕仁帶着大女兒東久遜成子正在皇宮裡陪伴着皇后,而這時,空襲警報響了。

作爲一名被海軍大將養大的皇子,裕仁6歲的第一個老師就是乃木希典陸軍大將,從小就接受了全面的軍事教育,他深知戰爭的殘酷和危險,聽到了空襲警報。他也顧不上什麼天皇不天皇的了,立刻拉着皇后和大女兒,在侍衛的保護下來到殿外,準備登上汽車向城外疏散躲避,這時的良子皇后還在哭泣着不捨剛剛滿月的小女兒,由於出生的時候身體不好,她還在東京的醫院中治療,並沒皇宮內。

裕仁無法勸阻自己的皇后,只能強行把皇后塞進汽車,然後吩咐侍衛長去醫院接小女兒。一起到東京以北的宇都宮市匯合。就在汽車剛剛啓動的時候。第一批航彈已經落在了皇宮的正門外,燃燒彈伴隨着高爆彈下雨一樣的從天而降,200公斤級的高爆彈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強烈的衝擊波會把爆炸點周圍上百米的建築物衝到和震塌。而燃燒彈雖然爆炸並不劇烈。響動也小。但是它們爆炸後特有的白色濺射物讓它們在一片煙霧中格外顯眼。就像一朵猛烈綻放的白色花朵,然後瞬間就變成了一個耀眼的火球,那些當初綻放的花瓣。成了肆虐的火舌。

爲了提高對皇宮的轟炸效果,聯邦空軍的3個機羣並沒有分開,而是排成了前中後三個緊密的集團,跟隨着打頭的領航機按照固定的航向和飛行速度陸續投彈,這樣一來,皇宮區域就成了重災區,大量的航彈落在了皇宮的周圍,而落在皇宮內的航彈數量也不少。

裕仁天皇的座車和其他幾輛皇室人員的汽車很快就被爆炸所籠罩了,很不幸的是,他們的位置正在一隊飛機的投彈軌跡上,一組一組的航彈沿着這條軌跡,由南向北,輪番掉落在基本相同的落點上,這些落點附近很快就沒有活物存在了,就算是躲在地下,不被炸死,也沒被震死,還沒有被燒死,那他也逃不掉死亡的結果,因爲燃燒彈的爆炸會耗盡周圍的氧氣,不管你躲在那裡,都需要呼吸。

皇宮很快就燃燒了起來,連圍在皇宮周圍的湖泊上面也都燒了起來,附近的一些街道和建築也都在燃燒,有一些飄離了投彈點的航彈,落在了周圍幾公里的範圍之內。10分鐘後,天空中又下起了一片炸彈雨,轟炸機羣在東京市北部掉了一個頭,從皇宮的東北部再次光顧了皇宮上空,並在一直盤旋在皇宮上空的偵察機的指揮下,又對皇宮某些落彈並不密集的區域再次補充投彈一次。

由於有了燃燒的濃煙和爆炸掀起的大量灰塵,這次投彈的落點更亂,只有大概四分之一的航彈落到了皇宮內部,其餘的都落在皇宮附近,最遠的落點甚至都跑到了皇宮西南5公里之外,這一組航彈直接把一條街區都毀了,大火隨即燃起。

中午12點,70架ab-1轟炸機安全返航,其中有3架因爲發動機故障,不得不在中途的海域裡進行了跳傘,飛行員已經附近的潛艇救起來,那3架飛機也就直接墜毀在海中了。

2個小時之後,最後幾架偵察機也返回了宮崎機場,它們是在轟炸機起飛2個小時之後才起飛的,主要任務就是確認這次轟炸的效果。它們帶回來的消息也印證了轟炸機飛行員們彙報,皇宮基本被夷爲平地了,如果在那種情況下還能有人存活下來,那麼就說明他真是神了,下次也就別去炸他了,白費油料和炸彈。

唯一有出入的是,轟炸機飛行員說只重點轟炸了皇宮所在的區域,充其量有零星的炸彈落在周圍幾公里的範圍之內。而偵察機飛行員回來的報告卻說,小半個東京市都在燃燒,黑煙飄出去幾十裡,而他們的這種說法,也得到了潛伏在東京灣外潛艇的認同,按照潛艇發回來的電報內容將,他們在相模灣南部的海域中,都可以看到90多公里之外沖天的黑煙。

原來,東京的軍隊和主要救火隊在發現皇宮着火之後,都在第一時間感到了皇宮的附近,打算對皇宮的火勢進行補救,不過他們中來到最早的一些人都遭到了第二波轟炸,死傷慘重,剩下的救火隊伍也被從身後燒過來的大火給包圍了,不光沒能救下皇宮,反而耽誤了撲救其他着火點的時間,致使這些火點逐漸變大,慢慢連成了片,無法再撲救了。

大火越燒越旺,蔓延速度飛快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r本的建築物很多都採用了木質結構,就算是那些鋼筋混凝土的大樓內部,也鋪滿了木地板、木隔斷等,這些建築材料被大火一烤,不用等火舌捲到這裡,就開始自燃了,大火藉着海風和豐富的可燃物,一條街區一條街區的跳着跑,之用了3個小時,就把半個東京市全捲了進去,目前還在向西南方向蔓延,因爲當天吹的是北風,至少東京市的北部暫時還受不到波及。

與熊本、佐世保、長崎等城市相比,轟炸東京所造成的國際影響更加巨大,因爲在其他的r本城市中,就算是有外國人居住,也非常非常少,而且身份還特殊,比如佐世保軍港的十幾名英國海軍工程師。在兩國交戰的狀態下,第三國的軍方人員不管出現在交戰兩方的那一邊,都不是什麼好事,所以死了也是白死,連說都不能說。

但是在東京就不一樣了,這裡是r本的首都,不光有很多外國人在這裡居住,還有各國的使領館,所幸的是,大部分國家的使領館都在風景更好一些的北部地區,基本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不過還是有十多名使領館的工作人員,包括一名巴西武官,都死於這場轟炸和大火。

通過這些國家的使領館工作人員,有關這次轟炸的大部分消息很快就登上了世界各國的報紙,有些還配上了照片和親臨者的敘述,這就讓這些報道更顯真實可靠。在這些報道登出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政府都對南海聯邦這種殘酷的戰爭方式表示了反感和遺憾,就算是那些大衛控制的親南的報紙和猶太人的媒體也無法爲南海聯邦掩飾了,因爲連照片帶人證都是完好無損的擺在那裡,其中還有各國的大使和領事是當事人,這個東西就沒法掩飾了。(未完待續……)

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48章 民國(四)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20章 按兵不動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54章 反擊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36章 摩拳擦掌第30章 合作社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20章 按兵不動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92章 杉杉健太第49章 飛機第76章 捉對廝殺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10章 權力真空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63章 取證第29章 沒良心炮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9章 遇襲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66章 重典第60章 佈網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30章 懷疑第74章 皇帝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1章 佈網(二)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56章 雷達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54章 反擊第141章 護士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23章 親王喬治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51章 戰備(一)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125章 上海行第79章 P38戰鬥機第19章 全民戰爭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23章 歐洲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3章 親王喬治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4章 本土防禦第25章 夫人外交第68章 制度第66章 聯邦缺鐵第72章 誘餌(一)第40章 海南島(二)第28章 以日製日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72章 誘餌(一)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95章 大衛走了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58章 反貪反黑第68章 制度第20章 問題第35章 皇家海軍第98章 獨立第68章 潰敗第36章 摩拳擦掌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18章 西線第41章 漏網之魚第17章 渾水摸魚第44章 革命(二)第75章 7、8、9三個省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32章 奧運會第50章 飛機二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138章 不夜城
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48章 民國(四)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20章 按兵不動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54章 反擊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36章 摩拳擦掌第30章 合作社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20章 按兵不動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92章 杉杉健太第49章 飛機第76章 捉對廝殺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10章 權力真空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63章 取證第29章 沒良心炮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9章 遇襲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66章 重典第60章 佈網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30章 懷疑第74章 皇帝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1章 佈網(二)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56章 雷達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54章 反擊第141章 護士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23章 親王喬治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51章 戰備(一)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125章 上海行第79章 P38戰鬥機第19章 全民戰爭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23章 歐洲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3章 親王喬治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4章 本土防禦第25章 夫人外交第68章 制度第66章 聯邦缺鐵第72章 誘餌(一)第40章 海南島(二)第28章 以日製日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72章 誘餌(一)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95章 大衛走了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58章 反貪反黑第68章 制度第20章 問題第35章 皇家海軍第98章 獨立第68章 潰敗第36章 摩拳擦掌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18章 西線第41章 漏網之魚第17章 渾水摸魚第44章 革命(二)第75章 7、8、9三個省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32章 奧運會第50章 飛機二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138章 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