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巴巴羅薩

戰爭進行的很順利,全部機械化的智利軍隊幾乎是用行軍的速度,之用了1周就佔領了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脈西部的全部領土,目前正在重新集結部隊,準備從2個地方翻越安第斯山脈,向玻利維亞東部繼續前進。

這時候巴西坐不住了,跳出來想當和事佬,主要它不想與智利這個明顯偏袒南海聯邦的國家爲鄰,那樣的話,說不定哪天智利軍地就打進巴西境內了呢。但是智利政府根本就沒理睬巴西政府的調停建議,在開戰第10天,就用2個師的兵力翻越了安第斯山脈,向玻利維亞東部地區挺進,看這個形式,用不了1個月的時間,玻利維亞就得亡國。

智利軍隊這邊進展順利,遠在歐洲的小鬍子終於也坐不住了,眼看着南海聯邦航掃太平洋北部,先是把澳洲吃進了肚子,然後又開始進攻美國,不僅消滅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還重創了美國陸軍,大有橫掃美國西部的趨勢。

而遠在南美的智利小國,居然也在南海聯邦的慫恿下,開始在南美擴展自己的生存空間,還搞得有聲有色。通過阿根廷的德國情報人員發來的消息,很多智利軍隊中都有南海聯邦軍官的身影,他們使用的武器雖然是智利國產的,但是除了銘牌和商標不一樣,幾乎每個螺絲釘的位置都是一樣的,不用問啊,這也是用聯邦技術生產出來的。

在小鬍子看來,南海聯邦不僅要北美大陸。還想把南美大陸也吞進去,這個胃口可太大了。與劉芾一比,自己在歐洲折騰了這麼半天,也不咋滴啊。知恥而後勇,小鬍子決定不能讓劉芾給比下去,你能打美國,那我就能打蘇聯,看看咱們誰先成功。

1941年6月1日,比歷史上提前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向蘇德邊境蘇聯一側發起了突然進攻。德軍爲了進攻蘇聯已經準備了近一年的時間,按照德國陸軍總司令部制定的計劃,德軍將組成北、中、南三個集團軍羣,共計117個師,再加上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的50個師,總共167個師的兵力,另外還有28個德國師作爲預備隊。

爲了這次進攻行動。德軍總共調集了4500多輛“黑豹”中型坦克、2000多輛德軍自行開發的3號和4號坦克,另外還有700多輛捷克生產的35t和38t坦克。除此之外,德軍還在東線戰場上投入了近40000門各類火炮,基本上算是傾其所有了。

因爲與南海聯邦進行了大量的軍事合作,不僅德國陸軍在坦克發展上前進了一大步,德國空軍在作戰飛機上的設計與生產上更是格外看重。這次戈林元帥調集了2000架左右的作戰飛機前來支援東線的三個集團軍羣。其中採用了聯邦發動機的bf109f戰鬥機就有900多架,這是最新生產出來代替e型機型的戰鬥機,它比原來的e型機的航程要遠一半,機身也輕了不少,更加靈活。

北方集團軍羣由威廉.裡特爾.馮.勒布陸軍元帥指揮。它由一個裝甲集羣和2個集團軍組成,裝甲集團包括5個裝甲師和3個摩托化步兵師。2個集團軍羣則包含着16個步兵師,共計26個師的兵力。

北方集團軍羣將從東普魯士出發,沿着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地,直撲列寧格勒,匯同芬蘭軍隊,共同向這座蘇聯北方的重要工業和港口城市發起進攻。

中央集團軍羣由費多爾.馮.博克陸軍元帥指揮,它由2個裝甲集羣和2個集團軍組成,裝甲集團中就包括了古德里安所率領的第二裝甲集羣,此時的古德里安已經是上將軍銜、第二裝甲集羣司令了。中央集團總共有50個師的兵力,它們的任務就是在波蘭與白俄羅斯交界的比亞維斯托克地區分成南北兩路突進白俄羅斯領土,爭取在明斯克以西,把這一地區的蘇軍包圍分割消滅。

南方集團軍羣由戈特.馮.龍德施泰特陸軍元帥指揮,它由1個裝甲集團和3個集團軍組成,總兵力41個師,另外還有大約14個師左右的羅馬尼亞軍隊也歸南方集團軍羣指揮。它的任務是從波蘭南部和羅馬尼亞分頭出兵,進攻烏克蘭地區。

按照這份被小鬍子成爲“巴巴羅薩”的作戰計劃,德軍的第一步先是要突破蘇聯軍隊在蘇德邊境上的防禦,然後把邊境附近的蘇軍分割包圍,逐一吃掉。然後第二步就是攻里加、明斯克、基輔等重要城市,並把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收入囊中。第三步就要進攻列寧格勒、莫斯科,迫使斯大林做出讓步,與德國和談。

而此時蘇聯在蘇德邊境上也不是一點防備都沒有,與歷史上不同的是,這時的蘇聯已經提前加入了同盟國的陣營,而且它在遠東沒有了r本這個需要防備的強敵,而是多了一個曾經是軍事合作伙伴但是關係越來越冷淡的南海聯邦。

斯大林一直都不放心自己的遠東地區,即使沒有了r本,但是它對已經和德國走得越來越近的南海聯邦的防範心理更加嚴重,因爲在中國北部與蘇聯的邊境問題上,南海聯邦不光是不支持蘇聯,還明顯的站在了蘇聯的對立面上,所以蘇軍在遠東,尤其是海參崴和庫頁島地區,還是部署了大批的飛機、坦克和軍隊,以防止南海聯邦軍隊在這一地區對蘇聯可能發起的突襲。

斯大林總共在遠東投入了70個師左右的兵力,大概100-120萬人,飛機3000架,坦克2000輛左右。而在西線,也就是蘇聯與波蘭、羅馬尼亞邊境附近,蘇聯總共有250多個師,430萬兵力,是德軍進攻部隊的2倍還多。

這時的蘇聯軍隊雖然裝備還是沒有德軍精良,但是它們擁有大概23000輛坦克(大部分是1933年之前設計的老舊型號,比如bt型5000輛、t26型10000輛、t28多炮臺型500輛、t35多炮臺型51輛、t37系列偵查坦克4000多輛、t34中型900多輛、kv1和kv2重型坦克600輛、美製格蘭特和斯圖亞特坦克700多輛),其中的15000輛佈置在蘇德邊境附近,另外蘇聯紅軍還有70000多門火炮也部署在這裡。

蘇聯空軍此時裝備的作戰飛機大概有19000架左右,但大部分是伊-153、伊-16戰鬥機和斯勃-3、波特-3型轟炸機,數量佔到了總數的80%左右,只有少數比較先進的雅克-1、米格-3、伊爾-2型飛機和美國援助的p39型戰鬥機。其中超過11000架飛機部署在蘇德邊境。

(說起p39戰鬥機,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這種戰鬥機是美國貝爾飛機公司爲美國陸軍航空兵設計的一款戰鬥機,它的設計思路非常獨特,其一就是把發動機放在了駕駛艙後面,也就是飛機的重心處,使得整架飛機的運動性非常好;第二就是它拋棄了普通上滑動座艙蓋而是用了一種類似汽車門一樣方式進出座艙;第三它的機頭裡裝有1門37毫米機炮。

它的優點非常多,比如低空性能優越,非常靈活,火力兇猛,座艙帶裝甲防護等等,但是它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高空性能非常渣,操控難度大,美軍飛行員非常不喜歡這種飛機,把它稱作“空中棺材”,美國陸軍隨即把它打入了冷宮。

但是隨着蘇聯加入了同盟國陣營,大批在美國倉庫中閒置的p39終於有了出頭之日,它們被美國人援助給蘇聯空軍使用。這種飛機一到蘇聯飛行員手中,立刻就煥發了青春,蘇聯飛行員非常喜歡這種飛機,尤其是它機頭內的那門37毫米機炮,它的火力足以從空中打爆一臉坦克。

至於p39的那些缺點,在蘇聯空軍看來根本就不是事。什麼發動機在機身中維修不便?蘇聯地勤人員數量多,一架飛機一大羣人一起修,一點不覺得維修困難。高空性能差?蘇聯空軍壓根也沒打算拿對地攻擊這麼犀利的p39當高空戰鬥機用,高空中有雅克飛機呢。座艙門不方便逃生?我呸!能裝備上p-39的部隊前面都帶着“近衛”兩個字,我們是蘇聯的驕傲,只要不是凌空爆炸,被擊落的時候也是找一個敵人目標衝下去,誰敢逃生!!!

在美國成了雞肋的p39到了蘇聯飛行員手中成了搶手貨,在二戰結束的時候,有很多蘇聯飛行員都是駕駛着p39成爲王牌飛行員的,他們給這架飛機起了一個綽號,叫“空中眼鏡蛇”。)

此時在蘇德邊境的蘇軍基本情況就是人和大炮多、坦克多、飛機多、政委多,但是士兵素質低、坦克質量低、飛機性能低、指揮能力低。另外蘇軍的部隊還存在着一個很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部隊指揮員嚴重不足,從元帥到連長,有戰爭經驗尤其是大戰經驗的挑不出來幾個。

按說蘇聯的軍隊從俄國開始就加入了一戰,一直到蘇聯成立,國內打白匪軍,國外打幹涉軍,周邊還有羅馬尼亞、波蘭、芬蘭這些小國給它練手,這幾十年裡也沒閒着啊,就算裝備差一點,就是一支百戰精兵了,怎麼就缺少指揮員了呢?這還得從斯大林這位能把朱元璋都甩出好幾條街的好殺功臣的領導人說起。(未完待續。。。)

第37章 有點緊張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68章 絕密單位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2章 醞釀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54章 仇恨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105章 博弈(二)第69章 佔領西雅第36章 賭贏了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106章 妥協第23章 三路並進第41章 漏網之魚第56章 入侵美國第3章 宣戰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70章 建國(二)第19章 金蘭灣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39章 海南島(一)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3章 羅莎莉亞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62章 佈網(三)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36章 摩拳擦掌第32章 移民潮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21章 夜戰第73章 國防第24章 冰箱第7章 爪哇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87章 調整第11章 養寇自重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1章 難題第21章 夜戰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32章 國際聯盟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27章 新藥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39章 金牌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2章 談判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10章 快速艦隊第14章 裝病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125章 上海行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117章 電視機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50章 飛機二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74章 巴巴羅薩第8章 越亂越好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78章 電視轉播第34章 偷襲成功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56章 入侵美國第28章 以日製日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52章 戰備(二)第43章 投降第7章 爪哇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6章 寶船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
第37章 有點緊張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68章 絕密單位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2章 醞釀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54章 仇恨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105章 博弈(二)第69章 佔領西雅第36章 賭贏了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106章 妥協第23章 三路並進第41章 漏網之魚第56章 入侵美國第3章 宣戰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70章 建國(二)第19章 金蘭灣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39章 海南島(一)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3章 羅莎莉亞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62章 佈網(三)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36章 摩拳擦掌第32章 移民潮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21章 夜戰第73章 國防第24章 冰箱第7章 爪哇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87章 調整第11章 養寇自重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1章 難題第21章 夜戰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32章 國際聯盟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27章 新藥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39章 金牌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2章 談判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10章 快速艦隊第14章 裝病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125章 上海行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117章 電視機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50章 飛機二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74章 巴巴羅薩第8章 越亂越好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78章 電視轉播第34章 偷襲成功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56章 入侵美國第28章 以日製日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52章 戰備(二)第43章 投降第7章 爪哇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6章 寶船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