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

從越柬復國軍使用的武器上,基本看不出什麼名堂,他們的武器很雜亂,既有歐洲各國在一戰中的制式武器,也有蘇聯軍隊的裝備,甚至還有美國貨,不過具當地百姓們反映,這些武裝份子大部分都是預先藏匿在當地的幾個部落中,然後突然出現在波別鎮裡的,這就說明在當地他們是有接應的,而且是有預謀的。

至於泰國方面,在接到了南海聯邦政府的正式外交詢問之後,只是推脫在邊境地區環境複雜,兵力不足,無法檢查全部的區域,至今還未發現這夥武裝份子。

泰國這個時候還不叫泰國,應該叫暹羅,它的地位挺特別,應爲英法之間的矛盾,他們把暹羅當做了兩國殖民地之間的緩衝區,並且協議了兩國都不去佔領這裡,於是,暹羅成了整個東南亞唯一一個沒被殖民的國家。在南海聯邦趕跑了法國人,把原來的法屬印度支那變成聯邦國土之後,英南兩國之間也遵守着這個約定,雙方都沒有向泰國出兵,繼續把它當做兩國之間的緩衝區。

這時候的暹羅還是一個王國,現在國王是拉瑪七世,整個國家是個純農業國家,國民大多信奉佛教,不崇尚武力,戰鬥力極弱,暹羅王在處理本國與英、南兩國之間的關係上只有一個字,就是忍!幸好他的國家的地位很特殊,英南兩國由於互相敵視,所以關係很緊張,更需要暹羅整個緩衝區來緩和雙方的鬥爭。

而且劉芾一直對於從陸地上西進沒有太大的興趣,在他看來,泰國既沒有豐富的礦產,也沒有合適的兵源,除了糧食產量高點之外,沒有他或者聯邦需要的東西,與其佔領這麼一塊廢地,還不如讓它就這樣夾在印度和安南三省中間。當一個緩衝區更符合聯邦當前的需求。

不過從這兩年開始,英國人有點不安份了,他們不光大力扶持日本,爲其提供資金和技術,又看上了泰國這個與聯邦交界的國家,打算把它當做橋頭堡,騷擾一下聯邦的邊境地區。

在英國政府看來。南海聯邦發展的太快了,從一個小小的臺灣島,幾百萬人,幾年之間就東搶西奪的弄出來這麼一大片土地,擁有了幾千萬人口,雖然土地面積變大了很多。人口數量的激增了不少,但是這裡面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民族問題。

最初的南海聯邦是一個以華人爲主的國家,雖然他們引進了不少歐美裔移民,但是華人還在佔絕對的統治地位。在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荷屬東印度羣島和英屬馬來西亞之後,整個南海聯邦的人口比例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4200萬人口中。華人依舊是第一大民族,佔了三分之一左右,大概有1400萬人;馬來人、爪哇人、京族人數量差不多,都在700萬左右,並列第二大族;歐美裔居民佔了十五分之一左右,大概300萬人;剩下的400多萬人裡則包含了近百個民族。

有了這麼多的民族,那麼民族矛盾肯定是存在的,不管是從政治地位、經濟地位還是民族習慣、語言、文字等方面上。各個民族之間都不可能很快的融合到一起。儘管聯邦政府一直致力於民族大融合,但是這種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解決。

確實,英國人有着很長時間的殖民統治經驗,在他們的殖民地上,也面臨着與聯邦同樣的問題,所以他們的推測也不算是太離譜。不過聯邦政府的民族政策與他們的殖民地政策完全不一樣,聯邦政府一方面在國內強力推廣漢語和英語教育。廢除各民族語言、文化、歷史,就連在姓名上,在1918年之後出生的聯邦嬰兒也必須取漢字和英文兩個名字,堅決執行去民族化。另一方面。聯邦政府在憲法中就明文規定,聯邦公民生而平等,不管是新生嬰兒、學校的學生、工廠的工人、軍隊中的士兵,在登基資料上根本就沒有民族這個項目,只有在國籍上標註着南海聯邦。

任何一個聯邦公民如果在聯邦國內遇到了種族歧視問題,比如同工不同酬、招聘啓事上明確寫明招募某個民族、不同民族通婚、混居等,都可以向當地政府舉報這些違反憲法的行爲,而當地政府對待這種公開與聯邦憲法對立的舉動,只有一個字:抓!!!

這些違反了聯邦憲法的人將會被冠以破壞聯邦安全罪被判入獄,刑期5年,且不許減刑,一律被押往爪哇島上去進行清理舊城、原始森林等苦役,鑑於爪哇島上的那種環境,送上去的犯人們十有八九是回不來的,除了疾病、勞累之外,樹林和那些城市廢墟里都藏着大量的野獸,而是是吃慣了人肉的野獸,它們聞到人肉的味道就會發狂。

聯邦政府的這種強行加速民族融合的政策已經具體實施了近20年,效果還是不錯的。在最早被佔領的安南三省,原來的越南、柬埔寨、老撾的很多小民族已經逐漸消失,京族、岱依族、泰族、高棉族等大民族也被現代化的工廠和農業合作社給強行拆散了,逐漸適應了和其他民族混居,而他們的第一波後代,現今已經快20歲了,在他們之中,大部分人只知道自己是南海聯邦的公民,至於屬於哪個民族,教科書上沒有,學校裡不教,除了他們的長輩可能會說一些之外,他們無從得知。

在他們看來,他們與其他聯邦公民沒什麼不同,根本就不知道也沒有興趣知道這些什麼民族的知識,至於他們祖輩給他們講述的那些有關他們民族的東西,只需要再經過一代人,也就是在他們的孩子身上,就不會再有什麼記憶了,而當到了他們的第三代人,他們的民族就悄悄的消亡了。

這些都是劉芾的想法和做法,英國政府並不清楚,所以他們打算利用這個民族問題,給聯邦再增加一些麻煩,如果僥倖能造成聯邦內部大亂,那就太好了,就算是聯邦處理得當,這種民族仇恨也只會加深,不會消減,只不過是暫時被壓制下去而已,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機會,還會爆發出來。

這種活英國政府幹起來很熟練,因爲在其他殖民地地區,他們不止一次的實際操作過這種高技術工作,所以,英國政府中有N多的人可以完成這個針對南海聯邦的騷擾計劃。

按照專業人士的計劃,英國政府先是在歐洲、美洲、印度、緬甸等地蒐羅了一圈,找到了當年跟隨着法國軍隊跑到緬甸去的一些越南和柬埔寨王室成員,然後用金錢、復國利誘一下,再用英國政府的大棒子嚇唬一下,就把挑撥聯邦民族矛盾的第一步完成了,那就會先立一個旗幟,而且還得是名義上聽起來比較正統的旗幟,這些越南和柬埔寨王室就是這面旗子。

之後,再由這些王室成員出面,在泰國、緬甸招募了一批原來的臣民們,組成了一支越柬復國軍,用英國政府提供的資金和武器裝備起來,再由英國政府派來的軍官們進行短期培訓,成爲一支勉強能夠打仗的準軍隊。

最開始,英國政府的這些舉動也遭到了泰國政府的抗議,不過在英國政府強大的壓力之下,泰國國王選擇了沉默不語,雖然泰國緊挨着南海聯邦,而且這些年來兩國之間的貿易發展的不錯,泰國政府也從這種貿易之中獲得了不少的好處,但是一旦面臨非你即我的選擇,長期被歐美列強的國力強盛所影響泰國國王還是選擇了英國,他並不覺得南海聯邦能夠在得罪了英美法這世界三強之後,還能夠存活多久,爲了他的王室、爲了他的國家,爲了他的子民們,他只好拋棄了南海聯邦。

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22章 坦克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43章 各懷鬼胎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75章 三赴德國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21章 夜戰第17章 準備登陸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14章 裝病第1章 難題第7章 爪哇第130章 懷疑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145章 33號舞伴第5章 上當了第85章 野戰第30章 日本沉沒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83章 波卡特洛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108章 新礦工第73章 國防第41章 海南島(三)第26章 衝鋒隊第63章 取證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9章 遇襲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34章 偷襲成功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14章 裝病第74章 國防(二)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37章 故人來訪第42章 自家後院第58章 中立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47章 民國(三)第23章 三路並進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19章 全民戰爭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38章 辛亥革命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47章 民國(三)第43章 革命(一)第35章 皇家海軍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42章 登陸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62章 遷都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75章 國防(三)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55章 反擊(二)第1章 難題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38章 珍珠港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55章 西殘東癱第39章 金牌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24章 伯爵莊園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87章 調整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4章 德奧統一第52章 戰備(二)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42章 自家後院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58章 中立第36章 衰落的德國
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22章 坦克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43章 各懷鬼胎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75章 三赴德國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21章 夜戰第17章 準備登陸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14章 裝病第1章 難題第7章 爪哇第130章 懷疑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145章 33號舞伴第5章 上當了第85章 野戰第30章 日本沉沒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83章 波卡特洛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108章 新礦工第73章 國防第41章 海南島(三)第26章 衝鋒隊第63章 取證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9章 遇襲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34章 偷襲成功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14章 裝病第74章 國防(二)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37章 故人來訪第42章 自家後院第58章 中立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47章 民國(三)第23章 三路並進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19章 全民戰爭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38章 辛亥革命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47章 民國(三)第43章 革命(一)第35章 皇家海軍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42章 登陸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62章 遷都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75章 國防(三)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55章 反擊(二)第1章 難題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38章 珍珠港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55章 西殘東癱第39章 金牌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24章 伯爵莊園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87章 調整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4章 德奧統一第52章 戰備(二)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42章 自家後院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58章 中立第36章 衰落的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