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關東大地震

就在海倫娜部長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接見“布朗尼爾”銀行的總裁時,劉芾也正在他的辦公室裡聽取着內務部人員的彙報,這其中,自然就有布朗尼爾銀行的開業典禮和邀請海倫娜部長參加的消息。

由於幫助猶太人復國這件事情非常機密,除了劉芾和海倫娜之外,沒有其他人知道,所以內務部把這件事當做一件異常情況給彙報上來了,其中內務部對這家銀行的懷疑非常大。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家非常普通的銀行,他們的業務範圍也都在聯邦金融法規定的私人銀行業務經營範圍之內,但是這家銀行的股東和僱員都是剛剛加入聯邦國籍的外國人,而且他們原來的國籍五花八門,幾乎涵蓋了歐洲所有的國家,這就讓內務部的情報人員們非常納悶了,他們甚至懷疑這是一家打着銀行外衣的別國特務機構,正準備對其執行特別的監控手段,以便確定這家銀行和這些銀行職工的背景。

劉芾對內務部的工作認真和細緻態度很是滿意,也沒有組織內務部的正常工作程序,只是在彙報材料上做了重點監控的批覆,這句話的意思就代表着這家銀行已經進入了總統的關注了,內務部在之後的工作中,對於這家銀行的一切行動都要向總統彙報。

除了這家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銀行即將開業之外,內務部還彙報了另一條消息,不過這條消息不是通過內務部的渠道傳來的。而是從南海聯邦的能源部獲悉的,根據能源部設立在南海聯邦境內的多個地質測量單位報告。在1923年9月1日中午11時52分27秒,在日本中部地區發生了大地震!震級接近8級,並且引起了海嘯的發生。

關東大地震!一個後世的詞彙很快就從劉芾的記憶中竄了出來,並且越來越明顯,當年劉芾還在上中學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會看一個日本電視劇《阿信》,而當時這部描寫日本八佰伴的創始人和田加津一生的電視劇在中國大陸上可謂是火得一塌糊塗,各家各戶在吃完晚飯之後。都端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着每天2集的電視劇開始。

這部電視劇劉芾也看過,而且至今印象還算深刻,而且他還清楚的記得電視劇中的主人公阿信在某一集的時候,其在東京的家被大火給燒了,而那場大火,正是由關東大地震所引發的。當時由於東京地區的房屋都是木結構的,大火幾乎把東京燒成了白地。

“看來就是這次了吧,如果聯邦現在出兵,估計r本人夠難受的吧。。。”劉芾眼睛看着手中的報告,心裡面卻開了小差,一個念頭非常自然的跳了出來。

“這麼做好像也太缺德了。聯邦的名聲估計得臭遍全世界,而且佔了那個島,還得管吃管住,還是算了吧。。。”劉芾拍了拍自己的腦袋,把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從頭腦中強行去除。

“讓外交部關注一下各國的反應。不用發表什麼聲明瞭,畢竟我們還是交戰國。如果英美等國都有援助的話。我們也象徵性的給一點,記住了,是象徵性的。”劉芾衝着旁邊的秘書交代了一下自己對這個事情的最終處理意見。

在隨後的幾天中,世界各地的報紙都開始報道r本發生的這次大地震,其中有幾篇報道是描述東京城內的大火的,據說當時很多東京人都跑到了陸軍本所被服廠遺址上,哪裡是東京城內最大的一片空地,結果四面燃燒的大火行程了火旋風,包圍了這邊空地,將近40000名東京居民在這裡被活活烤死,而東京城內的大火足足燒了兩天才逐漸熄滅,具體的傷亡人數目前還不知道。

除了大火,還有山崩和海嘯,爲了逃避房屋倒塌和大火,很多人選擇了海灘作爲避難所,但是由地震引發的海嘯在2個小時之後就光顧了東京灣,十幾米高的巨浪橫掃了阻擋在它前面的一切,上百噸重的船隻輕易就被拋向了半空,而聚集在海灘上避難的人們,避開了火,但是逃不過水,水火無情啊。

相比於這些自然界的災難,震後的r本還發生了人禍。一條流言不知道從何時起悄悄的傳遍了r本的災區,流言說:朝鮮人在這場災難中,趁火打劫,不光放火燒掉了東京城,還在水井中撒毒藥。

於是,家園被毀、妻離子散的r本人把所有的憤怒都轉向了在日本居住的朝鮮人身上,每天都有朝鮮人被打、被殺,到了後來,連中國人也被捲入了其中,甚至連琉球這種操着地方性日語的人,也會被錯認爲朝鮮人而遭到驅逐、毆打、殺害。僅震後的1個月之內,就有幾百名中國人在這場騷亂中失去了姓名,而這些人大多是浙江溫州人。

聽到了這個消息,劉芾有些迷糊,前幾日民國政府第一個對於r本的受災給與了援助,各地的軍閥們也都紛紛解囊,很多商會和社會名流更是舉辦了各種義賣和募捐活動,很多援日物資都還沒運到r本國內呢,現在r本人就翻臉了?劉芾真不知道這些人會有什麼感想。

本來聯邦政府已經打算援助r本政府一些糧食和藥品,雖然數量不多,但是隨着英美法等國的援助,聯邦政府也不得不表示一下人道關懷。結果這件事一出,劉芾直接下令把這些援助給免了,另外直接召開了各國外交使節和記者發佈會,鄭重向r本政府提出最後通牒,通牒的內容就是一句話:如果r本政府控制不了其國內亂殺華人的事件,那麼南海聯邦政府將派遣軍隊登陸r本,自行保護華人的安全。

這份聲明在世界範圍內又掀起了軒然大波,鑑於南海聯邦有藉口保護華人直接出兵佔領了荷蘭東印度羣島的前科,世界各國都以爲現在聯邦政府又打算出兵佔領r本,各國政府通過各種途徑紛紛發出自己的看法,勸說南海聯邦政府保持克制,不要在r本國內遭受天災之際再挑起戰爭,另外,各國政府也都紛紛正式照會r本政府,強烈要求r本政府保障在其國內生活的各國僑民的人身安全。

在這些國家中,英美兩國最爲着急,他們好不容易把南海聯邦政府拉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裡來,正準備慢慢限制聯邦的軍事發展,如果這次聯邦政府動用了軍隊真的把r本給佔領了,那在整個亞洲東部就真的容不下其他國家的勢力了,這顯然不是英美等國想要看到的局面。於是英美兩國趕緊跳了出來,不僅對r本政府發表了措辭嚴厲的批評,還邀請南海聯邦政府以及各國政府成立一個調查團,去r本國內調查這次殺害外國僑民的事件。

r本政府本來沒打算插手這次騷亂,國內遭到了大地震,損失非常慘重,不僅在人員上傷亡無數,而且r本人隱忍了這麼多年,剛剛發展起來的經濟也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基本等於白乾了,而這些騷亂正好可以緩解一下r本國民的情緒,轉移一下國民對於政府的責難,至於死多少朝鮮人和中國人,r本政府還真沒往心裡去。

誰承想,南海聯邦這個r本人的大敵又竄了出來,居然要以保護僑民的藉口派兵登陸r本,這讓r本政府驚恐異常。r本政府不敢確定南海聯邦政府發表的這個通牒到底是嚇唬自己還是真打算藉着這個事情來進攻r本,因爲南海聯邦有過這種前科,真是說打就打,連英國人的殖民地都敢佔,有什麼不敢派兵登陸r本的。

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21章 問題(二)第120章 羅德島第95章 大衛走了第14章 本土防禦第11章 三國分贓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58章 反貪反黑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48章 崩盤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11章 裁決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6章 再次談判第76章 捉對廝殺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30章 合作社第15章 機羣第68章 絕密單位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57章 情報工作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125章 上海行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100章 毒氣彈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75章 國防(三)第44章 革命(二)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13章 登陸琉球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41章 漏網之魚第1章 聯合調查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05章 博弈(二)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136章 眼紅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90章 集結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68章 潰敗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143章 車禍(二)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38章 珍珠港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73章 國防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40章 海南島(二)第66章 聯邦缺鐵第38章 珍珠港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79章 南美ABC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31章 南北日本第38章 水陸並進第50章 聖迭戈第29章 勢均力敵第105章 博弈(二)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13章 羅莎莉亞第94章 榜樣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11章 三國分贓第66章 聯邦缺鐵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36章 衰落的德國
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21章 問題(二)第120章 羅德島第95章 大衛走了第14章 本土防禦第11章 三國分贓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58章 反貪反黑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48章 崩盤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11章 裁決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6章 再次談判第76章 捉對廝殺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30章 合作社第15章 機羣第68章 絕密單位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57章 情報工作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125章 上海行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100章 毒氣彈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75章 國防(三)第44章 革命(二)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13章 登陸琉球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41章 漏網之魚第1章 聯合調查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05章 博弈(二)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136章 眼紅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90章 集結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68章 潰敗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143章 車禍(二)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38章 珍珠港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73章 國防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40章 海南島(二)第66章 聯邦缺鐵第38章 珍珠港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79章 南美ABC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31章 南北日本第38章 水陸並進第50章 聖迭戈第29章 勢均力敵第105章 博弈(二)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13章 羅莎莉亞第94章 榜樣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11章 三國分贓第66章 聯邦缺鐵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36章 衰落的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