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等人相互爭權奪利,矛盾越來越激化。當時,李傕、郭汜、樊稠三人把持朝政,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二月,樊稠欲帶兵向東出關,向李傕索要更多的士兵,李傕顧忌樊稠勇而得人心,又因爲當初樊稠私自放走了韓遂,於是讓樊稠、李蒙過來參加會議,使外甥騎都尉胡封在會議上刺死了樊稠、李蒙,兼併了樊稠、李蒙的部隊。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爲他與衆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爲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賈詡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當時太尉段熲,因爲久爲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賈詡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才能,像這樣的事情很多。

呂布敗走,呂布很氣憤,把自己的方天畫戟扔至遠處說:“我居然輸給曹操,爲什麼?爲什麼?”張遼勸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下次我們會捲土重來的。”陳宮說:“的確如此,現在正是亂世,邁向天下的良機,比比皆是,現在聞劉備新領徐州,可以向他投靠。”呂布說:“那隻能這樣了。”竟投徐州來。有人報知玄德。劉備說:“呂布是當今英勇之士,可出迎之。”糜竺說:“呂布乃虎狼之輩,不可收留;收則傷人啊。”劉備說:“前者不是呂布襲兗州,怎解除了此郡之禍。今彼窮而投我,豈有他心!”張飛說:“大哥心腸忒好。雖然如此,也要準備。”劉備領衆出城三十里,接着呂布,並馬入城。都到州衙廳上,講禮畢,坐下。

呂布見到劉備後,對其非常尊敬,對劉備說:“我和閣下都是北疆邊境的人。我當時見關東軍起兵,想要誅殺董卓。但我殺了董卓東出,關東諸將卻沒有一個接納我,都想要殺了我。”並請劉備坐在帳中的牀上,令妻妾向劉備行禮,酌酒飲食,稱劉備爲賢弟。劉備見呂布語言無常,表面以爲然之,但心裡卻不開心,劉備笑顏相待說:“近邑小沛,是我昔日屯兵之處。將軍不嫌偏僻,權當歇馬,如何?糧食軍需,謹當應付。”呂布謝了玄德,自引軍投小沛安身去了。

曹操平了山東表奏朝廷,加曹操爲建德將軍費亭侯。其時李傕自爲大司馬,郭汜自爲大將軍,橫行無忌,朝廷無人敢言。此時,郭汜的妻子害怕李傕送婢妾給郭汜而奪己之愛,就想挑撥他們的關係一次李傕送酒菜給郭汜,郭汜妻子把菜中的豆豉說成是毒藥,郭汜食用前郭妻把豆豉挑出來給郭汜看,並說了李傕很多壞話,使郭汜起了疑心。過幾天李傕再宴請郭汜,郭汜大醉,腹中作疼回家,妻子告訴他:“這一定是中毒了。”急令將糞汁灌之,一吐方定。

郭汜大怒說:“我與李傕共圖大事,今無端欲謀害我,我不先發,必遭毒手。”遂密整本部甲兵,欲攻李傕。早有人報知李傕。李傕亦大怒說:“郭阿多安敢如此!”遂點本部甲兵,來殺郭汜。兩處合兵數萬,就在長安城下混戰,乘勢擄掠居民。李傕侄子李暹引兵圍住宮院,用車二乘,一乘載天子,一乘載伏皇后,使賈詡、左靈監押車駕;其餘宮人內侍,並皆步走。擁出後宰門,正遇郭汜兵到,亂箭齊發,射死宮人不知其數。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郭汜領兵入官,盡搶擄宮嬪采女入營,放火燒宮殿。次日,郭汜知李傕劫了天子,領軍來營前廝殺。帝后都受驚恐。郭汜兵到,李傕出營接戰。郭汜軍不利,暫且退去。李傕乃移帝后車駕於郿塢,使侄子李暹監護,斷絕內使,飲食不繼,侍臣皆有飢色。皇帝令人問李傕取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賜左右。傕怒曰:“朝夕上飯,何又他求?”乃以腐肉朽糧與之,皆臭不可食。帝罵曰:“逆賊直如此相欺!”侍中楊琦急奏曰:“傕性殘暴。事勢至此,陛下且忍之,不可攖其鋒也。”帝乃低頭無語,淚盈袍袖。

忽左右報說:“有一路軍馬,槍刀映日,金鼓震天,前來救駕。”帝教打聽是誰,乃郭汜也。帝心轉憂。只聞塢外喊聲大起,原來李傕引兵出迎郭汜,鞭指郭汜而罵曰:“我待你不薄,你如何謀害我!”汜曰:“爾乃反賊,如何不殺你!”李傕曰:“我保駕在此,何爲反賊?”郭汜說:“此乃劫駕,何爲保駕?”李傕曰:“不須多言!我兩個各不許用軍士,只自並輸贏。贏的便把皇帝取去罷了。”二人便就陣前廝殺。戰到十合。不分勝負。

只見楊彪拍馬而來,大叫:“二位將軍少歇!老夫特邀衆官,來與二位講和。”傕、汜乃各自還營。楊彪與朱儁會合朝廷官僚六十餘人,先詣郭汜營中勸和。郭汜竟將衆官盡行監下。衆官曰:“我等爲好而來,何乃如此相待?”郭汜說:“李傕劫天子,就不要我劫不得公卿!”楊彪說:“一劫天子,一劫公卿,意欲何爲?”郭汜大怒,便拔劍欲殺彪。中郎將楊密力勸,郭汜乃放了楊彪、朱儁,其餘都監在營中。楊彪對朱儁說:“爲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那是白生於

這個世間了!”說完,相抱而哭,昏絕於地。朱儁歸家成病而死。自此之後,李傕、郭汜每日廝殺,一連五十餘日,死者不知其數。卻說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術,常使女巫擊鼓降神于軍中。賈詡屢諫不聽。侍中楊琦密奏帝說:“臣觀賈詡雖爲李傕腹心,但是沒有忘記陛下,陛下當與召見他。”正說之間,賈詡來到。帝乃屏退左右,哭泣對賈詡說:“卿能憐漢朝,能救朕的命嗎?”賈詡拜伏於地說:“固臣的願望啊。陛下且勿言,臣自圖之。”帝收淚而謝。不一會兒,李傕來見,帶劍而入。帝面如土色。李傕對獻帝說:“郭汜不做臣子本分,監禁公卿,欲劫陛下。不是臣來救駕早被俘擄了。”獻帝拱手稱謝,李傕乃出。這時皇甫酈入見帝。獻帝帝知酈能言,又與李傕同鄉,詔使往兩邊解和。酈奉詔,走至汜營說汜。郭汜說:如果李傕送出天子,我便放出公卿。”酈即來見李傕說:“今天子認爲我是西涼人,與你同鄉,特令某來勸和你兩人。郭汜已奉詔,你的意思怎麼樣?”李傕說:“我有敗呂布之大功,輔政四年,多著勳績,天下共知。郭阿多隻是個盜馬賊,便敢擅劫公卿,與我相抗,誓必誅之!你看我謀士武將很多,足以勝郭阿多嗎?”酈答說:“不一定,昔有窮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難,以致滅亡。近董太師之強,君所目見也,呂布受恩而造反,頭懸國門。則強固不足恃矣。將軍身爲上將,持鉞仗節,子孫宗族,皆居顯位,國恩不可謂不厚。今郭阿多劫公卿,而將軍劫陛下,那誰輕誰重呢?”李傕大怒,拔劍罵道:“天子派你來羞辱我嗎?我先斬你頭!”騎都尉楊奉諫說:今郭汜未除,而殺天使,則汜興兵有名,諸侯皆助之矣。”賈詡也力勸,李傕也平下新來。賈詡遂推皇甫酈出。酈大叫曰:“李傕不奉詔,想弒君自立!”侍中胡邈急止之說:“無出此言,恐於身不利。”酈叱之曰:“胡敬才!你也爲朝廷之臣,爲何投靠反賊?君辱臣死,我被李傕所殺,是自己的本分啊!”大罵不止。帝知之,急令皇甫酈回西涼。

李傕之軍,大半是西涼人氏,更賴羌兵爲助。卻被皇甫酈揚言於西涼人說:“李傕謀反,從之者即爲賊黨,後患不淺。”西涼人多有聽酈之言,軍心漸渙。李傕聞酈言,大怒,差虎賁王昌追之。昌知酈乃忠義之士,竟不往追,只回報說:“酈已不知何往矣。”賈詡又密諭羌人說:“天子知你等忠義,久戰勞苦,密詔使汝還郡,後當有重賞。”羌人正怨李傕不與爵賞,遂聽詡言,都引兵去。賈詡又密奏帝說:“李傕貪而無謀,今兵散心怯,可以重爵餌之。”帝乃降詔,封李傕爲大司馬。李傕喜說:“此女巫降神祈禱之力也!”遂重賞女巫,卻不賞軍將。騎都尉楊奉大怒,謂宋果說:“我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呢!”宋果說:“爲何不殺此賊,以救天子?”楊奉說:“你於中軍放火爲號,我當引兵外應。”二人約定是夜二更時分舉事。不料其事不密,有人報知李傕。李傕大怒,令人擒宋果先殺之。楊奉引兵在外,不見號火。李傕自將兵出,恰遇楊奉,就寨中混戰到四更。楊奉不勝,引軍投西安去了。李傕自此軍勢漸衰。更兼郭汜常來攻擊,殺死者甚多。忽人來報:“張濟統領大軍,自陝西來到,欲與二公解和;聲言如不從者,引兵擊之。”傕便賣個人情,先遣人赴張濟軍中許和。郭汜亦只得許諾。張濟上表,請天子駕幸弘農。帝喜曰:“朕思東都久矣。今乘此得還,乃萬幸也!”詔封張濟爲驃騎將軍。濟進糧食酒肉,供給百官。郭汜放公卿出營。傕收拾車駕東行,遣舊有御林軍數百,持戟護送。輿過新豐,至霸陵,時值秋天,金風驟起。忽聞喊聲大作,數百軍兵來至橋上攔住車駕,厲聲問說:“來者何人?”侍中楊琦拍馬上橋說:“聖駕過此,誰敢攔阻?”有二將出說:“吾等奉郭將軍命,把守此橋,以防奸細。既雲聖駕,須親見帝,方可準信。”楊琦高揭珠簾。獻帝諭說:“朕躬在此,卿何不退?”衆將皆呼“萬歲”,分於兩邊,駕便得過。二將回報郭汜說:“皇帝已走了。”郭汜說:“我正欲哄過張濟,劫駕再入郿塢,你如何擅自放了過去?”遂斬二將,起兵趕來。車駕正到華陰縣,背後喊聲震天,大叫:“車駕且休動!”帝泣告大臣說:“方離狼窩,又逢虎口,如之奈何?”衆皆失色。賊軍漸近。只聽得一派鼓聲,山背後轉出一將,當先一面大旗,上書“大漢楊奉”四字,引軍千餘殺來。原來楊奉自爲李傕所敗,便引軍屯終南山下;今聞駕至,特來保護。當下列開陣勢。郭汜大將崔勇出馬,大罵楊奉“反賊”。楊奉大怒,回顧陣中說:“公明何在?”一將手執大斧,飛驟驊騮,直取崔勇。兩馬相交,只一合,斬崔勇於馬下。楊奉乘勢掩殺,郭汜軍大敗,退走二十餘里。楊奉乃收軍來見天子。帝慰諭說:“卿救朕躬,其功不小!”楊奉頓首拜謝。獻帝說:“斬賊將者何人?”楊奉乃引此將拜於車下說:“此人河東楊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獻帝慰勞之。楊奉保駕至華陰駐蹕。將軍段煨,具衣服飲膳上獻。是夜,天子宿於楊奉營中。郭汜敗了一陣,次日又點軍殺至營前來。徐晃當先出馬,郭汜大軍八面圍來,

將天子、楊奉困在垓心。正在危急之中,忽然東南上喊聲大震,一將引軍縱馬殺來。賊衆奔潰。徐晃乘勢攻擊,大敗汜軍。那人來見天子,乃國戚董承也。帝哭訴前事。董承說:“陛下免憂。臣與楊將軍誓斬二賊,以靖天下。”帝命早赴東都。連夜駕起,前幸弘農。此時十月,郭汜引敗軍回,撞着李傕,說:“楊奉、董承救駕往弘農去了。若到山東,立腳得牢,必然佈告天下,令諸侯共伐我等。三族不能保矣。”李傕說:“今張濟兵據長安,未可輕動。我和你乘間合兵一處,至弘農殺了漢君,平分天下,有何不可!”郭汜喜諾。二人合兵,於路劫掠,所過一空。楊奉、董承知賊兵遠來,遂勒兵回,與賊大戰於東澗。二人商議:“我衆彼寡,只可以混戰勝之。”於是李傕在左,郭汜在右,漫山遍野擁來。楊奉、董承兩邊死戰,剛保帝后車出;百官宮人,符冊典籍,一應御用之物,盡皆拋棄。郭汜引軍入弘農劫掠。承、奉保駕走陝北,傕、汜分兵趕來。董承、楊奉一面差人與李傕、郭汜講和,一面密傳聖旨往河東,急召故白波帥韓暹、李樂、胡才三處軍兵前來救應。此時已經是十二月,那李樂亦是嘯聚山林之賊,今不得已而召之。三處軍聞天子赦罪賜官,如何不來;並拔本營軍士,來與董承約會一齊,再取弘農。其時李傕、敦汜但到之處,劫掠百姓,老弱者殺之,強壯者充軍;臨敵則驅民兵在前,名叫:“敢死軍”,賊勢浩大,李樂軍到,會於渭陽。郭汜令軍士將衣服物件拋棄於道。樂軍見衣服滿地,爭往取之,隊伍盡失。傕、汜二軍,四面混戰,李樂軍大敗。楊奉、董承遮攔不住,保駕北走,背後賊軍趕來。李樂說:“緊急了!請天子上馬先行!”獻帝說:“朕不可舍百官而去。”衆皆號泣相隨。胡才被亂軍所殺。董承、楊奉見賊追急,請天子棄車駕,步行到黃河岸邊。李樂等尋得一隻小舟作渡船。時值天氣嚴寒,帝與後強扶到岸,邊岸又高,不得下船,後面追兵將至。楊奉說:“可解馬繮繩接連,拴縛帝腰,放下船去。”人叢中國舅伏德挾白絹十數匹至,說:“我於亂軍中拾得此絹,可接連拽輦。”行軍校尉尚弘用絹包帝及後,令衆先掛帝往下放之,乃得下船。李樂仗劍立於船頭上。後兄伏德,負後下船中。岸上有不得下船者,爭扯船纜;李樂盡砍於水中。渡過帝后,再放船渡衆人。其爭渡者,皆被砍下手指,哭聲震天。既渡彼岸,帝左右止剩得十餘人。楊奉尋得牛車一輛,載帝至大陽。絕食,晚宿於瓦屋中,野老進粟飯,上與後共食,粗糲不能下嚥。次日,詔封李樂爲徵北將軍,韓暹爲徵東將軍,起駕前行。有二大臣尋至,哭拜車前,乃太尉楊彪、太僕韓融也。帝后俱哭。韓融曰:“傕、汜二賊,頗信臣言;臣捨命去說二賊罷兵。陛下善保龍體。”韓融去了。李樂請帝入楊奉營暫歇。楊彪請帝都安邑縣。

駕至安邑,苦無高房,帝后都居於茅屋中;又無門關閉,四邊插荊棘以爲屏蔽。獻帝與大臣議事於茅屋之下,諸將引兵於籬外鎮壓。李樂等專權,百官稍有觸犯,竟於帝前毆罵;故意送濁酒粗食與帝,獻帝勉強納之。李樂、韓暹又連名保奏無徒、部曲、巫醫、走卒二百餘名,併爲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

韓融曲說李傕、郭汜二賊。二賊從其言,乃放百官及宮人歸。是歲大荒,百姓皆食棗菜,餓莩遍野。河內太守張楊獻米肉,河東太守王邑獻絹帛,帝稍得寧靜。董承、楊奉商議,一面差人修洛陽宮院,欲奉車駕還東都。李樂不從。董承謂李樂說:“洛陽本天子建都之地,安邑乃小地面,如何容得車駕?今奉駕還洛陽是正理。”李樂說:“你等奉駕去,我只在此處住。”董承、楊奉乃奉駕起程。李樂、張濟暗令人結連李傕、郭汜,一同劫駕。董承、楊奉、韓暹知其謀,連夜擺佈軍士,護送車駕前奔箕關。李樂聞知,不等李傕、郭汜軍到,自引本部人馬前來追趕。四更左側,趕到箕山下,大叫:“車駕休行!李傕、郭汜在此!”嚇得獻帝心驚膽戰。山上火光遍起。卻說李樂引軍詐稱李傕、郭汜,來追車駕,天子大驚。楊奉說:“此李樂也。”遂令徐晃出迎之。李樂親自出戰。兩馬相交,只一合,被徐晃一斧砍於馬下,殺散餘黨,保護車駕過箕關。太守張楊具粟帛迎駕於軹道。帝封張楊爲大司馬。楊奉辭帝屯兵野王去了。獻帝入洛陽,見宮室燒盡,街市荒蕪,滿目皆是蒿草,宮院中只有頹牆壞壁。命楊奉且蓋小宮居住。百官朝賀,皆立於荊棘之中。詔改興平爲建安元年。是歲又大荒。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無可爲食,盡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食之。尚書郎以下,皆自出城樵採,多有死於頹牆壞壁之間者。漢末氣運之衰,無甚於此。

之前公元195年(興平二年),馬騰上表稱軍隊補給不足,請求就谷於池陽,於是率軍改屯長平岸頭。將領王承害怕馬騰圖謀自己,於是率兵偷襲,馬騰沒有準備,向西敗走。,李傕與郭汜相互攻擊,三輔動亂,馬騰遂放棄東行計劃,與韓遂相聯合,結爲異姓兄弟。馬騰和韓遂因攻擊李傕、郭汜而被貶職馬騰爲安狄將軍,韓遂爲安羌將軍。

(本章完)

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滅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二十四章 再擊呂布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義上的大將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十章 長安之亂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外記(八)皇帝夢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第八章 界橋爭鋒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三十章 帶詔敗露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百四十八章 誅殺奸賊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滅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外記(三十)九品中正制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三十七章 再破袁紹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第二十四章 再擊呂布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義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五章 江東猛虎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第二十五章 呂布喪命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七章 爭霸序幕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六十八章 孫劉聯盟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
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滅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二十四章 再擊呂布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義上的大將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十章 長安之亂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外記(八)皇帝夢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第八章 界橋爭鋒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三十章 帶詔敗露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百四十八章 誅殺奸賊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一百章 暗藏殺機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滅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外記(三十)九品中正制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三十七章 再破袁紹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第二十四章 再擊呂布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義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五章 江東猛虎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第二十五章 呂布喪命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七章 爭霸序幕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六十八章 孫劉聯盟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