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 買條小狗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殤》

第103節 買條小狗

仙灘街場由四條街道組成,老街由碼頭直直地爬上半山腰,半邊街則臨河而建,聽街名便知靠內是住戶店鋪,靠河那邊卻是岸坎,沒法兒建得房屋,此外還有新街,新河街,整個街鎮依山形水勢而建,北高南低,從高處看去,呈60度斜放的“正”字形。

葉南水雖僻居葉家別屋,但於這地方的掌故,卻也知得不少。

四條街道都用青石板鋪就街面,兩帝房屋都是川南穿鬥式結構,店鋪鱗次櫛比,更有宮廟堂祠於其間,造就了仙灘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

四街:正街、半邊街、新街子、新河街;

五廟:南華宮,天上宮,川主廟、湖廣廟、江西廟;

一祠:陳家祠堂;

一鯉三牌坊:一里之內三個不同建築特色的牌坊(一木兩石);

此外還有四柵、三碼頭、九碑、十土地……

衆人隨在葉南水身後,進過街口的柵欄,便是正街,踩着青石板的街道,逶逶迤迤,邊聽葉南水解說掌故,邊看街邊風景。

葉兒對什麼都好奇,東瞧瞧西瞅瞅,一臉藏不住的興奮,滿街地亂竄。

街兩邊多是店鋪,當街櫃上擺放着各色的貨物,其中的許多,都是店主從誠義實商號自貢分號的庫中批來零售,賺些箇中間的差價。

呃,葉兒呢?於信達回頭看去,葉兒站在鐵匠鋪前,瞪大了眼睛,看那鐵匠師傅“丁丁當當丁丁當當”敲得有勁,任憑胡媽拉拉扯扯,就是不走。

於信達迴轉去,附在葉兒耳邊:“彈棉花,前面彈棉花,比這打鐵有趣多了。”

葉兒萬般不捨,離得鐵匠鋪子。

行到前面,果有一間售賣棉被的店鋪,敞了店門,當街擺着數牀的棉被,店鋪當中一個師傅,正在蝦米般地彈棉,隨着木錘在弓弦上劃過,“嘡,嘡,嘡,嘡”,這聲音,這形狀,都是葉兒從沒聽過見過的,先是站在鋪外,瞪了大眼看,看着看着,竟跑進屋去,站在師傅身邊,佝了腰,眼也不眨地看。

好說歹勸,總算拉了葉兒,繼續前行。

逛到一間攤鋪,葉兒又不走了,只把眼睛盯了店主看。原來,這店主手中正拿着個小鼓兒,舉在關空中搖來晃去,小鼓兒上繫着兩根細繩子,就像小姑娘兩條辮子般地甩過來甩過去,引得末端的兩個小球兒,敲在鼓面,嘭嘭嘭嘭,嘭嘭嘭嘭……

店主一邊不停地搖着小鼓兒,一邊衝葉兒笑:“小姑娘,好玩哩,撥浪鼓,好玩哩。”

葉兒使勁兒地拉拉於信達的手,一臉的期待。

於信達衝小刀:“撥浪鼓,買下,買下。”

店主衝出門來,忙忙地把小鼓兒遞在葉兒手中。

葉兒把撥浪鼓兒舉在半空,嘭嘭嘭嘭,嘭嘭嘭嘭,走不得數間店鋪,這小妖又不走了,直拿眼光瞟着鋪面兒前面的攤位,拉着於信達的手直晃。

嗬嗬,布娃娃,攤位上躺着一排的布娃娃,卻一個個地黃頭髮藍眼珠,外面套着西洋的裙子。

西洋之貨噻,自然是誠義實商號從重慶碼頭走商而來的噻。

於信達盯了葉兒:“喜歡?”

葉兒楞着雙大眼睛,搖搖頭,再點頭不止。

於信達對着小刀:“哈,洋娃娃,買下,買下。”

葉兒一臉的興奮,衝上前去,把一堆洋娃娃翻過來扒過,抱了這個,又捨不得那個,抱了那個,旁邊的更討自己的喜歡,選來揀去,最後選了最大的一個,緊緊地貼在臉上,方纔戀戀不捨地離得玩具店。

逛到正街街尾,卻見江總管一臉的熱汗,迎上前來:“哎呀,聽說少爺來得這地兒,我滿街地尋,終是尋着少爺了。”

葉南水:“找個地兒歇歇?”

於信達點點頭:“也好,走得乏了,找個地兒,清靜些的。”

葉南水:“半邊街吧,那兒清靜,茶鋪也多,正好說話。”

轉到半邊街,靠邊都是店人家,茶鋪食攤居多,外面臨河,幾米寬的道外,是紅砂條石壘砌而成的保坎,一溜兒的擺着數張小方桌。

一個店娘迎出店來,一邊用圍布擦着手,一邊笑眯眯地道:“客官,小食喲,油辣麪條,紅油抄手,酸辣苕粉,小籠蒸包,本地風味喲,巴適得很,嚐嚐?”

衆人正在猶疑,葉兒往桌邊一坐,把布娃娃和撥浪鼓放在桌上,騰出雙手來,把個桌子拍得山響:“上菜,老闆,上菜。”

胡媽嗔道:“上菜,你個瘋丫頭,上甚菜?上你個鬼喲。”

葉兒:“哦,搞錯了,上面條,上抄手,上……呃,啥子呃?”

店娘:“酸辣苕粉。”

葉兒:“哦,哈哈,就它,就它,酸辣粉粉哈。”

紅薯,又名番薯,山芋,線苕,因其外皮紅色,四川人皆稱紅薯,原產南美洲的秘魯、墨西哥,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將其帶至歐洲。

蔣先生的萬山書閣中,有本閒書兒《金薯傳習錄》有載,有個福建商人陳振龍的,前往呂宋行商,發現當地人皆食此物,美味可口,欲要引種回國。奈何當地官衙管控得緊,陳振龍便與其子陳經綸住了下來,一心地學得此物的栽培儲存之法。後來,大約是萬曆二十一年(西曆1593年)吧,陳氏父子乘船回國,暗將薯條絞於纜繩之中,偷偷地帶了回福建,自家培植起來。

紅薯這物,抗旱耐瘠,耐酸耐鹼,高產穩收,易栽易儲,生食味甜,煮食味佳,既可人食,亦可飼養豬牛羊馬,端的深受百姓之愛,便迅速地流傳開來。咱川西的壩上山中,家家都有種的,常見得很。

將這紅苕研磨成粉,加入些許明礬,過篩成條狀,即成粉條,簡呼“苕粉”。

店娘按照自貢當地人的口味兒,酸酸辣辣的加得有些兒重,葉兒吃得幾筷,便呼呼地直吐舌頭:“噝,湯……噝噝,熱湯……”

胡媽趕忙叫了店家,盛得滿滿一碗麪湯,放在葉兒面前。

葉兒便一筷酸辣苕粉,再一口麪湯,一筷酸辣苕粉,再一口麪湯,一張小嘴兒辣得通紅。

胡媽一邊“噝噝”地吐舌頭,一邊用手擦額上的汗。

葉南水從袖口裡掏出一張手帕來,遞與胡媽。

胡媽忸怩了好一陣,接過手帕,抹着額上的汗珠子,那臉上,竟一直紅紅的。

眼見得大家都吃好了,小刀衝店裡喊道:“老闆,結帳。”

“來嘍,來嘍。”店娘出得店來,身後跟着兩隻小狗狗,半尺來長,一隻黑底白花,一隻灰黃灰黃,一邊兒搖搖晃晃,一邊兒拿鼻子四下裡嗅。

於信達見前面數步前,挑着個“茶”字幡兒,對了江總管說:“前面茶鋪兒,喝茶去。”

坐定,茶來,於信達喝過一口,問道:“江總管呃,自打開年,各商號都斷了食鹽的供應,卻是何故?”

江總管兩手一攤:“嘿嘿,拿不到鹽引。”

於信達瞪了大眼:“拿不到鹽引?”

江總管:“正是。拿不到鹽引,誰敢發鹽?”

於信達:“嘿嘿,怎會拿不到鹽引呢?”

江總管:“我也奇怪哩。但聽得劉師爺說來,奉朝廷諭令,壓縮自貢井鹽產量,各鹽商的配額均按比例遞減。但我下來問過不少鹽戶,並無壓縮產量之說。我也問過不少鹽商,也無遞減鹽引配額的事兒。”

於信達:“可尋過鹽司的主官?”

江總管直襬手:“沒用的,沒用的。”

於信達猶疑地盯了江總管:“沒用?”

江總管:“哦,怪我沒說清楚。穆彰阿那傢伙,半癡半呆的人物,管不得事的。鹽司的一應事務,都是身邊的劉師爺拿着的。”

於信達眨眨眼睛:“哦,一個師爺……這裡面,怕是有些古怪呃。”

江總管:“古怪,是自然有的,但我卻始終窺它不破。”

於信達:“嗯嗯,我家大姐夫也是鹽戶人家,或許知得一些的內情。”

葉南水:“對對。貢井陸家,下午便去?”

於信達:“下午便去。再有,蘭兒小姐姐年前出閣,終不見得梅子大姐的面兒,也不知是啥情況。不去實地看她一看,這心總懸懸的。”

葉南水:“貢井街場雖也臨河,但總沒馬車來得方便。”

於信達:“也好。我去重慶,給梅子姐購得幾件衣服,都裝在一箱,順帶了車上,總比乘船方便。”

江總管:“我這就回分號,調派兩駕馬車。”

於信達起身離座,轉頭四看,“呃,葉兒小姐呢?”

剛剛離得的小食攤上,桌上趴着一隻小狗狗,葉兒正蹲在桌前,拿了小指頭兒逗弄,全部的心思都在小狗狗身上。

原來,店娘收了食錢迴轉店裡,相跟出來的兩條小狗狗,一身灰黃的那條隨了店娘進屋,黑底白花的小狗狗卻留在了桌下,圍着葉兒腳邊打圈圈,一會兒舔舔葉兒的腳背,一會兒咬着葉兒的褲腳拖,玩耍得緊。

葉兒往腳上看去,這小花狗竟擡頭望着她,一條小尾巴搖來搖去。

葉兒蹲下身去,伸出一雙小手,摸摸小花狗的背,又拍拍它的頭。那小花狗竟乖乖任由葉兒抓了上桌,趴了身子任葉兒撫弄。

胡媽扯了葉兒:“葉兒,走囉。”

葉兒不動,只顧與小花狗玩耍。

葉南水走過去:“葉兒,走囉!”

葉兒還是不動,蹲在小花狗面前,就不起身。

於信達也彎了腰去,逗弄小狗狗。那小狗狗似乎通了人性,竟伸出紅紅的小舌頭,舔舐於信達的小手。

“好乖,這小狗狗,好乖!”於信達讚歎道。

葉兒伸了小手,扯着於信達的衣袖直搖晃。

於信達衝了田大刀,嚷嚷道:“買下,這狗狗,買下。”

“哈,要買?咱家自養的母狗,一共只下得兩隻哩,剛剛斷奶。”店娘從店裡探出個腦袋來,一邊兒嚷嚷,一邊兒拿眼光瞟着衆人看。

葉兒扯着於信達的衣袖直搖。

於信達:“老闆娘,這小狗狗,賣給我,多少錢?”

聽說話,不是本地口音;看穿着,顯是富庶人家。嘿嘿,不敲敲竹竿,對不起自己哩。

老闆娘伸出一根指頭兒,豎在空中:“一兩銀子。”

田大刀:“哇,一兩?敲咱竹竿麼?”

老闆娘一臉壞壞的笑:“嘿嘿,怎是竹竿呢?”

胡媽:“嘿,不要,不要!咱別家尋去!”

葉兒嘟着小嘴,眼角里竟閃出淚珠兒來了。

於信達:“哎呀呀,一兩便一兩。”

“哈!小花乖乖,隨我回家囉!”葉兒小心翼翼地把小狗狗攬了入懷。

胡媽踮着雙小腳兒,在後攆趕:“洋娃娃……哦,還有撥浪鼓兒……”

第98節 自貢葉家第42節 窺破玄機第138節 打你屁股第56節 王家老三第30節 菊兒之心第64節 洋人再來第86節 蔣家開店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87節 太爺惱了第155節 鹽司脫困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30節 菊兒之心第84節 謀生之計第22節 太爺之憂第135節 物理降溫第60節 全城掃除第51節 縣衙對質第98節 自貢葉家第136節 仙女是誰第20節 菊兒大婚第119節 醉仙酒樓第51節 縣衙對質第142節 夫妻夜話第169節 協統大人第136節 仙女是誰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79節 先生懼內第136節 仙女是誰第73節 這個娃娃第151節 知府勞軍第27節 再訪蔣宅第113節 大刀報信第146節 重慶碼頭第99節 共營鹽井第61節 月圓之夜第20節 菊兒大婚第111節 一樹桃花第151節 知府勞軍第47節 藍風生第08節 丁家舉人第64節 洋人再來第52節 惡人惡行第165節 來了炮船第49節 一城垃圾第93節 藏南(二)第154節 與爾十載第52節 惡人惡行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109節 堂倌作怪第170節 何足掛齒第37節 不見花姐第73節 這個娃娃第07節 義女虹兒第04節 走商之名第154節 與爾十載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150節 閒說哈哥第92節 藏南(一)第167節 哈哥其人第161節 地攤生意第91節 京報舊聞第71節 膺品字畫第99節 共營鹽井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61節 月圓之夜第17節 將軍衙門第42節 窺破玄機第76節 又見三絕第20節 菊兒大婚第148節 鄉民應差第60節 全城掃除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26節 望鳳坡第12節 望山書屋第137節 捨我其誰第31節 運動運動第29節 信兒主事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10節 虹兒作妾第64節 洋人再來第24節 黃維風第93節 藏南(二)第14節 袍哥人家第42節 窺破玄機第80節 難得糊塗第135節 物理降溫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94節 蔣家笑談第143節 李老頭兒第117節 析說鹽政第48節 雨蘭回門第78節 騙子告饒第72節 主教親臨第106節 陸少情變第57節 縣衙公議第20節 菊兒大婚第152節 洪雅沉船第113節 大刀報信
第98節 自貢葉家第42節 窺破玄機第138節 打你屁股第56節 王家老三第30節 菊兒之心第64節 洋人再來第86節 蔣家開店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87節 太爺惱了第155節 鹽司脫困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30節 菊兒之心第84節 謀生之計第22節 太爺之憂第135節 物理降溫第60節 全城掃除第51節 縣衙對質第98節 自貢葉家第136節 仙女是誰第20節 菊兒大婚第119節 醉仙酒樓第51節 縣衙對質第142節 夫妻夜話第169節 協統大人第136節 仙女是誰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79節 先生懼內第136節 仙女是誰第73節 這個娃娃第151節 知府勞軍第27節 再訪蔣宅第113節 大刀報信第146節 重慶碼頭第99節 共營鹽井第61節 月圓之夜第20節 菊兒大婚第111節 一樹桃花第151節 知府勞軍第47節 藍風生第08節 丁家舉人第64節 洋人再來第52節 惡人惡行第165節 來了炮船第49節 一城垃圾第93節 藏南(二)第154節 與爾十載第52節 惡人惡行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109節 堂倌作怪第170節 何足掛齒第37節 不見花姐第73節 這個娃娃第07節 義女虹兒第04節 走商之名第154節 與爾十載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150節 閒說哈哥第92節 藏南(一)第167節 哈哥其人第161節 地攤生意第91節 京報舊聞第71節 膺品字畫第99節 共營鹽井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61節 月圓之夜第17節 將軍衙門第42節 窺破玄機第76節 又見三絕第20節 菊兒大婚第148節 鄉民應差第60節 全城掃除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26節 望鳳坡第12節 望山書屋第137節 捨我其誰第31節 運動運動第29節 信兒主事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10節 虹兒作妾第64節 洋人再來第24節 黃維風第93節 藏南(二)第14節 袍哥人家第42節 窺破玄機第80節 難得糊塗第135節 物理降溫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94節 蔣家笑談第143節 李老頭兒第117節 析說鹽政第48節 雨蘭回門第78節 騙子告饒第72節 主教親臨第106節 陸少情變第57節 縣衙公議第20節 菊兒大婚第152節 洪雅沉船第113節 大刀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