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重慶教案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殤》

第21節 重慶教案

誠義實商號重慶分號傳回快報:一船洋布,一船洋油洋皁,先是被暴民劫掠,再是一把大火,連船帶貨燒得精光,還傷了幾個商號夥計。

怎麼老是壞消息呢?先是緬甸那邊衝突起來,死了好些個護丁,再是崇州商號、嘉州商號出事兒,洋貨被毀,夥計被傷,現在,連重慶那旮旯,也鬧騰開來,這兩年,就沒個安生。

袁管家喃喃道:“幾起事兒,劫貨傷人,怎麼都沾着個‘洋’字兒?”

老爺子點點頭:“嗯,似乎都是衝着洋貨來的。”

袁老管家:“些許貨物,雖是教人心疼,但也不至於傷筋動骨。倒是長江這水運之道,咱家商號卻是失不得的。”

老爺子:“嗯,明日,咱便重慶一行,探探究竟。”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嘉陵江、烏江、涪江、綦江、大寧河、阿蓬河、酉水河,數水交匯,注入滾滾長江。

因着這河網密佈,重慶碼頭的水運極是便捷。向東,沿了長江,直達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地,出得揚子江,便是滔滔大洋,通聯世界。向西,通過長江、嘉陵江,更有其它衆多支流,溝通四川各地,以至貴州、雲南、陝南、甘南。

這重慶,真真扼着川東水陸要衝,鎖喉之地哩。

佔着水運之便,重慶府甚是繁華。而這繁華之中的特別繁華,便是朝天門碼頭了。

停好船,上得岸來,沿着青石鋪就的臺階,拾級而上,放眼望去,江中泊着無數的航船。敞口船、竹篷船、江划子、沙底船,尖頭舳……各色各樣,擁擠而凌亂,前不見頭後不見尾。

碼頭上,成隊的搬運工,背背客,熙來攘往,行步匆匆。一些打零的棒棒客,則在船與船人與人之間,穿梭往來,眼光四下裡盯睃,打量着,尋着主顧。

結成隊列的背背客,分屬於不同的幫口。幫主與主顧談妥生意,再招呼着背背客們,或裝或卸,事後,由幫主發給酬勞。幾個穿着長衫的人,站於岸邊,或袖手旁觀,或指指點點的,便是各幫口的小頭目,負責現場的指揮調度。

所有這一切,都顯示着這個長江水運碼頭的繁盛。

這朝天門碼頭,可是於家走商的重要支撐點,貨物集散地,繞不過去的。於家的船隊,絡繹往來於此,卸下緬甸玉石藏地皮毛雲貴藥材,再裝上泊來的各色洋貨,洋布洋油洋火洋鹼什麼的,送往內地。

走商,哦,其實就是長途販運,必須黑白兩道都吃得開。

這白道方面,勿須多說的,成都將軍管家的親家,這金字招牌兒,四川官場的哪個人物,誰敢招惹?

黑道方面,情況就複雜一些了,得按了道上的規矩來。朝天門這地盤,屬於馮什竹舵爺管着。

馮什竹,重慶巴縣人,會得一身武藝,年少時混跡街頭,爲人最是豪爽,結識了一些街娃,漸漸地,積攢了些許人脈。官場上,也頗得人緣兒,便是重慶府衙,也是頻繁出入的。

馮小哥兒,人又長得帥,很得淑女歡心。不知怎地,知府老爺的二丫,竟爬到馮小哥兒的牀上了,投懷送抱了。

有了知府丈人作靠山,馮小哥兒混得很是順風順水,四十來歲,做到了義字袍哥樹德社副社長,重慶義字袍哥總社社長,往簡單直說,重慶袍哥的舵把子大爺。

天下袍哥是一家,這麼,不過檯面子上的官話。馮什竹與於慈恩兩位舵爺,關係非同尋常,卻是因着利益上的糾葛。

於老舵爺能弄來上好的“緬土”,馮舵爺呢,能弄來洋人的槍跑。緬土是供給百姓,槍跑麼,只有成都將軍府衙門需要。

聽得門房報稱,三河於舵爺來訪。馮舵爺蹭地跳將起來,三步並作兩步,飛叉叉地迎到門外。

見過面,行過禮,寒喧過後,馮舵爺在前帶路,於舵爺緊緊跟隨,徑向後山行去。

半山坡,一幢農家小屋,典型的川東四合院結構,尋尋常常,並不打眼。入得屋來,哇噻,內部那個擺設,可就非常人所能想象。

這隱於山腰的農家小屋,平常是不啓用的,只有貴賓,特別的貴賓,蓬門今始爲君開。

四個青年後生,輕手輕腳的,開得大門,待客人進去,再輕手輕腳的,關上大門。

寬寬敞敞的院壩,左右各有兩間寬敞明亮的大屋。這屋,專供會客閒談,喝茶吸菸。推開竹編窗簾,朝天門碼頭和附近街景,便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馮舵爺把於舵爺讓到上座,笑眯眯地問:來上兩口?

大戶人家都闢有一屋,專供來客吸食大因,一應設施很是齊全,一般還養有專門的丫頭侍候,這在當時,是很尊貴的待客之道哩。

於家歷代人都不沾染這玩意兒,也不允許家人或僕婦沾染。

品茗卻是可以的。便有四個容貌姣美的年輕丫頭,獻上碧螺春,侍立於旁。

馮爺揮揮手,四個丫頭屈屈雙膝,躡手躡腳地退了下去。

聽得於舵爺談及來意,馮爺接了話題,侃起來。

哦,洋貨,洋人,都沾着個“洋”字兒,咱就從洋教說起。

第二次牙片戰爭後,大清朝被迫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除了鉅額賠款、割讓領土、開放通商口岸外,還被迫歸還教堂,允許洋人在內地傳教。

1862年,在川法國傳教士,拿着這兩份條約,要求清廷退還川東四所教堂,並進一步要求將重慶城內的長安寺改建爲重慶總教堂。

消息傳出,引起重慶紳商強烈反對。德高望重的重慶士紳劉春洲等九十三人,聯名上書:“百姓以長安寺歷唐宋元明,俱爲祀廟,內設文昌、武聖、呂祖神像,並丈六銅佛三尊,向爲川東三十六屬居民拜禱之祖山,忽爲改造,衆情譁然,勢各不相下。”

清廷害怕引起釁端,令四川省府儘快將長安寺交給天主教會。法國傳教士李約瑟,拿着清廷文牒,強行拆除長安寺,修建真原堂。川東三十六民團保甲暨八省會館首事辦公地,均被逼遷出。

不久,李約瑟升任川東教區主教,又擴建真原堂爲主教堂,侵及附近民產民居,激起民憤。

1863年3月,上千團勇和羣衆,將天主教最大的真元堂及教堂醫館搗毀。教案發生後,李約瑟通過法國駐京公使,向清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類似於現在的“外交部”——施加壓力,索取鉅額賠款。清廷指令成都將軍、署理四川總督崇實火速辦理。崇實便立即將川東道吳鎬撤職,並採取措施防止事態擴大。

最後,法國主教李約瑟與重慶紳商,於1864年達成協議:由重慶八省會館賠償教會白銀20餘萬兩,法國傳教士另擇地建堂,長安寺轉給八省會館,做辦公之所,對打教者也不予深究。

這賠償白銀20餘萬兩,最後都被攤到了商會會館及紳商士民的頭上。

這便是第一次重慶教案了。

剛剛不久,又發生了民教衝突,便是第二次重慶教案。

1885年冬,美、英傳教士分別在重慶鵝項嶺、涼風埡、叢樹碑購地建造教堂,士紳趙昌勖以其壓斷地脈有傷風水爲由,聯名呈請巴縣縣令制止建造教堂。縣令大人卻採用“拖”字訣,對士紳的請求不置可否。

適逢重慶府武童生府試,便聯名啓事。

馮什竹遞上三張啓事。

第一張:“渝城鵝項頸,爲咽喉重地,…以後工人敢爲洋人修房,除至院考打壞洋房外,將工人那(拿)起沉入河內。”

第二張是編的順口溜: “大清國主萬萬年,洋鬼子串謀難盡言,若不急早梭回去,叫汝草命困深淵。”

第三張呢,《無名揭帖》,所寫內容,則是相約起事。文曰:“歸邪歸正,師出有名。肇造天地,出於何經。明後兩日,斬草除根。要我不打,家貼君親,合邑人等,大家齊心。爲國除害,死者冤伸。”

1886年7月1日,數百武童生,帶着數千民衆,將鵝項嶺新建教堂全部搗毀,隨即衝進城裡,打毀涼風埡、叢樹碑兩地教堂及城內其它法國教堂,燒燬教士住宅。

7月2日,憤怒的民衆繼續在城內拆毀教徒房屋,對象多爲“殷實富家”。

家住楊柳街的教民羅元義,事先得到消息,便在家中藏着打手。打教羣衆前來拆房,羅元義指揮教堂衛隊開倉射殺,當場死11人,傷22人。

此舉更是火上澆油,激起全城民衆更大的憤怒,並向周邊地區迅速蔓延開去。巴縣、大足、銅梁等川東各屬州縣民情洶洶,民教雙方皆聚衆械鬥。焚燬鋪屋400餘家,重慶城內及附廓美英法教堂、洋房、醫館全毀。

7月25日,南川、綦江民團攻打重慶白果樹神學院,雙方有較大傷亡。

1886年8月13日、23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連下兩道上諭,嚴令川督查辦。劉秉章委派候補知縣唐翼祖、羅享奎前往查勘,會同川東道、重慶府、巴縣各地方官員同法國駐渝領事、主教商議賠償合約。

1887年1月11日,各方議定賠款合同,法國22萬兩,美國2.3萬兩,英國1.857萬兩,總計白銀26.157萬兩,所有賠款俱由川東道籌集。

1月15日,川東道奏報重慶教案人員定案情況,羅元義、石匯處斬梟示,吳炳南、何包漁秋後處絞,餘犯或杖責枷號,或飭通緝、

12月21日,省東道、重慶府、巴縣與重慶都督府聯銜告示,宣稱重慶教案現已議結,鵝項頸等處地產已贖回,“永作官荒,不準修復”,今後修建教堂“不得格外華麗,”“以免駭人觀瞻,致擾物議。”

這二十六萬多兩白銀賠款,最終也攤派到了川東道紳商士民的頭上。

馮舵爺的陳述,滿是濃濃的失望和憤慨。

兩次重慶教案,均發源於巴縣,也就是馮爺的老家。其中的過程,他也有所介入,甚至直接參與了策劃和組織。

這馮什竹,本是從社會最底層爬上來的人物,對小人物們的生存狀態極爲了解。西方教會的爲所欲爲,得寸進尺,入教教民恃教逞強、欺良霸善,種種不法,深深地刺激着他並未泯滅的良心,本希望通過打教這種極端的手段,引起朝廷的重視,多少能爲國人主持些許公道。但是,兩次教案的結局,實在出乎他的意料,讓他從心底裡泛起對朝廷的失望,並且這種失望將在今後的生活中越來越加重,以致於後來,乾脆舍了身家性命,投身於辛亥革命,革起清廷的命來。運他所統率的重慶“義字堂”袍哥,成了重慶獨立的中堅力量。

當然,這是後話了。

重慶打教,手下夥計是報告過的,只是,沒有馮舵爺講得這麼細。

老爺子半天作聲不得,心底下卻犯了嘀咕:

洋布洋油,洋火柴洋胰子,都是個好東西。這洋人洋教,爲甚就不好了呢。

第91節 京報舊聞第120節 大盛餘商號第37節 不見花姐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43節 先聲奪人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72節 主教親臨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38節 西洋傢俱第02節 三河於氏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14節 袍哥人家第84節 謀生之計第147節 碼頭戒嚴第156節 教士問罪第46節 花燭之酒第71節 膺品字畫第145節 麻醉之針第82節 不若那地第75節 百順酒樓第135節 物理降溫第140節 華佗之術第146節 重慶碼頭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75節 百順酒樓第34節 黃家二少第47節 藍風生第78節 騙子告饒第143節 李老頭兒第37節 不見花姐第145節 麻醉之針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19節 大足教案第36節 縣衙戲耍第01節  金氏之祖第166節 此去備戰第58節 公推主事第15節 成都將軍第131節 點拔生意第171節 大美二美第96節 結拜義兄第13節 大話西遊第74節 主教逛街第23節 船頭議教第87節 太爺惱了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153節 大刀起鹽第39節 再訪蔣宅第75節 百順酒樓第144節 路易主刀第144節 路易主刀第153節 大刀起鹽第59節 討價還價第93節 藏南(二)第92節 藏南(一)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41節 洋人來了第99節 共營鹽井第30節 菊兒之心第86節 蔣家開店第65節 談判(一)第06節 香香討計第75節 百順酒樓第91節 京報舊聞第12節 望山書屋第82節 不若那地第146節 重慶碼頭第88節 與爾辯辯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60節 全城掃除第93節 藏南(二)第108節 好個胡媽第35節 巴黎風情第86節 蔣家開店第44節 吳疆哥哥第28節 大話《三國》第68節 密室謀議第93節 藏南(二)第84節 謀生之計第90節 西洋技師第35節 巴黎風情第30節 菊兒之心第133節 孰輕孰重第37節 不見花姐第33節 重慶之行第32節 小何師傅第06節 香香討計第44節 吳疆哥哥第53節 劉忠說勢第109節 堂倌作怪第11節 虹兒之死第36節 縣衙戲耍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26節 望鳳坡第63節 劫後之謀第117節 析說鹽政第163節 洋人拉車第164節 管家出馬第71節 膺品字畫
第91節 京報舊聞第120節 大盛餘商號第37節 不見花姐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43節 先聲奪人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72節 主教親臨第103節 買條小狗第38節 西洋傢俱第02節 三河於氏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14節 袍哥人家第84節 謀生之計第147節 碼頭戒嚴第156節 教士問罪第46節 花燭之酒第71節 膺品字畫第145節 麻醉之針第82節 不若那地第75節 百順酒樓第135節 物理降溫第140節 華佗之術第146節 重慶碼頭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75節 百順酒樓第34節 黃家二少第47節 藍風生第78節 騙子告饒第143節 李老頭兒第37節 不見花姐第145節 麻醉之針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19節 大足教案第36節 縣衙戲耍第01節  金氏之祖第166節 此去備戰第58節 公推主事第15節 成都將軍第131節 點拔生意第171節 大美二美第96節 結拜義兄第13節 大話西遊第74節 主教逛街第23節 船頭議教第87節 太爺惱了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153節 大刀起鹽第39節 再訪蔣宅第75節 百順酒樓第144節 路易主刀第144節 路易主刀第153節 大刀起鹽第59節 討價還價第93節 藏南(二)第92節 藏南(一)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41節 洋人來了第99節 共營鹽井第30節 菊兒之心第86節 蔣家開店第65節 談判(一)第06節 香香討計第75節 百順酒樓第91節 京報舊聞第12節 望山書屋第82節 不若那地第146節 重慶碼頭第88節 與爾辯辯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60節 全城掃除第93節 藏南(二)第108節 好個胡媽第35節 巴黎風情第86節 蔣家開店第44節 吳疆哥哥第28節 大話《三國》第68節 密室謀議第93節 藏南(二)第84節 謀生之計第90節 西洋技師第35節 巴黎風情第30節 菊兒之心第133節 孰輕孰重第37節 不見花姐第33節 重慶之行第32節 小何師傅第06節 香香討計第44節 吳疆哥哥第53節 劉忠說勢第109節 堂倌作怪第11節 虹兒之死第36節 縣衙戲耍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26節 望鳳坡第63節 劫後之謀第117節 析說鹽政第163節 洋人拉車第164節 管家出馬第71節 膺品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