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

“啓奏陛下,剛建不久的稅務司、鹽務司署備盡毀無存,內閣擬定的兩有司官員,只有十二人還留於人世,其餘衆人,屍骨無存!”

“除此之外,據戶部初查,稅務、鹽務兩司署備之處損毀嚴重,數十戶百姓房屋傾倒,傷者不計其數,哀鴻遍野。”

“啓奏陛下,太醫院吳又可住處被毀,所幸他本人與家人出城採購藥材,這才無甚傷亡,可剛到京城的龐中謙在京城住處遭受波及,其本人及一干僕役盡數身亡!”

“啓奏陛下,數間商鋪被毀,崇文門附近街市堵塞難以暢通,臣請暫閉崇文門,派軍士把守疏通!”

崇禎皇帝起初還以爲是自己點背趕上大地震,後來才知道,這特麼竟然是人爲的!

此時緊急趕到皇極殿的各部大臣和內閣諸臣都在不斷彙報各處情形,崇禎皇帝自打聽了第一句開始臉色就是愈來愈黑,直到現在,已經根本見不到任何表情。

作爲皇帝而言,面對外敵的威脅,他必須要有更多的錢來打仗,才能保證自己還能在龍椅上坐下去,才能保證自己活着。

此時天下一帶最富庶的,還沒怎麼被戰亂波及到的就只有江南地區,來自後世的崇禎皇帝明白,此時江南一帶的手工商業已經相當發達。

從工商業收稅,正是老祖宗爲了保證軍費支出的辦法,自己將朱家老祖宗的辦法做到盡善盡美,更是此時斂財的不二之選。

崇禎皇帝明白,今日兩司署備發生的爆炸,正是那些財閥集團手眼通天的傑作。

自己斂財最佳的手段,並不是官紳財閥集團的最優選擇,江南工商業在京城的利益代言人,差不多正是把持朝政的百官文臣。

崇禎皇帝雖然殺盡了東林,但畢竟還需要官員治國。

對於商人們來說,只要朝中還有一個文官,財閥集團就能見縫插針,就算沒有文官,毫無頭腦的武夫反倒更容易收買,所以無論崇禎在朝上如何殺得人頭滾滾,實際上都不影響到財閥們自身的利益。

從處置八大晉商開始,財閥們感受到崇禎無意間流露出的態度,便已經開始備存後路,有些極精明者,更從那是開始策劃這次爆炸。

這次爆炸,更像是財閥集團對崇禎改革商稅此舉做出的迴應和警告。

單獨壓榨朝中官員,或許還沒有其他人會橫插一腳,可如今要割商人們身上的肉去打仗、去改革軍隊,換了誰也會不情願。

換句話說,這大明是你朱家的,你朱家的王爺都不感冒,憑什麼要犧牲我們自身的利益?

崇禎皇帝明白,歷朝歷代,這差不多都是皇帝和財閥之間的死結,天下太平之時皇帝大權獨攬,就像嘉靖和萬曆,還可以用各種手段從容博弈妥協。

然而自己穿越過來之後,太平世代已經是遙遠的過去,境況甚至用“外憂內患”四字都難以形容,那是還有幾個月就亡國的最後時刻了。

那個時候,由不得崇禎皇帝再運籌帷幄,更沒有什麼機會看遠大影響,只要有機會就必須下手,只有殺了別人,自己才能活。

這一次固關擊敗流賊更是如此,天知道下一次還能不能在夾縫中打贏清虜和流賊,若不抓住這次機會,那自己豈不是和歷史上的崇禎一樣了?

天啓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賢,聽任他攀到“九千歲”的高度,所以被東林黨寫成只知閉門苦做木匠活的昏庸皇帝,事實真的是這樣?

崇禎皇帝已然明白自己便宜哥哥的精明之處,他一手創造出閹黨這麼個玩意兒,正是預見到如今會發生的情況,一切都是爲了維護皇權打壓官僚和鄉紳。

朱由校做木匠活掩人耳目,用閹黨背鍋,打壓空談誤國的東林黨,任用實幹派官吏,絕不是一個只知道木匠活的蠢人,正相反,他對軍國大事的過問和干預比比皆是。

痛定思痛,崇禎皇帝忽然發現,自己今日遭遇的,和歷史上朱由校遭遇的又何其相似!

在後世所稱王恭廠大爆炸發生的天啓六年,正是朱由校派閹黨去外地向財主們徵稅的頭一年,朱由校強行加收礦稅海稅商稅,直接損害的是官僚權貴集團的利益,而非下層的升斗小民。

斷人財路向來是最令人討厭的事情之一,就算皇帝也是一樣,朱由校有得罪人的決心,但他沒有任何準備,更不知道自己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崇禎皇帝此前遭遇過投毒,甚至是公然行刺,還有士子們喊着仁義道德聚衆闖宮等種種僭越之舉,東林黨慣用的手段幾乎都在穿越來的頭一年見識個遍。

見招拆招,這才跌跌撞撞活到了現在,此時的崇禎皇帝,早已不是剛穿越過來只求活命的愣頭青。

衡量任何歷史事件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利高者疑”,誰在事件中收穫了最多的利益,誰就可能是操盤者,畢竟天下沒有白白掉下來的餡餅。

自己下達這一批政令最高的得益者是以自己爲首的保皇黨,相當於虎口拔牙,直接和官紳財閥集團對着幹。

對於官僚集團而言,目前的直接障礙是當今天子,而這次爆炸造成稅務局、鹽務局皆毀,兩司官員班子和龐中謙帶來的骨幹幾乎死的乾乾淨淨,最高的得益者是誰?

崇禎皇帝可以肯定的說,正是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江南財閥。

崇禎皇帝可以用這些人的角度假設一下:既然政策目前無法改變,可要是現在的崇禎和歷史上的天啓一樣,忽然出了意外會怎樣呢?

到那個時候,誰會來繼承皇位?

目前指定的皇太子朱慈烺還是個孩子,如果崇禎皇帝忽然駕崩,百分之百會由他繼位,一位大權獨攬的皇帝換城一個小毛孩兒,這正是財閥們樂於見到的。

更何況,朱慈烺從小到大都是東林人士在培養,就算繼位之後有什麼變故,大不了故技重施就是,一個小孩子還會有什麼大能耐不成。

歷史上王恭廠事件後的的第二年,也是自己那便宜哥哥,天啓皇帝朱由校進一步加緊推行自己執政意圖的關鍵時刻,意外發生了。

崇禎皇帝腦子裡還有那時候的記憶,當時朱由校跟魏忠賢、王體乾去西苑泛舟,一直四平八穩的船忽然側翻傾倒,雖然皇帝很快被救起,但受到“驚嚇”從此染病。

令人唏噓的是,二十二歲的朱由校,前幾日還樂顛顛騎馬射箭做木工活兒的皇帝,居然很快就行將不治了。

對官紳而言,這件事中最妙的還有一個,天啓皇帝是跟魏忠賢一起翻的船。

若說不是意外而是有人暗害皇帝,那魏忠賢第一個脫不了干係,根本不會有任何人懷疑到他們的頭上,可謂神不知鬼不覺。

當然,歷史上的官紳們也的確是這麼幹的,藉助自己前任那個糊塗蛋將閹黨徹底除掉。

可明眼人都明白皇帝和閹黨之間的關係就像主人和忠犬一樣,也和現在的崇禎與保皇黨一樣,皇帝一旦出事,損失最大的就是魏忠賢。

作爲一個絕不可能當皇帝的太監,魏忠賢所有的權力都來自於朱由校,一旦皇帝換人,對他有百害而無一利,這形勢不但魏忠賢知道,有眼睛的人都知道。

然而朱由校終究是死了,臨終前他告訴歷史上的崇禎,說你當了皇帝之後,一定要重用魏忠賢。

現在的崇禎皇帝腦海中能體會到當時朱由檢的心思,年輕氣盛、剛愎自用和血氣方剛結合到一起的熱血青年,哪兒會去仔細思量朱由校遺言裡的深意?

歷史上的朱由檢一上臺,第一件事就是讓魏忠賢下課,緊接着大刀闊斧的解決閹黨,重用東林黨,很快贏得朝野上下一片讚譽,自此開啓了“衆正盈朝”的新局面。

首輔蔣德璟在說話的時候,臉上全是憤慨之色。

作爲內閣首輔,此前又在各地做了不少撫治官員,蔣德璟自然知道這大明朝的官場到底有多深,簡直是深不見底。

朝廷前腳纔出臺了改革商稅,整理鹽務的政策,半月不到,兩署竟然在同一天的同一時刻發生如此重大的失誤,這究竟是巧合,還是另有隱情?

結合天啓年間曾發生的王恭廠一事,蔣德璟不由覺得後脊背發涼。

現在讓崇禎最爲難的事情發生了,龐中謙在睡覺的時候被順帶着砸死,隨行的兩個兒子、妻子周氏,還有一批人全都死的乾乾淨淨,一個活口都沒剩下。

龐氏是目前崇禎唯一確定會忠於自己,而且有實力和手段管理稅務司的家族。

可以料定,龐中謙一死,兩個足以繼承家業的兒子隨之而去,龐氏定然四分五裂,怕眼下的金陵城內,各個財閥和官員已經在忙活着瓜分龐氏的家產了。

就連碩大的龐氏都直接下課,那麼還有誰敢來接這個橄欖枝?

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
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