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

早在崇禎十七年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崇禎皇帝就接見了當時被朝鮮國內通緝的所謂“欽犯”——林慶業。

這個林慶業是大明的鐵桿粉絲,恰逢當時仁祖反正功臣沈器遠在國內叛亂,崇禎皇帝自然不打算放過這麼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只不過當時的崇禎剛剛遇刺,自顧不暇,對於遙遠的朝鮮也沒有什麼太好的法子,只是發了一道詔書過去,宣示林慶業和沈器遠等人的合法性。

當時的崇禎,還不知道這一道詔書會對朝鮮國內掀起什麼翻天覆地的影響,也壓根沒指望這道詔書會有任何作用,甚至到現在,自己都把這事快忘光了。

到現在四年過去了,因這道詔書而出現的變化也就開始漸漸顯現出來。

林慶業本來是韃清逼着李倧全國通緝的“欽犯”,拿到崇禎皇帝詔書以後,搖身一變成了來自天朝的使臣,他是怎麼做的,大搖大擺的回國。

回國之後,林慶業得到了沈器遠等一派尚忠心於大明的朝鮮官員熱烈迎接,後者也尊奉崇禎的旨意,在軍中與林慶業向是平起平坐。

但是正相反的,崇禎皇帝在詔書中對朝鮮仁祖和大臣金自點等人背棄祖宗、投降建奴的斥責,引起了李倧極大的恐懼和悔恨。

恐懼、悔恨這兩種情緒到達了極限,會使原本一個軟弱膽小之人,變得近乎瘋狂。

李倧心裡明白,現在自己若是還想繼續坐在國王這個位置上,就只能堅定不移的繼續做滿清的狗奴才。

一道詔書最開始能改變的不是很多,沈器遠和林慶業擁立懷恩君李德仁的政變,雖然因詔書在當時取得了朝鮮八道大多數軍民的支持,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沈器遠在政變之前,計劃先除掉王宮訓練大將具仁垕,但在這之前被人高密,導致後者先下一手,聯合金自點與李倧調集兵馬逼殺沈器遠。

不過有意思的是,歷史上因此而死的沈器遠,這次卻因爲林慶業的回國而僥倖逃得一條性命。

這一年,是崇禎十九年,朝鮮國內因沈器遠、林慶業政變事敗而上下震驚之時,外面卻也發生了幾件大事。

那就是原本萎靡不振的大明,接連打贏了對抗建奴和流賊的幾場大規模戰役,崇禎皇帝甚至在京師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

大明的政局變得清明,軍事上也開始逐步走向勝利,無數有才能之士得到任用的機會,這導致朝鮮國內反抗李倧執政的聲音,愈來愈響。

逃出王都之後,沈器遠和林慶業拿着從大明京師的那份詔書,跑到南漢山城自稱“大明天子欽命朝鮮八道軍馬統領大元帥”。

除此之外,他們兩人用大明皇帝傳到朝鮮的這份詔書,在南漢山城號召朝鮮八道的軍民,奮起反抗韃清和辮子僞王李倧的統治。

在此之後,朝鮮國內便是陷入了接近兩年的南北內戰,崇禎皇帝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份詔書,竟然能有這麼大的作用。

崇禎十七年崇禎皇帝發下詔書廢除李倧的朝鮮國王稱號之後,李倧在韃清的支持下依舊坐了四年的國王。

不過到了崇禎二十一年命運的轉折,便是連韃清都已經內亂,大明的優勢比兩年前更加明顯,李倧的王位,又能坐多久?

大明在中興,廠衛勢力已經打入朝鮮半島,對於李倧的各種傳聞更不脛而走,便是在王都之內,他的王位都已經不再那麼穩定。

......

朝鮮的王都漢陽籠罩在一片夕陽的映照下,宮殿上的青瓦閃爍着古樸的光澤,但卻沒有以往那種光鮮亮麗的感覺,給人更多的,是一種無助的淒涼。

時任朝鮮國王的李倧,今年五十餘歲的年紀,經歷過丁卯虜亂和丙子胡亂兩次清軍入侵的戰爭,還有沈器遠、林慶業等昔日功臣的背叛之後,此時的他已經顯得有些老態龍鍾。

天啓三年,李倧在西人黨中堅人物李貴、李適、金自點和新崛起的南人黨的支持下,以仁穆王后的名義發動政變,將光海君推下王位,貶爲庶人,並燒瞎其雙目,流放到江華島。

自此之後,身爲綾陽君的李倧繼承王位,統治朝鮮至今。

此時的朝鮮,和往昔的大明一樣,已經陷入到無休止的黨爭之中,士大夫的兩大集團,東人黨和西人黨,你方唱罷我登臺,輪流執掌朝政。

實力雄厚的東人黨分裂爲北人黨和南人黨,而在李倧發動的政變成功之後,支持光海君的北人黨元氣大傷,逐漸淡出中樞,南人黨和西人黨則開始新一輪的政爭。

身爲反正功臣的沈器遠,還有朝鮮國內享譽善戰之名的名將林慶業,全都在多年以前公開聲名反對他的統治,原因自然是他歸附了韃清。

丙子胡亂以後,滿清爲消除後顧之憂,曾兩次入侵朝鮮,當時的李倧還曾下決心抵抗,但奈何朝鮮軍力根本無法與滿清八旗相抗衡。

金自點督兵戰敗,親自出使盛京做了建奴的走狗,沈器遠按兵不動,維繫自身勢力,林慶業雖然連戰連勝,但遠水救不了近火。

戰敗之後,李倧被迫向黃臺吉行三跪九叩稱臣之禮,被動親手誅殺了一批堅決抗清的大臣被,就連世子李溰都被迫長居盛京,成爲滿清的人質。

同時李倧執政下的朝鮮還要歲貢黃金百兩、白銀千兩、白苧布二百匹、各色綿細兩千匹、各色細麻布四百匹、各色細布萬匹、米萬包等等。

滿清作爲宗主國這種沉重的負擔,使得朝鮮國內民怨沸騰,苦不堪言,而士大夫集團則對滿清充滿仇恨,八道軍民更心中念念不忘重歸大明。

李倧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獨坐於王位之上,猶如坐在了一個即將要爆發的火山口一般。

沈器遠在王都的政變雖然被他化解,但這些年來,隨着大明的節節勝利,朝鮮國內歸附大明的聲音愈演愈烈。

他明白,便是連王都之內,也很快就要紙包不住火了。

昌慶宮的明政殿之內,朝鮮的閣臣領議政金自點、左議政李貴和右議政金尚憲等重臣跪坐在階下,一起擡着頭看向居於王座之上的李倧。

很長的時間過去,王座上的李倧始終沒說出一個字來,他不住的唉聲嘆氣,如今這個形勢,又有什麼好說的呢。

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
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