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

崇禎十九年三月初九,清晨。

這時候太陽還沒完全升起,氣溫有些泛涼,一大批士子聚齊在京師順天貢院門前,焦急等待着三年一度科舉會試的入場。

即便凍得哆哆嗦嗦,不少士子也還是緊張異常,其中甚至有人忘卻了周圍溫度,拿着書籍仍在默背。

不過,在趕考的諸多士子當中,卻也不乏一些年紀輕輕便學富五車、成竹在胸之輩,夏完淳和瞿昌文各自負手站於最前頭,看着其餘焦慮不已的衆人,都是呵呵笑個不停。

“平日不知刻苦勤習,會試臨近時如此做法,又有何異,還不如回去種地算了。”瞿昌文顯然有些看不起這些士子,冷笑着說道。

夏完淳心中頗有正義感,道:“昌文兄所言差異,天下士子本是一家,既然來此,都是爲國效力,怎麼能說讓他們回鄉種地呢?”

“哈哈,我也就是說說。”兩人朝夕相處了這麼久,瞿昌文自然知道夏完淳的心思,當下搖頭說道:“不過是看不慣這些毫無學識之人還想入朝爲官,發發牢騷而已。”

夏完淳點點頭,雖然沒再多說什麼,看那樣子卻也是不置可否。

眼下來京士子大部分都是抱着試試看或者溜縫子的心思,甚至他們還聽說,有人已經賄賂了禮部尚書李文選,或是一些本就和朝廷在職官員有親戚關係的,都已經有了所謂的“答案”。

正在兩人各自互相亂想時,一直緊閉的順天貢院大門從裡面被人推開,卻是司禮太監李鳳翔帶着幾個同考翰林走出來。

李鳳翔先是睨眼看了一眼外頭這些士子,纔是不緊不慢的說道:“咳咳,雜家是聖上欽點的謄錄所主官,快開始了,都進去吧。”

士子們連忙點頭,紛紛將手中書籍留在貢院人手中,繼而魚貫而入,進門之後,早有一批太監和貢院中人在此按規搜身,爲的便是防止考生有“夾帶”。

所謂“夾帶”,即是把考試的答案或提綱帶在身上,說白了,就是考試帶小條的舞弊行爲,士子們一一經過搜身之後,纔是分批次進入貢院。

貢院的明遠樓旁有一棵元代古槐,相傳這裡是文光射鬥牛的地方,所以時人又叫它“文昌槐”,素爲京城名槐。

這文昌槐的根部生在路東,主幹彎曲向西,因而樹冠呈在路西,長勢如臥龍,相傳此槐與考生的文運有關。

歷次前來順天貢院參加會試的考生們無一例外都要膜拜,以登龍門,就連夏完淳和瞿昌文二人亦不能免俗,都在誠心膜拜。

貢院的科考也給附近的衚衕帶來了繁榮,如出現了售筆紙一條街的“筆管衚衕”,有會館性質的旅館街道“鯉魚衚衕”,因爲考生多騎驢進京趕考,又出現了“驢蹄子衚衕”這種市井稱呼。

其中鯉魚衚衕原本是一條小衚衕,先叫“老人衚衕”,進京的考生沒錢的寒門佔據了絕大多數,一般都騎驢進京住在驢蹄子衚衕。

相傳,有一次會試時一個窮考生因沒有錢,走着進京只得住到老人衚衕的一位老人家,在科考的前三天忽降雨水,衚衕地面成河,有大鯉魚出現,後這位窮考生竟考中了第一名“狀元”。

從此,老人衚衕名氣大振,以後考生們又紛紛住到老人衚衕,想借運高中,衚衕也改名爲“鯉魚衚衕”,有鯉魚躍龍門之意。

到了現在這崇禎十九年,經過朝堂議定,有關政策陸續出臺,不少私設會館性質的旅館都陸陸續續被兵馬司和順天府衙門強令遷到南城,繼而在宣武和崇文一帶又出現很多會館。

與前者不同的是,這些新出現的會館多爲官辦,爲前來趕考的士子們提供食宿和一些經濟上的支持,相當於朝廷資助教育事業。

在貢院至公堂,倪元璐、方逢年、馮銓和張瑞圖四名崇禎皇帝欽定的主考官早已落座,其餘十幾名同考官也是各自擺放桌椅分級落座,整場都顯得異常肅穆。

看着衆考生拜槐而來,四名主考官計議幾句,最後是由張瑞圖起身指向旁側小屋,正色道:“本官爲陛下欽點此次會試主考,開考之前,有些話要提醒諸位。”

“此次會試,成規如同以往,擊鼓爲令,點香計時。”

“諸位士子都還年輕,今後還有的是機會,莫要因小失大,鋌而走險,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言罷,張瑞圖心道自己算是仁至義盡,咳咳幾聲,繼續道:

“本官宣佈,此次春闈,正式開始,落座應試去吧!”

士子們紛紛行禮作揖,齊聲喊道:“學生知道了。”

話音落定,士子們開始按照之前分配好的座位和場次陸續入座,在他們的考棚之中,早有貢院的官員將考試有關用具盡數備齊。

東西也不多,一間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蠟燭,便是全部了,今後的三日中,他們吃睡都將在這小小的考棚裡。

夏完淳告別瞿昌文,尋到自己的考棚,深吸口氣,伸手推門走了進去,見到內中佈置之簡略,也是嘆了口氣,搖搖頭坐在位置上開始觀卷。

他沒看幾眼,卻忽然聽到考棚外傳來一陣腳步聲,卻是一個謄錄所的小太監走過來,用鎖頭從外面死死鎖住了自己的考棚。

這也是考慮到士子之間互相串換答案,使考試無法真實明顯的反映出每個人的真才實學,按規矩來說,本來會試規定要連續被關十幾天。

一份試卷,士子進去之後,少則兩三個小時,多則五六小時肯定就會做完,那個時候考試的士子一沒書籍可以閱讀,二又不像現代那樣有手機可以打遊戲,那他們做什麼?

無非就是睡覺、發呆而已。

歷史上,貢院年年修繕,在永樂、嘉靖、萬曆三朝時又各自經過一次從頭到腳的整改,然而失火之事依舊層出不窮,其中一個較大原因,就是閒來無事的士子不小心打翻火燭或炭火,從而釀成失火大錯。

雖然貢院外處處都有大水缸,但就以這個時候而言,一旦起火便很難撲滅,再者說來,貢院九千多間考棚,也並非時時刻刻都有人緊盯,一旦生火,很難第一時間得知。

更何況,因爲一次考試讓士子們過半個月狹小的牢獄生活也不盡人道。

所以此次會試一個比較大的改革便是,三場會試,每場爲期三天,結束後士子都可以回去休息準備幾日,再來參加下一場的會試。

這樣既保證了士子有充足的精力應對考試,又把火災的危害降到最低。

要知道,一旦貢院起火,重建那幾十近百萬兩的白銀還是輕的,更爲嚴重的是人員損傷和一些書籍因此而損毀,那種價值是無法彌補的。

新的一月,祝所有書友國慶節快樂,祖國母親生日快樂,越來越強大!還有,朕的票呢!

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一些相關通知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九章:復建東廠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百章:得與失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
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一些相關通知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九章:復建東廠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百章:得與失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