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嘉二十五年十月,養心殿。
“這些日子,南鑼那邊如何?”皇帝邊批摺子,邊問在一旁看着六皇子慕靖寫大字的三子慕遙。
幫皇帝整理摺子的十娘,手一頓,站起身來,“你們父子聊,我去叮囑他們晚膳加個湯。”
十皇子出生後,朝中大臣,對於杜氏一族越發的敬畏。
杜家再朝爲官者不下十人,一門多受皇帝重用。原內閣學士杜賢雨,經營多年,於今年進入了尚書,離正一品大學士一步之遙。
杜家大多數人不在帶兵,但貴妃親弟弟杜子誠,掌管南鑼十三郡軍政大權,南鑼附近的北道口也有他的重兵把守。算的上杜家年輕一代中最有作爲的子弟。作爲杜家長房長孫的杜子田不將兵,但在兵部也說的上話,負責各地軍需。
外放的子弟,大多爲一方父母官,政績考覈年年優上。
杜氏第第三代雖無一人入朝爲官,但尚了公主,又給杜家多了層□□。
更別提杜氏族內兩個顯赫榮華的女人。一個是掌管後宮,膝下有皇子三人的貴妃杜氏,一個是得八王寵愛,被京中世家夫人爭相討好的王妃杜氏了。有這兩位一心爲着孃家的女人,杜家再玉京倒是比很多世家還要顯赫。
貴妃杜十娘,自有出入養心殿十幾年。二十四年底,還因爲選秀批示奏摺一事被朝中大臣議論。當然之後,那些反對的聲音,都被杜家和貴妃壓下去了。
十皇子出生後,佳貴妃忙着照料幼子,忙着爲長子選兒媳,忙着彈壓後宮的另一個貴妃德莊貴妃,是以不常來養心殿。
朝中的那些大臣還未來得及高興,就發現,皇帝又開始宣召佳貴妃伴駕。而一些不太重要的摺子上,又出現貴妃的一手簪花小楷。
但皇帝並未因此冷落德貴妃母子,往常去後宮也多歇在德貴妃處。英王也時常被皇帝宣到養心殿處理政務。
朝中大臣倒是一時間猜不透皇帝的用意。
五皇子也開始慢慢被皇帝重要。五皇子在西北之戰中被封爲貝子,這些年一直在禮部歷練,負責各項大典和外國時臣德接洽。
除此之外,五貝子與英王走的很近,但他的母妃卻常年禁閉宮門養病,跟德貴妃一脈不常往來。五皇子的外家納蘭家,這些年也是越發的落寞,在京中任職的本家,大多數官員都無要職,不過是在一些看着榮耀的職位上罷了。自從七皇子生母死後,那蘭家被牽連的,族長也辭去了要職。全族對於皇家的爭鬥好似真的看淡了,退出了爭鬥的勢力範圍。
但私底下,和容儀大納蘭氏,曾派人向佳貴妃表過忠心,貴妃身邊有皇帝的暗衛在,對此一清二楚。
佳貴妃並未接受納蘭氏的投誠,但納蘭一族在暗中對澤王確實處處相幫,表示效忠之心。
慕遙一方面是對納蘭家不信任,一方面卻也不拒絕一些好處。拒絕的過了,把人推倒了英王那邊畢竟不是好事。
大納蘭氏是個精明的,明面上抱病不出,省去了德貴妃那邊的招攬,也避免了捲入兩宮貴妃的爭鬥之中。
至於幾個月前的十皇女之事,她被佳貴妃種種拿起,輕輕放下的處罰,不得不說也跟她在那之前的聰明舉動有關。
佳貴妃杜十娘,攜着慧敏夫人和端賢夫人處理後宮的事物,越來越得心應手。皇帝自然把一些政務交給貴妃處理,時時從旁指點。
十娘膽大心細,看問題往往跟皇帝的思考方式不一樣,但也能提出不同的見解。皇帝在教導她得時候,發現了她對於政務的敏感性,倒是更願意宣她伴駕。百日伴駕後,晚上倒是不常招她侍寢了。
入宮快二十年,倒是在侍寢上被德妃壓下了一頭。對此,十娘倒是不在意,反正她也不是靠着侍寢博得恩寵的低位嬪妃。
十娘重新出入養心殿伴駕後,六皇子就被皇帝帶在了自己身邊。皇帝上朝的時候,就跟着練武的師傅習武;平時處理政務,也帶着他在身邊。
六皇子聰慧,比之三哥更加得皇帝喜歡。皇帝晚上不宿在養心殿的時候,六皇子慕靖也沒有再回過瑤華宮,都是由親哥哥慕遙帶着住在皇子所澤王院子裡。
如果說六皇子是由父兄帶着,那麼十皇子就基本上由他三嫂澤王妃白日裡帶着,晚上才由母親和嬤嬤帶着。
所以滿宮裡的人都知道,六皇子粘哥哥,十皇子粘嫂子。
而作爲佳貴妃膝下唯一沒有出嫁的女兒,則最粘着八王的女兒靜姍郡主和八王妃,常在八王府小住。
十娘平日出入養心殿,卻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平日裡也會避開皇子和朝中大臣,在他們回稟政事的時候也並不摻合。
今日自己兒子被皇帝召來看着二兒子習字,就沒有迴避。
因此聽到皇帝詢問南鑼的事宜,忙不迭的想借着囑咐晚膳加菜避開。
南鑼十三郡先前是杜家的勢力,之後交到了澤王手上。澤王得岳父爲南鑼鹽運使,親舅掌管十三郡軍政,三方勢力未嘗沒有皇帝的安排。既相互制衡,又是澤王得助力。
十娘還未離開御案,就被皇帝制止,“加湯自然由底下的奴才去辦,不用你親自過問。累了就歇會,看看小六寫的字如何。”
小路子會意,忙道,“皇上說的是,奴才這就親自去吩咐御膳房加些佳主子愛吃的菜,佳主子忙了一下午,合該歇歇。”
“路公公有心了,麻煩做些遙兒愛吃的。本宮不在養心殿用膳,瑤華宮還有澤王妃和十皇子等本宮回去用膳。”
十娘給皇帝添了杯新茶,“靖兒的字隨您,臣妾教不了什麼,今兒也不早了,臣妾就先回了。”
“瞧瞧你阿孃,總是這麼知禮儀,懂進退,由不得朕不同意的。”皇帝聞言放下摺子,對着一旁的三兒子說道。
“母妃統率六宮,自然得知禮公正,父皇不是正事放心母妃這一點,才放心把後宮託付給母妃的?”慕遙笑着打趣。
“你這孩子,倒是學會打趣你朕和你母妃了。”皇帝失笑,“不過,你也沒說錯,什麼事交給你母妃,父皇這心裡就踏實。就是你母妃成日裡忙的,連陪着朕用膳的時候都沒有了。”
“十弟年幼,母妃多看顧一些也是應該的,父皇想跟母妃一起用膳,不如擺駕瑤華宮。母妃的小廚房,兒子也有些想了。”慕遙眼睛一眯,建議道。
“政事要緊,皇上想要臣妾陪着用膳,也不急於一時。”十娘警告的撇了眼大兒子,“今兒你先陪着你父皇用膳,改日,母妃命人備好吃食,在邀你們父子,咱們一家一起用膳。”
“你啊,越來越講規矩。得了,回吧,改日朕再去你宮中用膳。”皇帝疲憊的擺擺手,示意佳貴妃退下。
慕遙眼神一暗,母妃這是在閉寵,可是父皇好像並不想如她得意。
他也知道這些日子,父皇多歇在德貴妃宮中,德貴妃霸着父皇,可終歸不是常事。是以八弟的生母,柳家那位順充容,倒是藉着八皇子的名頭,重新得寵了。
母妃對於父皇寵信嬪妃看淡了很多,但心裡看淡是一回事,同着父皇就是問題了。更何況對於父皇的信任和寵幸,母妃有些太過抗拒。
看來改日得尋個機會,讓媳婦提前下母妃。畢竟父母的事情,他一個成年的兒子不好插手。
“臣妾告退。”十娘行禮後,對着六皇子招手,“靖兒今日跟母妃回宮住麼?”
“靖兒今兒想跟哥哥一起。母妃照顧弟弟,靖兒在哥哥院子會乖的。”
“聽你哥哥的話,母妃回了。”
“恭送母妃。”慕靖被皇兄帶着,向母妃一板一眼的行禮。小小的身子,一絲不苟的認真。
十娘看了眼御案前站着送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御案後坐着繼續低頭披摺子的丈夫,收回目光,轉身離開。
慕家的男人,一樣一樣的。女人至於他們,永遠不是最重要的。
十娘離開後,皇帝對着小路子招手,小路子把六皇子帶走洗手,準備晚膳的擺放,把安靜的空間留給天家的父子二人。
“你母妃不願意過多的捲入南鑼的事,你該知道她得用意。”皇帝頭也不擡,把手中批好的摺子放在手邊那摞上。
“南鑼十三郡的人手,兒子並未完全收服。母妃先頭有跟兒子支招,底下的人老實很多。怕是杜家那邊多有不滿,三爺爺的性子,就連父皇您都奈何不得。母妃又心有愧疚,定不會在多管。她留下,也不過是左右爲難。”
“你倒是精怪,得了好處,還要處處顯得你無辜。”皇帝端起手邊的茶盞,啜一口清茶,皺眉後笑罵道,“這處事手段,跟你母妃學了個十成十。”
“兒子不及母妃十分之一呢,父皇這麼說兒臣可不的驕傲死。”慕遙戲虐的笑,“更何況,兒子的手段可不夠看,還得父皇多教導。”
“南鑼的事,父皇相信你都辦好。你舅舅那邊是個阻力,你岳父可是對你很滿意。”
看到兒子若有所思的樣子,“明白了?明白了就對你媳婦好些。朕怎麼聽說,這些日子你不常去她屋裡她是正妻,孃家又離得遠,多護着些她。”
皇帝倒是難得的關心起自己兒子的房中事,下面的人回報,澤王看着對澤王妃敬重,但並不嬌寵。
他的子嗣早年就不豐厚,還是十娘入宮後才慢慢的多了起來。十娘更是爲他生養了五個兒女,這在皇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事。所以他也願意嬌寵着三個兒子的母妃。
他的三子,是所有兒子中最像他,也是目前最和他心意的兒子。可惜,當年的事情,讓這個他最滿意的兒子,在子嗣上留下了隱患。
他同意佳貴妃的建議,擇了桑家的女兒入宮爲澤王妃。一是政治上的考量,兒媳婦的親爹是自己的人,能和兒子、杜家杜九相互制衡。兒子要是有本事,把這兩股勢力都收服了,作爲澤王得勢力也未嘗不可。就當是自己這個當父皇的送的大禮。
但娶澤王妃,最重要的也是佳貴妃說,兒媳婦孃家多子多福,子嗣豐盛,於兒子子嗣上有利。
他不是什麼負責任的好父皇,但在一定程度內,爲自己的兒子考慮一二,還是做得到。
想到暗衛那邊回報,二兒子英王的正妃和側妃爭鬥的厲害,英王妃有孕快五個月了,還被側妃害的險些小產,不由得臉色一黑。
小黎氏倒是個膽子大的,敢對着正妻下手,如果不是顧念這她肚子裡也有了的話,皇帝不介意幫自己兒子藉着德妃的手教訓一二。算小黎氏好運,有個好肚子。
二兒子的正妃和側妃,和三兒子的正妃差不多時候入宮。二兒子的大小老婆都懷了孩子,三兒子這傻孩子,還不歇在皇妃屋子裡。
如果是別的兒子,他賜下一兩個女人也不算什麼,可這三兒子,本身就子嗣上不強,多些女人,反而對身子不好。
只好多讓兒子親近皇妃,這本該是佳貴妃的份內事。但皇帝爲了顯示對三皇子的關心,一併說了出來。
慕遙聽完父皇德話,臉色一紅,不知道如何解釋。父皇居然關心他的房中事,這詭異感,還真是不習慣。
皇帝看三兒子臉紅,不由得開導道,“這夫妻倫敦,本就是常事,你這孩子,有什麼不好意思的?看看你二哥,正妃側妃雙雙有孕,不知道多高興。你也加把勁。不過孩子這事,不急。父皇年輕的時候,也好不容易纔有的你們兄弟。你多去你媳婦的屋子,保不準就有了。”
皇帝扮作一副關心兒子的父皇形象,慕遙忍了忍,還是決定告訴他父皇實情,父皇這樣子,他總覺得好大壓力。
他自家的事,自己知道,對於子嗣,也不強求。媳婦兒現在還小,身子沒長開是一方面;讓她跟弟弟們培養感情是一方面,幫着教養弟弟,將來就算沒有子嗣,弟弟也會多尊敬長嫂。
“父皇,兒子多謝您的關係。二哥有了子嗣,是二哥和嫂子的福氣。”慕遙頓了頓,“兒子不去王妃屋子,因爲王妃這些日子來了葵水。”
“啪”皇帝手中的摺子掉在了地上,嘴裡蹦出一個字,“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