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漸以中孚如孕在

bookmark

熙嘉二十五年十月,養心殿。

“這些日子,南鑼那邊如何?”皇帝邊批摺子,邊問在一旁看着六皇子慕靖寫大字的三子慕遙。

幫皇帝整理摺子的十娘,手一頓,站起身來,“你們父子聊,我去叮囑他們晚膳加個湯。”

十皇子出生後,朝中大臣,對於杜氏一族越發的敬畏。

杜家再朝爲官者不下十人,一門多受皇帝重用。原內閣學士杜賢雨,經營多年,於今年進入了尚書,離正一品大學士一步之遙。

杜家大多數人不在帶兵,但貴妃親弟弟杜子誠,掌管南鑼十三郡軍政大權,南鑼附近的北道口也有他的重兵把守。算的上杜家年輕一代中最有作爲的子弟。作爲杜家長房長孫的杜子田不將兵,但在兵部也說的上話,負責各地軍需。

外放的子弟,大多爲一方父母官,政績考覈年年優上。

杜氏第第三代雖無一人入朝爲官,但尚了公主,又給杜家多了層□□。

更別提杜氏族內兩個顯赫榮華的女人。一個是掌管後宮,膝下有皇子三人的貴妃杜氏,一個是得八王寵愛,被京中世家夫人爭相討好的王妃杜氏了。有這兩位一心爲着孃家的女人,杜家再玉京倒是比很多世家還要顯赫。

貴妃杜十娘,自有出入養心殿十幾年。二十四年底,還因爲選秀批示奏摺一事被朝中大臣議論。當然之後,那些反對的聲音,都被杜家和貴妃壓下去了。

十皇子出生後,佳貴妃忙着照料幼子,忙着爲長子選兒媳,忙着彈壓後宮的另一個貴妃德莊貴妃,是以不常來養心殿。

朝中的那些大臣還未來得及高興,就發現,皇帝又開始宣召佳貴妃伴駕。而一些不太重要的摺子上,又出現貴妃的一手簪花小楷。

但皇帝並未因此冷落德貴妃母子,往常去後宮也多歇在德貴妃處。英王也時常被皇帝宣到養心殿處理政務。

朝中大臣倒是一時間猜不透皇帝的用意。

五皇子也開始慢慢被皇帝重要。五皇子在西北之戰中被封爲貝子,這些年一直在禮部歷練,負責各項大典和外國時臣德接洽。

除此之外,五貝子與英王走的很近,但他的母妃卻常年禁閉宮門養病,跟德貴妃一脈不常往來。五皇子的外家納蘭家,這些年也是越發的落寞,在京中任職的本家,大多數官員都無要職,不過是在一些看着榮耀的職位上罷了。自從七皇子生母死後,那蘭家被牽連的,族長也辭去了要職。全族對於皇家的爭鬥好似真的看淡了,退出了爭鬥的勢力範圍。

但私底下,和容儀大納蘭氏,曾派人向佳貴妃表過忠心,貴妃身邊有皇帝的暗衛在,對此一清二楚。

佳貴妃並未接受納蘭氏的投誠,但納蘭一族在暗中對澤王確實處處相幫,表示效忠之心。

慕遙一方面是對納蘭家不信任,一方面卻也不拒絕一些好處。拒絕的過了,把人推倒了英王那邊畢竟不是好事。

大納蘭氏是個精明的,明面上抱病不出,省去了德貴妃那邊的招攬,也避免了捲入兩宮貴妃的爭鬥之中。

至於幾個月前的十皇女之事,她被佳貴妃種種拿起,輕輕放下的處罰,不得不說也跟她在那之前的聰明舉動有關。

佳貴妃杜十娘,攜着慧敏夫人和端賢夫人處理後宮的事物,越來越得心應手。皇帝自然把一些政務交給貴妃處理,時時從旁指點。

十娘膽大心細,看問題往往跟皇帝的思考方式不一樣,但也能提出不同的見解。皇帝在教導她得時候,發現了她對於政務的敏感性,倒是更願意宣她伴駕。百日伴駕後,晚上倒是不常招她侍寢了。

入宮快二十年,倒是在侍寢上被德妃壓下了一頭。對此,十娘倒是不在意,反正她也不是靠着侍寢博得恩寵的低位嬪妃。

十娘重新出入養心殿伴駕後,六皇子就被皇帝帶在了自己身邊。皇帝上朝的時候,就跟着練武的師傅習武;平時處理政務,也帶着他在身邊。

六皇子聰慧,比之三哥更加得皇帝喜歡。皇帝晚上不宿在養心殿的時候,六皇子慕靖也沒有再回過瑤華宮,都是由親哥哥慕遙帶着住在皇子所澤王院子裡。

如果說六皇子是由父兄帶着,那麼十皇子就基本上由他三嫂澤王妃白日裡帶着,晚上才由母親和嬤嬤帶着。

所以滿宮裡的人都知道,六皇子粘哥哥,十皇子粘嫂子。

而作爲佳貴妃膝下唯一沒有出嫁的女兒,則最粘着八王的女兒靜姍郡主和八王妃,常在八王府小住。

十娘平日出入養心殿,卻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平日裡也會避開皇子和朝中大臣,在他們回稟政事的時候也並不摻合。

今日自己兒子被皇帝召來看着二兒子習字,就沒有迴避。

因此聽到皇帝詢問南鑼的事宜,忙不迭的想借着囑咐晚膳加菜避開。

南鑼十三郡先前是杜家的勢力,之後交到了澤王手上。澤王得岳父爲南鑼鹽運使,親舅掌管十三郡軍政,三方勢力未嘗沒有皇帝的安排。既相互制衡,又是澤王得助力。

十娘還未離開御案,就被皇帝制止,“加湯自然由底下的奴才去辦,不用你親自過問。累了就歇會,看看小六寫的字如何。”

小路子會意,忙道,“皇上說的是,奴才這就親自去吩咐御膳房加些佳主子愛吃的菜,佳主子忙了一下午,合該歇歇。”

“路公公有心了,麻煩做些遙兒愛吃的。本宮不在養心殿用膳,瑤華宮還有澤王妃和十皇子等本宮回去用膳。”

十娘給皇帝添了杯新茶,“靖兒的字隨您,臣妾教不了什麼,今兒也不早了,臣妾就先回了。”

“瞧瞧你阿孃,總是這麼知禮儀,懂進退,由不得朕不同意的。”皇帝聞言放下摺子,對着一旁的三兒子說道。

“母妃統率六宮,自然得知禮公正,父皇不是正事放心母妃這一點,才放心把後宮託付給母妃的?”慕遙笑着打趣。

“你這孩子,倒是學會打趣你朕和你母妃了。”皇帝失笑,“不過,你也沒說錯,什麼事交給你母妃,父皇這心裡就踏實。就是你母妃成日裡忙的,連陪着朕用膳的時候都沒有了。”

“十弟年幼,母妃多看顧一些也是應該的,父皇想跟母妃一起用膳,不如擺駕瑤華宮。母妃的小廚房,兒子也有些想了。”慕遙眼睛一眯,建議道。

“政事要緊,皇上想要臣妾陪着用膳,也不急於一時。”十娘警告的撇了眼大兒子,“今兒你先陪着你父皇用膳,改日,母妃命人備好吃食,在邀你們父子,咱們一家一起用膳。”

“你啊,越來越講規矩。得了,回吧,改日朕再去你宮中用膳。”皇帝疲憊的擺擺手,示意佳貴妃退下。

慕遙眼神一暗,母妃這是在閉寵,可是父皇好像並不想如她得意。

他也知道這些日子,父皇多歇在德貴妃宮中,德貴妃霸着父皇,可終歸不是常事。是以八弟的生母,柳家那位順充容,倒是藉着八皇子的名頭,重新得寵了。

母妃對於父皇寵信嬪妃看淡了很多,但心裡看淡是一回事,同着父皇就是問題了。更何況對於父皇的信任和寵幸,母妃有些太過抗拒。

看來改日得尋個機會,讓媳婦提前下母妃。畢竟父母的事情,他一個成年的兒子不好插手。

“臣妾告退。”十娘行禮後,對着六皇子招手,“靖兒今日跟母妃回宮住麼?”

“靖兒今兒想跟哥哥一起。母妃照顧弟弟,靖兒在哥哥院子會乖的。”

“聽你哥哥的話,母妃回了。”

“恭送母妃。”慕靖被皇兄帶着,向母妃一板一眼的行禮。小小的身子,一絲不苟的認真。

十娘看了眼御案前站着送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御案後坐着繼續低頭披摺子的丈夫,收回目光,轉身離開。

慕家的男人,一樣一樣的。女人至於他們,永遠不是最重要的。

十娘離開後,皇帝對着小路子招手,小路子把六皇子帶走洗手,準備晚膳的擺放,把安靜的空間留給天家的父子二人。

“你母妃不願意過多的捲入南鑼的事,你該知道她得用意。”皇帝頭也不擡,把手中批好的摺子放在手邊那摞上。

“南鑼十三郡的人手,兒子並未完全收服。母妃先頭有跟兒子支招,底下的人老實很多。怕是杜家那邊多有不滿,三爺爺的性子,就連父皇您都奈何不得。母妃又心有愧疚,定不會在多管。她留下,也不過是左右爲難。”

“你倒是精怪,得了好處,還要處處顯得你無辜。”皇帝端起手邊的茶盞,啜一口清茶,皺眉後笑罵道,“這處事手段,跟你母妃學了個十成十。”

“兒子不及母妃十分之一呢,父皇這麼說兒臣可不的驕傲死。”慕遙戲虐的笑,“更何況,兒子的手段可不夠看,還得父皇多教導。”

“南鑼的事,父皇相信你都辦好。你舅舅那邊是個阻力,你岳父可是對你很滿意。”

看到兒子若有所思的樣子,“明白了?明白了就對你媳婦好些。朕怎麼聽說,這些日子你不常去她屋裡她是正妻,孃家又離得遠,多護着些她。”

皇帝倒是難得的關心起自己兒子的房中事,下面的人回報,澤王看着對澤王妃敬重,但並不嬌寵。

他的子嗣早年就不豐厚,還是十娘入宮後才慢慢的多了起來。十娘更是爲他生養了五個兒女,這在皇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事。所以他也願意嬌寵着三個兒子的母妃。

他的三子,是所有兒子中最像他,也是目前最和他心意的兒子。可惜,當年的事情,讓這個他最滿意的兒子,在子嗣上留下了隱患。

他同意佳貴妃的建議,擇了桑家的女兒入宮爲澤王妃。一是政治上的考量,兒媳婦的親爹是自己的人,能和兒子、杜家杜九相互制衡。兒子要是有本事,把這兩股勢力都收服了,作爲澤王得勢力也未嘗不可。就當是自己這個當父皇的送的大禮。

但娶澤王妃,最重要的也是佳貴妃說,兒媳婦孃家多子多福,子嗣豐盛,於兒子子嗣上有利。

他不是什麼負責任的好父皇,但在一定程度內,爲自己的兒子考慮一二,還是做得到。

想到暗衛那邊回報,二兒子英王的正妃和側妃爭鬥的厲害,英王妃有孕快五個月了,還被側妃害的險些小產,不由得臉色一黑。

小黎氏倒是個膽子大的,敢對着正妻下手,如果不是顧念這她肚子裡也有了的話,皇帝不介意幫自己兒子藉着德妃的手教訓一二。算小黎氏好運,有個好肚子。

二兒子的正妃和側妃,和三兒子的正妃差不多時候入宮。二兒子的大小老婆都懷了孩子,三兒子這傻孩子,還不歇在皇妃屋子裡。

如果是別的兒子,他賜下一兩個女人也不算什麼,可這三兒子,本身就子嗣上不強,多些女人,反而對身子不好。

只好多讓兒子親近皇妃,這本該是佳貴妃的份內事。但皇帝爲了顯示對三皇子的關心,一併說了出來。

慕遙聽完父皇德話,臉色一紅,不知道如何解釋。父皇居然關心他的房中事,這詭異感,還真是不習慣。

皇帝看三兒子臉紅,不由得開導道,“這夫妻倫敦,本就是常事,你這孩子,有什麼不好意思的?看看你二哥,正妃側妃雙雙有孕,不知道多高興。你也加把勁。不過孩子這事,不急。父皇年輕的時候,也好不容易纔有的你們兄弟。你多去你媳婦的屋子,保不準就有了。”

皇帝扮作一副關心兒子的父皇形象,慕遙忍了忍,還是決定告訴他父皇實情,父皇這樣子,他總覺得好大壓力。

他自家的事,自己知道,對於子嗣,也不強求。媳婦兒現在還小,身子沒長開是一方面;讓她跟弟弟們培養感情是一方面,幫着教養弟弟,將來就算沒有子嗣,弟弟也會多尊敬長嫂。

“父皇,兒子多謝您的關係。二哥有了子嗣,是二哥和嫂子的福氣。”慕遙頓了頓,“兒子不去王妃屋子,因爲王妃這些日子來了葵水。”

“啪”皇帝手中的摺子掉在了地上,嘴裡蹦出一個字,“滾!”

第3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第7章 欣逢秋夜做春宵第14章 人隨性活情爲留第14章 人隨性活情爲留第5章 敬送竈君上西天第19章 爲人父母天下善第37章 向人微露丁香顆第55章 潤物無聲潛默化第63章 道是無情還有情第39章 行謹言慎堅德心第59章 眼底分分幾合休第30章 輕風吹到膽瓶梅(番外一)第60章 抱衫屏前影伴身第69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94章 知音少絃斷誰聽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8章 撲朔迷離費思量第18章 曾行處綠意輕妒第47章 女心傷悲媵同歸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48章 撥雲見日情畢露第63章 年紀方當鉛華銷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19章 一枝穠豔露凝香第49章 春風送暖入屠蘇第58章 德言容工以事夫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49章 天青色嫣然知己第66章 今朝遂有青雲志第44章 三分南鑼計策定第53章 碎裂杯盞擲於地第9章 花落自有花開時第65章 另闢蹊徑走偏鋒第59章 步蟾步步有後招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57章 卉木萋萋陽遲遲第49章 春風送暖入屠蘇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45章 別後相逢無情比第3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第71章 暗將往事思量變第68章 三千翠柏衛忠魂第24章 夢連環歸計風華第69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26章 雷怒直上幹雲霄第11章 卿心素有隱苦衷第13章 天初暖來日初長第10章 一波三折鬧意起第41章 簪紱光輝與禮儀第11章 西風吹襯嬌花落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4章 二水中分白鷺洲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13章 天初暖來日初長第72章 四面楚歌急於火第15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第6章 鶯啼燕語報新年第28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7章 積屍流血川木腥第63章 道是無情還有情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39章 行謹言慎堅德心第65章 另闢蹊徑走偏鋒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23章 最是故人心不平第23章 懊惱當初無算計第29章 知君此計成長往第60章 抱衫屏前影伴身第55章 襟懷悽愴亦蒼然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50章 料知短兵不敢接第37章 凡解汝心之慍楚第26章 百步九折縈巖巒第48章 細把衷腸略略訴第63章 香燈半卷流蘇帳第16章 黃金扞撥紫檀槽第18章 曾行處綠意輕妒第66章 今朝遂有青雲志第53章 共誰贏得歲月白第6章 巧借花容添月色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28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31章 金翠羽聲寒月夜第47章 西風吹葉落手邊第63章 香燈半卷流蘇帳第27章 碧水東流至此回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35章 犯我者雖遠必誅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35章 勸君今夜早還家第49章 春風送暖入屠蘇第44章 三分南鑼計策定第32章 手揮大風平天下第36章 剛易折善柔不敗第7章 欣逢秋夜做春宵第15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第3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第20章 雀吟蟬鳴相見歡第30章 夜話三及東方明
第3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第7章 欣逢秋夜做春宵第14章 人隨性活情爲留第14章 人隨性活情爲留第5章 敬送竈君上西天第19章 爲人父母天下善第37章 向人微露丁香顆第55章 潤物無聲潛默化第63章 道是無情還有情第39章 行謹言慎堅德心第59章 眼底分分幾合休第30章 輕風吹到膽瓶梅(番外一)第60章 抱衫屏前影伴身第69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94章 知音少絃斷誰聽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8章 撲朔迷離費思量第18章 曾行處綠意輕妒第47章 女心傷悲媵同歸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48章 撥雲見日情畢露第63章 年紀方當鉛華銷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19章 一枝穠豔露凝香第49章 春風送暖入屠蘇第58章 德言容工以事夫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49章 天青色嫣然知己第66章 今朝遂有青雲志第44章 三分南鑼計策定第53章 碎裂杯盞擲於地第9章 花落自有花開時第65章 另闢蹊徑走偏鋒第59章 步蟾步步有後招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57章 卉木萋萋陽遲遲第49章 春風送暖入屠蘇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45章 別後相逢無情比第3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第71章 暗將往事思量變第68章 三千翠柏衛忠魂第24章 夢連環歸計風華第69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26章 雷怒直上幹雲霄第11章 卿心素有隱苦衷第13章 天初暖來日初長第10章 一波三折鬧意起第41章 簪紱光輝與禮儀第11章 西風吹襯嬌花落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4章 二水中分白鷺洲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13章 天初暖來日初長第72章 四面楚歌急於火第15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第6章 鶯啼燕語報新年第28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7章 積屍流血川木腥第63章 道是無情還有情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39章 行謹言慎堅德心第65章 另闢蹊徑走偏鋒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23章 最是故人心不平第23章 懊惱當初無算計第29章 知君此計成長往第60章 抱衫屏前影伴身第55章 襟懷悽愴亦蒼然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50章 料知短兵不敢接第37章 凡解汝心之慍楚第26章 百步九折縈巖巒第48章 細把衷腸略略訴第63章 香燈半卷流蘇帳第16章 黃金扞撥紫檀槽第18章 曾行處綠意輕妒第66章 今朝遂有青雲志第53章 共誰贏得歲月白第6章 巧借花容添月色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28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31章 金翠羽聲寒月夜第47章 西風吹葉落手邊第63章 香燈半卷流蘇帳第27章 碧水東流至此回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35章 犯我者雖遠必誅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35章 勸君今夜早還家第49章 春風送暖入屠蘇第44章 三分南鑼計策定第32章 手揮大風平天下第36章 剛易折善柔不敗第7章 欣逢秋夜做春宵第15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第3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第20章 雀吟蟬鳴相見歡第30章 夜話三及東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