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

李承乾於李恪而言已是無用之人,殺之或留之都已無礙大局,倒是對於李泰,李承乾是他的嫡親兄長,只要他還在一日,李泰就只能是長孫皇后的次子,在李世民的心中也會再弱上一籌。

留一個無用之人的性命去制衡一個對自己的威脅的李泰,李恪又何樂而不爲呢?

而就在李恪在灞橋送別李承乾的時候,一場關乎李恪命運,關係李世民諸子命運,甚至是關乎大唐國運的朝議正在立政殿如期而至。

國不可一日無儲,李承乾謀反被廢太子位已有數日,如今太子之位空懸,爲安朝堂和百官之心,新的太子人選務必早定,而今日的朝議便是爲了此事。

太極宮,立政殿,皇帝李世民,尚書左右僕射房玄齡、杜如晦,侍中魏徵,中書侍郎岑文本、于志寧、特進蕭瑀、李靖,並司徒長孫無忌,吏部尚書高士廉、禮部尚書王珪十位重臣正在立政殿中端坐,面色凝重。

“因謀逆之罪,承乾已廢,今日便當流放黔州,東宮既廢,太子之位不可不定,故而今日朕特傳召幾位來此,商定此事。”李世民坐在上首正中的主位之上,當先開口對朝中衆卿道。

殿中衆人,誰不是在朝中沉浮十多年的人精,他們一至此便已經知道了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開口提及立儲之事,他們也不會覺着訝異。

殿中的衆位大臣大多分作四類,其一是相對中立的,諸如房玄齡、魏徵兩人;其二是與廢太子李承乾交好的,諸如長孫無忌、于志寧、高士廉;其三是和李泰交好的,只有身兼魏王師的禮部尚書王珪。

當然,其中也不乏和李恪交好的,那便是岑文本、蕭瑀,另外受李恪救命之恩的杜如晦和算是李恪半個業師的李靖兩人也和李恪走地頗近。

李世民之言方落,衆臣便齊聲道:“臣等願聽陛下吩咐。”

李世民聞言,點了點頭道:“朕欲立儲,然儲貳之重,系國之安危,正所謂立嫡、立長、立賢、立能,朕之諸位嫡子中以楚王李恪最是賢能,戰功卓著,又頗得百姓人望,是爲立儲之不二之選,衆卿以爲如何?”

李世民諸子,其中嫡子不過四人,長子李承乾已廢,幼子晉王李治尚是孩童,能爲儲君人選的不過只有楚王李恪和魏王李泰兩人而已,而兩人之中無論人望、才幹還是功勳,李恪都遠非李泰能夠相比,故而李世民首倡李恪也是應當。

李承乾已廢,長孫無忌也打定了主意暫避李恪鋒芒,故而長孫無忌、于志寧兩人聽了李世民的話也都悶不做聲,至於魏王李泰和李恪相差甚多,就是魏王師王珪自己也不知該如何開口去否決李恪,轉而舉薦李泰,故而也閉口不言。

殿中局勢如此,眼看着若無人異議,李恪便將問鼎儲君之位,但就在此時,一個看似與這場儲位之爭無關,意料之外的人突然開口了。

“啓稟陛下,臣以爲立楚王爲儲甚是不妥,還望陛下三思。”李世民話音落下未久,侍中魏徵突然出列,對李世民道。

魏徵出列,李世民眉頭微皺,岑文本的心裡也多了一絲不安,岑文本跟隨李恪最早,也是李恪的恩師,李恪能有今日的局面其中便不乏岑文本相助,可以說岑文本便是李恪麾下的中流砥柱。

岑文本今日也早有準備,他不怕長孫無忌開口、更不怕王珪發難,因爲他們都帶了私心,有私心便有破綻,岑文本便可對症下藥,他擔心的就是魏徵這些沒有私心,但卻萬分固執的人。

李世民問道:“玄成這是何意?楚王爲國出質在先,揚州安民在後,更有北地滅國之功,諸皇子中無可比擬者,爲何不可立儲?諸皇子中又還有誰能同楚王相比的?”

李世民連着三問,顯然也是對魏徵突然站出來說話有些不滿,畢竟儲位之立不止是大唐的國事,也是他李家的家事。

魏徵性子一向如此,也不會因爲李世民的不滿而稍有遲疑,否則他也不會是魏徵了。

魏徵回道:“楚王行伍出身,少年從軍,雖有功勳在身,但卻也有窮兵黷武之好,我大唐連年征戰,民生已顯疲敝,臣以爲陛下當擇一文德之主,與民休息,纔是上策。”

魏徵出列雖然叫人意外,但他說的話卻不叫人意外,魏徵喜文而厭武已經不是一兩日了,他不贊成尚武的李恪爲儲,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大唐朝堂中尚武的又何止李恪一人,其中便以皇帝李世民最甚,李世民道:“楚王英果類我,朕甚是喜之,欲立爲國儲,有何不可。”

李世民之言,其實態度已經很是鮮明,他把李恪尚武和自己相連於一處,誰敢否認李恪,便是在否認李世民,算是極爲袒護了。

李世民話已至此,若是旁人自然就識相退卻了,但這可是魏徵,又怎會因李世民一人之喜好而改弦更張。

魏徵道:“陛下連年征伐,臣亦以爲不妥,況論楚王。我大唐立國之初,本該廣修文德,休養生息纔是,然陛下爲求軍功,連年征伐,早已使百姓疲累不堪,陛下若是再擇一好戰之人爲儲,異日爲君,我大唐天下百姓又該如何?”

李世民的話意思鮮明,魏徵又何嘗不夠直白,李世民把自己擋在前面,迴護李恪,魏徵倒好,直接順着李世民的話把李世民也諷諫了一番,直言李世民好大喜功,非是治國明主。

岑文本見狀,看着李世民漸已動怒,心中的不安越重了,若是魏徵一直執意如此,李世民再動怒罷今日朝議,那李恪立儲之事可又要擱置了。

更爲要命的是一旁原本不抱希望,不欲出列的魏王師王珪似乎也看到了希望。

論功勳,李泰和李恪是天壤之別,但若論文名,諸皇子中卻是以李泰爲最,若是再叫魏徵這麼攪鬧下去,他再乘機進言,李泰也未嘗就全無機會。

眼下務必有人出列正面駁斥魏徵所言,而後諸位和李恪交好的重臣才能順勢附議,定論李恪立儲之議。朝中百官,李世民謂爲文傾江海,口若懸河的只岑文本一人,論文采口才,岑文本只在魏徵之上,與魏徵對峙岑文本倒是絲毫不懼,出面駁斥魏徵之人岑文本自也當仁不讓。

只是岑文本是李恪的恩師,他一開口便有了些其他的味道,而且岑文本雖爲中書侍郎,也在宰輔之列,可論資歷、論聲望、論功勳都弱了魏徵一頭,難免勢頭不足。

至於蕭瑀,聲望和資歷雖足,但太過耿介,口頭上的本事差了些,事已至此,一切以李恪入主東宮爲重,就算再多的忌諱,岑文本也不能旁觀了。

可就在岑文本給蕭瑀使了個眼色,要他準備策應自己,而後整理衣裳,準備起身的時候,殿外的內侍突然走了進來,走到了殿中,對李世民道:“啓稟陛下,中書令溫彥博抱重病於殿外求見。”

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三十章 圈套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六章 拜府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八章 聘禮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六章 石室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十二章 敲打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十四章 求親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十八章 山路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八章 演練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二章 拒辱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八章 山路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十七章 急招第十章 落雕弓第十四章 拉攏第八章 演練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章 圈套第四章 易爵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四章 面聖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三章 南下
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三十章 圈套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六章 拜府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八章 聘禮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六章 石室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十二章 敲打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十四章 求親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十八章 山路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八章 演練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二章 拒辱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八章 山路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十七章 急招第十章 落雕弓第十四章 拉攏第八章 演練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章 圈套第四章 易爵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四章 面聖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三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