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

李淵下葬的進度比李恪想的要慢上許多,李淵的獻陵參照漢光武帝劉秀的陵寢規格營造,雖然在李淵身前便已經親自下旨始建,但因長安民力大多被調來修建了供上皇居住的大明宮,故而修建陵寢民力有限,直到李淵駕崩,也未能完工。

不過說來也是無奈,李世民爲李淵營建的寢宮大明宮還未建成,李淵便駕鶴西去了,轉而將修建寢宮的工匠轉到了修建陵寢之中,進度便快了許多,次年出了正月,便就落成了。

貞觀九年春,李淵終於入土爲安,而河北邊州緊要之地不可無帥,李恪便也啓程往河東而去了。

李恪年前南下之時便是輕車簡從,故而此次北上也不曾大張旗鼓,比起來京之時也不過多帶了些女眷和金銀細軟之類。

因爲李恪此行楚王妃武媚娘也一併隨行,故而李恪也帶了府中女眷沿路照料,行程自然比李恪獨行慢了許多,整整行了八日才抵太原。

二月初,太原,文水縣。

文水縣地處太原西南向,背倚呂梁山,面臨汾水,與李恪大都督府所在的晉陽縣隔河相望,也算是晉陽城的西南屏障,位置險要。

不過文水縣對於李恪而言,卻不止是一個屏障那般簡單,因爲文水縣還是楚王妃媚孃的故里。

“三郎,此處相距晉陽還有多遠?”文水縣城外,李恪策馬而行,身旁的馬車中突然探出了武媚孃的腦袋,對李恪問道。

李恪看着不遠處的文水縣城,想了想,對武媚娘回道:“不足百里了,再加快些步子,今晚入夜前便可到晉陽城。”

時才正午,又逢春時,氣候涼爽,正宜趕路,只消快馬加鞭,大半日趕上百十里路也不是難事。

不過武媚娘到了此地既突然開口問了李恪,自然有她的心思,武媚娘對李恪道:“左右到了晉陽也是晚間了,何必如此趕路,不如咱們就在文水待一夜,待到明日再早起趕路,可好?”

正所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此話於男如此,於女也同樣如此,武家出身商戶,卻能走到今日這一步,已遠不止是富貴了,若能衣錦還鄉自然也是心中所願,武媚娘過路文水,若是不能往縣中一行,實在是可惜了。

李恪知道武媚孃的小心思,笑了笑,也應道:“如此也好,連日趕路,我也累了,左右邊線還無戰事,你我且先在文水過夜,明日再往晉陽,也不急在這一日兩日的。”

武媚娘笑道:“多謝三郎體諒,媚娘時隔九載,也算是再回故里了。”

李恪聞言,問道:“哦?王妃已經九載未曾還鄉了嗎?”

武媚娘回道:“媚娘生於長安,阿爹又常年在外爲官,無暇還鄉,上次媚娘還鄉還是在武德九年的冬天呢。”

李恪聽着武媚孃的話,也明白了過來,武德九年下旬,李世民謀玄武門之變,奪大唐帝位,時武士彠爲李淵心腹,正於揚州任大都督府長史,代掌揚州大都督李孝恭職權。

彼時武士彠坐鎮東南,位高權重,又是李淵心腹,李世民擔心東南生變,故而將武士彠召回了長安,準武士彠還鄉休養了近半載,待李世民坐穩了皇位,又確保武士彠絕無異心之後才又啓用,調武士彠爲豫州都督,武媚娘還鄉恐怕就是那一年。

李恪點了點頭,對身旁的王玄策問道:“先生可知這文水縣令是誰?可是裴仁師?”

李恪乃幷州大都督,只掌軍府,不問州縣政務,而整個河東下轄州縣甚多,李恪自然記得不甚真切。

王玄策回道:“殿下記得不差,正是裴仁師。”

李恪吩咐道:“煩請先生以本王之名給文水縣令裴仁師下個帖子,就說今日晚間本王在武家大宅宴請於他,要他務必撥冗賞光。”

“諾,我這就命人去下帖子。”王玄策聞言,當即應了下來。

文水縣令,不過正七品之職,如何當得起李恪親自宴請,李恪要宴請文水縣令裴仁師自然是另有用意,武媚娘時隔九載還鄉,李恪索性也給地方打聲招呼。

————————————

李恪和武媚娘進了文水縣城,時間不過才當正午,離晚間尚早,索性便帶着衆人在城中的酒樓用了餐。

文水雖然只是一縣之地,但畢竟位處太原轄下,大唐龍興之地,富庶非常,城中的酒樓林立,不在中原上州之下。

李恪行伍出身,倒也沒有太多的講究,一行人在鬧市中挑了個乾淨敞亮些的酒樓便坐下了。

“媚娘,今日的文水城,與你兒時可還相似?”李恪和武媚娘隨便挑了個堂中的座位便坐下了,李恪指着外面的街道,對武媚娘問道。

武媚娘看着眼前似是有些熟悉的場景,回道:“媚娘在文水時也常來這條街上玩耍,只是那時尚且年幼,雖然記事了,但也記地不甚真切了。”

李恪打笑道:“如此說來,那時的媚娘也還是個小迷糊了。”

武媚娘笑着回道:“媚娘哪裡比得殿下,彼時殿下想必已經在身在突厥,爲國效力了。”

李恪回道:“貞觀九年末,那時我當也是剛至突厥未久,不過異國爲質罷了,勉強保得性命,談不上什麼爲國效力。”

頡利可汗武德九年秋入寇關中,武德年末,貞觀年初,那時的李恪確也是剛到突厥,寄人籬下,忙着自保呢。

這家酒樓因在鬧市,又是飯點,故而生意也很是不錯,上菜的速度也不快,故而就在等菜的當口,李恪又同武媚娘閒聊了些武家的家事,和身在文水的武家族親,可就在此時,一個與李恪年紀相仿,樣貌俊朗的少年卻闖進了李恪的眼中。

這少年無論是模樣還是氣度都與常人不同,甚至就是與尋常的世家子弟相較都要勝出一截來,英武中又帶了幾分儒雅,沒想到小小的一個文水縣,也有這等人物,倒是叫李恪也覺着有些好奇。

“裴公子來了。”這位少年顯然也是店中的熟客,少年剛進,便有酒館的夥計迎了上去。

少年問道:“此時可還有空的座位?”

夥計彎着腰,一臉歉意,如實回道:“可真是不巧了,今日午時來了一隊外地來的客人,佔了許多位置,眼下堂中的位置都滿人了。”

李恪自夥計口中聽到“裴公子”三字時,對眼前的這個少年已經來了興致。

“公子”這兩個字可不是隨意可用的,酒館的夥計既對這少年堂而皇之地稱呼公子,眼前的這個少年要麼就是世家名門子弟,要是就是權貴之後,李恪對他的興致越高了。

李恪指着自己身前還空着的座位,對夥計道:“我身前的座位豈不就是空着的,怎的就沒了座位?”

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十八章 請旨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一章 接風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十九章 尋機第十四章 求親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二十章 馬周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九章 奪河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章 奏對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十九章 鹽行第十六章 質子第一章 定帥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九章 拒親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八章 鞠文泰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八章 婚成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
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十八章 請旨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一章 接風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十九章 尋機第十四章 求親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二十章 馬周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九章 奪河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章 奏對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十九章 鹽行第十六章 質子第一章 定帥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九章 拒親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八章 鞠文泰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八章 婚成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