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子之危

李承乾失德,引青樓男寵入東宮,開立國未有之先例,驚駭朝堂。

李承乾之舉,不止是有損名德,叫宗室難堪,更在不經意間開罪了武功蘇氏,甚至是整個關隴門閥,太子一黨自內已經開始漸漸瓦解。

但這一次的醜聞終究還是沒能徹底毀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一來李承乾眼下雖然品德有虧,但尚未鑄成大錯,李世民自己也沒有廢黜太子的意思,二來因爲長孫皇后已故,在這個節骨眼不管是李世民還是朝中羣臣,都沒有爲難太子的心思,故而李承乾反倒暫時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延康坊,楚王府,內院中庭。

時已開春,氣候漸暖,關中的樹呀,草呀的也都漸漸地抽出了綠芽,不復此前的蕭瑟景象,就連拂身在面的風也柔了,暖了許多。

楚王李恪和楚王妃武媚娘正抱着新晉武功郡王的小李璄,正在院中坐着,曬着太陽。

“太子的命真是不錯,此番犯了這般大的事情,竟然還能保住東宮。”武媚娘抱着李璄,捏着他粉嫩的臉蛋,正逗這小李璄,口中卻對李恪道。

李恪道:“皇后新亡,朝中雖有人彈劾太子,但父皇是念舊情的人,憐愛諸子,更何況太子還是嫡長,又怎會忍心在此時爲難太子,動廢立之心呢。”

武媚娘輕嘆了口氣,道:“是啊,父皇雖因皇后之死有所遷怪於太子,但太子畢竟還是嫡長,仍爲父皇所寵愛,若太子未犯大錯,想要父皇廢長重立,不是易事。”

李恪道:“媚娘之言一語中的,太子廢立的關鍵從來都不在朝堂,而在宮中,只要太子自己不犯大錯,就算朝中廢黜之聲再大,也都無用。”

武媚娘道:“如此說來咱們這邊倒是不能再在朝中給太子施壓了,若是壓地太甚,父皇起護子之念,再想動太子便更難了。”

李恪道:“不錯,要動太子,只能由內而外,而不可由外而內,父皇強勢,外朝之事父皇還能聽得進百官之言,但家事卻不能,若是強行彈劾只會適得其反。”

武媚娘皺眉問道:“那該如何?我聽聞父皇下詔,命魏玄成爲太子太師,入值東宮,朝中名臣房玄齡、于志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等掛職東宮,太子之勢一時大增,若是太子能從衆臣之言,改惡從善,又該如何?”

李恪搖了搖頭笑着對武媚娘問道:“父皇命衆名臣入值東宮,這堪謂古少有之先例,也是一劑猛藥,媚娘以爲什麼樣的病人才需下猛藥?”

武媚娘何等聰慧,李恪之言一出,武媚娘只是稍稍一想便明白了李恪的意思,武媚娘回道:“只有將死之人才用猛藥,三郎的意思是太子已經將死之人,父皇這是給他最後一次機會了?”

李恪道:“不錯,太子昏聵,父皇幾番糾正,卻始終不見成效,此番父皇大動干戈,命羣臣入值東宮,教導太子,這正是最後一步棋了,父皇對太子其實已沒有此前那般放心了。”

武媚娘道:“三郎所言極是,此番奉旨入值東宮的羣臣雖多是朝中要員,但也都是文官,竟無一武臣。”

李恪笑道:“正是如此。”

武媚娘看着李恪眼帶笑意,很是自信的模樣,問道:“看三郎的模樣似乎對此頗爲自負,難道就不怕太子得賢,就此改弦更張嗎?”

李恪道:“太子這根苗子算是徹底長歪了,就算父皇想扶,也再扶不起,他身邊的言臣太多,政出多門,只會叫太子越發地無所適從,別無他用。”

正如李恪所言,李承乾的年紀正是叛逆的時候,更多的是自己的心思,若是得一良師,能善加指引,興許還能重回正道,但李世民愛子心切,急着要李承乾改好,大有立地成佛的意思,這又豈是容易。

且看看李世民遣到李承乾身邊的那些個臣子,除開一個房玄齡還好些外,魏徵、于志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權萬紀,俱是朝中名諫之臣,一個個搶着、爭着去抓李承乾的過錯,言辭激烈,這般做法李世民能成,但李承乾這個年紀,這個性格又如何聽的進去。

李承乾身邊缺的從來不是諫臣,他身邊的諫臣已經很多了,他缺的是一個良師益友,但這個是恰恰是他沒有的,李世民更不曾給他。

李恪從來不會無的放矢,他既然這麼說了,那必然是有緣故的,武媚娘笑着問答:“三郎說的這般篤定,可是外面的那位又給了你什麼消息了?”

武媚娘口中外面的那位,不消說,自然就是擷玉樓的蕭月仙了。

李恪常往擷玉樓跑,但武媚娘卻知道李恪不是急色之人,他去擷玉樓絕不是爲了獵色,而是另有其他緣故,武媚娘這般聰明的女人,每日和李恪同牀共枕,哪裡會毫無察覺。

蕭月仙的事情李恪自己也從未想過能徹底瞞得住武媚娘,李恪帶着些心虛,但還是如實回道:“確是她給我的消息,未免父皇生怒降罪東宮的那個男寵,李承乾已經將他移藏至城南的一處別院中藏着,你以爲太子這般作爲,還有的救嗎?”

此前武媚娘雖然隱隱猜到了此事,但卻一直未能確信,可武媚娘畢竟還是女子,雖不善妒,但眼裡也是揉不得沙子的,李恪這麼說便等於承認了自己的猜測。

出於女子的本能,這一刻起,武媚孃的心思可就不在李承乾的身上了,而在蕭月仙。

武媚娘拋開了李承乾在一旁,而是笑着試探道:“在外面住着哪裡方便,哪有在府中的好,何不請那位姑娘來王府住着,我也好每日有個伴兒。”

武媚孃的神情雖然看着輕鬆,眉宇間還帶着笑意,但李恪卻不敢有絲毫的大意,武媚孃的手段他可是清楚的,蕭月仙也不是個善茬,此事雖然想瞞是瞞不住的,但若是處置不好,那他可就是後院失火了。

李恪回道:“她的身份敏感,不便公諸於衆,她自己也不願進府,更何況有些事情在府外做着還是要更方便些。”

武媚娘聽着李恪的回答,稍稍地放心了些,聽着李恪的意思,這個女子至少沒有太大的心思要和她這個王妃爭上一爭,大有甘願伏低做小的模樣。

此事若是擱在一年前,武媚娘高低也要去拜會一下這個女子,見識一下這究竟是何妨神聖,但現在不必了,武媚娘爲李恪生下了嫡長子李璄,小李璄又極得李世民寵愛,破天荒地封了武功郡王,她眼下的正室之位可是穩如泰山,只要她自己懂得進退,誰都威脅不到她。

武媚娘道:“既如此,那便罷了,媚娘生爲主婦,爲殿下掌管王府上下,還是分得清主次的,咱們府上不管內外,總還是和和氣氣地好,可不能學了東宮,自己先鬥了起來,叫人得了機會。”

李恪聞言忙道:“媚娘說的極是,我也正是這個意思。”

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七章 武家女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六章 分封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二十章 敲打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十七章 反常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三章 自請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十三章 盛會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三十章 圈套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十章 拉攏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十八章 請旨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三十章 爭執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八章 鞠文泰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七章 安置第三十章 破陣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
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七章 武家女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六章 分封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二十章 敲打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十七章 反常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三章 自請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十三章 盛會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三十章 圈套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十章 拉攏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十八章 請旨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三十章 爭執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八章 鞠文泰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七章 安置第三十章 破陣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