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機會

就眼下而言,太子新娶吐蕃公主,大唐對吐蕃的國策還是以和爲主,故而李恪收欽陵爲弟子倒也和眼下之國策,並無不妥。

就在李恪將此事告知李世民後,李世民也正覺合意,畢竟現在他的精力在限制隴右門閥之上,和吐蕃走得更近些也有利於西北安定,安內才能攘外。

爲了顯示對此事的讚許,李世民甚至親自下了口諭,冊了欽陵爲東宮右春坊司議郎,官拜正六品,雖不以官職顯,卻也算是太子身邊的近侍之人了。

李恪這邊正在籌備着代天西巡祭祖之事,與此同時,長安城中還有一夥人也嗅到了機會的味道,這夥人便是勢力已經日漸凋零的魏王黨。

魏王李泰,在廢太子李承乾失德後,李恪北伐建功前他的勢力一度達到鼎盛,甚至蓋過了李承乾和李恪兩人,權傾朝野。

但隨着李承乾被廢,李恪北伐後被立爲太子,李泰在朝中的局面便慢慢地被動了起來,再加之以往李泰用人不拘人品,只要是投入門下的臣子盡皆收納,故而魏王黨中人大多良莠不齊,隨着李泰漸漸失勢,原本和李泰交好的臣子在短短兩載多時間內便走掉了大半,只剩下寥寥數人了。

長安城,魏王府,內院。

“臣兵部侍郎秦昆拜見殿下。”魏王府內院偏廳中,今歲新晉兵部侍郎的秦昆站在廳中,對上首坐着的李泰俯身拜道。

李泰擡了擡手,示意秦昆起身,問道:“本王命你查的事情,你查地怎麼樣了?”

就在幾日前,獨孤名被刺死於涼州大獄的消息傳進長安,滿朝非議蘇定方和李恪的聲音四起,李泰便覺出了對他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於是便命兵部侍郎秦昆探查此事,今日纔出了結果。

秦昆回道:“河西那邊的消息也已經傳回兵部了,此次獨孤名之死怪異地很,就在獨孤名死後,不止是涼州的軍府,河州、蘭州、肅州等西北六州的軍府都對此事頗多怨言,甚至已有西北折衝都尉直接上表兵部,彈劾蘇定方在西北胡作非爲,請兵部重責蘇定方的。”

區區一個獨孤名,世家庶子,若是身後無人,憑什麼會有這般多的西北軍府爲他張目,說白了還是蘇定方在西北觸及了西北軍府的利益,才引起了衆怒,而在西北有如此勢力的自然就是這份利益的既得者,靠着行伍起家的關隴門閥了。

李泰笑道:“李恪遣了蘇定方去西北,本就是爲了分關隴門閥之利,節制世家之勢,但在西北,關隴便是一羣兇狼,要動他們的肉又豈是容易的,只是沒想到這才半年,便鬧了這般大的動靜了。”

秦昆道:“正如殿下所言,關隴門閥是狼,太子此番要狼口奪食又豈是容易的,若是鬧得不好,恐怕這一次太子自己都有被狼食的可能。”

李泰道:“這些年來本王這個皇兄太過順暢了,以至於膽大妄爲,竟然動到了關隴門閥的身上,也正叫他吃吃苦頭。”

自北周開始,關隴門閥以軍事起家,便靠着獨特的傳承和人脈壟斷西北軍府,已近百年,連皇帝都要讓着他們三分,宇文家要動隴右門閥,亡了國,楊家要動隴右門閥,也亡了國,現在李恪要動隴右門閥,想着也不會討了好去。

秦昆道:“殿下,此番可是咱們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李泰問道:“你這是何意?”

秦昆回道:“眼下太子勢大,東宮之位也坐地日益安穩,尋常絕難動他,但現在不同了,太子自尋死路,與關隴門閥死磕,不日還將西巡處置此事,若是藉此徹底挑起東宮和整個關隴門閥之爭,到了那時西北不安,太子犯了衆怒,陛下爲了安定人心,未嘗沒有廢黜太子,令立賢良的可能。”

李泰聽着秦昆的話,凝眉問道:“你要本王助這些關隴門閥一臂之力?”

秦昆道:“正是如此,此番太子之所以力主打壓關隴門閥,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爲太子行伍出身,銳意武事。太子一向重武,朝中因此非議太子之人不在少數,若是此番太子折在了此事上,到了那時可不就是殿下的機會。”

李恪和李泰,一文一武,殊途亦不同歸,若是此番重武的李恪敗在了關隴門閥的手中,那重文的李泰自然就成了關隴門閥的香餑餑,也是最好的合作對象,李泰替代李恪入主東宮,也未嘗不可能。

秦昆之言入耳,就在這一瞬間,李泰的心還是不自覺地顫動了一下,就在李承乾被廢,李恪登上太子之位後,李泰甚至一度覺着自己已再無望入主東宮了,但隨着如今西北的局勢變動,李恪的太子之位似乎也不像他想象中的這般穩固了。

若是真的能如秦昆所言,李恪因西北之事徹底開罪了關隴門閥,鬧得西北不安,他李泰還真不見得就沒了機會。

但李泰終究也不是莽夫,秦昆所言雖然足夠誘人,但還不至叫李泰失去了理智,李恪不易對付,關隴門閥又何曾是什麼良善之輩了,更何況打壓關隴門閥勢力又豈是李恪一人的意思,最先把蘇定方自盧山都督任上調回的人可是他的父皇。

關隴門閥勢力太大,壟斷西北軍府,一向是李世民不除不快的心腹之患,此事李泰多少也是知道些的,此番李恪率先向關隴門閥發難也是李世民的意思,若是此時李泰和關隴門閥站在一處,便是和李世民站在了對面,這又如何使得。

要立太子,旁人說的千言萬語也抵不過李世民的一念之間,若是李泰所爲和李世民相悖,到時莫說是太子之位了,長安城他還能不能待得下去都是兩說。

李泰一想到這些,心中對秦昆難免還是有些失望。

近年來李泰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自打李泰師長王珪病故,昔日心腹劉洎又爲樑王傅,隨樑王李愔前往夏州後,李泰的身邊便沒了謀主,許多事情也都沒個能和李泰商量,幫着拿主意的人,李泰無奈之下才花了大力氣,把秦昆自兵部郎中推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上。

只是如今看來秦昆的表現卻並不能如李泰之意,但這也是李泰的無奈之選了,但凡劉洎還在麾下,李泰也不必如此倚重秦昆。

李泰道:“此事先不急,李恪背後有父皇在撐着,也不是必敗之局,我等且先坐山觀虎鬥,待此事定了後再做計較,切不可叫人抓住了把柄。”

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章 面聖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十四章 藥箱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十五章 拒婚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十五章 定親第三章 自請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九章 奪河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一章 朝覲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一章 接風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十七章 安置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章 結好第五章 汗庭第十一章 擇師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十七章 安置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二十章 回京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二十章 馬周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十章 頡利求和
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章 面聖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十四章 藥箱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十五章 拒婚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十五章 定親第三章 自請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九章 奪河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一章 朝覲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一章 接風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十七章 安置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章 結好第五章 汗庭第十一章 擇師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十七章 安置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二十章 回京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二十章 馬周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十章 頡利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