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

“刺客,抓刺客!”

當臨江宮中想起捉拿刺客的嘈雜聲時,李恪覺得頗爲奇怪,與王玄策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訝異。

揚州臨江宮,縱謂之龍潭虎穴也不爲過,當初臨江宮本就是隋煬帝楊廣行宮,外築高牆,內壘堅壁。

再加之李恪駐蹕在此,整個臨江宮外院駐着五百右驍衛豹騎,內院還有近百楚王府精銳衛率,又有席君買、秦懷道統帥內外,莫說是刺客了,就算是揚州邗江府三千府軍強攻,也絕難攻下,究竟是什麼人這麼大的膽子,竟敢來臨江宮行刺?

“屋外何事?”李恪聽得外面的嘈雜聲,對外面守着的席君買問道。

李恪傳喚,片刻後席君買問了清楚,才進門對李恪回道:“啓稟殿下,是西北角院巡視的右驍衛兄弟發下了幾個自後門混進來的刺客,現正捉拿呢。”

臨江宮的後院多爲家僕所居,又有伙房和馬場,常有人內外進出,故而後門警戒卡控地不比前門和側門那般嚴格,可這畢竟是臨江宮,竟叫刺客混了進來,實在叫人詫異。

李恪問道:“竟有此事,可曾查出賊子是如何混進來的?”

席君買回道:“他們在宮中有內應,是謊稱送米菜的馬車混進來的。”

臨江宮佔地二十餘頃,宮中隨從、護衛、家奴等一衆人等合計有近千人,每日柴米油鹽各色耗費甚巨,故而每日便會有外面的馬車進來供送宮中每日所需,這些刺客便是夥同這些送菜之人一同混進來的。

雖然事在後院,但臨江宮中竟然出現了裡通外敵之人,李恪聞言,臉上不禁浮現出了一絲怒意。

“隨本王去看看。”李恪話音剛落,提起手中的佩劍便往聲音傳來的方向去了。

李恪行伍出身,師從名將秦叔寶,武藝不俗,區區幾個刺客當面自然傷不得他,席君買也未勸阻,便隨李恪一同去了。

當李恪和席君買趕到西北角院時,一個原本還算寬敞的院子裡已經擠滿了近百人,而在院子的一角,那些混來的刺客正被壓在角落裡動彈不得。

“殿下來了,殿下來了。”李恪剛進院中,院中的右驍衛士卒便看見了李恪,紛紛讓出了一條道。

李恪走到人前,原本正在院中率衆人擒賊的秦懷道對李恪稟告道:“殿下,是文清兒。”

“文清兒?”李恪聞言,擡眼望去,果然,被一衆右驍衛士卒持槍壓在角落的五人中,有一人正是李恪識得的文清兒。

李恪初見文清兒,起初還有些訝異,但隨即一想便明白了過來,文清兒此番來此,恐怕不是爲了行刺他,而是爲了奪走左遊仙的屍首。畢竟憑藉着混進外院的五人想要殺了李恪,無異於天方夜譚。

李恪壓了壓手,示意院中的右驍衛將士暫放下手中的弓箭,而後對清兒道:“你們好大的本事,竟連本王的臨江宮都能伸地進手,混得進來。”

清兒看着眼前的李恪,心中恨意越甚,對李恪道:“唐君臣無道,天下百姓欲殺之而後快的不知多少,區區一個臨江宮又算得了什麼。”

李恪輕哼了一聲,道:“好大的口氣,你若是有如此本事,又怎會在此便被擒了?”

文清兒雖爲階下囚,但嘴上卻寸步不讓地回道:“你縱擒了我又能如何,這臨江宮中有我大梁眼線無數,早晚必取你性命。”

李恪聽了文清兒的話,臉上反倒露出了一絲笑意。

若是臨江宮當真還有他們的眼線,她爲了保住剩下的人,她便不會這麼說,方纔她既這麼說了,多半是她們安插在臨江宮的眼線本就不多,如今也被一網打盡了。

其實她們安插在臨江宮的眼線是如何來的,李恪多半也能猜得出。當初蕭月仙自煙雨樓被李恪接入宮中,隨侍左右,這些眼線想必就是那時安插進來的。

李恪看着眼前俱已負傷的五人,對爲首文清兒道:“文清兒,你好大的膽子,本王不去江陵尋你們的麻煩,你們反倒一而再,再而三地開罪本王,莫不是真當本王可欺不成?”

文清兒倒也是性情剛直之人,眼下人強她弱,竟也不見懼色,反倒對李恪喝道:“李恪,與段璀狼狽爲奸,設計陷殺仙師,纔是卑鄙小人,還有顏面在此聒噪。”

李恪在朝堂多年,裡裡外外的明譏暗諷聽了也不知多少,仙兒的話縱是顛倒非是,但李恪聽在耳中卻不以爲意,縱說是唾面自乾也不爲過,真正叫李恪感興趣的是清兒的話中竟提及了段璀。

段璀,姑蘇府統軍,在旁人看來以段璀的官職興許也還算是個人物,可在李恪眼中,段璀不過是個朝中各方博弈的棋子罷了,李恪卻從清兒的口中聽到這個名字,還說李恪和他有些勾結,李恪自然覺得訝異。

此時李恪又想起方纔王玄策同他說的話,越發地覺得,揚州大都督府送往姑蘇統軍府的那批丟失的軍械與段璀脫不得干係。

不過眼下正在外院,人多眼雜,有些話李恪也不便在此多問。

李恪頓了頓,對身旁的秦懷道吩咐道:“懷道,把文清兒拿下,押到內院,本王要親自審問。”

“諾。”秦懷道聞言,當即應下,壓着人去了內院。

——————————

揚州城,城南一處宅院。

左遊仙的屍首落在了李恪的手中,蕭月仙和文清兒自要將左遊仙的屍首拿回。

可臨江宮佔地甚廣,又屋舍繁多,若是旁人去了,就算是臨江宮撤掉了所有護衛,能否從臨江宮中走出都是未知,更遑論從中奪人了。

清兒曾隨蕭月仙在臨江宮中待了數月,每日進出頻繁,對臨江宮各處也頗爲熟悉,由他來帶着人去自然機會更大些。

可清兒帶着人進了臨江宮,一進便是一個時辰,若是得手,本早該出來,可卻遲遲還是不見身影,在揚州城中等候消息的蕭月仙越發地心焦了。

“小娘,清兒進臨江宮已過了一個時辰,至今尚無音訊,我們要不要設法探聽一下消息。”蕭月仙身旁的侍女看這蕭月仙心神不寧,時不時地望向屋外,顯然是在擔憂清兒的安危,於是問道。

清兒一進臨江宮,便如泥牛入海,瞭如音訊,如此下去也不是辦法。

蕭月仙想了想,從懷中取出了一封早已寫好的書信,對侍女道:“你且命人去臨江宮打探消息,若是確查不出清兒消息,你便託宮外守衛的士卒將此信轉交李恪,再帶上一句話,就說故人相見,還望殿下撥冗。”

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五章 玄都觀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三章 奏對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七十章 騙鉞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章 回京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七十章 騙鉞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五章 夜襲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一章 玄武門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十三章 召見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十章 頡利求和
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五章 玄都觀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三章 奏對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七十章 騙鉞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章 回京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七十章 騙鉞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五章 夜襲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一章 玄武門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十三章 召見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十章 頡利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