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加註

李恪的話音剛落,長孫嘉慶的臉上露出了一絲輕蔑之色。

在長孫嘉慶看來,李恪乃是皇子,養尊處優,平日裡玩些個投壺的把戲解個樂子還行,想要射箭,何來的本事,更可況這花燈距離射箭的白線還有三丈之遠。

在這絢麗的燈光之下,要射中隔着三丈之外的絲帶,談何容易。

“公子之舉豪壯,堪比昔年呂奉先轅門射戟,在下佩服。”長孫嘉慶拱手對李恪這麼說着,心中卻滿是鄙夷。

三國年間,呂布盤踞徐州,爲替袁術與劉備二人講和。於小沛之外的大帳設宴,三方約定,若是呂布能射中轅門一百五十步外的方天畫戟小枝,兩方便罷兵言和。

而後呂布果不負衆望,於轅門外一箭中的,威迫兩方罷兵言和,武名傳於後世。

長孫嘉慶以此事作比,一來是兩個共有相通,二來他也是要先將李恪擡舉地高些,他落敗時纔會更加難堪。

李恪自也知道長孫嘉慶的意思,不過他對自己的射術極有把握,倒也懶得點破。

李恪對那少女和長孫嘉慶問道:“一箭定勝負,你們各壓如何,快些決斷。”

李恪已經這麼說了,這少女哪還有的選擇,李恪的話看似公允,其實則是在偏袒這個少女,在幫着她說話,無論如何她也不能信不過李恪,壓了他輸吧。

這少女道:“我自是壓這位公子中。”

長孫嘉慶聽了這少女的話,放下了心來。

李恪與長孫家不和,他自然知道,他也是長孫家人,李恪豈會幫着他,他若壓了李恪勝,李恪卻故意胡亂射,他又該如何?

而且李恪貴爲親王,長孫嘉慶若是直接壓了李恪射不中,李恪的臉上也需不好看。

不過如今這少女先選了了李恪射地中,長孫嘉慶便不必爲難了。

長孫嘉慶道:“結果有二,無非就是中或不中,既然這位小娘已經壓了中了,那我便只能望公子勿怪,選公子不中了。”

長孫嘉慶若壓李恪中,那他必敗無疑,可他若壓李恪不中,那看的便是李恪的射術,在長孫嘉慶看來,他至少有大半的贏面。

長孫嘉慶的心思李恪自也知道,李恪聽着長孫嘉慶的話,臉上故作是一閃而過的壓抑之色,還下意識地舔了舔自己的嘴脣,似乎很是忐忑的模樣。

李恪的反應落到了長孫渙的眼中,長孫渙的腦海中想起了當年李恪在臥雲樓羞辱他,命他唱曲的樣子,計上心頭。

長孫渙看着李恪緊張的樣子,忽然開口對李恪道:“難得今日上元佳節,李公子也高興,這麼大的興頭,若只是賭一個花燈,未免太過可惜了。”

李恪聽着長孫渙的話,心中不禁覺得好笑,不過臉上卻剎那間故露出一絲慌張,對長孫渙問道:“你的意思是?”

長孫渙道:“久聞李公子亦是這風流場上的常客,想必亦擅樂曲之道,在下早欲一聞,不如你我賭一首曲子可好,若是李公子未中,便挑個日子給我們唱上一曲,如何?”

長孫渙的話音剛落,李恪還未發話,倒是一旁的長孫衝先開口了。

長孫衝道:“二弟不得無禮。”

眼下李恪雖未透露身份,但也畢竟還是皇子,絕非輕易可以玩笑的,長孫衝擔心長孫渙做的過了,惹惱了李恪,於是道。

不過長孫衝哪知,長孫渙的話正中李恪的下懷,李恪對長孫渙道:“你想聽曲子,自然可以,不過我對曲子倒是不感興趣,我想賭你一點別的。”

長孫渙聽了李恪的話,只當李恪怕了,生怕李恪不同意,於是忙道:“公子想賭什麼,但請開口,只要在下有,一定拿出來。”

李恪道:“聽聞令祖長孫晟公弓善射,有一把落雕弓,李某對此嚮往已久,不知可否賭這把落雕弓。”

李恪的話落入長孫渙的耳中,長孫渙的臉上露出了難色。

其祖父長孫晟乃前隋名將,以善射聞名天下,長孫晟在而立之年出使突厥時,曾以一箭雙鵰的絕技威震北地,就連突厥沙鉢略可汗也深爲異之,而長孫晟所用的弓,便是李恪口中的落雕弓。

落雕弓本就是兵家至寶,又是其祖長孫晟之物,自然不是長孫渙能夠應允下來的。

長孫渙道:“落雕弓乃祖父之物,恐怕在下也做不了主。”

長孫渙的爲難李恪自也知道,李恪想了想對長孫渙道:“不妨,你只需向令尊提及此事便可,給或不給,但憑令尊之意,李某絕不勉強。如何?”

李恪的話已經說到了這個地步,長孫渙哪裡還有拒絕的餘地,他若是連這個都不敢應下,那他以後便不必在李恪面前擡頭了。

長孫渙道:“既然此,我便應了李兄,只要李兄能射中花燈,我便同阿爹提及此事,但給與不給,便非我能決斷的了。”

“足矣。”只要長孫渙開口,李恪自有把落雕弓弄到手的法子,李恪點了點頭,應道。

李恪與長孫渙加了賭注,李恪倒是沒覺得什麼,反倒是一旁的少女心中頗爲不安。

李恪本是幫着他們的忙,可現在他自己也身陷其中了。她不知落雕弓價值幾何,但看李恪的樣子,必是顯赫人家出身,這樣的人物效仿那戲子行徑,爲旁人唱曲可謂羞辱,這少女想着,正想上前勸阻李恪。

可這少女剛邁出一步,便被身後的家奴攔住了。

家奴知道少女的意思,對她道:“這位公子絕非庸人,射術當不在我之下,他自有籌謀,小娘不必插手。”

少女聽了家奴的話,臉上露出了一絲訝色,李恪看着也不過十來歲的年紀,他的射術當真能在他之上嗎?

“格勒勒”—聲,就在少女還在想着的時候,李恪已經張弓搭箭,做勢欲射了。

而就在李恪舉起弓箭的一瞬間,長孫嘉慶便知不好。

那一剎那,李恪臉上原本的不安和緊張竟突然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自內心而發的自信與坦然。

長孫嘉慶善射,他也曾接觸過許多軍中宿將,此時李恪的神采竟於他們射箭時一模一樣,這種自信是長年累月而來,由心而發,是萬萬裝不出來的。

李恪的箭雖還未射,但長孫嘉慶知道,他已經輸了。

“咻!”

一陣銳利的破空之聲在衆人耳畔響起,一道冷芒閃過,綁着彩燈的絲帶應聲而斷,落到了樹枝上。

第十八章 聘禮第三十章 圈套第二十章 初定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十六章 質子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六章 分封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五章 引薦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五章 汗庭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十章 校場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十七章 仙娘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九章 奪河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十八章 聘禮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
第十八章 聘禮第三十章 圈套第二十章 初定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十六章 質子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六章 分封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五章 引薦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五章 汗庭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十章 校場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十七章 仙娘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九章 奪河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十八章 聘禮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