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

“門下:禦侮折衝,朝寄尤切,任惟勳德,實佇親賢。右驍衛大將軍、上柱國楚王恪,器宇衝深,智謀英果,專征閫外,茂績克宣。可授幷州大都督,坐於北都,節制河東,以備北患,餘並如故,擇日之官。”

李恪午前出宮,不過午後申時,一道轉封李恪爲幷州大都督的聖旨便送到了楚王府。

“媚娘恭喜三郎得償所願,終往幷州。”楚王府內院偏廳,武媚娘看着剛剛送到了楚王府的聖旨,微微屈膝,對李恪笑着恭賀道。

李恪看着武媚娘俏皮的模樣,輕笑了一聲,一手攬過武媚娘盈盈一握的柳腰,叫武媚娘坐在了自己的膝上,對武媚娘笑道:“本王能得償所願,王妃可是本王的功臣,若非王妃獻策,恐怕本王現在還是一籌莫展呢。”

武媚娘坐在李恪的膝上,靠在李恪的懷中,道:“那也是三郎文武雙全,爲陛下所重,若非如此,縱是媚娘有通天之策,也幫不到三郎。”

李恪看着武媚娘乖巧地坐在自己的膝上,笑道:“依本王看來,大唐宗室衆親王妃,唯本王的王妃最是才貌雙全,無人可比,有王妃替本王分憂,本王安心不少。”

李恪的話傳入武媚孃的耳中,顯然是觸及了武媚娘那根敏感的神經,原本還是滿面笑意的武媚娘,竟一下子沉默了下來,低下頭去,臉上平靜,似是在醞釀着什麼,卻看不出喜怒。

“媚娘這是怎麼了?莫不是本王的哪句話傷了你,惹你不悅了嗎?”李恪看着武媚娘一下子整個人都安靜了下來,一時間也有些摸不着頭腦,忙問道。

武媚娘再擡起頭時,眼眶中已經有些溼潤,但臉上卻已經掛起了笑意,武媚娘對李恪道:“媚娘非是不悅。”

李恪問道:“那是爲何?”

武媚娘回道:“媚娘非是世家女,母族亦無權勢,甚是兩位阿兄還需靠着三郎提攜纔有今日。府外中人,多以三郎娶了媚娘而爲惋惜,唯三郎視媚娘如珍寶,百般依順。今日媚娘有了三郎這番話,自是心中覺着歡喜。”

李恪聽着武媚孃的話,看着武媚娘眼中朦朧的水霧,一下子愣住了。

武媚娘是個聰明人,有時聰明人也有聰明人的壞處,武媚娘非是世家女,其父武士彠更是商戶起家,論出身,大唐宗室諸位親王正妃中以武媚孃家世最差。而大唐諸王中,卻又以楚王李恪最賢,聲望最隆。

時人最重家世,武媚娘嫁於李恪,乍看之確與李恪相差極大,更談不上對李恪的助益了,甚至就連長孫無忌都是如此心思,這纔有了他一力促成李恪與武媚娘大婚的事。

武媚娘雖在府內,但府外的這些言語她不可能不知,而武媚娘偏生又是生性好強之人,她所擔的壓力和所受的委屈可想而知,這也是爲何武媚娘總想着要爲李恪分憂的緣故。

武媚娘再是聰慧,再有城府,現在的她也還只是一個十來歲的少女啊,也會柔弱,也會彷徨,也會害怕,如今她已外嫁楚王府,所能依仗的也就只有李恪這個夫君而已。

方纔李恪將她攬於懷中,不吝溢美之詞,甚至將她擺在了衆位親王妃之上,武媚娘見着李恪如此看重她,視若珍寶,自然一時意動,難免露了小女子之態。

李恪看着武媚娘含煙帶霧的一雙眼眸,哪還不知武媚娘之意。

武媚娘眼中的水霧彷彿一場雨,下在了李恪的心中,李恪拉過武媚孃的手,輕輕地握在掌心,柔聲道:“你是本王的妻,聖旨賜婚,百官齊賀,親王儀仗迎進門的妻。夫妻一體,何分高低,你若是哭了,本王該心疼了。能娶你爲妻也是本王之幸,今日是最後一次,日後可不許再說這些胡話了。”

“好。”武媚娘乖巧地應了一聲,笑了出來。

武媚娘從袖中取出一方絲帕,拭去了眼角的淚珠,轉而將心思放在了這張聖旨上,對李恪問道:“殿下準備何時啓程北上?”

李恪想了想,回道:“父皇雖未在聖旨中明言敦促,但命本王擇日進京,想必已是在暗示本王快些動身了。軍機不可誤,待本王稍作收拾一下,明日便啓程北上。”

武媚娘也應道:“想來陛下也正是此意。”

李恪道:“你我新婚燕爾,本王卻不能陪着你,實在是惋惜。不過你放心,待本王在北地站住了腳跟,諸事停當,便接你一同北上。”

武媚娘聞言,知道李恪將是自己放在了心上,心裡自然歡喜,但武媚娘也是識大體之人,武媚娘搖了搖頭道:“殿下還是以大事爲重,不必太過顧及媚娘,而且...”

武媚娘說着,頓了頓,才又接着道:“而且幷州不比揚州,揚州雖是富庶,但偏安一隅,幷州大都督坐鎮北都,位高權重,三郎在幷州時朝中難免會有宵小覬覦,暗箭傷人,媚娘留在朝中,多少也能安定人心,也算是幫了殿下的忙了。”

“哈哈...”

李恪聞得武媚娘之言,當即笑了出來,李恪看着武媚娘,笑道:“王妃不是怕朝中有人非議,是怕父皇忌憚本王吧。”

武媚娘訝然道:“殿下猜到媚孃的心思了?”

武媚娘雖未直說,但李恪的話卻正中了她的心思,不過說來也是,幷州不比揚州,幷州臨近關中,幷州大都督又掌邊軍,權柄極重,如此重的權柄握在李恪的手中,朝中自有人不放心,常在李世民耳邊嚼些舌根也是有的。

在武媚娘看來,兵權自古以來都是極爲敏感之物,尤其是身在皇室,便更是如此。李世民眼下自然是信得過李恪的,可若是耳邊的讒言聽得多了,誰又能保證李世民不會動心呢?

武媚娘是楚王妃,有武媚娘留在長安,也算是人質,多少對李恪還有幾分牽制,朝中之人自然也會多幾分安心,故而武媚娘纔有此一言。

李恪擺了擺手,笑道:“你多心了,父皇何等英武,父皇怕天下人反他,卻唯獨不怕本王反他,至少父皇不怕本王在幷州大都督任上反他。”

武媚娘不解地問道:“這是爲何?”

李恪道:“其一,長安城中,南北兩衙禁軍二十萬,乃天下精銳,無一不是百戰老卒,以一當十,幷州邊軍也難與之敵;其二,父皇行伍出身,精於武事,本就是當世名帥,天下莫敵,怎會將我一個小兒看在眼中;

其三,父皇征伐天下十餘載,我大唐十六衛大將軍,各州都督,有幾人不是父皇舊部,豈會從亂;其四,太原乃我大唐龍興之地,極得民心,我在太原起兵,以子反父,誰人肯從?只要父皇龍體康健,還在長安,手中還握着禁軍,這天底下就沒人能造的了父皇的反。”

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六章 岑長倩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八章 演練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三十章 事定第五章 夜襲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六章 岑長倩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五章 汗庭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六章 佯攻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八章 鞠文泰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十九章 尋機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七十章 騙鉞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十二章 敲打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十二章 夜襲
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六章 岑長倩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八章 演練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三十章 事定第五章 夜襲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六章 岑長倩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五章 汗庭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六章 佯攻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八章 鞠文泰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十九章 尋機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七十章 騙鉞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十二章 敲打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十二章 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