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

李恪聽着右驍衛士卒的話,頓時一驚。

席君買何許人也,力能格虎,手臂開得六石強弓,只以百二十人輕騎便敢衝萬人之陣的蓋世猛將,整個大唐,能敵席君買的不會過一手之數,可如今,席君買竟在河東被人難住了。

赤手空拳,能和席君買打成平手的必也是悍勇之人,這樣的人絕不會是庸碌之輩,無名之徒,而貞觀年間,在河東,李恪想了想,卻只有一個可能——薛仁貴。

李恪心中想到這個名字,便再也待不住了,翻身上馬,便往陌刀營軍營而去。

陌刀營奉李恪之命駐紮於晉陽城西北角,李恪專門爲陌刀營新闢的營盤中,這處營盤相距盛雲樓不過八九里的距離,李恪乘快馬盞茶便至。

李恪到了營中,便直奔校場而去,果然,就在陌刀營的校場外圍,已經圍上了許多士卒,數百人將整個校場圍地水泄不通。

當初諾真水一戰,席君買一招速殺薛延陀猛將拔野力,名震河東邊軍,如今席君買又同人較武,自然引地許多人圍看。

“大都督來了,大都督來了。”衆軍見得李恪來此,這才紛紛避讓,給李恪讓開了一條路,讓李恪上得前去,而就在李恪過路之後,衆人又紛紛圍了回去,看着場中的兩人。

李恪走到校場外圍的最前,校場中的兩人,一個持百鍊銀槍,一個持方天畫戟廝殺正酣。

場中席君買手中的銀槍正如毒蛇吐信,快如閃電,直刺新軍的左側肩胛骨,席君買氣力駭人,這一刺又來地極快,李恪自幼習武,師從名將秦叔寶,也是個中高手,縱是放在禁軍主將中也是名列於前的,但面對席君買這一槍,自問也沒有接下的把握。

可與席君買交手的新軍顯然也非泛泛之輩,面對席君買勢如破竹的一槍,新軍手握畫戟,看似輕描淡寫地一揮,將席君買手中的銀槍盪開,而後腰身一轉,竟是一戟自側面劈向了席君買。

這新軍手中的大戟長近一丈,戟身有兒臂粗細,李恪粗略望去,這方天畫戟怕不是在百斤上下,尋常人拿都不易,可這新軍卻用地極是順暢,看似毫不吃力。

這新軍一戟劈下,足有數百斤之力,可席君買倒也不見絲毫慌張,席君買收回銀槍,豎槍一擋,也穩穩地擋住了新軍劈下的一戟。

這新軍倒也是硬氣,自己的大戟被席君買擋下,竟也不撤戟出去,反倒雙手緊握戟身,和對面雙手持槍的席君買較起了力來,欲憑着自己的氣力將席君買壓垮。

這新軍與席君買年紀相仿,都不過二十上下,正是氣壯之年,又都是當世罕有的猛將,向來少有人敵,如今遇到了旗鼓相當的對手,誰都不願退讓,兩人竟就這樣雙手持兵,較上了氣力。

“君買和這新軍相鬥多久了?”李恪看着場中的一幕,隨便尋來身邊一個陌刀營的士卒,問道。

士卒如實回道:“回大都督的話,約莫半柱香的功夫了。”

李恪聽了這士卒的回話,點了點頭,心中不禁有些焦急了。

場中兩人相鬥,看似險象環生,但兩人武藝超卓,也都還算穩當,一時倒也無礙,只是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更何況通過這杆方天畫戟,李恪已經越發肯定了這新軍的身份,李恪愛才,自然不願這兩人中有任何一人受傷。

李恪盯着場中的局勢,看準了時候,就在兩人槍戟相接,相互角力的時候,李恪奪過一旁士卒手中拿着的陌刀,一躍而至兩人身邊,猛地一振刀身,自下而上揮刀,竟是用巧勁分開了兩人的兵器。

“好!好!好!”

李恪下場,雖是用的巧勁,但陌刀極重,李恪拎着陌刀卻毫不吃力,輕如鴻羽,也足可見李恪的氣力和武藝俱是不俗,場中的衆軍見李恪一刀分開了纏鬥着的兩人,不禁高聲喝了聲彩。

“照你二人這樣比下去,何時纔是個頭,且停手吧。”李恪盪開了兩人手中的兵器,提着陌刀,對兩人道。

“諾。”兩人被李恪分開,席君買看着眼前站着的是李恪,當即應了一聲,收起了手中的銀槍。

這新軍不過昨日方纔入營,未曾見過李恪的模樣,本也不知眼前的男子是何人,但這新軍卻知席君買的身份,席君買是楚王殿下的親衛統領出身,以諾真水之功拜正四品右驍衛中郎將,掌陌刀營軍使。

席君買是李恪絕對的心腹,漫說是晉陽城了,就是整個河東,敢如此嚴令席君買的能有幾人?能叫席君買如此恭敬的又有幾人?自不必說,眼前這個武藝不俗的少年必定是楚王殿下無疑了。

這新軍猜到了李恪的身份,當即將手中的畫戟倒插在地,俯身拜道:“小卒拜見大都督。”

李恪也把手中的陌刀交到了一旁的席君買的手中,雙手扶起了身前拜倒的新軍,道:“快快請起。”

“謝大都督。”新軍應了一聲,起身對李恪道。

待新軍起身後,李恪才瞧仔細了他的模樣,這新軍身高八尺餘,身材堅實寬闊,樣貌尚算白淨,頗有幾分硬朗。

李恪看着眼前的新軍,問道:“你叫何名,哪裡人士?”

新軍執禮回道:“小卒名作薛仁貴,絳州龍門人。”

果然,李恪聽了新軍的話,心中一震,薛仁貴的回話正是印證了李恪此前的猜想。

大唐立國之初,猛將不少,諸如程知節、薛萬徹、丘行恭俱是悍勇之輩,一時之選,可當世能同席君買打成平手的,卻沒有幾人,現在河東的,李恪一時間能想到的也只有“薛仁貴”這一個名字。

此時,一旁的席君買上前對李恪拱手道:“殿下來的正好,此人便是末將要舉薦於殿下的人選,此人武藝不俗,與末將不相伯仲,正可抵末將之缺。”

席君買也是坦蕩之人,面對與自己不相伯仲的薛仁貴沒有絲毫嫉才、妒才之心,反倒親自舉薦於李恪。

李恪聞言,問道:“君買的意思是要他接你之位,入楚王親事府?”

席君買道:“不錯,薛仁貴之勇當世罕有,稍加歷練可爲良將,若只做一陌刀營士卒,實在可惜了。”

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十六章 殺機第十七章 朝議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九章 尋機第二十章 敲打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四十章 墜馬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三十章 事定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二十章 初定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五章 汗庭第十四章 恩蔭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三章 戰恆安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十二章 敲打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四章 取義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十一章 奉茶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十二章 夷男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三章 奏對第一章 朝覲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二十章 敲打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三十八章 伏殺
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十六章 殺機第十七章 朝議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九章 尋機第二十章 敲打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四十章 墜馬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三十章 事定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二十章 初定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五章 汗庭第十四章 恩蔭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三章 戰恆安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十二章 敲打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四章 取義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十一章 奉茶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十二章 夷男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三章 奏對第一章 朝覲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二十章 敲打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三十八章 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