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汗庭

李恪是聰明人,他很清楚,突厥不比中原之國,沒有那麼多的厲害衡量,他們只尊崇一樣東西,那就是實力。

大唐在北線的表現越強勢,突厥便越需要李恪活着,李恪在突厥的境況越安全,若是哪一日突厥當真凌於大唐之上,大唐已對突厥構不成絲毫的威脅,他這個質子纔是真正徹底失去了價值,離死不遠了。

李恪對溫彥博所言,聽着倒是慷慨激昂,可話中卻有不少自己的算計與考量,卻也並非全然出自一片公心。

溫彥博乃赤誠君子,自然沒有李恪這般多的計較,李恪的話倒着實是被溫彥博聽進心裡,當了真。

對於溫彥博,李恪也不敢拉攏之意顯得太過,只是稍稍又攀談了幾句,贈了些盤纏銀兩,便又接着啓程北上了。

頡利狼子野心,連年征戰,突厥下屬各部常被徵兵,但卻一無所得,早已怨聲載道,但就在突厥本部,頡利的聲望還是頗高的。

更何況,此次頡利還是滿載而歸,帶着堆積如山的珠寶和糧食回來,突厥百姓的熱情便更爲高漲了。

待突厥大軍距離金山汗庭還有十餘里的時候,已有許多突厥牧民往來迎接,騎着牛馬,圍繞着突厥大軍高唱凱旋之歌。

李恪坐在馬車中,聽着車外歡快的歌聲,卻沒有半點興致。

在突厥人眼中這歡呼的歌聲自然是無上的榮耀,但在唐人眼中卻被視爲屈辱。

李恪本想着就這樣到突厥汗庭便罷了,可頡利顯然不想就這樣算了。

此次突厥南侵,質子李恪也是他的戰利品之一,甚至是最值得炫耀的戰利品,他豈會輕易放過。

於是在距離突厥汗庭還有十里的地方,李恪便被頡利以共賞突厥盛景爲由,邀到了前軍,與他一同前往汗庭。

“三皇子見我突厥軍容,比之大唐如何?”李恪與突厥的那些達官顯貴同行,頡利寵臣康蘇密爲了討好頡利,竟指着氣志高昂的突厥大軍,對李恪得意道。

李恪不是傻子,他眼下人在突厥,若是冷言相諷,只會給他們對付自己的理由,但偏偏李恪卻又不願把自己放得太低,行那諂媚之事,於是回道:“突厥將士縱橫漠北,自是精銳,然本王長居宮中,甚少與與我大唐府衛接觸,兩者高下本王恐怕難評。”

李恪的回答顯然不是康蘇密想要的,更非頡利想要的,頡利聽了李恪回答,臉上明顯有一絲不滿。

若非頡利心腹趙德言事先有言,如今草原各部漸不服突厥之治者,在突厥全然平定草原,威壓各部之前,不宜與大唐結成死敵,頡利恨不得將李恪捆在馬上,耀武揚威地回去了。

頡利揚聲笑道:“康蘇密,你未免也太難爲他了吧,他一個連軟弓都拉不開的黃口孺子能看出什麼來。更何況,渭水一戰已足以證明一切,兩國高下何須再另做比對,哈哈哈!”

頡利之言,狷狂已極,頡利身旁的各部將領聞言,也只是紛紛稱讚,無一人敢提出半點異議,彷彿就真的如頡利所言一般,突厥大軍已經橫行天下,海內無匹了。

李恪冷眼眼前的一幕,腦海中卻只想起八個字:“鮮花着錦,烈火烹油。”

如今的突厥看似強盛,甚至力壓中原,實則各部離心,早已內憂外患,到了快崩潰的邊緣,可笑頡利和這羣突厥貴族竟還絲毫不知,做這那據有天下的美夢。

李恪面子上對頡利的話不置可否,只是低着頭,往前策馬而去,約摸又過了一炷香的功夫,耳邊的歡呼聲已經越發地密集,人流也漸漸稠密,李恪擡眼望去,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入眼的一片如雲般密佈的大帳,李恪知道,必是金山腳下的突厥汗庭到了。

自突厥開國雄主,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門將汗帳定於金山,至今已近百年,突厥人雖是遊牧,不營城池,但百年的積累已讓金山下的汗帳極具規模,李恪縱眼望去,怕是不下萬頂,而且這還是隻是李恪所見的南麓一側。

眼前的上萬頂大帳,恐怕就是頡利最大的資本了。

李恪的眼中的驚訝被頡利可汗看在眼中,頡利似乎對李恪的反應很是受用,流露出得意之色。

李恪雖是質子,頡利對他不甚重視,但李恪卻是實打實的大唐皇子,自幼養尊處優,也算是頗有見識了,絕非突厥部落那些土包子可比。就連李恪都爲突厥汗帳的規模所訝異,頡利心裡自是高興,亦覺面上有光。

“這便是我突厥汗庭所在,質子以爲如何?”頡利指着眼前的汗庭問道。

李恪回道:“大帳之多如星羅雲佈,氣勢恢宏,可謂奇景。”

頡利聞言,擺手道:“既質子欣賞此處那邊最好,本汗已命人爲你建帳,以後你便居於其中。”

李恪點了點頭,不見喜怒地淡淡回道:“可汗有心,李恪謝過。”

頡利笑道:“質子不必客氣,本汗除了爲你,還爲唐皇在此也備了一處,待本汗平了關中,便將唐皇也帶到此處,叫你父子團聚,如何?”

“哈哈哈...”頡利話音一落,李恪還爲開口,頡利身旁的突厥貴族們已經鬨笑了開來。

所謂君辱臣死,爲將者更是如此。在李恪的身後,聽了頡利的話,蘇定方的臉色已經赤紅,大有回斥頡利之意。

就在此時,李恪卻突然開口道:“李恪曾聽父皇有言,父皇已在崇仁坊爲可汗備下大宅,將來若有機會,倒是要請可汗前去坐坐。”

李恪之言一出,突厥貴族們的笑聲戛然而止,臉色一下子憋地難看,都望向了頡利的方向,等着頡利的反應,似乎只要頡利一句話,便要將李恪當場格殺。

頡利沒想到李恪竟敢這麼同他說話,先是一愣,眼中沒有突厥貴族們預料中的殺意,反倒問道:“質子年歲幾何?”

李恪不知頡利爲何會這麼問,莫非是動了殺心,要爲他折算壽數不成?

李恪回道:“李恪生於武德二年,今年已有八歲。”

“八歲,八歲。”

頡利輕聲唸叨了兩句,接着突然笑了出來,言語中竟帶着一絲連頡利自己都不曾察覺欣賞,道:“大唐君臣尚且畏我兵威,獻寶請和,你一個八歲小子倒還有幾分硬氣,難得,難得。”

頡利的反應一下子出乎了諸人的意料,他們本以爲頡利會雷霆大怒,結果沒想到竟這般輕飄飄地帶了過去。

李恪看着頡利的反應,心中也不禁感嘆。

頡利其人雖然桀驁,但雄鷹終究還有雄鷹的驕傲,自有風骨,頡利能走到這一步,自與康蘇密之流不同,有其過人之處。

第七章 命格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十七章 急招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十章 落雕弓第十章 校場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十七章 朝議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十三章 盛會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十三章 誤會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五章 夜襲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章 敲打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三章 奏對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十六章 殺機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十一章 奉茶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
第七章 命格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十七章 急招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十章 落雕弓第十章 校場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十七章 朝議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十三章 盛會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十三章 誤會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五章 夜襲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章 敲打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三章 奏對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十六章 殺機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十一章 奉茶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