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暴露

相同的問題,自不同的人口中問出,問同一個人,也會有全然不同的結果。

今日站在段璀面前的若是李恪,段璀未必會如實回話,因爲李恪是官,做事自有他的立場和規矩,不可隨意逾越,但蕭月仙不同,蕭月仙是賊,不必守他們的規矩,以眼下的情狀,蕭月仙要殺他,也不過是在舉手之間,段璀斷不敢冒這個險。

而且,段璀若是助李恪尋回了軍械,便是背叛了李泰,李泰同樣不會饒了他,他依舊難保性命,可若是蕭月仙,他便不必這般多的顧慮了,因爲在段璀看來,李恪和蕭月仙之間有舊仇,蕭月仙絕不會相助李恪,李恪也不會爲蕭月仙張目,蕭月仙想要這批軍械,多半還是爲了叛逆之舉。

段璀想通了這些,於是回道:“在橫山後山山腰有一處廢棄的天王廟,在天王廟東南向三裡有一處密林,那批軍械便在林中。”

橫山,自打昨日自李恪口中聽到,今日蕭月仙又自段璀的口中聽到了這個名字。

對於這個地點,蕭月仙大抵還是確信的,因爲那批軍械數目不小,若是長途遠運,必會引人注目,會將段璀和李泰所謀之事敗露,段璀最好的選擇便是就近掩藏,只是沒想到,段璀竟藏得這麼近。

蕭月仙道:“你最好沒有騙我,否則我必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段璀忙道:“蕭公主放心,在下斷不敢欺瞞蕭公主,蕭公主若是不信,大可現在便使人前往搜尋,若是錯了半個字,段璀任殺任剮。”

像段璀眼下的處境,他若是硬氣之人,便一口氣死撐到底,絕口不認了,如今他既然認了,便不會假了,否則他只會白吃苦頭。

蕭月仙道:“想不到你竟還有些本事,誰知道你在橫山劫了軍械,竟又把這批軍械就原地藏在了橫山之上。”

段璀討好似地對蕭月仙道:“蕭公主說笑了,在下不過有些小聰明,怎能同...”

段璀還在說話,可猛然一下,回味着蕭月仙方纔所言,卻覺出了不對。

何爲在在橫山劫了軍械,又就地藏於橫山之上?蕭月仙得到的消息應該在穹窿山,蕭月仙怎知軍械被劫之處是在橫山,她若是知道這麼多,知道段璀早先戲耍了她們,他段璀還有活命的機會嗎?

段璀故作淡定地回道:“蕭公主玩笑了,怎的說這批軍械是在橫山被劫的。”

這一次,還不等蕭月仙開口回他的話,在他的身後,李恪倒是回了她的話。

“此事自然是本王告訴她的。”段璀的身後傳來了李恪的聲音。

段璀聽到李恪熟悉的聲音,段璀的腦袋“轟”地一下子懵掉了,他決計想不通,一個是亡國的殘樑公主,一個是當朝皇子,李恪在去歲被擄之後,怎的還會和蕭月仙搭上關係,他們之間不該是不死不休的嗎?

這麼短的時間,任憑段璀怎麼想,都想不通。

其實就算段璀想破了腦袋,又哪會知道,當初李恪能自洪湖之上逃出,便是蕭月仙放了他,有了這份情誼在,李恪和蕭月仙要坐下來談話當然不難,有些東西只要兩相覈驗,便猜了出來。

段璀回過頭去,看着李恪,問道:“大都督怎的在此?”

李恪低頭看着段璀,輕笑了一聲,反問道:“你以爲呢?”

段璀回道:“大都督之意,恕臣末將不知。”

李恪俯下身子,對段璀道:“本王的的意思你知曉與否都無妨,重要的是你方纔的話本王都已聽在了耳中。只是本王此前未曾想到,揚州大都督府丟失的那批軍械,竟在你的手中。”

段璀聽着李恪的話,心中一沉,方纔他的話的後果他自己也很清楚,尤其是這些話還被李恪聽在了耳中,李恪身爲段璀上官,就算是李恪此刻便將他治罪也在情理之中。

段璀方纔所言若當真是傳了出去,那他們整個段家可就算是完了,甚至連其兄段志玄也會受其牽連。

段璀想了想,只得硬着頭皮道:“末將不知大都督的意思,倒是大都督身爲當朝親王,爲何會和這個叛逆之女共在一處,末將實在好奇地很。”

段璀的話大有藉此要挾李恪的意思,不過李恪聽着段璀的話,非但未曾生怒,臉上反倒露出了笑意。

段璀如此說話的目的無非就是爲了倒打一耙,反誣李恪勾結逆賊亂黨,意圖不軌,也好叫李恪生畏,退讓三分。

李恪問道:“段璀,你這是在要挾本王嗎?”

段璀回道:“末將不敢要挾大都督,也不想要挾大都督,末將只想老老實實地做着自己的官。大都督既已知道了軍械的所在,只管去尋回軍械,將功補過便是,而末將則拿着大都督的手書進京請功,從此留在長安爲官,日後末將在長安,大都督在揚州,末將與大都督兩不相犯,豈不最好。”

在李恪的面前,段璀一改先前在蕭月仙面前的軟弱,反倒硬氣了起來,他所仰仗的無非就是李恪身在官場,便要受官場上的規矩,比起蕭月仙更要多了幾分顧忌,這纔給了他討價還價的餘地。

不過段璀盤算的雖好,但他卻想的差了,李恪又豈是如此容易被人要挾了的。

段璀若是早些硬氣幾分,對軍械的下落死活不說,李恪興許還會有些棘手,可如今段璀已經說出了掩藏軍械的所在,他就再沒了和李恪討價還價的資本。

就在段璀還在妄圖和李恪討價還價的時候,李恪已經站起了身子,“嘭”地一聲,沒有任何預兆地,李恪竟一腳踢在了段璀的小腹之上。

李恪是習武之人,氣力頗大,這一腳又來地突然,疼地段璀幾乎當場斷過了氣去,趴在地上打滾。

“你算什麼東西,也配跟本王論價,今日若是你的主子李泰在此,本王也絕不會相讓半分。”段璀設計李恪在前,李恪心中早有不滿,又怎會如他所願,李恪看着如蝦子般蜷縮在地上的段璀,怒道。

隨着李恪的一腳,一陣劇痛自段璀的小腹擴散至全身,可真正叫段璀畏懼的還不止是李恪這一腳,而是李恪竟知道此事背後李泰的影子。

其實關於李泰參與此事,李恪心中本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方纔所言也不過是在試探段璀罷了,不過透過段璀驚懼的眼神,李恪已經全然確信了此事。

軍械丟失一事,此事背後必是李泰在作怪!

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十八章 逼反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章 尋人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章 初定第十八章 請旨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七章 和親第三章 靈州軍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十八章 山路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六十章 密信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十七章 急招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五十章 隨行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二十章 初定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七章 持節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七章 和親第三章 李世民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
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十八章 逼反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章 尋人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章 初定第十八章 請旨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七章 和親第三章 靈州軍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十八章 山路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六十章 密信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十七章 急招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五十章 隨行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二十章 初定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七章 持節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七章 和親第三章 李世民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