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戰前

阿波設得知唐軍襲營的消息,即刻便遣人往汗庭夷男的牙帳報信,而與阿波設同樣的,當夷男得知唐軍突然出現在鬱督軍山的消息時,也是頓時爲之大驚,甚至有些慌亂。

起初,夷男還當是盧山已失,突利失戰敗,故而才使得唐軍殺到了汗庭,可他想了想,他未曾得到半點自盧山傳來的消息,盧山理當無礙。隨即他又得知唐軍是從東南而來,他便知道這支唐軍多半不是唐軍大部,而是唐軍一支襲擾的偏師。

這些天來夷男的日子過得可謂悲慘,大唐四路大軍齊攻,最近的阿史那思摩和張公瑾部已經過了娑陵水,相距汗庭不過五百餘里的距離,喬師望部和靈州的薛萬徹部也漸逼漸近,相距鬱督軍山不足千里,就連逆子大度設和回紇菩薩也趁火打劫,奪了薛延陀金山與鄂爾渾河。

眼下的夷男已是四面楚歌,這汗庭的寶座也不知還能坐到幾時了。

不過眼下夷男也沒有精力再去細細思慮這些,大唐偏師已經兵臨城下,將唐軍擋在鬱督軍山外的計劃已然不成,時間緊促,退敵這纔是當務之急,夷男唯一能做的便是即刻命人整備兵力,要與唐軍一戰,在汗庭門外擊敗來勢洶洶的唐軍。

原本在夷男看來,這支偏師雖然是突襲而來,必定人數有限,但唐軍中能被李恪委任以偏師重任的也當是軍中重將,很可能便是蘇定方或李績中的一個,夷男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汗庭外二十餘里,沿着薛延陀人奉爲信仰的郅居水,可汗夷男帶着三萬薛延陀大軍,汗庭最後的家底和唐軍對壘於此。

夷男本以爲自己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可當他帶着麾下三萬人馬,在兩軍陣前看到唐軍主帥的時候,還是被驚住了,原來掛帥統軍來此的不是李績,也不是蘇定方,而是李恪本人。

李恪乃唐軍三軍主帥,李恪在此,這支唐軍還是偏師嗎,這分明就是大唐軍主力中軍。

“李恪怎的在此?”夷男遠遠地看着唐軍陣前策馬而立的李恪,訝然道。

在夷男的身旁,梯真達官驚訝地問道:“李恪?可汗是說唐廷的楚王李恪便在陣中?”

李恪的出現,不止是夷男,身爲薛延陀帕夏的梯真達官也同樣震驚,若是這支唐軍只是偏師,興許只是肩負襲擾之任,若是一擊不成,受阻在此,多半便會退兵離去,但當李恪出現在兩軍陣前時,一切就都變了、

若只是一支司職襲擾的偏師,不會由三軍主帥李恪親自統帥,夷男和梯真達官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原來這支偏師的出現是想要一舉摁死薛延陀,刺穿他們的心臟。

梯真達官年邁,眼神已經不是很好,夷男指着唐軍陣前跨下白馬,立於正中的男子,對梯真達官道:“你看唐軍銀甲金槍的那個,此人可不正是當初你我在達布河見過的唐軍主帥李恪嗎?”

其實李恪的模樣梯真達官記得已經不甚真切,梯真達官順着夷男所指的方向看去,那年輕男子的模樣確與當初在浚稽山見過的李恪有些相似,於是擔憂道:“若是李恪在此,今日之事恐怕難以善了了。”

夷男道:“帕夏所言極是,李恪此人胃口一向不小,他既在此,恐怕右翼大軍已經沒了,今日他是衝着滅我汗庭來的。”

————————————————

此時的夷男心中忐忑難安,其實李恪的心裡又怎能做到不動如山。

繞過盧山,直取汗庭,說起來又何嘗不是一步險棋,這一步棋李恪若是走對了,他離太子之位便就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可這步棋他若是走錯了,敗在了鬱督軍山,他有神駿定北,又有席君買和薛仁貴這等絕世悍將護衛左右,保得性命自然不難,但就算他自己能保得住性命,北伐勢頭已破,逃回盧山再想勝薛延陀也不是易事了。

李恪心中思及此事,輕撫這跨下定北的鬃毛,臉上的神情也不禁有些凝重了。

在李恪身旁兩個身位處,長孫衝看着李恪的模樣,心中倒是不禁覺着有一些不安。

在長孫衝的印象中,李恪待人寬和,神情一向是風輕雲淡的,臉上也總不會缺了嬉笑,如此凝重的神情在李恪的臉上倒是甚少見着。

若是在過去,長孫衝與李恪份屬兩方,長孫衝對李恪自然也懶得多去顧問,可如今卻不同了。

今日的長孫衝在李恪府大都督府內爲官已近三載,與李恪相交甚篤,尤其是北伐的這兩個月以來,風餐露宿,同甘共苦,長孫衝身爲長孫家子弟,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已經把自己看作了楚王府門下。

這一戰是大唐之勝敗,是李恪和長孫衝之勝敗,更是他們楚王府之勝敗,可長孫衝看着李恪的模樣,心裡卻有些擔憂,這不是他熟悉的李恪,他也擔心李恪因過分緊張而有所失常。

長孫衝想了想,有些話雖不知該不該講,但還是開了口。

長孫衝指着對面夷男跨下的戰馬,突然對李恪道:“大都督,待此戰得勝之後,夷男的這匹戰馬可否賜與我?”

長孫衝之言一出,李恪一時間倒還有些反應不及,李恪不解地問道:“這是何故?子敬也好馬嗎?”

在李恪印象中,長孫衝雖在邊州任官,但骨子裡卻是文臣,對戰馬兵刃之類也不甚看重。

長孫衝回道:“夷男乃薛延陀可汗,他所乘的必是萬中無一的良駒,若是我得了獻於陛下,不是正好嗎?”

其實擔心李恪因太過緊張而有所失常的又何止長孫衝一人,王玄策也是如此,只是王玄策不比長孫衝這般身份,不便貿然開口罷了。

有了長孫衝開了這個頭,王玄策順着接上話頭便笑道:“子敬要這匹神駿獻於陛下,莫不是要作那迎娶長樂公主的聘禮不成?”

“哈哈哈...”

聽得王玄策之言,也不禁笑了出來,有了此事打樂,原本聚在心頭的凝重也爲之一散,輕鬆了許多。

長孫衝已與長樂公主定了親事,只待北伐之後便可回京成婚,此事李恪也清楚,李恪笑道:“父皇出身軍旅,最好良馬,夷男所乘的也必是神駿,若是此戰大勝,本王便做主將此馬賜予你了,父皇見了也必定欣喜。”

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三章 奏對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十七章 仙娘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十四章 拉攏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四章 陰山下第十章 落雕弓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七章 朝議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九章 奪河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十八章 請旨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
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三章 奏對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十七章 仙娘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十四章 拉攏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四章 陰山下第十章 落雕弓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七章 朝議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九章 奪河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十八章 請旨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