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簡在帝心

數日之後,皇帝趙頊收到了幾封奏疏,內容核心都是一個人——遼國太子耶律浚。

其中一份來自於雄州邊軍的情報,一封來自於皇城司在河北路的諜工的消息。

聲稱遼國太子耶律浚與公主耶律特里私下來了宋朝多日,此刻人就在大名府。幽州遼國大軍頻發調動的緣故也正是爲此,以作配合與接應。最後還特意強調,工部侍郎,威遠侯林昭與兩人有接觸。

前面只是奏報情況,最後纔是重點。

消息公開之後,關於如何處置耶律浚爭論,立即甚囂塵上。有人表示耶律浚乃遼主獨子,若將其扣押,對遼國無疑是巨大打擊。有人質在手,以後遼國行事也會投鼠忌器。

還有人表示可以以此來問罪遼國,太子南下而不行國書是何居心?可以藉此爲難耶律浚。還有人表示,當以隆重禮節迎接耶律浚,然後禮送回國。幽州遼軍調動操練頻繁,不可忽視!總之,有人冒險,有人穩健,一如既往的意見不同意。

除此之外,便是對林昭的大量彈劾!

與遼國太子私下來往,引申爲私通遼國,乃是大罪。前段時間,林侍郎得罪的人着實不少,博州死於馬蹄之下罪犯親朋好友一起出動,對林昭的彈劾可以說是鋪天蓋地。

仔細說起來,林侍郎也當真是多災多難。不過一兩年已經是第二次被說成是私通敵國了,上一次是西夏,這一次是遼國。整個大宋朝絕對是獨一無二。以至於鴻臚寺與禮部那些經常出使的官員都有些擔憂。自己會不會也被關聯上此等罪名。不過終究與林侍郎差了許多。人紅纔是非多……

趙頊也不傻,看得出來這背後是誰的手筆。

只是出了這樣的事情該如何處置呢?不管怎麼說,私下與遼國太子來往,都不合適。既然耶律浚到了大名府,還與林昭見面了,他爲何不上奏呢?知情不報?還是另有圖謀?

這是趙頊最不能容忍的兩個方面。加之生性多疑,所以趙頊還是忍不住有些猜忌!

林昭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上次博州之事,趙頊雖然沒怪罪。卻也隱約覺得林昭的手段過於激烈。不過見到良好的結果,也就沒說什麼,忽略了產生了相關不良影響。

可這一次,林昭又會如何解釋呢?

相隔不過一兩日,趙頊又收到了兩封奏疏!

一個是林昭所上,解釋了耶律浚兄妹來大宋朝的情況。最重要的是詳細描述瞭如何發現兩兄妹的,韓琦與耶律浚暗中會面的情況也躍然紙上!矛頭一下子變了,不是林侍郎私通遼國,而是韓相公。

果不其然,依然是林昭與韓琦的過招。

只是這次。扯上了遼國太子,使得事情一下變得有些麻煩。有些棘手。一旦確定,罪名可也就越發的嚴重了。

可區別還是很明顯的,韓琦這邊是動用的是邊軍和皇城司來傳遞消息的,難免就有不詳實之處,有些捕風捉影的感覺。還有種公器私用,公報私仇的感覺,對韓相公的人品有些損害是難免的。

林昭這邊則是自己主動上書,解釋了事情的經過,主動承認問題,甚至還不保留地承認他監視韓琦。最重要的是證據,不僅有監視之人可以出面作證,甚至連當時賣文房四寶的攤主也被扣押了,可以出面作證,可謂是證據確鑿。

對趙頊而言,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此。

韓琦這邊是明奏,林昭這邊是密奏!就是這一丁點的不同,差別可大了去了。

明奏是經過政事堂,中樞的宰相與官員們都能看到,於是乎滿朝皆知,必然沸反盈天。出現爭吵是必然的,而今就是這樣的局面。

要知道趙頊這幾年是最討厭爭吵,單是這一點就讓他有些心煩了。

林昭多貼心,出事了先把事情壓着,然後密奏官家,請示照常進行,可不至於滿城風雨。尤其是耶律浚的去向問題,太敏感了,低調處理最好不過。事情一公開,朝臣們一爭吵,趙頊該怎麼辦?扣押耶律浚?他沒有那個魄力和遼國撕破臉皮。

放走耶律浚?又顯得有些畏懼遼國,面子上不好過。

這是存心讓朕騎虎難下啊!趙頊感慨的同時,對兩個的居心也有個清楚的看待。

韓琦這是有意要用朝中大臣的勸諫,以及輿論壓力來逼迫自己處置林昭。殊不知,當年呂惠卿之事以後,趙頊最反感的就是有人利用自己。尤其是這樣明目張膽地爲難自己,那就更爲可惡了。

而且牽涉到宋遼關係,搞不出戰爭一觸即發,宋朝而今可經不起扎而已的折騰。韓琦他就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嗎?以權謀私,不顧國家利益,當真是……

林昭雖然也有居心,但是掩飾的很好。這得益於他對趙頊的瞭解,平日的接觸,曹氏與趙福康的見解,明月宗處處留意,還有自己對歷史的預知,使得林昭能夠很好地利用趙頊的心態,將事情辦的恰到好處。

林昭在密奏中說的很清楚,此事比較麻煩,或許事出偶然,韓相公未必有不軌之舉。處處爲韓琦辯駁,將姿態放在很低。重點就一個,此事低調處理,委婉的表達了不要官家爲難,不起風波的意思。

相較之下, 韓琦那邊是聲勢浩大,可卻讓官家爲難了。而林昭異常的低調,表示自己不爭不搶,並無居心叵測,只是實事求是。

據實奏報,至於如何決斷,一切聽憑聖裁。

“要搞清楚一件事,大宋王朝還是皇帝說了算!”林昭笑吟吟地看着狄青,悠悠道:“大宋開明不假,可君權神聖,皇帝依舊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父皇爲君之道頗爲溫和,對臣下頗爲寬厚,數十年下來,以至於有些人產生錯覺,以至於大宋的皇帝好欺負,越發的跋扈了!可是他們錯了!

再多的彈劾又能如何,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垂拱殿裡的趙頊。趙頊與父皇不同,心高氣傲,卻氣量狹小,尤其是還年輕……只看看他爲了力挺王安石,不惜將衆多大臣貶謫地方就可見一二,這位官家心胸狹窄,還剛愎自用啊!所以啊,與其搞的聲勢浩大,還不如簡在帝心,以慰君心!”

狄青問道:“公子有把握?”

“有七分把握吧!”林昭道:“趙頊還很年輕,早年身爲太子,要有儲君良好表現,束縛多壓抑也就多了。怎麼說,皇帝的青春期……唉,就是性格穩定時期有些延後了……即便是而今已經二十多歲,卻依舊有些少年心性,有些叛逆,所以壓力越大,反彈也就越大,你越是讓他往東,他就越是可能偏西。他不順心,只能適得其反!”

林昭略微停頓,續道:“何況,還有文彥博站在我們這邊,趙頊的心裡會怎麼想呢?”

狄青道:“也是,只是這幾件事下來,公子有幾分孤臣的意味……”

“暫時做個孤臣也好,至少不會被趙頊懷疑,才能這般自由,從容安排!”林昭笑道:“你看韓相公,離開朝堂了,還有這麼多人響應,趙頊能放心嗎?”

從容不迫?當真能夠如此嗎?狄青心中喃喃自語,若有所思!

不過有一點沒錯,看着如同潮水般涌上來的彈劾奏摺,趙頊有些憤怒了。在他看來,正常情況應該是大家討論如何解決耶律浚的事情,而並非是彈劾林昭。

居心叵測啊!

尤其是附和的人這麼多人,韓琦在朝中的影響依舊很強啊,看來只是讓他離開似乎還不行。這股風潮要是壓不下去,還不反了天了?其他大臣要是再爭相效仿,以後還有寧日嗎?

一想到這一點,趙頊心裡就泛起強烈的不滿。看來韓相公在朝中的根基很很深啊,也不知道文彥博那邊行動怎麼樣?

趙頊正在想着這件事,文彥博的奏疏都到了汴京。

身爲河北路宣撫使,大名府通判,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他置身事外或者不知情才奇怪。

文彥博表示,他的消息來源是林昭。

對於這一點,趙頊很是頗爲滿意的。事出緊急,林昭無法請示汴京的同時,找河北路宣撫使來商量解決問題也是對的,畢竟文彥博德高望重,又有經驗,在行政上是河北路最高官員,處理這些事情本就是職權範圍。

至少說明,林昭沒有自作主張。趙頊哪裡知道,沒有自作主張的背後是跟大的主張呢?

文彥博說了,接到林昭的報告之後,他對案件進行了調查。所謂調查也就是確認韓琦是否與耶律浚有過接觸。幾個證人的證詞已經隨密奏送來,有了文彥博出面,也就多了幾分公正的意味。

林昭與文彥博之間沒有交集,他們之間是不會有勾結的。畢竟一個是後起之秀,一個是三朝老臣,根本就不搭邊的兩類人。再者,韓琦的遭遇擺在前面,文彥博應該心中太有數吧?

與此同時,文彥博也給出了耶律浚事件的處理意見。必須低調處理,不承認耶律浚在大宋,就當事情根本沒有發生過,然後將其送回遼國。

第498章 別來無恙第588章 甕中之鱉第346章 期待表現第204章 萬衆矚目第66章 小女子引起大波瀾第437章 北宋之殤(下)第65章 燕雲殤第412章 和談伊始第198章 述職汴京第328章 美人恩重第230章 博弈已經開始第360章 變本加厲第153章 血債血償第460章 託付第656章 宰相人選第720章 燕雲十六州,沒商量第29章 開業迎客第11章 血案第108章 言語試探第721章 歷史軌跡第109章 頂風作案第55章 一馬當先第39章 一步登天第667章 誰來承繼大統?第686章 人心盡失,遺臭萬年第322章 太皇太后第47章 捺鉢第74章 歐陽修第158章 螳螂捕蟬第555章 中秋大禮第456章 瞞天過河第314章 幸災樂禍第362章 致命一擊第648章 失和第537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04章 萬衆矚目第563章 老鷹抓黃雀第97章 偉大技術第483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518章 清河郡主第468章 真假林侍郎第213章 拔刀相向第43章 登州小女名阿雲第32章 舉薦英才第645章 虛虛實實第436章 北宋之殤(上)第676章 引蛇出洞第9章 卻把青梅嗅第235章 打馬球第548章 點將第77章 攤上大事了第97章 偉大技術第611章 老臣心第446章 調虎離山第24章 附庸風雅第105章 麻煩至第27章 王孫公子有矛盾第671章 回心轉意第90章 沐思虹第362章 致命一擊第641章 麻煩接踵而至第560章 機會來了第237章 茶馬道第672章 平西最後一戰第580章 宋朝很大方第341章 洞房花燭第116章 驚喜第365章 俘虜第655章 知恩圖報第329章 一丘之貉第77章 攤上大事了第445章 治河策第4章 花下藥渣第534章 天意第77章 攤上大事了第185章 商鋪加農戶第707章 禮尚往來第318章 順藤摸瓜第277章 自有天意第610章 正面交鋒始今日第210章 格物致知第311章 同仇敵愾第44章 登岸遼東第663章 以子之矛第157章 小人心計第626章 身不由己第12章 若穎含冤第77章 攤上大事了第717章 上京亂第704章 御駕親征第456章 瞞天過河第507章 兔未死,狐已悲第569章 絕對權威第591章 半壁江山第274章 佳人切切情第428章 疲兵之計第573章 少年國主初長大第266章 掩耳盜鈴?第390章 何人所爲?第96章 科學啓發
第498章 別來無恙第588章 甕中之鱉第346章 期待表現第204章 萬衆矚目第66章 小女子引起大波瀾第437章 北宋之殤(下)第65章 燕雲殤第412章 和談伊始第198章 述職汴京第328章 美人恩重第230章 博弈已經開始第360章 變本加厲第153章 血債血償第460章 託付第656章 宰相人選第720章 燕雲十六州,沒商量第29章 開業迎客第11章 血案第108章 言語試探第721章 歷史軌跡第109章 頂風作案第55章 一馬當先第39章 一步登天第667章 誰來承繼大統?第686章 人心盡失,遺臭萬年第322章 太皇太后第47章 捺鉢第74章 歐陽修第158章 螳螂捕蟬第555章 中秋大禮第456章 瞞天過河第314章 幸災樂禍第362章 致命一擊第648章 失和第537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04章 萬衆矚目第563章 老鷹抓黃雀第97章 偉大技術第483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518章 清河郡主第468章 真假林侍郎第213章 拔刀相向第43章 登州小女名阿雲第32章 舉薦英才第645章 虛虛實實第436章 北宋之殤(上)第676章 引蛇出洞第9章 卻把青梅嗅第235章 打馬球第548章 點將第77章 攤上大事了第97章 偉大技術第611章 老臣心第446章 調虎離山第24章 附庸風雅第105章 麻煩至第27章 王孫公子有矛盾第671章 回心轉意第90章 沐思虹第362章 致命一擊第641章 麻煩接踵而至第560章 機會來了第237章 茶馬道第672章 平西最後一戰第580章 宋朝很大方第341章 洞房花燭第116章 驚喜第365章 俘虜第655章 知恩圖報第329章 一丘之貉第77章 攤上大事了第445章 治河策第4章 花下藥渣第534章 天意第77章 攤上大事了第185章 商鋪加農戶第707章 禮尚往來第318章 順藤摸瓜第277章 自有天意第610章 正面交鋒始今日第210章 格物致知第311章 同仇敵愾第44章 登岸遼東第663章 以子之矛第157章 小人心計第626章 身不由己第12章 若穎含冤第77章 攤上大事了第717章 上京亂第704章 御駕親征第456章 瞞天過河第507章 兔未死,狐已悲第569章 絕對權威第591章 半壁江山第274章 佳人切切情第428章 疲兵之計第573章 少年國主初長大第266章 掩耳盜鈴?第390章 何人所爲?第96章 科學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