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

能和元輔這麼嘻嘻哈哈的吹牛皮,也就惟功等寥寥幾個人了。

自張居正奪情成功之後,在朝中勢力進一步的上揚,連皇帝都受制於張居正和馮保的鐵桿聯盟,如同一隻被蜘蛛網網住了的小蟲,儘管心有不甘,卻也是根本掙扎不出,只能被困在網中。

以前,皇帝稱張居正爲先生,只是口諭,並沒有宣諸於文字,現在的詔旨之上,已經是公然稱爲少師元輔張先生,頭銜十分尊貴,也是顯示出張居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特殊地位。

朱元璋若是知道他的子孫之中,栽培出了張居正這麼一個權勢還超出胡惟庸的權相,怕是也要氣的在孝陵裡滿地打滾了。

“你走一次張鳳磐家裡,將適才之事,告訴他吧。”

惟功走後,自屏風後閃出一箇中年男子,白白胖胖,目露精明,當然是張居正的心腹,和府的總管遊七。

當着自己心腹的面,張居正難掩疲憊之色,他還有不長的時間就要預備離開京城,來回最少三四個月時間,在他離開之前,一定要將很多事情給解決掉。

張四維現在看來不是合格的接班人,心思太多,牽涉晉黨事務太多,沒有胸懷全局和天下的器宇和格局。

至於他打算在近期推入閣的禮部馬自強,更是庸人一個,而且身體也不佳,只是一個過度型的人物。

至於呂調陽,自請離職是必然之事了,有了奪情前後呂調陽一系列的表現,張居正不會容他留在朝中爲次輔的。

張居正現在真正開始培養的,還是守在外頭的一箇中年官員,這個人才是他心裡真正的接班人,在十年之後,他精力衰頹而不能支撐之時,這個人才四十餘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由此人接班,可保他晚年無事,而更關鍵的,就是保住他的種種施政的大政方針,不會被輕率的改變和扭曲。

至於皇帝如何,張居正倒是考慮的不多。事實上從成化到弘治年間,內閣權重,正德年間國家政務其實就是內閣在運作進行,嘉靖早年雖有反覆,嘉靖甚至斬殺內閣首輔,又流放了一個首輔,但內閣負責制度,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哪怕是嘉靖那樣的皇帝,也沒有辦法徹底漠視規則,以當今皇帝現在的智慧格局來看,張居正覺得這是一個弱化版的嘉靖……肯定是比不上隆慶皇帝的大氣和對內閣的信任了,但最少,當今皇帝不是笨人,應該會明白,在成熟穩定的文官運行體系之下,皇帝個人怎麼撲騰,無非也就是打掉這架機器上的幾個零件,但整輛大車,仍然會往既定的軌道上運行,最關鍵的,還是馭手的位置而已!

這也是張居正自信膨脹,甚至多次頂撞太后和皇帝的信心所在。

成熟穩定的文官體系已經運行了二百年,身爲這個體系現在的最高掌舵人,張居正是有信心與皇權掰一掰手腕了。

整個大明王朝現在和未來數十年的佈局全部在張居正心中,只要按他的佈局來進行,大明最少還有五十年長治久安,府庫充足的日子,甲兵銳利,當然也不成問題。

至於五十年後,那就天知道,張居正也不覺得,自己的影響力能超過百年。

事實上,能有五十年,足矣!

“是,老爺。”

遊七答應一聲,卻沒有馬上動彈。隔了一陣之後,才又對張居正道:“老爺,惟功這小子,潛藏的實力不弱。”

“你是說他在舍人營裡的經營?幾千兵馬能有什麼用?俞大猷掌握的六萬車營精銳纔是衆人矚目所在,他小子那點兵算什麼!”

“舍人營倒真不算什麼……”遊七最近聽到一些風聲,似乎是宮中有人在運作將張惟功排擠出舍人營,他也知道自己家主的打算,放張惟功到舍人營只是能力上的一種鍛鍊,換個地方繼續做事,反是好事,所以就不提了。

他只是道:“我是說順字行的那些夥計,兇悍異常。”

“哦,怎麼說?”

“最近順字行和朱國器的人械鬥好幾場,都是打的朱國器的人無還手之力。”

“朱國器?”張居正眼中閃過輕蔑的光芒,他沉聲道:“一個喇虎,混成會首團頭了就算祖宗有靈,還不安份,叫惟功好好對付他,剷平了他,這是好事,你不必多操心了。”

“是,小的明白。”

遊七天天在京城各處遊走,每天請託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南城最近幾次大的風波,他當然不可能懵懂無知,現在提起來,只是試探張居正的態度。

這麼一試,他就知道,朱國器完蛋定了,誰也救不了這個南城大豪。

……

惟功出來的時候,正好看到申時行迎面而來。

此人生的面如冠玉,三縷長鬚飄然若仙,身着寧綢長袍,戴方巾,一身儒袍打扮,是典型的江南士紳模樣。

“見過少宗伯。”

惟功一見,連忙行禮。

“是惟功。”

申時行點了點頭,笑道:“元輔召你麼?”

“說一點雜事,已經說好了。”惟功在申時行面前執禮甚恭,從個人觀感來說,朝中大員,惟功最敬服的除了張居正外,大佬之中,也就王錫爵和申時行還象個大臣的樣子。張四維本人十分機敏,處理政務是好手,也是一等的聰明人,但身陷晉黨之中,身染銅臭,利益當前,也就說不上什麼節**。

至於申時行和王錫爵兩人,操守和風評在士林中都很不錯,王錫爵有擔當一些,申時行手腕更加高明,但惟功對此人有一點疑慮,就是申時行不管是本姓申家,還是當年寄居的徐家,都是江南大族,此人能否脫離江南士族的影響,一心跟隨張居正的政策,很難預料。

但申時行受到萬曆的尊重是毫無疑問的,當初的太子講官和現在的天子講官人數衆多,包括馬自強這個大宗伯在內,都曾經給萬曆天子講過書,但真正能被天子以“先生”視之的,除了張居正外,就只有申時行一人。

君臣兩人經常一討論就是半日,萬曆的學習,除了張居正的壓迫和嚴厲鞭策之外,就是申時行的循循善誘較爲有效了。

而每隔三五日,宮中必賜給布匹,酒食,以大明天子一向的小氣來說,是很難得的榮寵。

“惟功,聽說你做的好生意。”

申時行點頭笑笑,道:“連皇上都私下和我說起過,說你是日進斗金。”

“哈哈,皇上這是拿臣下說笑

了。”

“說笑麼,也不盡然啊。”

申時行對張惟功從印象不佳也有所轉變,畢竟惟功待人接物毫無瑕疵,對他也十分恭謹,沒有武臣勳臣子弟的那種驕矜之氣,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也就親近了幾分。

點了惟功一句後,申時行便自行入內,他的身份,與惟功這麼說笑幾句,已經算是給了惟功不小的面子了,若不是在御前經常見面,以他少宗伯的身份,惟功是不夠資格攀談的。

“見過元輔。”

“汝默你來了。”張居正點點頭,示意申時行坐下,然後便道:“你我來商量一下,吳中清丈的細節。”

申時行一笑點頭,答道:“下官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遊七告辭離開後,龐大府邸一角中的書房之中,張四維沉吟不語,張泰徵,張甲徵兄弟二人都是有如釋重負之感。

“張惟功這小子還算識趣。”

“那是父親大人說動了元輔,他敢和整個內閣對抗?”

“嗯,這小子無非就是皇上的寵信,還有英國公府的背景,這些對咱們都不算什麼。也就是皇上那邊有點麻煩,但這陣子皇上也喜歡張惟賢,這小子地位並不穩了。”

“孫海和客用在上次萬歲山的事情之後,恨極了這小子,張惟功的麻煩在後頭……他現在當然不敢處處豎敵。”

張泰徵和甲徵兄弟都是自幼在京城長大,對京師勳貴圈和文武官員子弟的圈子十分熟悉,平時議論事情,結合京城各方勢力的分析和討論也還算準確,但在此時此刻,張四維聽着的,卻只有厭煩。

“兩個蠢材!”張四維忍不住罵道:“人家就是退出一些皮毛,幌子,卻是將爲父的面子抵消掉了,元輔也不會再理會此事,這小子還在元輔那裡得了印象分,我真不知道,你們的高興勁打哪兒來?”

“父親,可是他退出錢莊和銀號,也不開質鋪了……”

“那是屁,這小子油鹽不進,哄咱們來着!”

張四維毫無風度的大叫道:“他的糧行車隊,開始是三百五六十輛大車,現在最少有千輛,每日奔走通州口外薊州平遠山海保安州宣府各處,只有大同和山西還算留給咱們,京城的錢莊銀號才幾個利錢,質鋪生意是咱們一家的嗎?他只是以退爲進,等他在北邊各鎮的生意穩固下來,難道還會把銀子拿到咱們這裡來兌換熔鑄?他的票號是幹嗎使的?有票號,發匯票,還要大宗的銀錢兌換嗎?”

一席話說的張泰徵和甲徵面面相覷,兄弟二人,都是被張四維所描繪的場景給驚呆了。

晉商現在是在發展階段,到乾隆年間會發展爲以八大家爲核心的超級商業集團,身爲這種集團的核心人物,張氏兄弟二人當然明白張四維所說的前景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結果就是毛皮,茶,糧食,銀錢匯兌……除了鹽業還能握在我們手中之外,大半的利潤,都不復爲我們晉商所有了。”

張四維的聲音極爲平靜,但卻是帶着叫人戰慄的力量,在這一刻,他的兩個兒子心中已經明白,看起來風度翩翩,一臉君子像和國之大臣模樣的父親,在這一刻,已經下定了決心了。

(本章完)

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三十章 講官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六百章 雪中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四百二十七章 威脅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七章 入京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
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三十章 講官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六百章 雪中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四百二十七章 威脅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七章 入京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