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威脅

城寨之中和外面的情形就截然不同了,有鐵匠區,也有練兵的廣場,養馬區,糧儲區,中間地帶就是部落首領和貴人們的居住區,依着中間排列開來,就是居住在城寨之中的女真人,應該是以戰士和其家屬爲主。

與城外的半穴居不同,在城中則以木樓爲主,幾乎每家都是用兩層或三層的木樓建築,底下一層懸空,放置物品,上面的才住人。

這樣的樓居是當時女真貴族的習慣,一直到皇太極興建瀋陽皇宮都沒有改變。

在城寨中間有一座三層的高樓,底下立着幾十根柱子,每根都是幾人合抱的大木,整個樓宇顯的氣象萬千,巍峨龐大。

當然,是在剛剛看多了半穴居的草房之後的感覺……

“這裡是我們議事的地方,這位大人請。”

王兀堂在前,惟功緊隨其後,所有的女真貴人們也依次登上樓去。

因爲面積不小,整個二樓足可坐上超過百人,棟鄂部應該也是常在這裡議事,所以每個人進來之後,很熟悉的找着了自己平時所坐的位子。

大家入坐之後,王兀堂也就是在中間的位置盤腿坐下,在他身後是幾個中年人和青年,應該是他的直系子孫,在他的對面,第一排是一羣老人,然後纔是一羣中年人和青年。

全部是男子,這種場合,當然沒有女人進來的可能。

“今日的事,就是這位大明的貴官來招撫我們。”王兀堂劈頭便是正題,沒有客套:“請大人說出你的打算吧。”

在惟功措詞的時候,他又森然道:“剛剛大人你說的大明對我們的恩德,確實有一些道理。但大明邊將對我們部落諸申的欺凌,恐怕你未必全然清楚了。”

“萬曆六年,人蔘每斤從十五兩降到九兩,我們只能忍了。”

“皮貨也是每斤從三兩降到一兩五,除了貂皮之外,一律都是這個價。”

“萬曆八年,徐國輔要將人蔘從九兩降爲六兩,我等不從,徐氏兄弟指使家丁毆打我等,當場打死十餘人,打傷數十人。”

“明國如此欺人,我等雖是夷種,也是堂堂正正的人。”

“和他說什麼,看他的年紀,豈能是大官,不如再打進六堡,將傅廷勳宰了再和李成樑去談便是。”

衆人先是漢話來說,後來說的羣情激憤,一羣人用蒙語和女真語摻雜着叫罵,都是惡形惡狀,十分兇狠。

他們原本的恭順都拋到了九霄雲外,既然反面,就不如干到底。

惟功雖然不懂他們的話,不過料想也是這樣的意思,他不以爲意,臉上神情反而更爲淡然和從容了。

在他身邊,羅二虎等人也就是將手按在腰間,也並沒有任何驚惶失措的表情。

這樣的表現,當然叫在場的女真人爲之詫異,很快的,他們的叫囂沉寂下去了。

惟功注意到,在王兀堂身後有一個二十左右的青年,是女真人

中難得的長相斯文秀氣的類型,他俯在王兀堂身邊,低聲說了幾句話。

“我們剛剛失禮了。”王兀堂點了點頭,最後的一點嘈雜聲也沒有了,他對惟功道:“大人現在可以暢所欲言。”

“呵呵,那便是我說了。”

惟功站起身來,環顧了一下現場,無形之中,散發出一股威嚴氣息來。

不僅是普通的女真人爲之震懾,便是王兀堂也有點吃驚的感覺,在他身後的諸多子孫也情不自禁的低了下頭,只有那個低聲說話的俊秀青年,先是吃了一驚,接着便是鎮定自若。

惟功看到了這一切,心中暗暗對眼前的女真人有了一個明確的評價。

他知道,那個鎮定自若的女真青年,將來必有一番作爲。

而王兀堂的表現不足爲怪,畢竟是一個控弦萬人的大部落的首領,就算是控弦萬人有水份,有萬餘男丁總是差不多有的,去除老弱和不善騎戰者,兩三千戰士總能湊的出來,去年棟鄂部以千餘騎兵入邊,應該是動員了三四成的力量出來,這是比較合理的判斷。

說起來女真人的話也不能全信,比如努兒哈赤在滿文老檔裡的戰史,打海西女真和葉赫部,早期的統一戰爭裡動輒便是出動三萬五萬人,擊敗敵人三萬五萬人,斬首多少,殺敵多少。但一直到他在萬曆末期起兵時,統合八旗,統一了所有的女真部落,包括索倫人和鄂倫春人都有不少被他裹兵在內,這樣一共八旗才六萬男丁,而且這個數字一直到入關前後都沒有太多的變化,當然連年戰事有不少死於戰爭的,可是也說明一個問題,就是當時的女真諸部,全部加起來也不會超過十五萬男丁。

棟鄂部有萬餘男丁,怪不得是大明朝廷公認的兩大強部之一。

“你們反亂,是因爲大明邊將殘暴,邊將的個人行爲,不能與大明朝廷掛勾。朝廷對你們是向來是以撫育爲主,二百多年以下,女真諸部,沒有我大明,安有今日?至於我大明邊民,辛辛苦苦勞作,從未與你們結仇,你們犯邊,燒殺搶掠,這是強盜所爲,不論有什麼藉口,這都是罪行!”

惟功說話的時候,不停的有人將他的話翻譯成蒙語和女真話,一番話講完,在場的女真人面面相覷,一時竟不知道做何反應是好。

這個青年貴官,說來止息干戈,說話卻是如此的凌厲,絲毫不客氣。

但這種不客氣中,又有叫人不好直接反駁的大道理在,比如說邊民無罪,衆人燒殺搶掠形同強盜,雖然有人想反駁,一時卻不知道拿什麼話出來駁他是好。

惟功繼續說道:“本官前來,就是將道理講說清楚,犯罪邊將,已經被懲罰,而你們棟鄂部繼續叛亂,已經不在是因爲去年的糾紛了,是以如果要大明寬恕你們,就必須由你們的頭人作出請罪的姿態,然後我們才能再談其它。”

他說完,目視王兀堂,微微點頭,然後就在原處坐下。

在場的女真貴

人們已經轟動了,他們真是想象不到,眼前這個大明的青年官員,居然有如此的膽色,而且,能對現在的情形判斷如此清晰。

惟功與傅廷勳一席長談後,已經知道棟鄂部反叛的原因何在。

開始可能是因爲邊將殘暴惹出的亂子,但王兀堂在給李成樑的信中已經不光是控訴邊將暴行了,而是要求加大撫賞的額度,“大賞我部”,然後還要求給他敕書和封賞,賜給爵位,允許到京朝貢等諸多要求。

這是這個棟鄂部的頭人因爲長久沒有封爵而爆發出來的怨氣,加上諸多不公平之處,所以一併發作出來。

在給李成樑的信中,王兀堂怨言“殊易我”,便是說大明太輕視他,這是一種壓仰不住的怨氣了。

“啊哈,你們看,這位明國大人膽子真大呢。”

王兀堂氣極反笑,他沒想到,這個二十左右的青年貴官居然有這樣的膽氣,當着所有族人頭人的面談什麼叫他謝罪,然後才談其它……他以爲這個明國官員最少有一個招撫的態度,他也是想叫族人們看看,他給李成樑寫信之後擊寬甸等堡,結果是大明的招撫,這個心理,纔是他迎惟功入城寨的重要原因,也是剛剛他的孫子何和禮提醒他的重點所在。

萬沒想到,這個青年官員居然是這樣的口吻,如果早知道的話,他是不可能將這個明國官員迎入堡中,雖然不敢輕易殺害,但也可能將之驅除,甚至囚禁。

此時惟功如此大膽,王兀堂眼中已經隱隱有殺氣呈現。

反正他們已經反亂,縱使殺了一個副將參將,罪責也不會大到哪兒去。

在王兀堂身後,何和禮也面露驚奇之色,然後就是微微搖頭,他覺得這個明國官員太不明智了,這麼魯莽,恐怕也不會是什麼真正的大人物。

“膽子談不上大,只是實話實說。”惟功淡然道:“如果貴部照辦的話,大明會恢復貴部的市易之權,否則的話,我們會杜絕互市,女真各部如果有替棟鄂部互市的話,一併杜絕其互市之權!”

“什麼?”王兀堂面露震驚之色,在場的貴族們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深感震驚。

互市其實是對大明的貿易逆差,女真各部仰賴互市幾乎是難以脫離的地步,要不然在多年之前,王兀堂也不會率領各部首領一起跪求開市了。

但大明並沒有把互市當成犀利的經濟戰手段,和平時就開市,有戰爭威脅才關閉,這樣太笨拙了。

惟功用在這裡,雖然是一種赤裸裸的威脅,但王兀堂等人不得不考慮其中的風險!

這種風險太大了,他們幾乎擔不起!

種子,耕牛,農具,還有布匹,藥材,離不開的食鹽,如果大明真的如眼前這個青年官員所說,不僅杜絕棟鄂部的貿易,連別的部落代買都杜絕,那麼棟鄂部在幾十年內,一定風消雲散,傳承數百年的部落,至此消失!

這個後果,王兀堂是擔不起的!

(本章完)

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十一章 衝突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七十一章 順字行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七百五十一章 如夢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馬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
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十一章 衝突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七十一章 順字行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七百五十一章 如夢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馬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