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牛酒

“蘇屯長,今日我來,每戶給雞一隻,十戶殺羊或豬一頭,每五戶賜酒一罈,大家同樂吧。”

到了屯堡公廳,外頭的人還不願散去,好在雨小的多了,細細密密的,就是站在雨裡也無甚大礙。

數千百姓就在屯堡中心的廣場上,不停的往公廳看過來。也有一些人,想突破防線,到近前來說幾句感激的話,當面叩頭,不過總是不能如意。也就只得遠遠跪下,叩頭之餘,大聲說着自己心裡感謝的話語。

在屯堡剛興時,不少人心有疑慮,此時此刻,衆人心中也就惟有感激之情。

屯長姓蘇,是順字行出身,年紀在二十五左右,以順字行出身來說,這年紀算是偏大一些。

可能因爲在商行內和軍營都不適合,他選擇了到諸司歷練,然後出外爲屯長,此時紅光滿面,一看就知道很得意。

聽聞惟功有話吩咐,屯長趕緊低頭,等候指示。待惟功說完之後,屯長便笑着答應下來,只道:“大人放心,早前知道大人要來,堡中早就準備好了這些。以前,在京學習時,知道漢代經常在特定的日子,每裡召集酒宴,不論貧富,大家席地而坐,喝酒飲宴,今日堡中,也要恢復漢時的規矩,請大人到時候也參加宴會,與堡民同樂。”

惟功聽聞此言,不覺哈哈大笑,當然立刻是答應下來。

堡中百姓對他的尊敬,甚至只知有他而不知其它,連皇帝,大明等符號都拋在腦後,這在當時是常有之事。有宗族者,只知其族而不知朝廷,或是宗法大過國法,這在江南閩浙一帶,尤其嚴重。

族中有鬥毆奸事,族長可以判決死刑執行,州縣聽聞,也不會出面干涉。中國沒有貴族領地,但一個個宗族,就是一個個小型的自治領地。

遼東這裡,幸得是軍戶制度,各軍戶都自全國各自而來,雖然二百年來繁衍開來,但與宗族勢力形成還差的遠。

這對惟功自然是天大的好事,此時百姓沒有國家民族的意識,當然不妥,但對他個人的努力和未來的目標來說,又是可以叫他事半功倍了。

是以他決定大宴百姓,給原本就喜慶的氣氛,再添一把柴火。

屯長歡天喜歡的出去,在外頭宣佈惟功的命令。

一下子,歡呼聲似乎是能把屋頂都給揭開!

在屋中的人,都滿面春風,面露喜色。

自家的主公是受萬人唾罵還是受萬人尊敬,底下的人感受也會有所不同,除了少數人不知善惡之外,更多的人總希望自己追隨的是好人,是一個可信賴和尊重的主公。

惟功在遼陽鎮的行止,顯然是叫人無比尊重,跟隨他前來的不論是參隨還是護衛,都是感同身受,感覺於有榮焉。

“大人,兩位老先生過來了。”

“好,請進來……不,我去公廳門前迎接。”

兩個人一個是致仕京卿大員,一個是海內名士鬼才,在堡中也是安排的上等館舍居住,有專人伺候起居,不敢怠

慢。

惟功此行過來,看着兩船遠航是一個重要原因,還有重要的原因,便是留下王宗沐和徐渭,前者可以替他奏請重開海運,將遼陽鎮的漕糧改爲海運,這樣擴大遼陽鎮的水師營,以遼陽鎮的名義造海船,名正言順,不復再爲人制詬病。

後者則是鬼才,錢糧兵谷山川水利地形無有不精,縱然惟功是以體系發展,但有一個人才加入,總好過損失一個。

當下也不等這兩人進來,自己大步而行,竟是邁過了報信的人,大踏步的趕到門前。

他這樣的姿態,也使座中各人無法再安座,只得全部起身,一起到門前迎接。

徐渭與王宗沐兩人,正好都是各自一襲天青色道袍,不飾圖案,一頂儒巾,每人手中一傘,在雨中漫步而來。

一邊走,一邊指點堡中情形。

公廳是在堡的正南正中方向,與當時各地的官府衙門建制相同,都是一條東西大街,形成十字或丁字的形態,然後官衙位於正中,兩端設鼓樓,用來提醒報時,再建申明亭,旌善亭,用來罰過賞功。

建城隍廟,土地廟,安撫收攏百姓之心。

再有儒學,孔廟,一個城市的格局便形成了。

屯堡之中,除了孔廟之外,儒學也改成了學堂,因材施教,不僅是儒術,而是代之以初等和中等課程,畢業之後,可以再進入專門的學校學習。如果有志儒學,那麼不是遼陽鎮所需要的學問,只得自己在家自學,或是自己去儒學之中尋求明師了。

這樣的做法,也是一直被遼陽等地的儒門中人詬病,整個大明天下,到處都是以儒學教導生民百姓,以知恥,以明禮,在遼陽這裡,卻是因所需而教學,縱使從那什麼大學堂裡畢業出來,也是與大字不識一個一般,因讀書而不明禮,不知所學爲何,便是與禽獸無異。

這樣激進的說法和態度,當然不會影響到真正的大家,王宗沐和徐渭一路過來,對堡內的學堂猶爲關注。

雖然住了有一陣子,每次路過學堂,看到數百孩童分別按學識的高深在內學習時,兩人都是忍不住激動。

這其實就是儒學所向往和倡導之事,而事實上想辦到卻是太難了,屯堡之中,有如此的規模,已經難能可貴。

特別是萬曆三年,朝廷盡毀天下書院,這樣的情形下,遼陽鎮還能大舉辦學,不僅是初等中等,還有各種大學,武學。

光是這一點,就足夠這兩人留下來了。

學堂,圖書館,大戲院,大澡堂……兩個老者,手撐一頂雨傘,就這麼從這些夢幻般的場景之中,在煙雨朦朧之中,慢慢穿行過來。

看到穿着官服,站在公廳石階上等候自己的惟功,兩人都是眼前一熱。

王宗沐還算掌的住,他的身份,縱國公迎一迎也說的過去,文官侍郎是除了尚書和閣老之外的最重要的職位,惟功以少國公總兵官的身份,迎接於他,並沒有太過逾的地方。

倒是徐渭,一介平民

,雖然名滿天下,也曾經使李如鬆這樣的貴公子拜之爲師,但李府上下,其實以清客視之,並不如何尊重。

如果真的拿徐渭當國士,大才,又怎麼會任由徐渭蕭然一身返回浙江,不聞不問,任由徐渭最後貧病而死?

倒是惟功現在的身份猶在李如鬆之上,卻是有這般折節下交的表示,徐渭的心中,一股暖流便是涌了上來。

“見過總鎮大人。”王宗沐身份貴重,搶上一步,呵呵笑道:“上次在遼陽不曾長談,這一次當請少國公仔細爲老朽釋疑,眼前這一切,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

“無非就是誠心正意,想叫百姓過些好日子罷了。”

致仕的名侍郎如此親熱推崇,惟功卻是神色淡然,並不爲之所動。他的功業已成,不會因爲王宗沐這樣的誇讚就爲之色動了。

但這樣平淡的回答,卻是頗見真意,不僅王宗沐一呆,便是徐渭也爲之色動。

半響過後,兩人對視一眼,一起笑了一笑,躬身道:“怪不得這屯堡雖然只是普通軍屯,但卻巍峨大氣,有莊嚴氣象,僅從道路規劃,建築格局,就可見主政者的心胸如何,今聽聞總鎮大人這一句話,更印證了我等猜想了。”

眼前屯堡,建築多半仿唐,底基高,臺階闊,飛檐拱鬥,氣象萬千,比起明朝的建築格局,確實勝出不少。

而叫這兩人格外推崇的當然不是建築風格,建築再好,亦抵不過惟功剛剛的這一句話。

“兩位過獎了。”惟功先謝了王宗沐,又向徐渭深深看了一眼,笑道:“青藤先生這一次枉駕光臨,可是不會再走了吧?”

“自然。”徐渭神色淡然,眼中卻是有決然之意:“我與李家,賓主之情已經斷絕,與少國公正好還有當日之約,當然留下效力。”

“先生縱留,也要按規矩在參隨室中考察的。”惟功開玩笑道:“不過列爲一等參隨,俸祿從優,這一點還是辦的到的。”

徐渭自嘲道:“不過就是腐儒一個,能得總兵大人這般厚待,已經實屬難得了。”

惟功道:“先生其實大才,適才所說不過是玩笑,武學院副山長一職,虛位以待很久了。”

徐渭眼中波光閃爍,武學院他亦在遼陽城中看過,知道是十分要緊的所在,裡面的幾百學員,全部是優中選優,可以說,千里挑一挑出來的優秀學子,人才難得,這些人已經全部通過了初級課程,數年之後,便是大將之選。

他一生學識,雖然雜收並舉,什麼都學,但最爲自負的還是兵學,這一身學問,不僅僅是在書本中得來,更是在胡宗憲軍中效力,與戚繼光等人相交,在遼東李成樑府中數年考察所得來的,不論步、車、騎、炮,都有很深厚的研究,雖未上陣領軍,但因材施教,亦不負胸中所學。

惟功上手就將這樣的重要職位相托付,由此可見,對自己有多麼信任和倚重了。

徐渭沒有說話,長揖一禮,竟是以下屬之禮參見了。

(本章完)

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九百零九章 選將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八十九章 頂峰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九章 習武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五百四十九章 援沈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二百三十五章 羨慕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二百七十三章 妖孽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七百三十九章 氣象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三百六十一章 覆信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十九章 諸兄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廣寧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獸第四百章 意外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
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九百零九章 選將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八十九章 頂峰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九章 習武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五百四十九章 援沈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二百三十五章 羨慕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二百七十三章 妖孽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七百三十九章 氣象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三百六十一章 覆信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十九章 諸兄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廣寧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獸第四百章 意外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