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

惟功沒有過多的說什麼,張簡修豪爽大度,忠君愛國,其實本性極佳,只是有些被寵壞了而已。待張居正這顆參天大樹倒下,張簡修會成長起來。

他對其中一個信息很感興趣,問道:“是元輔信中提起請徐閣老派醫生的嗎?”

“應該是。”張簡修垂頭喪氣的道:“父親大人與師相是常通信的。而且所通信息,經常抄錄給我們看。”

他想了想,叫人取來一個小匣子,取出一封信來,道:“便是這一封了。”

惟功一看,信的封皮上寫的有“答上師相徐存齋三十四”的字樣,他知道張居正做事謹慎,每天發出的信件最少數十封,甚至過百,因爲各地的督、撫、道,御史,都是張居正以私信的方式指導工作,並不是以公文形式來進行,這當然是和大明體制有關,內閣說是宰相,但沒有管轄六部和地方督撫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諸司的權力,票擬也只是貼黃寫上意見,準或不準,要看內閣閣老在皇帝心裡的地位,以及與司禮監的關係。

張居正的權力來源根基不穩,所以他只能不停的編織私人權力網,鄒元標等人攻訐張居正的擅權營私結黨,便是因此原因而來。

私信,便是編制網絡的重要手段。

每日信件那麼多,張居正當然不可能全部自己書寫,相府的書啓師爺好幾個,便是專門做這樣的差事。

不過惟功手中的信件卻明顯是張居正親手所書,看來寫給一手提拔自己的師相的信件,張居正還是不好叫幕賓代筆。

這信並無太特殊之處,就是張居正問候徐階起居,內中有一段話,倒是證實了張簡修的話,“賤恙實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貴府醫官趙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雖去,元氣大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幾於不起。日來漸次平復,今秋定爲乞骸計矣”。

“這應該是十數日前寫的信。”

“嗯,正是。”

“當時病況頗重了,元輔說,‘幾於不起’,後來漸漸平復,不知怎地,又是再次復發。”

想來想去,到底醫學上的事,惟功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推斷出來,只得道:“我等在此胡亂猜疑,亦是無用,惟今之計,當然是急赴京師,當面問候元輔。”

張簡修垂淚道:“我方寸已經大亂,自然由你來決定。”

“好,那我們便回京。”

“你是方面總兵,不得聖旨,似乎不能擅自回去。”

“只得化裝潛行了。”

張簡修疑惑道:“我父親如果病重,你回去亦是無法,何必這般冒險?”

“元輔對我有高恩大德,不論此番病況如何,我都心難自安,理當回去探視。”

“你常說我行事任性,這一回你也任性了。”

“丈夫處事,總不能事事畏首畏尾……”

兩人相視一笑,頗有幾年前在京時談論事情時的默契於心的感覺。

張簡修也知道,惟功回去並沒有那麼簡單,不過,探望自己父親肯定是最重要的原因

,既然如此,他亦不必多說了。

……

……

張居正病重的消息,幾乎是超級重磅的炸彈,將知道消息的人,炸的七葷八素,很多人難以鎮靜,哪怕是三四朝的老臣,也是無法徹底無動於衷。

最爲觸動的,當然還是皇室。

這幾日來,皇宮之中有一種十分怪異的氣氛,平常時候,任何事情都是有條不紊,按步就班的進行着,這幾日宮中當然一如往常,但總會有三五成羣的小太監聚集在一起竊竊私語,等有品級名位的太監路過時,又是一鬨而散。

大太監們其實也是議論,不過只限於私室,三五人在暗處,秘密商討着。

這一次張居正病危給宮中的震動,其實還在馮保之上。

馮保只是攬權,但並不是實際處理政務,因爲彼此交好的關係,司禮對內閣並不駁回,等馮保被逐之後,這些年來大明真正的掌舵者當然是張居正,毫無疑問的就是張居正。

不論是皇太后,皇帝,或是內閣其餘人等,皆是仰張居正鼻息而行事,無論他者。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張居正失去宮中最大的盟友之後似乎更被他操控於心,一切行動,皆是按張居正的想法和意旨而行。

哪怕是在內廷,人們也知道張閣老的重要之處,每隔三五日,皇太后賜蒸鵝,皇帝賜大紅表裡,賜玉帶,賜好酒,哪怕是內廷之中,皇帝和太后提起張居正來,必口稱先生而不名。

整個帝國,似乎只要有張居正在,便是風調雨順,一切平安。

太監們對權力的感覺是十分直觀的,而此時張居正病重的消息一傳進來,便是引發這樣的軒然大波,他們惶惑,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是由誰來填補這麼大的政治權力的空白,而外朝的變化,又會引發內廷的何種變化,這亦是叫人不得而知了。

……

……

慈寧宮中,皇太后李氏便是一臉的苦惱。

太監們的猜疑和迷惑之處,對她這位女至尊也是一樣的。現在胡氏皇太后已經萬事不理,並稱兩宮太后,其實不論內外,她纔是真正的第一人,大明這個家並不好當,所以她認準了張居正之後,便是任用不疑,不論馮保在或不在,太后俱是將張居正當成真正可用的人。

所以上次張居正半真半假的致仕請求被太后堅決駁回,在她看來,只要張居正在一日,自己便省一日的心,大明便是富足強大一日,不論外患內憂,都無可慮。

“真是萬沒想到!”李太后用疑惑不解的口吻道:“張先生纔不到六十吧?我記得以前嚴嵩八十多還侍奉在世宗皇帝左右,徐先生爲穆宗皇帝首輔時也七十多了,高拱鄉居多年,也七十多了吧?我大明輔臣,都是高壽,何以到張先生這裡就支撐不住了?”

“兒臣亦有些想不通。”萬曆侍立在一旁,也是一臉的鬱卒,說道。

萬曆最近這段時間日子過的很逍遙,外廷事務,張居正等人拿來煩他的不多,他只要抽一些重要的來看,不重要的,直接叫司禮按貼黃去批紅便是。

當年憲宗皇帝在時,便是這般情形,皇帝優遊內廷,看雜戲,畫畫,寫書法,司禮和內閣將政務處理的極好,不必煩擾聖憂。

萬曆最近就是常在西苑遊樂,或是萬歲山觀小內使們騎馬射箭,他好武,這是當年和惟功相處時留下來的舊習,並沒有徹底改掉。

皇帝的身體,在這樣的日子裡也將養的不壞,沒有國事煩心,沒有御史科道呱噪,內廷使費,雖然張居正屢次干擾,不能暢快使用,但亦足夠使費,比起嘉靖年間修皇宮沒錢,那是天上地下了。

可惜,這般的舒服日子,似乎是要過完了。

“似乎該有一些表示?”李太后道:“畢竟張先生是在任上勞累至此。”

“是,兒臣已經派了太醫,既然母后這麼說,叫人去一些廟、觀替張先生祈福,或者可以感動上天,再替我大明賜張先生十年之壽。”

這話說的太后十分愛聽,眉開眼笑道:“吾兒這話說的對了,張先生對我大明十分要緊,佛祖會保佑的。”

萬曆聽着大爲皺眉,不過好在李太后沒有糊塗,接着便又問道:“若是張先生果真不測,吾兒打算如何?”

萬曆對此事也有過考量,深夜之時,繞殿徘徊,思量着張居正身後之事。

巨大的權力真空,必定要有人來填補,當然,最大的受益人肯定是萬曆自己,張居正說是內閣大學士,但是明朝不多的有宰相權柄的大學士之一,而不僅是宰相,又掌握着一部份皇帝的權力。

畢竟,做一事,成一事,進一言,成一策,凡有貼黃意見,無不批紅執行,這其實是和皇帝沒有什麼區別了。

這一部份權力,萬曆是非收回不可的,而相權那一部分,比如協調六部九卿,秉衡政務,貼黃進呈,這自然還是要分割出去。

他想了想,答說道:“張先生非尋常元輔可比,一旦故去,則必然天下震恐。所以,兒臣想,一動不如一靜,次輔張四維乃張先生信用多年的人,就着他遞補爲首輔,然後申先生,許先生,各進一位,等過一段時間,再補一兩人進閣辦事,人選是有聲望和能力,善加選擇,那時候,人心便安定了。”

不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萬曆這樣的處斷其實是沒錯的。

一個強力的政治人物故去,必然會引發種種猜測,不安,震怖。這個時候,蕭規曹隨,以張居正自己任用的次輔替代爲首輔,內閣不作變動,暗示政局穩定……小皇帝不愧是張居正一手調教出來的,對人心的把握還是十分準確的。

“好,好,好!”

李太后不愧是嘉靖的兒媳婦,當年在裕王府邸時如履薄冰,別看現在吃齋唸佛,任事不理,心裡明鏡也似,只是吃虧在文化不高,又是商人的女兒,所以底蘊不足,其實論起聰明靈慧,倒也不差了。

聽着兒子的打算,只讚了三個好,然後便是垂下眼簾,不再說話了。

這般模樣,倒不是怠慢兒子,只是兩個表示,一則是表示對萬曆的處置十分放心,沒有什麼可說的,二則就是她打算打座唸佛了。

(本章完)

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院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七百二十一章 歡笑第七十章 異人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一百七十六章 風波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五百一十九章 畝產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三十章 講官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六百四十九章 獵騎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一百五十三章 氣息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
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院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七百二十一章 歡笑第七十章 異人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一百七十六章 風波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五百一十九章 畝產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三十章 講官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六百四十九章 獵騎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一百五十三章 氣息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