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因緣際會世家子

這公子哥所言也着實不差,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首,古言也誠不欺人,李秘也未曾想到,這無禮闖進來的四個人,竟然還是範重賢的舊識,且看這架勢,竟還想替範重賢出口惡氣的模樣!

不過李秘也不慌不滿,漫說是範重賢的友人,便是早先不知情,李秘不也將他們駁斥得無言以對麼?

人也常說了,這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的,能跟範重賢這等人如此親近,這公子哥又能好到哪裡去?

官宦人家難見真情,更何況這些個紈絝你來我往不過是酒色財氣,都是坑瀣的狐朋狗友罷了。

秋冬見得此狀,生怕李秘吃了虧,趕忙幫着李秘解釋道:“王公子,李大哥與範公子也是有些誤會的……”

那公子哥也是一臉厭煩,鄙夷地擡手,朝秋冬道:“秋冬,你是個好丫頭,何必伺候這樣的人,我王士肅雖然浪蕩浮誇,但素來恩怨分明,最是見不得兄弟受人欺負,今日且看我如何教訓這惡奴!”

“你說你叫王士肅?”李秘聽得此名,也不由心頭驚詫,沒忍住問了一句。

那王士肅也是得意,朝李秘冷笑道:“怎麼?你聽說過本公子的大名?若是聽說過,便該好好給我範賢弟賠禮道歉,說不得本公子還能饒過你這一回!”

李秘對此卻充耳不聞,繼續問道:“你父親可是太僕寺卿、南京禮部尚書王世貞?”

王士肅聽得李秘問話,不由大怒,朝李秘道:“你個低賤的捕快,也敢口呼家父名諱,範賢弟所言不差,你這賤人果是不通情理的可惡之人!”

那鄭姓姑娘見得秋冬一臉擔憂,此時也從中調和,朝李秘道:“你這人倒也有些見識,不過姑父已經卸任太僕寺,眼下也不是禮部尚書,而是禮部侍郎,只是朝廷已經準備讓他做尚書了,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倒也有些討喜了。”

李秘聽得如此,也是搖頭嘆氣。

早先已經說過,李秘最喜歡看各種罪案,除了那些個西方風格的推理探案小說之外,他自然也不會放過古時的那些個冤案奇案,諸如《施公案》之類的古言小說,也是一本都沒拉下。

在他印象之中,大明朝中後期可是冤案頻發的,畢竟朝廷陰暗,官場腐敗,冤案也就少不了的。

而到了這萬曆年來,他也常常回想關於萬曆年的一些史料記載,想要當大明朝第一神探,自然不能不做功課。

在這萬曆年中期,讓他印象比較深刻的,便是江南世家子弟“謀反”的冤案了!

萬曆年中期,日本侵略朝鮮,朝鮮王李吆只能向大明朝求援,國朝之內也是民聲四起,世家子弟也是閒得發慌,如同後世年輕人嚮往軍營,喜歡玩槍一樣,這些世家子弟也開始舞槍弄棒。

援朝軍隊的副總兵祖承訓領兵作戰,在平壤吃了敗仗,消息傳回來之後,東南地區便引發了恐慌,地方官府紛紛組織民團,一些個世家子弟也是磨拳搽掌。

這王世貞是個極負盛名的,兒子王士肅也與父親一般,有着極強的使命感,便首先提出了要練兵講武,尤其是水戰和海戰。

這些個世家子弟們白天沒卵事,晚上卵沒事,閒得發慌,總覺着英雄無用武之地,巴不得天天打仗,好讓他們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

如今見了王士肅帶頭,風光到不行,也都紛紛效仿起來,竟然掀起一陣講武演練的風潮來,他們招募鄉勇,整日裡鮮衣怒馬耀武揚威,真真是英姿颯爽到飛起。

可倭國人到底是沒有打過來,到了第二年,防海御倭總兵李如鬆幫助朝鮮取得了大捷,連倭國人都投降了,自然也就不會有戰爭了。

然而這些世家子卻仍舊樂此不疲,整日裡戎馬刀槍,橫行鄉里,此時也漸漸變了味兒,與其說是愛國,不如說是炫耀。

要打仗之時,你這麼做也沒甚麼大問題,如今仗都打完了,你們還這樣,是不是想要造反?

於是有人便將這個事情捅到了江南十府的巡撫朱鴻謨那裡,這位巡撫便差遣手下去調查。

手下的胥吏平日裡是受慣了這些世家子弟欺負的,對於這些世家子弟張揚跋扈橫行鄉里早就看不慣,便大家一起商量,要給些顏色給這些世家子弟們看看,好讓他們收斂一些。

於是胥吏便報告巡撫,說這些世家子弟看起來是要造反了,巡撫當即就把王士肅等一衆世家子弟給抓了起來,上報了朝廷。

這朝廷判罰下來,雖然這些世家子弟憑藉着父輩有功或者有蔭,多少能躲過去,但還是有不少被問了死罪。

後來發現這只不過是個冤案,想要挽回卻已經來不及,這些個世家子弟也沒經受過甚麼打擊,很多都死在了牢裡,便是王士肅也驚嚇過度,雖然被放了出來,但不久就病死了。

因爲講的是冤案,所以李秘記憶尤其深刻,這王士肅便在自己的眼前,而且竟然還是範重賢的死黨,要來整治他李秘,他又豈能不驚訝!

此時看來,這王士肅果是世家子弟做派,眼高於頂而目中無人,身邊帶着武士,雖與李秘素無仇怨,竟要講義氣地幫範重賢找回面子出惡氣,估摸着這案子也是咎由自取了。

若是別個,李秘難免要提個醒,可這王士肅如此傲慢無禮,李秘也沒這個心思,不過想起此案牽連甚廣,又是王士肅帶的頭,若沒有王士肅,別的世家子弟也不會效仿,所以李秘終究有些心軟了。

其實王士肅之所以有如此強烈的社會家國使命感,與他的家族也有着莫大的關係。

他的父親王世貞是個文才,十七歲中秀才,十八歲考了舉人,二十二歲便考中了進士,又擔任大理寺左丞、刑部員外郎等,後來有事按察使,而後是巡撫,可以說都是官運亨通平步青雲的,後來又獨領文壇數十年。

只是他父親是個正統文人,看不慣主張變法的張居正,因爲得罪張居正被罷黜,到了張居正死後,才起復爲官,擔任應天府尹和南京兵部侍郎等官職。

而王世貞的父親王忬也是名臣,生於正德年,死於嘉靖後期,因爲“庚戌之變”而立下奇功,連升五級,後來又任由俞大猷、湯克寬和盧鏜等名將,在普陀山大破倭寇,不過當時因爲得罪嚴嵩而被捕,第二年就被殺死了。

如此說來,或許有人不太理解,這麼說吧,李時珍寫完《本草綱目》之後兩年,都未曾找到出版商,願意刊印發行這部驚世藥典,而後他帶着這部書,找到了王世貞。

王世貞這樣的文壇巨擘,自然看得出這部鉅作的價值,便給這部書作了一篇序,還贈了李時珍一首詩,鼓勵他,讓他耐心等待。

也正是因爲王世貞這樣的大文豪作了序,《本草綱目》才得以出版,不過這部煌煌鉅作花費了十幾年纔出版成功,李時珍沒見到這一刻就已經老死了。

當時李時珍並沒有那麼大的名氣,而王世貞已經是名滿天下,可他卻仍舊如此平易近人,沒有任何架子,願意幫助李時珍,只是純粹出於對文化與才華的賞識,可見王世貞是有大家風範的。

王士肅在這樣的名門望族之中成長,顯然沒有遺傳和繼承父親的溫文儒雅和平易近人,不過他對倭寇有着先天的仇恨,後來帶頭講武練民團也並不奇怪。

李秘倒是想給他提個醒,只是眼下的狀況實在不允許,自己說甚麼,只怕都會引來王士肅的反感,若是往後有機會,倒不如提醒他老爹王世貞,畢竟這個大文豪肯定比這混賬兒子有見地。

再者說了,大明援朝抗倭戰爭也還沒發生,不過眼下倭寇已經式微,要知道這些倭寇非但騷擾大明,同時也在殘害倭國百姓。

沒了倭寇的侵擾,倭國人也得到了十幾年平定的日子,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估摸着也有了些底氣,即便沒有發生,援朝抗倭的戰爭估摸着也不遠了。

李秘如此一想,倒是沉默了下來,那位鄭姑娘本來是念在秋冬的情分上,想要替李秘說兩句好話,結果李秘卻呆頭鵝一般不領情,她也有些惱火了。

王士肅就更是忍不住,當即朝身邊那武士道:“趙平州,給這不長眼的瞧瞧你的本事!”

那武士早已按捺不住,聽得王士肅如此一說,踏踏踏三五步奔了過來,一拳便打向了李秘的面門!

若這一拳打結實了,李秘非但開個大染缸不成,然則若說是舞槍弄棒,李秘或許還會怯了三分,可說到拳腳,李秘卻是不怕他來!

早先那趙平州出言譏諷,說李秘的刀法是畫虎成貓,其實他也是故作高深,此時出手,李秘便知道此人根本就是外強中乾!

這趙平州只是個市井街霸,善於阿諛奉承,時常討好那些個世家子弟,而世家子弟平日裡爲非作歹,也需要這樣的人物替他們辦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趙平州則傍上這些世家子,以穩固自己的地盤,也算是兩相幫襯,各有所得罷了。

李秘早先還以爲趙平州是個高手,便不敢託大,穩紮穩打之下,那趙平州哪裡有機可乘,拳頭剛打過來,便被李秘反手拿住肘關節,只是一扭一送,低喝一聲,便將他推飛了回去!

王士肅見得此狀,也是大罵趙平州繡花枕頭,外頭好看,內裡卻是草包一個,引得趙平州更是勃然大怒!

第三百六十八章 黑白分明固心志第三百零零六章 尋訪閨蜜紅巷裡第一百五十三章 左右隨行紅白衣第三百三十九章 宗伯府尹共調劑第三百五十二章 多方協調辦典禮第六百一十章 怒海血戰將軍死第五百八十章 島府親衛頻巡視第一百八十八章 沙所衙堂爭鋒起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國接攤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去留一念或行刺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付大儒不經世第一百零零章 挑撥離間得生機第四百一十章 遁入魔花逃生地第十九章 細作搞怪謠言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承接案子先論疑第五百八十六章 船長就位臨別離第一百八十六章 全修道人轉局勢第六百二十二章 拜見老帥無多禮第三十二章 三人共參龍神機第二十一章 結交耆老東主誼第一百零五章 驚豔好事變壞事第十七章 卷宗暗藏敵奸細第三十四章 送得茶餅方遂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康家老君亂曲直第四十六章 跟隨縣令見上級第二十四章 刑房司吏暴發癔第五十二章 漏液報信出差池第三百六十一章 耿直同年有傻氣第三百七十五章 酒後失態記不起第九十五章 堅持己見查到底第二百九十一章 楚王演武奪第一第六百五十章 太監急皇帝也急第四百九十六章 雷火震天驚退敵第二百八十章 爲求存銀來挖地第八十七章 捏造罪名除釘子第六十九章 傳功贈刀顯闊氣第八十三章 都督醉舞畫血池第五百二十九章 引導翁主不遲疑第六百二十五章 如梅笑說當年事第八十章 近水樓臺得君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牡丹亭夢後宮迷第二百六十九章 起火點處有煤瀝第二十一章 結交耆老東主誼第一百二十四章 神堂庫房意外喜第一百三十二章 令官好心或惡意第二百六十三章 當年舊事遺秘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楚王帶路探王氏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析大局得編制第四百一十三章 彼岸花蠱遺半枝第三百零零九章 知府試探指揮使第四百一十八章 陰鷙兄長贈謝禮第六十四章 黑臉六九收徒弟第三百九十章 無恥閣臣返聖旨第六百零零七章 交關時刻有右離第三章 巧扮學徒探女屍第六百三十章 安置俘虜震來敵第一百零零章 挑撥離間得生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校官面前紛獻藝第四百九十四章 倭奴戰神多第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設伏需得苦肉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開春府試又在即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夏郡王夜見遲第五百三十七章 少見出宮的皇帝第二百七十六章 少年劍師無奈去第六百二十二章 拜見老帥無多禮第三百一十四章 再得升授也不奇第一章 莊周曉夢迷蝶衣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國接攤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莫名兇案又來襲第一百七十九章 狂風暴雨巨浪急第五百七十五章 分散行動靠本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抓捕兇徒羣策力第六章 呂家娘子身是謎第五百二十三章 千里尋夫感天地第四百三十八章 關聯太監又逃逸第二百七十九章 關門深談陳年秘第四百零零四章 深宮救難無前例第三百七十七章 火藥庫中鐵籠子第五百一十章 細說案情謎中謎第三百零零零章 楚王馳援也及時第二百三十四章 歸寧郡主與世子第七章 涼亭上籤巧解密第三百二十章 黑頭小魚實詭異第六百零零三章 國本之爭兩皆是第一百六十一章 青牌館中遇舊識第五百一十五章 運籌帷幄有珠智第一百二十六章 捕頭安能辨雄雌第五百九十七章 翻攪風雲誰獲利第一百九十六章 堂上激辨傷風義第一百七十四章 成長之痛苦意義第九十九章 且把生機託葛氏第六百零零一章 叮囑立碑留萬世第四百八十章 效仿故事做探試第二百八十四章 憑恃見識釋病體第四百二十三章 梨園行裡見宗師第四百三十六章 臣子貴妃何語氣第三十三章 八字衙門需送禮第四百六十五章 追蹤鐵匠到礦底第四百零零九章 異種蔓延情勢急
第三百六十八章 黑白分明固心志第三百零零六章 尋訪閨蜜紅巷裡第一百五十三章 左右隨行紅白衣第三百三十九章 宗伯府尹共調劑第三百五十二章 多方協調辦典禮第六百一十章 怒海血戰將軍死第五百八十章 島府親衛頻巡視第一百八十八章 沙所衙堂爭鋒起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國接攤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去留一念或行刺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付大儒不經世第一百零零章 挑撥離間得生機第四百一十章 遁入魔花逃生地第十九章 細作搞怪謠言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承接案子先論疑第五百八十六章 船長就位臨別離第一百八十六章 全修道人轉局勢第六百二十二章 拜見老帥無多禮第三十二章 三人共參龍神機第二十一章 結交耆老東主誼第一百零五章 驚豔好事變壞事第十七章 卷宗暗藏敵奸細第三十四章 送得茶餅方遂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康家老君亂曲直第四十六章 跟隨縣令見上級第二十四章 刑房司吏暴發癔第五十二章 漏液報信出差池第三百六十一章 耿直同年有傻氣第三百七十五章 酒後失態記不起第九十五章 堅持己見查到底第二百九十一章 楚王演武奪第一第六百五十章 太監急皇帝也急第四百九十六章 雷火震天驚退敵第二百八十章 爲求存銀來挖地第八十七章 捏造罪名除釘子第六十九章 傳功贈刀顯闊氣第八十三章 都督醉舞畫血池第五百二十九章 引導翁主不遲疑第六百二十五章 如梅笑說當年事第八十章 近水樓臺得君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牡丹亭夢後宮迷第二百六十九章 起火點處有煤瀝第二十一章 結交耆老東主誼第一百二十四章 神堂庫房意外喜第一百三十二章 令官好心或惡意第二百六十三章 當年舊事遺秘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楚王帶路探王氏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析大局得編制第四百一十三章 彼岸花蠱遺半枝第三百零零九章 知府試探指揮使第四百一十八章 陰鷙兄長贈謝禮第六十四章 黑臉六九收徒弟第三百九十章 無恥閣臣返聖旨第六百零零七章 交關時刻有右離第三章 巧扮學徒探女屍第六百三十章 安置俘虜震來敵第一百零零章 挑撥離間得生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校官面前紛獻藝第四百九十四章 倭奴戰神多第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設伏需得苦肉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開春府試又在即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夏郡王夜見遲第五百三十七章 少見出宮的皇帝第二百七十六章 少年劍師無奈去第六百二十二章 拜見老帥無多禮第三百一十四章 再得升授也不奇第一章 莊周曉夢迷蝶衣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國接攤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莫名兇案又來襲第一百七十九章 狂風暴雨巨浪急第五百七十五章 分散行動靠本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抓捕兇徒羣策力第六章 呂家娘子身是謎第五百二十三章 千里尋夫感天地第四百三十八章 關聯太監又逃逸第二百七十九章 關門深談陳年秘第四百零零四章 深宮救難無前例第三百七十七章 火藥庫中鐵籠子第五百一十章 細說案情謎中謎第三百零零零章 楚王馳援也及時第二百三十四章 歸寧郡主與世子第七章 涼亭上籤巧解密第三百二十章 黑頭小魚實詭異第六百零零三章 國本之爭兩皆是第一百六十一章 青牌館中遇舊識第五百一十五章 運籌帷幄有珠智第一百二十六章 捕頭安能辨雄雌第五百九十七章 翻攪風雲誰獲利第一百九十六章 堂上激辨傷風義第一百七十四章 成長之痛苦意義第九十九章 且把生機託葛氏第六百零零一章 叮囑立碑留萬世第四百八十章 效仿故事做探試第二百八十四章 憑恃見識釋病體第四百二十三章 梨園行裡見宗師第四百三十六章 臣子貴妃何語氣第三十三章 八字衙門需送禮第四百六十五章 追蹤鐵匠到礦底第四百零零九章 異種蔓延情勢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