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未嘗不知隱患

自古祭祀天地張顯太平盛世的封禪大典,一直以來便被受命於天的君王視爲統治生涯中必須進行的重大儀式,正如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開篇所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當然,事實上並非所有君王都進行過封禪大典,有的是因爲未能成就治世大功,有的是因功德並不能達到大典盛舉的要求,有的雖然具備了封禪告天的資格,卻又無睱行封禪禮。足見雖然封禪大典是歷代君王彰顯功德的重要手段,尤其封禪泰山,可謂九五之尊們的人生理想奮鬥目標,然而禮法對於封禪資格卻也有所限定,君王自認受命於天統治萬民,雖然大權獨握,然而出於對天地鬼神的尊崇敬懼,也會衡量一下自己是否達到了堪配盛典的功德,倘若功德不侔,即便有這想法,絕大多數都還是不敢當真舉行如此隆重的大典,並載錄於史,也許事實上做出了封禪的舉動,可不得不打出另外的幌子。

比如秦二世胡亥,《史記封禪書》上只說他向東巡遊到碣石山和海南,經過泰山到達會稽,每處都按禮儀祭祀神祗,在始皇所立石上勒文紀事,以頌始皇功德,又說始皇封禪以後十二年,秦朝滅亡,通篇只對始皇泰山之典用了封禪二字,對於秦二世之“泰山行”並不曾用封禪的字眼。

更別說自從有史以來,女人主持封禪大典的事簡直聞所未聞。

就連曾經臨朝聽政被史官譽爲女中堯舜,肯定其奠定大周盛世之治的文皇后,也從沒有提出過封禪的議案,甚至在她掌政時期,某官員爲了阿諛奉承,諫策孝宗帝可行封禪大典,孝宗病弱,當然不能獨立完成如此盛舉,文皇后便有了名正言順一同主持大典的藉口,這官員卻反被文皇后斥責,最終落得貶黜收場。

縱然這時朝堂之上幾乎盡被韋太后的黨羽佔據高位,可依然還有諸如王淮準一類不失正直敢諫的官員,對於太后明顯觸違禮法的行爲決不可能贊同,但韋太后卻早有準備,一套套地駁斥那些反對意見——

首先,太后這回封禪大典並非以自己的名義舉行,而是代天子賀衍行使權力,天子病弱,但因爲察隱令的順利推行而受萬民頌聖,而勵新六年不說關中,治下州府無一有旱澇災害,糧谷豐收天下承平,就連與大周有滅國之仇的新厥都來臣服,豈不是普天同慶的事,難道不該祭告天地以謝庇佑?太后代天子行祭,也是爲示虔誠,望蒼天賜福,佑天子龍體康復,爲君國福祚延綿。

世上從無女子主持過封禪大典?

太后嗤之以鼻:婦好之前,也從無女子率領軍隊東征西討,倘若萬事都以事無前例用以拘束,多少先賢豪傑都會拘泥埋沒了,百姓不可能越來越富足,國家不可能越來越強盛,便連禮法也不可能越來越完善,社會如何進步,人類如何發展?夏啓之前還都是推行禪讓制呢,如今又哪裡有將帝位心甘情願拱手讓給外姓的君王?

其次,此回封禪大典太后並不打算遠去泰山,甚至不打算勞師動衆前往中嶽嵩山,只不過打算在家門口西嶽華山舉行,太后也承認當今天子的功德不比周武宗,封禪泰山顯得有點過於張揚了,可倘若連在華山封禪爾等都要反對……難不成是想說當今天子無功無德不成?!難道愛卿不聞治下萬民高呼聖上明德之頌?這可是民心所向!

王淮準原本已經準備着致仕“養病”,這時見無法說服太后打消封禪的想法,做完自己職責所在的勸諫工作,乾脆就緘口不言了——天子都已經允同了太后代行封禪大典,他這當臣子的還不依不饒,說不定被扣上一頂犯上作亂的大帽子,都沒處申冤去。

這世道,當官太難,當宰相更難,想要當個忠直剛正的宰相就是難上加難,既然不願與韋、謝之輩同流合污,回家養老未嘗不是一個全身而退的大好結果。

京兆王氏子弟芝蘭玉樹人才輩出,也實在不需要一個宰相之位來證明家族強盛,激流勇退纔是安身之本,王淮準明知韋太后手段毒辣,可不打算再步裴鄭後塵,反而只要家族依然強盛,韋太后纔不得不有所顧忌,輕易不會產生斬草除根的想法。

只這時致仕儼然就是與韋太后鬥氣了,靈沼公暗下決心“尸位素餐”的限期,便是封禪大典之後。

不過在致仕之前,王相國仍然還是屢行了一回職責,勸諫太后在兵助新厥攻佔靺鞨等部一事上必須慎重,提出新厥與大周有滅國之恨,這回主動臣服或懷奸詐,再有靺鞨諸部一度事大周爲主,雖然早已叛離,大周對其興兵並非毀約,可大周內亂未平,對外用兵本就應當慎重,更何況是幫助新厥成勢?王相的意思是,即便大周要對靺鞨用兵,攻服後也該納爲自己統治,沒有讓大周兵士征戰沙場出生入死,好處卻統統被新厥佔去的道理。

可王相的意見再度被韋、謝等相聯袂否定,他們的看法是,靺鞨諸部位於蠻荒之地大不利於朝廷管理,武宗當年將其征服,雖然設置都護府節度,消耗了不少財力人力,到後來還不是如同虛設?那些蠻狄骨子裡就是背信棄義亂臣賊子,根本不值得信任,再說靺鞨諸部多以遊牧爲生,大周即便佔其領域,於君國臣民也不能帶來任何利益,反而是爲了管理他們固建城池頗爲浪費,因此不如由新厥去統治管理,只要新厥與大周簽定協約,承諾今後事大周爲主並上貢,豈不更加省心省力?

突厥已滅,新厥雖然也爲突厥舊貴建立,然而遠遠不及當年突厥之勢,大周既能滅他一回,將來若再叛離,再滅一回簡直就不廢吹灰之力。

靈沼公一口難敵衆嘴,最後也只好保持緘默。

他總不能直言,新厥就算不比突厥強盛,我大周眼下又何嘗比得上當年盛世之治?!

然而關於目前國力以及對新厥究竟該有什麼態度,私下裡謝饒平對太后的諫言卻與明面上頗有出入。

“臣記得當年,太后其實是與裴逆想法一致,認爲應當趁新厥未及成勢時斬草除根,以防日後形成大患。”

因爲封禪大典毫無意外在政事堂得到通過,太后心情大好,雖然這時正是一年中最爲炎熱的季節,今日卻頗有閒情燃爐烹茶,特意召來謝大相國陪坐,聽他提起舊事,脣角淺笑:“可不是,正是因爲此事與先帝意見相左,我當年被授代批奏章之職,一來過於自得,再者也是因爲年輕氣盛,竟與先帝據理力爭起來,先帝怒我過於驕躁,似乎也疑我暗藏野心,這事之後,非但不再許我插手國政,竟然還忽然決定再立繼後。”

雖然說的是人生當中第一次重大挫折,可到底已經事過境遷,韋太后的心情並沒有被影響:“饒平今日提起這事,可是奇異於我對新厥態度忽改?”

“當年太后一眼洞穿新厥復國又忙於東征西伐統一舊部,將來必成隱患,臣十分欽佩太后遠見,只可惜先帝沉湎享樂,而素厭用兵,不聽良諫,反遷怒於太后,臣實爲太后不甘,的確以爲此次新厥來投,太后並不會讓其遂願。”

謝饒平微垂着眼,目光落在面前那盞玉碗煙蘊霧繞的湯麪上,嘴上雖說着軍國大政,思緒卻似乎回到了少年時光,那時的兩人也曾經這麼坐在亭臺裡,年華正好的女子專心致志地看他煮茶分盞,睫毛都不曾微顫。

她是不會煮茶的,是他手把手教會。

甚長一段時間,她煮的茶湯無論湯花抑或味道都實在算不得好,而這些年過去了,漸漸兩人都到了髮鬢染霜的歲數,她這時的茶藝已然是大爲精進,可即便特地分予了他,兩人卻已成君臣之別,他再不敢冒昧捧飲。

舊事如絲,沿着心底密密糾纏,他忽然覺得四周是這樣安靜,安靜得能清晰感覺到埋藏心底多年的隱痛,這時在悄悄呻吟。

於是不顧一切擡眸,只爲與她再來一次無關尊卑的對視,卻見年華不在而更加尊貴的女子,這時正看向亭臺外一角張揚的飛檐,檐上瑞獸威武又猙獰。

“饒平,今時已經不同往日了。”

第743章 曝露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821章 確是絕色第646章 新居第651章 不死心第56章 說服太后第549章 決裂第79章 七娘捱打第842章 生辰第6章 再嫁婦,卻爲寵妃第549章 決裂第836章 王妃無情,元氏有意第637章 剖析謝氏第723章 滅門第728章 認罪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478章 絕決第1308章 後着第146章 情勢急轉第197章 義川郡王不爲人知的愛好第808章 意料之中的推脫第682章 阮美男登場第1290章 驚蛇第1412章 餘生歲好第459章 早嗎?第624章 太后很趁願第875章 殿下出馬第1136章 天仙下凡摔傷頭第532章 趁火打劫第1238章 歡聚第96章 柳婷而第1397章 何懼沉淪第1007章 暴露和先糟第756章 十四郎出手第1270章 新人第415章 相逢恨晚第42章 兩個天才比高低第917章 如惠風所願第1140章 劉氏的酒宴第1149章 攻潼關第1354章 弱女子的營救第988章 這是一個重要人物第560章 得救第567章 小魚兒第1053章 新格局第634章 規矩第105章 關於江迂第453章 姻緣第46章 命定之人第460章 五子示忠第936章 風波與新歲齊近第894章 戰機第892章 惠風“得逞”第301章 別苑密謀第263章 必須扳回顏面第892章 惠風“得逞”第1184章 舊殿堂第1119章 欲返長安第1189章 予爾稻草,戕可救命第329章 惡狗互咬第311章 晉王的美好願景第28章 義川郡王第1259章 名利之間第1177章 復興元年第353章 莒世南的使命第635章 風波之後第113章 將門虎女第959章 明目張膽的丫頭第873章 異香第42章 兩個天才比高低第1278章 傾心第423章 晉王有行動第684章 博弈第1228章 拆穿第94章 玉扳指第1292章 插鬢之爭第228章 春鶯失手了?第1403章 時機到第959章 明目張膽的丫頭第1079章 人心易變第1213章 宮女的希望第1158章 大開殺戒第26章 “私會”與密謀第908章 又一個惡意針對第978章 雲州有變第809章 艾綠的第一次第240章 六娘還活着第1191章 公然打壓第1160章 天明第1085章 致命的疏漏第110章 壓力山大第446章 擋箭牌第936章 風波與新歲齊近第404章 “發明家”謝瑩第1344章 察破第1005章 貪生的禍害第291章美貌女子第736章 王妃被長舌第825章 這是“醒”了?第1073章 城郊談判
第743章 曝露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821章 確是絕色第646章 新居第651章 不死心第56章 說服太后第549章 決裂第79章 七娘捱打第842章 生辰第6章 再嫁婦,卻爲寵妃第549章 決裂第836章 王妃無情,元氏有意第637章 剖析謝氏第723章 滅門第728章 認罪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478章 絕決第1308章 後着第146章 情勢急轉第197章 義川郡王不爲人知的愛好第808章 意料之中的推脫第682章 阮美男登場第1290章 驚蛇第1412章 餘生歲好第459章 早嗎?第624章 太后很趁願第875章 殿下出馬第1136章 天仙下凡摔傷頭第532章 趁火打劫第1238章 歡聚第96章 柳婷而第1397章 何懼沉淪第1007章 暴露和先糟第756章 十四郎出手第1270章 新人第415章 相逢恨晚第42章 兩個天才比高低第917章 如惠風所願第1140章 劉氏的酒宴第1149章 攻潼關第1354章 弱女子的營救第988章 這是一個重要人物第560章 得救第567章 小魚兒第1053章 新格局第634章 規矩第105章 關於江迂第453章 姻緣第46章 命定之人第460章 五子示忠第936章 風波與新歲齊近第894章 戰機第892章 惠風“得逞”第301章 別苑密謀第263章 必須扳回顏面第892章 惠風“得逞”第1184章 舊殿堂第1119章 欲返長安第1189章 予爾稻草,戕可救命第329章 惡狗互咬第311章 晉王的美好願景第28章 義川郡王第1259章 名利之間第1177章 復興元年第353章 莒世南的使命第635章 風波之後第113章 將門虎女第959章 明目張膽的丫頭第873章 異香第42章 兩個天才比高低第1278章 傾心第423章 晉王有行動第684章 博弈第1228章 拆穿第94章 玉扳指第1292章 插鬢之爭第228章 春鶯失手了?第1403章 時機到第959章 明目張膽的丫頭第1079章 人心易變第1213章 宮女的希望第1158章 大開殺戒第26章 “私會”與密謀第908章 又一個惡意針對第978章 雲州有變第809章 艾綠的第一次第240章 六娘還活着第1191章 公然打壓第1160章 天明第1085章 致命的疏漏第110章 壓力山大第446章 擋箭牌第936章 風波與新歲齊近第404章 “發明家”謝瑩第1344章 察破第1005章 貪生的禍害第291章美貌女子第736章 王妃被長舌第825章 這是“醒”了?第1073章 城郊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