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藥那高聳的胸脯,這時急劇起伏着,一雙修長的眼睛,如被怒火燒透,狠狠瞪着與她形成對峙的一羣人,尤其是那位囂張跋扈,竟然一巴掌摑往她的臉上,指甲劃破了她的面頰的“兇手”——但靈藥甚至不知此人姓甚名誰,宮中如今才人衆多,她是早已失寵之人,當年多少雄心均已磨滅,早便不望“母憑子貴”“寵冠天下”,唯一的願望便是討好皇后,能在後宮錦衣玉食體體面面的養老,爭取壽終正寢後陪葬帝陵,不至於只得孤墳一座,無人拜祭,任由荒草淹埋。
她卻知道後宮這些新進的女人,並不是出自皇帝志願選納,有的是太后黨,有的是所謂正統系,總之多有野心勃勃自不量力之輩,遲早會成皇后對頭,必須敬而遠之,她與衆人從無交集,除小有風頭的陸、蕭兩人,哪裡弄得清這些人的姓氏。
但她再不受寵,也曾經侍御,是從潛邸入宮的舊人,就連皇后對她,也是和顏悅色時多,今日卻被這些甚至不曾與天子有過言談的新人,公然羞辱損傷顏面,若不還以厲害,又哪裡還能稱爲體面?
但靈藥也不是沒有顧忌,因爲指控她挑釁在先的人,竟然是蕭氏,雖說這位同樣未得寵幸,而且似乎更加親近長安殿,但畢竟她出身皇后母族,皇后對待她頗爲禮遇,在未知蕭才人奉承太后是否乃皇后指使之前,靈藥實在不敢把這位得罪太狠。
她無能執行太后指令,早已被當作廢子,倘若再失去皇后庇護,在後宮根本無法立足,靈藥從前便是宮人,可親眼目睹過休說低階如才人,縱便是九嬪之一的昭儀、充媛等等,一旦不獲寵幸失於庇護,受盡飢寒折磨者也不是沒有。
如仁宗朝時期,有位穆昭容,便是因爲無寵又得罪太后而不自知,縱然出身世族,竟活活在後宮被宦官之流苛磨至死,一日一餐殘羹冷炙,寒冬不給炭火取暖盛夏不予淨水沐浴,穆昭容原本體態豐腴,死前卻只剩一把瘦骨嶙峋,蓬頭垢面甚至體生膿瘡,那情狀悽慘無比,而就算被折磨身亡,還要擔當“患染惡疾”的罪名,火化屍骨,一捧飛灰也不知填埋在哪個亂葬坑。
想到穆昭容的下場,靈藥不由毛骨悚然,這時她無比懊悔那時年少無知的自己,尚且譏笑死者——真不知世上怎有如此愚頑不靈之人,太后素喜濃妝,她偏學柳貴妃素面朝天,以爲這樣便能贏獲聖寵,後自遺其咎,淪入絕境,不早三尺白綾尋個解脫,還偏要貪生,受這許多折磨,到頭來還不是難逃一死。
千古艱難唯一死,靈藥這時總算理解了穆昭容,當初爲何沒有自尋了斷。
但她同時也打起了退堂鼓,不該爲了一時激憤,便將小小爭執鬧得不可收場,她臉上雖說負傷,然只有一道淺痕,只要養護得當,不至於永留瘡疤,今日這些才人存心挑釁,未必不是受太后挑唆,以自己如今身份,當真不該捲進太后、皇后之間的爭鬥。
心生退意的靈藥,當見江懷又再急急折返,迫不及待上前,哽咽着說出息事寧人的話:“妾身知錯,萬萬不該爲些微爭執,煩擾殿下清靜,妾身不再追究,還勞侍監再告殿下……”
只靈藥話未說完,便聽蕭才人插嘴:“張才人直到此時方纔因心虛退讓,豈不太遲?再說張才人之錯,又豈止是煩擾皇后殿下清靜而已?早前張才人對沈才人極盡污辱,甚至說出是受皇后囑令,有權責打沈才人之辭,妾身以爲,張才人之罪,更在於詆譭殿下!”
靈藥一聽這話,瞪目結舌:“你胡說,我何曾說過這話?”
可是其餘才人,竟都紛紛附和,靈藥顯然成爲衆矢之的。
江懷掃了一眼蕭才人,輕咳一聲:“諸位才人,皇后已經聞知紛爭,下令傳召諸位察斷是非,諸位縱有爭論,與其在此處喧譁,莫如往皇后座下分辯罷。”
靈藥才知她已經中計,再無法脫身,也只好把銀牙一咬——這情形,可是蕭氏不依不饒,並非我無理取鬧,我總不能任由毀謗,枉受冤屈,再者皇后一貫信我,早已投誠再不存居心叵測,總不至於袖手旁觀,任我被太后打擊報復。
她這決心一下,也再不說息事寧人的話,把頭一昂,任由臉上那道雖淺卻長,一目瞭然的傷痕,坦布在夕照之下,那血痕竟也有幾分鮮明滲人,隨着江懷引領,與衆人一同進入玲瓏臺,剛一見皇后,便“砰”地一聲跪在地上,不待詢問,急着哽咽說道:“求殿下,爲妾身主持公道!”
靈藥話音剛落,傷人者也就是那位沈才人竟也憤然上前,但這位非但沒有見禮,甚至不學靈藥膝跪在地,只見她豎立一道柳眉,橫挑一雙鳳眼,小小才人,盡現狠厲之色:“張氏,你還敢惡人先告狀!”
十一娘倒是認得沈氏,知道她出身世族,父親頗受馮繼崢提攜,但沈才人囂張自傲,全然沒有詩書之族女子文雅溫和的修養,然此女也不曾親近長安殿,甚至在“朋黨”之中,又頗受側目,一句話說穿,因她性情使然,人緣極差,屬於神憎鬼厭之輩。
又再留意再場中人,除南喬之外,其餘盡爲太后黨徒。
沈氏多半是被利用,而不自知。
此女既不討喜,而且家族亦被十一娘視爲奸小,雖然沈氏對她完全不算妨害,十一娘並無除之後快的想法,卻也當然沒有包容禮遇的心情,此刻也懶得警告沈氏無禮冒犯,只冷眼看她如何發揮。
“張氏不過一介婢侍出身,竟敢謗我世族女兒不懂廉恥,今日因採菊花插鬢,暢遊苑中諸才人約定抽取花籤,中菊籤者首選芳朵,卻被你橫刀奪愛,我因不憤,質問於你,你竟自矝曾經侍御,對我等譏毀誨罵,無視尊卑,強橫跋扈!”
聽沈氏之言,十一娘心中已經洞明。
看來是這些太后黨,多在沈氏耳邊碎語——要說這沈氏,雖然矝傲不羣,可既入後宮,許是早得親長叮囑,一心爭寵逞強,故而也時常出沒留連紫宸殿外花苑,也曾收買宮人,打探帝王行蹤,期待獲寵。
然而折騰一番卻毫無收穫,她自己難免鬱怒,再經旁人挑唆,深信靈藥暗地嘲笑譏諷,今日暢遊苑中偶遇,因心中不憤,才先生挑釁。
靈藥一貫也不是軟和脾性,三言兩句便與沈氏發生爭執,演變爲武鬥,但沈氏一方人多勢衆,靈藥難免吃虧,於是不依不饒,這才鬧來蓬萊殿中。
看似小事,但幕後之人一定便是韋海池,可太后楚心積慮鬧生這一風波,表面上也太過兒戲,未知其真實目的,究竟是針對何人?
十一娘正覺疑惑,便聽南喬作證。
“殿下明鑑,張才人與沈才人之間,原本只是意氣之爭,哪知張才人自知理虧詞窮,竟先動手,虧得旁人勸阻,沈才人方未受傷,然張才人仍然不依不饒,竟稱奉殿下之令,理當教訓我等不自量力之徒,喝令沈才人跪地自掌,沈才人不從,張才人又再動手,沈才人氣憤不過,方纔還手。”
十一娘蹙眉,疑心太后是想利用她,重懲南喬。
而究竟是誰率先動手,十一娘也的確有些拿不準,更何況就她對靈藥的瞭解,仗勢欺人的事,靈藥也並非做不出來。
又聽靈藥申辯:“殿下明鑑,妾身從始至終都沒有動手,分明是沈才人先行挑釁。”
直到這時,靈藥尚且迴避南喬,直將矛頭對準沈氏。
可在場中人衆口一辭,盡都贊同蕭才人的證供,靈藥急得面紅耳赤,卻寡不敵衆,無法自辯清白。
南喬強調道:“張才人非但挑釁在先,並詆譭殿下庇縱惡行,豈非大罪?雖其自取其咎,然妾等以爲,殿下亦不能寬饒其居心叵測之罪,當論罪而處,方能維護綱紀!”
這就是要逼得十一娘嚴懲靈藥了。
靈藥直到這時,仍不見皇后有任何主持公道的表示,她心中急躁,難免口不擇言:“殿下,這分明便是太后不憤妾身陽奉陰違,方纔指使黨徒陷害妾身……”
這下子更如捅破馬蜂窩,沈氏尤其得意洋洋:“張氏竟敢詆譭太后,豈非罪不容誅!”
直到這時,十一娘纔開口:“江侍監,據你之前稟報,事發之時,似乎不僅在場中人,陸才人呢?爲何不見她?”
這一問就連江懷都甚出乎意料,只好如實稟報:“奴婢聽稟,趕到暢遊苑,已經不見陸才人,只是當問詢經過時,聽一宮人稟報,陸才人原本在場,不過勸止糾紛後,便先回到居苑,並不知再生紛擾。”
“那麼,便先傳陸才人罷,她也是見證之一,不應置身事外。”十一娘道。
她好像已經依稀察覺,太后究意在打何算盤了,沈氏也好,靈藥也罷,都無關緊要,一個是蕭南喬,一個陸嘉程,此二人才是重點。
那麼,這一事端的另一個主角,總不能一直坐壁上觀,她應該登場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