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

兩人先是在秦裴攻打江西的時候向楊渥進言,讓朱思勍、範思從、陳璠三人帶兵出征,以此來撈取軍功,以便提拔重用。

楊渥感覺這是個好主意,準了,然後三個人樂樂呵呵就跟着秦裴出征了。

這些人前腳剛走,張顥、徐溫就誣陷三人造反,派別將陳佑去軍中殺他們。

這個陳佑很給力,從偏僻小路日夜兼程,六天時間就趕到了洪州,穿着平民衣服,懷揣利刃潛行到主帥大帳中去找秦裴。

秦裴被嚇壞了,以爲是行刺的刺客。

隨後陳佑向對方轉達了張顥、徐溫兩個人的意思,然後把利刃攥在手裡,觀察秦裴的反應。

秦裴也是楊行密時代的老將,對楊渥很不感冒,心裡肯定是偏向於張顥、徐溫的,更何況對方還有個死士站在自己身邊,不敢不聽話啊。

於是乎秦裴出面召集朱思勍、範思從、陳璠三個人飲酒,飯桌上就把三個人綁了,押到大營門口斬首示衆。

楊渥手底下的嫡系軍馬就這樣被搞掉了。

楊渥畢竟是年輕人,沉不住氣,聽說三個手下被殺,心裡那叫一個怒,立刻就要對張顥、徐溫動手。

張顥、徐溫表示不用你動手,我們自己來,然後挑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帶了全副武裝的二百牙兵去楊渥的府中“問安”。

楊渥正在處理事務呢(難得沒有出去玩),猛然擡頭見了這羣大兵,被嚇得魂飛魄散,顫着聲音喝問道:

“你們真的想要殺我嗎?”

張顥、徐溫:“怎麼能呢,我們只不過是想要殺掉你身邊亂政的小人而已。”

然後把楊渥身邊的十幾個親信綁了,拖下去當場用鐵楇砸死,場面十分之血腥。

楊渥被嚇得兩腿發軟,不敢作聲,從此大權旁落,任由張顥、徐溫兩個人擺佈。

這兩個人一不做二不休,在掌權之後又對吳國軍政兩界進行了一次大清洗,把反對自己的力量消滅了一乾二淨。

世界瞬間安靜了。

有句話說得好,寧欺白鬚翁莫欺少年窮,更何況人家楊渥還是個響噹噹的官二代加富二代呢。

少年人沒有那麼多的顧忌,被惹毛了就要報仇,而且這個報仇還是不計後果的。

你想想撒,人家楊渥好端端地發憤圖強辦公呢,你張顥、徐溫兩個就過來殺人了,還神氣十足地耀武揚威了一把,人家年輕人臉往哪裡放,被傷害的自尊心往哪裡擱,你們這不是逼人家拼命嗎。

然後楊渥就開始拼命了,他要把欺負自己的人全部拿下,千刀萬剮。

這樣一來張顥、徐溫兩個人可就慌了,他們本來是託孤大臣,很想着竭心盡力輔佐少主開創一番事業。

但這個少主有點不着調,那就要好好管教一番唄,誰讓自己是長輩呢。

但你是長輩不假,但不是人家父母呀,父母管教孩子還沒那麼順心呢,更何況還隔着一層。

雙方矛盾由此愈演愈烈。

……………………………………………………

面對着楊渥的拼命行動,張顥和徐溫在應對方面出現了分歧。

張顥主張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楊渥幹掉,自己來當家做主。

徐溫就要溫和許多,他說孩子還是要教的,他愣頭青你不能跟着愣頭青,要和風細雨地去感化他,跟他好好講道理,把矛盾化解開纔是王道。

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開始各行其是。

張顥雖然年齡大了,做起事來比楊渥還激進,這傢伙做事比較直接,開始搞恐怖襲擊活動,派了一批刺客去刺殺楊渥。

但他派去的人有點不專業,爲此險些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楊渥當晚還沒有睡着,聽到響動驚問何事。

刺客裡面有一個叫紀祥的,是張顥親信,在他眼裡楊渥已經是個死人了,面對着一個死人的提問,也就不用拐彎抹角,直接哼了一聲:“我們是來殺你的。”

楊渥大驚,連忙說:“別殺我!你們肯定是張顥、徐溫派來的,他們給了你們什麼好處?如果你們能夠反殺掉他們二人,我讓你們每個人都坐上刺史的高位!”

這個條件實在是太誘人了,從刺客搖身一變做成刺史,這絕對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這羣不專業的刺客都動了心思,商量一番竟然答應下來,回身就要去殺張顥。

面對這一羣不着調的二桿子,紀祥急了。但急也沒用,你一個人也不可能拉住這一羣人幹仗吧。

關鍵時刻,就要抓關鍵點,而此時此刻的關鍵點就是楊渥!

紀祥二話不說,掄起大刀就向楊渥身上招呼。楊渥躲避不及,狠狠捱了一刀倒地。

紀祥看對方還沒有斷氣,找了一根繩子往楊渥脖子上一勒,活活把對方勒死。

其他的刺客傻眼了,新的僱主已經被殺死了,刺史的位子也就不用想了,那就只能回去跟張顥覆命了。

張顥聽聞刺殺得手,帶着一羣大兵就去了楊渥府上,並召集諸將前來議事。

議事,議事,議的哪門子事呢。他剛殺了楊渥,肯定不會議誰是殺人兇手的事,而是要議誰來掌權做新主人的事。

吳國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了,大半夜的被人從被窩裡叫起來,大家都挺冒火的。

但到了楊渥府上這火氣就冒不出來了,因爲張顥手下的士兵手持利刃,殺氣騰騰,肅立在道路兩邊,看樣子隨時都可能衝出來殺人。

這時候張顥發話了:“大王暴薨,軍府之事該由何人來主持呢!”

這一聲喊把衆人的心都喊到嗓子眼上來了。

什麼,大王薨了,怎麼薨的?二十幾歲的小夥子說是病死的也沒人信啊,那就只能是謀殺了。誰殺了他呢,這還用問嗎,看看站在臺上講話的那個人是誰不就知道了。

張顥想要上位,所以急於讓大家表態。

而大家卻都不吭聲,眼觀鼻,鼻觀心,老神在在地集體裝聾作啞。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那也是有原因的。

一來是因爲楊行密的威信太高了,大家打心眼裡還都想念着這個老主人,雖然楊渥這兒子有點作,但大家都受了楊家的大恩,怎麼能夠輕易反叛呢。

二來還是張顥這個人的威望不夠,你手裡掌握着牙軍又怎麼樣,有兵就了不起了呀。大家都是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誰手裡還沒個把兵呢。你現在殺了少主還想上位,憑什麼,拿我們當傻子不成!

張顥沉不住氣了,又把同樣的話喊了兩遍,聲調一次比一次氣急敗壞,但硬是沒一個人迴應。

張顥焦慮了,他殺了人,這個被殺的人還是自己的主子,本來以爲自己登高一呼,大家會羣起響應的,未曾想人家根本不接你的話茬!

這說明衆人並不認可自己的弒主行爲,現在他們不認可,明天就有可能殺了自己來平叛。

怎麼辦,怎麼辦!身家性命怕是要不保了呀,我該怎麼辦!

張顥慌了,他現在思考的問題是把衆人都殺還是放這些人回去。

把人都殺了肯定會軍政大亂,自己會吃不了兜着走,但如果不趁着現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把衆人殺了,以後他們找自己算賬可就不妙了。

張顥現在無論是做什麼還是不做什麼,都是錯。

這時候解圍的人出現了,這個人曾在楊渥繼位的事情上出過大力,他就是嚴可求。

嚴可求走到色厲內荏的張顥身邊,低聲說了一句話:

“軍府的事情至關重要,肯定只有張將軍您才能主持呀。可這個事情急不來,如果今夜上位的話,恐怕要出問題。”

張顥就問了,能出啥問題。

嚴可求:“先王(楊行密)的舊人還有很多,像劉威、陶雅、李簡、李遇等人,現在都領兵在外,您如果想要自立爲王,他們會同意嗎?不如先把楊家的後人扶上位,假以時日,待到時機成熟了你再頂上來也不遲。”

張顥聽了這番話,反覆思量一番,猶豫不決,不吭聲了。

嚴可求瞅準機會,帶着衆人一同到了節度使大堂,自己轉身進了內堂,不一會兒就跑了出來,手裡多了一張文書,大呼道:“太夫人有教令,請大家靜聽!”

文書的內容很簡單,先是把楊行密、楊渥兩個人的死哀悼了一番,然後切入主題,任命楊家的次子楊隆演爲新王,讓大家好好扶持新主,不要辜負楊氏云云。

這封文書墨跡未乾,肯定是嚴可求僞造的,但文書是不是僞造的大家並不關心,裡面的內容給力就行。

然後大家都開心了,紛紛表態,要以死效忠楊氏家族,一心一意來扶持幼主。

表完態之後大家還不忘狠狠地剜旁邊的張顥一眼,心想這貨啥玩意兒,竟然想造反,爺爺們還沒答應呢,你蹦躂個什麼勁!

一場風波算是平息下來了,楊隆演順利繼位,當上了新的吳主。

吳主新立,掌權的人還是張顥。

張顥開始反思這次叛亂失敗的原因。

ωwш¤ TTkan¤ c○

他就想啊,我佔據了天時地利,咋就沒有成功呢。問題還是出在一個人的身上。

別人都不聽我的也就罷了,徐溫這傢伙可是我的盟友啊,他也不說話,這就說不過去了啊。

所以說出問題的人是徐溫。

既然這個傢伙有問題,那就想辦法把他搞走吧。

張顥向楊隆演請示說:“揚州有我一個人輔佐您就夠了,徐溫功大,地方上又缺少得力的幹才,不如把他下放到浙西去當觀察使吧。”

這個提議絕對是不安好心。

因爲浙西是錢鏐的地盤,吳國在那裡只有一個蘇州,最近兩國之間關係又鬧僵了,開始在邊界那裡打仗,就在前不久雙方還在衢州那裡猛掐了一把,打了個雞飛狗跳。

張顥讓徐溫到那個地方去,無外乎是想借刀殺人。

這件事情讓嚴可求知道了。

嚴大人馬上給徐溫通風報信:“徐公呀,張顥想讓你到地方去任職,肯定是想把弒主的罪狀安到你頭上,大禍將至啊!”

徐溫慌了,問該怎麼辦。

嚴可求:“問題倒是不難解決。張顥這個人吧,智商不高,野心挺大,我略施小計就能救您脫身,但您得按我的計策來行事。”

徐溫一聽可以活命,小雞啄米似的點頭不已。

嚴可求愁眉不展地找到了張顥,滿懷憂慮地說道:“張公啊,您知道嗎,現在大家都在議論您呢!”

張顥蒙圈兒了:“議論我什麼?”

嚴可求:“議論您鼠肚雞腸,不能容人。”

張顥:“胡說,我大肚能容,天下還有我不能容的事嗎!”

嚴可求:“聽說您要把徐公調到地方去任職,別人說您這是要剝奪徐公的兵權,意圖加害,有這回事嗎?”

張顥:“有這回事,但我沒這個意思啊!”

嚴可求:“人言可畏啊,張公您做事也真是欠思量。現在這件事已經傳開了,如果被徐溫聽到了耳朵裡,因此而起了疑心,到時候從外面帶兵殺入揚州來清君側,張公您又何以自處呢。”

張顥本來就是個多疑寡智的人,聽嚴可求這麼一說,還以爲是幫他的話,立刻去見楊隆演,取消了徐溫外任的決議。

楊隆演倒是無所謂,你說啥就是啥,我只管點頭就行了。結果就是徐溫從鬼門關那裡饒了一圈又回來了。

當時李承嗣在淮南做節度副使,看不慣嚴可求和徐溫的做派,倒是和張顥走得比較近。

眼看着張顥被人耍猴似的搞來搞去,他心裡不忍,就點了對方一句:“嚴可求已經投靠徐溫了,你心裡沒點破數嗎,還對他言聽計從的!”

一語點醒夢中人。

張顥把之前的事情翻來覆去思量一遍,才知道自己被人當猴兒耍了,大怒,然後繼續搞恐怖襲擊,派人去刺殺嚴可求。

不得不說張顥的腦子不夠用,在識人方面也差勁得很。上一次他派刺客去殺楊渥,半路差點被反殺,多虧有個心腹紀祥在纔沒有出事兒。

這一次更離譜,他認爲嚴可求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殺這樣的人不用把動靜鬧得太大,派個得力的人去悄無聲息地把對方做掉就行了,如果再能僞造一個入室盜竊不成轉而殺人的現場就更完美了。

想法確實挺不錯的,但你好歹要找對人啊!

歷史上這位絕無僅有的刺客出發了。

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亂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
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亂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