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

契丹的攻城器械和攻城策略準備很足,因爲耶律阿保機帶了一個人過來,這個人就是盧文進。

盧文進這傢伙現在真是契丹的國之干城,他的存在彌補了契丹大軍不善攻城、不善戰陣,只知道一哄而上打順風仗的不足。這次幽州保衛戰基本上可以算是他與周德威的較量。

盧文進實地察看了幽州城的防衛工作情況,最後得出結論:此城需智取。

既然要智取,在常規攻城戰的基礎上就需要再加點料。

第一味料就是地道戰。

盧文進命令部隊圍着幽州城四周挖地道前進,打算從地道突破,打入城內。

周德威自然不會着了對方的道兒,你要挖地道是吧,你挖我也挖,而且要和你對着挖。

周德威挖了地道之後就開始在地道口放火,放火的同時還放煙,你只要是敢從下面進來,我不燒死你也薰死你。

地道這一招是不行了,盧文進又加另一味料。

這一味料就是堆土山以攻城。

攻城戰中攻城方需要仰攻,處於劣勢,土山就是爲了解決這一劣勢。說白了就是在城外運土,挨着城牆堆積成山,最後形成一個通往城頭的斜坡,部隊踩着斜坡攻上城去。

周德威之前打仗吃足了攻城戰的苦(一直打不贏),吃苦的同時把守城方的防守技能也都掌握的差不多了,這完全就是實戰中的血淚教學啊。

現在終於可以打守城戰了,他就把自己之前吃虧學來的經驗全都用上了。正所謂現學現用,一報還一報。

外面盧文進以土山攻城,周德威也不攔着他,好整以暇地看對方表演,然後讓人在城內圍起大熔爐,燒銅、鐵等金屬。等到外面土山堆得差不多了,城裡的銅、鐵也都融化成汁了。

盧文進一聲大喊:“衝啊!”契丹兵衝着土坡就上來了。

周德威也是一聲大喊:“澆啊!”守軍把滾燙的金屬溶液呼啦啦一陣衝着土坡就澆下去了。

然後金屬汁液與契丹兵交匯的地方“嗞嗞”聲不斷,一陣白霧升騰,攻城部隊被燙死、燙殘、燙傷者不計其數,契丹兵潰散而逃。

一波不成,一波又起,盧文進鐵了心要把幽州給攻下來,所以不計傷亡,不惜代價,捨命相攻。

畢竟契丹有百萬兵,就是用死人來堆,也要把幽州填平。

人多就是任性啊,沒辦法。

既然對方急了眼來狠的,周德威奉陪到底,真刀真槍來幹仗,人家周將軍何曾怕過誰。

攻守雙方拋棄花招、詭計,開始硬碰硬。

攻城戰進入白熱化。

契丹損兵無數,幽州城矗立依舊。

然而幽州乃是河北重鎮,不容有失,周德威派人向晉王李存勖告急。

李存勖當時剛打敗劉掞,又把河北全境城池收歸國有(晉國所有),正要一鼓作氣打過黃河去滅樑呢,然後這封求救文書就過來了。

幽州告急,這是大事,但到底發不發援兵來救,李存勖猶豫不決。

他的猶豫不決是有道理的,因爲如果要救幽州,必須發大兵去救,兵少了根本不起作用。但當時晉國各地都沒有多餘的兵力了,兵去哪裡了呢,在李存勖這裡,他要用這些兵來滅樑。

所以說這就要在兩者之間進行抉擇:要麼救幽州,放大梁一馬,但現在是滅樑的最佳時機,錯失了這個機會,以後可就未必滅得了人家了。

要麼不理幽州,繼續滅樑,這樣做幽州可能會淪陷,而大梁也可能會滅不了,到時候晉軍也許會腹背受敵。

這確實是個艱難的抉擇,李存勖心裡已經有了成算,但他還要聽一聽諸位將領的意見。

有三名將領主張救援幽州,這三個人還都是將領中的頭頭兒,他們是李嗣源、李存審、閻寶。

李存勖大喜:“昔日唐太宗用一個李靖還把頡利可汗(突厥可汗)給抓住了,現在我有猛將三人,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主意已定,救援幽州!

但救援歸救援,你不能拉着大軍呼啦一下子就衝上去了,這叫無組織無紀律,容易打敗仗。

所以說,救援可以,下一步要商量怎麼來救。

在救援方案上各位將領有不同意見。

閻寶認爲,契丹舉傾國之兵來打幽州,輜重、後勤補給肯定供應不上,所以應該用疲兵之策,不急着與對方決戰,等到契丹缺糧撤退的時候,尾隨而擊之,必能獲全勝。

這是一個好計策,用最小的代價,取得做大的作戰成果。但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周德威能夠撐到契丹退兵。

周德威估計撐不到,要不然也不會派人求援了。

這時候大將李嗣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爲周德威是社稷重臣,不能拿他來冒險,應該火速進軍,解幽州燃眉之急。

這個看法無疑是正確的,社稷重臣說白了就是資歷最老、戰功最高、國家倚爲柱石的大臣,這樣的人物是有象徵意義的,如果這個人被打敗了,或者被俘虜了、斬殺了,無疑會極大地打擊晉軍士氣,之後的仗也就不用打,直接認輸就行了。

所以說,幽州重鎮,猶可失;德威老將,不可失。

李存勖是個明白人,他採用了李嗣源的建議。

下一步,火速出擊!目的地,幽州!

馳援幽州的任務交由李嗣源來完成。

馳援是個技術活而,要防備着被對方圍點打援,半路伏擊,這項工作既要講究快,又要講究穩。

爲此,李嗣源從山中潛行進軍,直達幽州。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一來可以節省路程;二來可以避實就虛,躲避敵軍的截擊;三來即便遇上了敵軍,也可以在山中據險而守,不至於吃虧。

主意已定,那就進山吧!

李嗣源帶着軍隊翻過大防嶺東進,果然遇到契丹兵擋路,一鼓作氣殺散敵軍,繼續進兵。

進軍的速度還是有點慢,李嗣源急了,把步兵拋下在後面趕路,自己與養子李從珂帶了三千騎兵爲先鋒,銜枚疾走,殺向幽州城。

距離幽州六十里的地方,又遇到契丹兵攔路。

這回攔路的人有點多,還都是騎兵,騎兵對騎兵,那就要拼戰鬥力了。

李嗣源以寡擊衆,陷入苦戰,最後雖然贏了,但自己的騎兵部隊只剩下了一百餘騎。

一百餘騎又怎樣,老子是來增援的,就算剩下一人一騎也要往前衝,要不然怎麼能稱爲李橫衝?

李嗣源帶着這些殘兵行進到了山口,走不動了。

因爲前面又有契丹兵攔路,這回的人更多,一萬多騎兵。

一百對一萬,怎麼看都像是在找死。

找死是不行的,現在也不能跑,因爲跑不掉,那就只能往前衝。

又要往前衝,又不能死,那就只能用計。

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三章 北伐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二百章 死伶人
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三章 北伐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二百章 死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