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河南固始縣有個王堂村,村裡有三個兄弟:王潮、王審邽、王審知。這三兄弟有些來頭,傳說他們是秦朝大將王翦的後代。
王家本來世居琅琊,但由於祖上曾在固始做過縣令,愛民如子,聲望很高,等到調任的時候老百姓們攔着不讓走,集體請願把王縣令給留下了。
王縣令心想我都呆在這裡好幾年了,說句心裡話我也想家啊,但老百姓不讓走怎麼辦呢,這樣吧,既然我走不了,那就把家搬過來吧,所以王家的這一支就搬到了固始縣定居下來。
所以說王家還是很有底蘊的,而且世代有善政的傳統,王家三兄弟把這個傳統繼承下來,後來依靠聲望和武力成就了一番霸業。
三王現在也很厲害,他們三兄弟都很有文化,待人和善,還十分孔武有力,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允文允武,哪方面都不差,被人成爲“三龍”。
三龍裡面老三王審知又特別突出,他酷愛讀書,很有謀略,又身懷抱負,是個有志青年。
三個主角介紹完了,我們開始上乾貨。
話說黃巢起義爆發了,安徽壽州竄出了一小股勢力,領頭的名叫王緒,他本來是殺豬的,也許是感覺稱霸一方比殺豬更有前途,所以開始帶兵四處攻略,想要成就一點事業。
這一天王緒竄到了河南,把光州、固始都打下來了,王氏三龍就在固始,人家是本分人,還在家裡伺候着老人孩子過日子呢,沒想着過刀頭舔血的日子。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王緒本來就是殺豬的,估計看人和看豬都很有眼光,他聽說了王氏兄弟的大名後,玩了一出禮賢下士的戲碼,把三王請到軍中任職。
現在三王被綁上了賊船,那就從了人家吧。
從事造反這項工作一定要認真,最好能在短時間內做大做強,否則小魚小蝦的容易成爲別人的炮灰。王緒的義軍就是小魚小蝦,他當時在光州呆的好好的,有人來找茬了。
找茬的人是秦宗權。當時秦宗權還沒有投降黃巢,他正守着蔡州。秦宗權瞄了王緒一眼:“王小魚,你帶着手下的小蝦們去打黃巢!”
王緒說:“我不叫王小魚,我也打不過黃巢。”
秦宗權:“不聽話是吧,你等着!”
然後秦宗權就帶兵打過來了。
王緒一看,打不過,那就跑吧,帶人向南猛竄。這支軍隊路過江西,最後竄進了福建。
逃跑是一項技術活兒,更是一項體力活兒,老弱病殘是不適合這項運動的。王緒不想帶累贅,所以下了一道命令,把隨軍的老弱幼小全部殺掉,部隊輕裝上陣。
這是一道慘無人道的命令,它激怒了很多人,王氏三龍尤其憤怒,因爲他們的母親也在被殺的名單中。
王潮身爲老大,先爆發了,他跑到王緒那裡一陣撒潑,指着對方一通大罵。王緒很沒面子,他想殺了王潮,但王潮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還有兩個兄弟,三兄弟在軍隊中又有很多支持者。
王緒心想:好漢不吃眼前虧,先饒了你們,以後找機會把你們三個一鍋燴了!
王緒留了三王母親的一條性命。但是雙方的矛盾已經埋在了各自的心裡,它像一顆種子,在土壤裡生根發芽,總有一天會破土而出,迎來矛盾的總爆發。
作爲領導者,王緒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嫉賢妒能。他不能容許手下人超過他,一旦發現手下人比他優秀,他就會想辦法把對方除掉,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王緒早就想要殺掉王氏三兄弟了。
王緒不是一個好領導,好領導不見得自身多麼能幹,但他可以讓身邊能幹的人甘心爲自己賣命,從這一點上來看,王緒是個水貨領導。
對付這樣的水貨領導,三王有的是招數。
這時候軍隊在福建境內打下了兩座城池,生活漸漸有了起色,但內部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了。
王氏三兄弟打算先下手爲強,他們聯合軍隊的先鋒官,給王緒設了一個局。
這一天大軍出征,擔任先鋒的幾個將領帶兵走在前面,但他們沒有向預定的目的地進發,反而在半路的竹林裡埋伏了起來,等着大魚上鉤。
大魚很快來了,王緒帶着大軍隨後趕到,剛走進竹林,四下裡伏兵盡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王緒拎了出來。
王緒大驚,以爲中了敵軍的埋伏,但仔細一看,這不是自己手下的軍兵嗎,王緒大喊:“錯了,錯了!你們抓錯人了,我是你們的主將王緒!”
衆將:“沒錯,沒錯!王緒是吧,抓的就是你!”
王緒被抓,隨後被殺,造反成功,王潮成了這支軍隊的老大。
做了老大就要爲手下人謀出路,王氏兄弟首先整頓了軍紀,約束士兵,善待百姓,同時王潮感覺福建太偏僻了,不是好地方,那時候唐僖宗還在成都逃亡呢,王潮想着帶領大軍到成都去效忠朝廷。
這個想法真是神來之筆,福建和成都隔着千山萬山,千水萬水,先不說路上大大小小的攔路軍閥,單就時間上來說,估計這邊還沒走到半路呢,人家僖宗皇帝已經回到長安了。
這確實不是一個好主意,不過估計王潮也不是真心想去成都,他只不過是想找個藉口離開福建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到內陸的江西啦,湖北啦這些好點的地方去發展。
可是王潮走不了,老王家祖上曾因爲當官當的好,被老百姓攔着不讓走,現在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了王潮身上,他被當地的百姓給攔住了。
攔路的主要是泉州的士紳,其中有一個帶頭的叫做張延魯,他帶頭往大路中間一跪,拉住王潮說:“不能走!我們泉州百姓被欺壓太久了,你來的正是時候,麻煩你打下泉州,做我們的父母官吧!”
王潮說:“你們的父母官不好,我做了父母官就好了嗎?”
張延魯:“我們觀察你很久了,你嚴明軍紀,善撫百姓,就是我們要找的人啊!”
王潮犯嘀咕了,他雖然想離開福建,但士紳攔路這件事讓他看到了留在福建的好處——民心可用。亂世中想要擴充地盤最先要爭取的不就是民心嗎,既然這裡有現成的一座泉州城,還到處亂跑做什麼呢,勉爲其難打下來吧。
王潮開始攻城,這一攻就是一年多時間。
一年多後,泉州城坡,王潮入主泉州。
入主泉州后王潮再也不想走了,一方面是因爲泉州確實還不錯,毗鄰大海,交通便利,之後的宋朝還在這裡建立了市舶司,成爲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好不容易花了一年多時間纔打下來的城池,憑什麼放手呢?打死也不放手!
既然不放手,那就好好經營吧。王潮在泉州實行了諸如召集流民、輕徭薄賦、鼓勵生產、開通貿易、興辦義學等諸多善政,深得百姓愛戴。
佔了一座大城,那就是正規軍了,成爲了正規軍那就要做正規軍該做的事,王潮在對內加強治理的同時,對周邊山賊、流寇進行嚴厲打擊,討平了狼山賊薛蘊,兵鋒日盛。
做完了這些,可以向朝廷要證書了,但這時候王潮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沒有門路,怎麼和朝廷取得聯繫呢?
解決問題的方案在福州。
當時朝廷在福建地區設置了觀察使,治所就在福州,現在的福建觀察使是陳巖,泉州在名義上屬於陳巖的下級單位。
王潮向陳巖報告,說我已經取了泉州了,老哥你幫我向朝廷討要個官職唄。
陳巖是個老實人,心想你打泉州的時候怎麼不向我報告,現在要轉正的時候想起我來了,憑什麼。
但心裡有氣歸有氣,我們說了陳巖是個老實人,他是不會因爲這件小事和王潮翻臉的,畢竟幫對方向朝廷討要個職位也不費什麼事。於是陳巖表奏朝廷,爲王潮討來了泉州刺史的官職。
至此,王潮正式轉正了。
既然轉正了,那就好好過日子吧。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王氏三兄弟在泉州勵精圖治,深受百姓愛戴,同時王潮恭事陳巖,搞好與上級的關係,王氏三兄弟的名聲迅速傳遍了全閩。
幾年之後,身爲觀察使的陳巖病危了。陳巖膝下無子,感覺王潮這個人還不錯,是個治理地方的能手,所以他派人到泉州通知王潮,讓他到福州去接管軍政大事。
這一接管,接出了更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