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官辦銀行

餘額不足

正是考慮到經濟發展的原因,袁肅在一九一三年一月中旬時召開了一次都督府政治工作會議,轄區內八縣縣長以及所有軍事長官全部抵達灤州與會。這次政治工作會議是繼去年七月份召開的政治會議之後有一次大型政府會議。

此次會議與之前一樣,將政治工作與軍事工作設置爲兩個會場,只有在特殊議程時纔會進行軍政聯合會議。會議的主題名義上對新的一年政府工作的安排,以及過去一年的政府工作的總結,但實際上還是側重於轄區內經濟發展的穩定和保障。

袁肅首先提出的成立一家官辦銀行,並以這家官辦銀行爲基準,全面規範轄區內所有官辦產業的性質。在此之前他已經與省府取得聯繫,交談了關於成立官辦銀行的細節,而之所以與省府商議,自然是希望能將這個官辦銀行的資質提高爲省級官辦單位。

按照他的預想,這家官辦銀行將由轄區內各縣縣政府均攤出資,各縣縣政府所佔的股份比例合計百分之四十,此外大都督府再出資佔百分之二十股份,省府出資佔百分之十股份。剩下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一半用以招募私人財主入股,另外一半則作爲儲備股票。

官辦銀行的啓動資金爲一百萬銀元,各縣縣政府一共要出五十萬,大都督府只用出十二萬,省府則出八萬。而官辦銀行每季度進行一次賬務調查,每年年底則按照股份來分配盈利。按照袁肅頒佈最新的規定,官辦產業所有盈利都用作政府財政開支,簡單的來說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儘管從清朝開始官辦企業的性質皆是如此,但隨着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政治腐敗,很多官辦企業早已經成了貪污腐敗滋生的搖籃,豈不說辦事效率極低,更別說能夠將所得盈利真正投入民生建設。而事實上大部分官辦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根本沒有盈利,其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公款被剋扣貪污挪用。

爲了徹底改變這種現象,袁肅規定所得盈利按照股份劃分,除了民間募股之外,其餘各縣所分配的盈利必須上繳其中百分之四十到大都督府財政部,剩下的則用作各縣之用。而上繳到大都督府的資金,以及大都督府本身所獲得資金,將全部用作轄區各個方面投資和各種政策的執行。

對於各縣縣政府雖然有所異議,畢竟各縣參與投資而且還不是小數目,結果不僅要分攤大都督府和省府的股金,而且利益分配時還得再打折扣,實在是有些過分。可是考慮到這是走長線的利益,再者以袁肅大都督幹事實的作風,官辦銀行不僅能穩賺,而且所賺的錢也會反施轄區的建設,理應不會有虧。

退一步說,以袁肅目前手握重權,別說邀請各縣入股官辦銀行,哪怕是強迫各縣義務捐贈也是完全可能。

於是各縣縣長在經過一陣短暫的討論之後,大家都沒有任何異議。

袁肅將官辦銀行的名字直接定名爲“北方發展銀行”,既然是官辦銀行,而且又是省級單位,爲了今後能夠更好的吸引和開展業務,自然要有一個足夠大氣的名氣。他本人私底下也考慮過,自己所控制的肅業股份有限股份會借這個機會入股銀行,慢慢將民間散股都吞併,如此以來,自己將成爲這個官辦銀行的實際掌控人。

在官辦銀行討論會議結束之後,袁肅又連續召開了三場官辦企業的立規會議。

當然,他一開始是打算直接立法,只是考慮立法的程序更麻煩,而且還要跟各地諮議局打招呼,索性就直接定性爲立規。反正在他的推行之下,所有條文規定跟法律不會有任何差別。官辦企業的立規目的,就是要嚴厲規範官辦企業的制度,徹底擯棄以前無底洞似的官辦單位,儘快向新型官辦單位完成過渡。

經過三場會議的討論,決定大都督府將成立商務部,商務部的職責就是管理轄區之內所有商業機構,制訂符合實際情況的商業政策。除此之外,由商務部起草,經大都督府審查,制訂詳細的官辦單位相關規定。

袁肅還特別強調,所有針對官辦企業的規定一律以重典論處,這是他下定決心整頓官辦企業的第一步。越是有根深蒂固的惡習,越是要以快刀斬亂麻的姿態處置。

在處理完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袁肅又專門召開會議宣佈他將在轄區之內推行全新的戶籍制度,以及與戶籍制度掛靠的社會保障試行方案。

他要求各縣在年前完成人口普查以及頒佈新的戶口證書,今後所有大都督府頒佈的相關政策皆按照戶籍制度爲基礎來執行。

除此之外,他宣佈成立公民保障局,由公民保障局推出社會保障保險,而這份社會保障保險則由肅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肅業保險公司負責代辦。所謂社會保障保險,自然是與後世的三險五金一樣,是一種由政府進行直接補貼的社會保障。

不過按照袁肅的設計,他所推行的社會保障保險暫時分爲兩個項目,其一是養老保險,其二是教育保險。

養老保險的規定是從業人員只要交足二十年保險金,到五十二歲之後便能享受公民保障局每月提供的養老津貼,保險額固定爲一個月一塊錢,若是在官辦企業則官辦企業負擔五角錢、個人負擔五角錢。

當然,具體的執行細節還會另外由專業人員進行協商討論,包括中斷交保、中途退保以及未滿二十年交保等等現象的解決辦法。不過所有解決問題的辦法都基於考慮受保人的利益,畢竟這是官方的社會性保險,目的就是照顧老百姓。

而之所以暫時在官辦企業推行受保人與企業均攤保險金,是考慮現階段沒有社保法案,不可能強制民營企業來提員工分擔保險金。然而一旦退出社會保險的制度,相信很多用人單位會以社會保險做爲一種福利,就好比獎金、分紅什麼的。

教育保險即便是在後世都沒有社會性質的保險,全部都是商業保險的形式。袁肅之所以將這一類保險列入社會保險,正是考慮到現階段中國國內民智未開的局面,要想國家得到快速的發展,要想民族能夠團結起來,要想國人素質打下基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教育保險的項目一共分三類,其一是基礎教育,每個月交保兩角錢,三年之後即可由公民保障局供受保人完成啓蒙教育和小學階段的學業;其二是完整教育,每個月交納保險金一塊錢,第一期爲五年時間,隨後由公民保障局供受保人完成啓蒙教育、小學、中學階段的學業,第二期爲兩年,是保證中學階段完成學業之後入讀大學深造,同時在中學和大學期間還負責提供伙食費、寄宿費兩項。

其三是深造教育,每個月交納保證金一塊二角錢,保險期爲九年,保險內容除了提供完整教育項目的所有學業之外,還負責提供受保人出國留學。

此外,假如受保人沒有考入大學,或者考入出國留學的資質,公民保障局會根據實際情況返還部分保險金。

袁肅提出的社會保險制度讓與會者都感到很新奇,不過從介紹上來看,社會保險制度的出發點還真是爲了解決老百姓們的一些難題。眼下袁肅說什麼是什麼,大家自然不敢反對,考慮到保險是長線的活動,顯然其中還是有利可圖。

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70章 ,正式會商第89章 ,壬子新年第29章 ,洋河水庫第58章 ,鄂州對話第43章 ,簡而複雜第45章 ,以退爲進第18章 ,局勢變故第72章 ,新婚春宵第69章 ,驚天變故第97章 ,正月過後第96章 ,控制場面第34章 ,着手收網第15章 ,順利突圍第71章 ,英式裝備第57章 ,遇袁克端第49章 ,南北劇勢第51章 ,英人扶持第14章 ,少壯北洋第8章 ,似有變故第89章 ,先入鋪墊第13章 ,會蔣百里第8章 ,畢業策論第43章 ,新春正月第88章 ,控制戰爭第18章 ,一時衝突第28章 ,兩頭態度第40章 ,鴻門宴間第57章 ,華中綢繆第20章 ,鄭州軍事第76章 ,宮中對談第48章 ,河南新策第11章 ,起事前夕第18章 ,馮國璋言第25章 ,標部會後第7章 ,針鋒相對第88章 ,控制戰爭第57章 ,對簿一談第40章 ,鴻門宴間第62章 ,灤州隱士第81章 ,兩淮擴軍第41章 ,瀛臺大會第77章 ,神秘來賓第55章第11章 ,遼東反攻第51章 ,妖媚妖嬈第62章 ,張謇試探第23章 ,順勢而爲第21章 ,軍事部署第101章 ,漢口矛盾第1章 ,灤州郊外第42章 ,分配防區第78章 ,礦務公司第52章 ,商丘發展第9章 ,內部矛盾第24章 ,另有一手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48章 ,河南新策第62章 ,張謇試探第54章 ,重慶變勢第63章 ,制式產業第6章 ,不留俘虜第55章 ,戰火轉移第61章 ,汽車公司第1章 ,太子一黨第19章 ,最終試探第85章 ,初露野心第35章 ,制訂政策第47章 ,軍政會議第14章 ,少壯北洋第22章 ,進取商丘第27章 ,迎王懷慶第72章 ,新婚春宵第72章 ,整軍欲動第111章 ,孝感硬戰第24章 ,別有用心第29章 ,軍紀之亂第71章 ,重新聚力第57章 ,華中綢繆第45章 ,以退爲進第101章 ,漢口矛盾第55章 ,前往保定第23章 ,見張鎮芳第50章 ,叔父認侄第39章 ,袁氏家宴第78章 ,突然而見第96章 ,告一段落第40章 ,宴席之間第6章 ,不留俘虜第76章 ,慈善宴會第74章 ,先聲奪人第70章 ,擴編軍隊第66章 ,所謂顧慮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60章 ,訓練方案第87章 ,隨營學堂第60章 ,推波山雨第5章 ,進諫工業第6章 ,標部會談第11章 ,別有用心
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70章 ,正式會商第89章 ,壬子新年第29章 ,洋河水庫第58章 ,鄂州對話第43章 ,簡而複雜第45章 ,以退爲進第18章 ,局勢變故第72章 ,新婚春宵第69章 ,驚天變故第97章 ,正月過後第96章 ,控制場面第34章 ,着手收網第15章 ,順利突圍第71章 ,英式裝備第57章 ,遇袁克端第49章 ,南北劇勢第51章 ,英人扶持第14章 ,少壯北洋第8章 ,似有變故第89章 ,先入鋪墊第13章 ,會蔣百里第8章 ,畢業策論第43章 ,新春正月第88章 ,控制戰爭第18章 ,一時衝突第28章 ,兩頭態度第40章 ,鴻門宴間第57章 ,華中綢繆第20章 ,鄭州軍事第76章 ,宮中對談第48章 ,河南新策第11章 ,起事前夕第18章 ,馮國璋言第25章 ,標部會後第7章 ,針鋒相對第88章 ,控制戰爭第57章 ,對簿一談第40章 ,鴻門宴間第62章 ,灤州隱士第81章 ,兩淮擴軍第41章 ,瀛臺大會第77章 ,神秘來賓第55章第11章 ,遼東反攻第51章 ,妖媚妖嬈第62章 ,張謇試探第23章 ,順勢而爲第21章 ,軍事部署第101章 ,漢口矛盾第1章 ,灤州郊外第42章 ,分配防區第78章 ,礦務公司第52章 ,商丘發展第9章 ,內部矛盾第24章 ,另有一手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48章 ,河南新策第62章 ,張謇試探第54章 ,重慶變勢第63章 ,制式產業第6章 ,不留俘虜第55章 ,戰火轉移第61章 ,汽車公司第1章 ,太子一黨第19章 ,最終試探第85章 ,初露野心第35章 ,制訂政策第47章 ,軍政會議第14章 ,少壯北洋第22章 ,進取商丘第27章 ,迎王懷慶第72章 ,新婚春宵第72章 ,整軍欲動第111章 ,孝感硬戰第24章 ,別有用心第29章 ,軍紀之亂第71章 ,重新聚力第57章 ,華中綢繆第45章 ,以退爲進第101章 ,漢口矛盾第55章 ,前往保定第23章 ,見張鎮芳第50章 ,叔父認侄第39章 ,袁氏家宴第78章 ,突然而見第96章 ,告一段落第40章 ,宴席之間第6章 ,不留俘虜第76章 ,慈善宴會第74章 ,先聲奪人第70章 ,擴編軍隊第66章 ,所謂顧慮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60章 ,訓練方案第87章 ,隨營學堂第60章 ,推波山雨第5章 ,進諫工業第6章 ,標部會談第11章 ,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