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明升實降

bookmark

隨着談話越來越明顯,袁肅的心情也越來越不好,真沒想到即便是有叔侄關係也會“槍打出頭鳥”,。他當然明白自己的名望在北洋政府內部和民間基層有極大的提高,手中的權力和兵力也是越來越多,可好歹心中仍然惦記着協助袁世凱稱帝。如今帝制還沒有正式確立,反倒淪爲了“兔死狗烹”的遭遇,這如何能叫人心安?

這會兒他更不知道該如何接話,只能裝作一副深思反省的樣子默然不語。

“之前你可能因爲意氣用事,又或者確實是覺得應當如此佈置戰局,所以纔會主動出兵丹東,後來更是授意麾下縱火焚燒丹東。不管這件事對與錯,也不管現在是否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如此重大的決定,你原本就應該先行通報陸軍部再做決定。”袁世凱又說道。

“叔父,正所謂領兵在外,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小侄當時也是考慮正面戰場壓力實在過大,所以才被迫下令東線主動出擊牽制日軍,。”袁肅連忙解釋道。不過在這一點上他卻很是不服氣,要不是自己主動出擊佔據遼東腹地,別說不可能加快遼東戰爭結束,後面談判也斷然不可能從日本手裡索回部分土地。

很顯然,袁世凱是無事找事,無非就是找一個口實來教訓罷了。

“身爲一個真正的領導者,不僅僅是要顧慮戰機,同時還要兼顧對後事影響的預測。我可以說當時你絕對是抱着賭博的心態來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萬一賭輸了呢?你知道不知道,擅自出兵丹東,弄不好就會擴大戰爭的態勢,本來一開始輿論聲勢有利於我們,一旦戰爭擴大,影響到協約國在歐洲的戰局,英法兩國還會跟我們講道理嗎?”袁世凱加重語氣說道。

袁肅在心裡嘀咕着:他媽的日本有擴大戰爭的膽量和能力嗎?無非是一個概率罷了,這種概率低於百分之三十,老子憑什麼不賭?

不過縱然他心裡頗有怨氣,可也不能形露於色,只能繼續裝出一副知錯的樣子。

“克禮,我知道你心裡肯定不服氣,不過無妨,好在這件事總算有一個妥善的結局。叔父只是提醒你今後萬萬不可以再如此魯莽,畢竟不可能每一次都那麼幸運。但是還有一件事我不得不再好好與你談一談。本來中日雙方已經進入和平談判階段,你卻又接連在遼東發動反攻。我知你是想問談判桌增加對話的籌碼,可是你有沒有考慮過兩點?”袁世凱又道。

“還請叔父明示。”

“其一,你製造了沒有必要的戰事,單單就是在談判開始之後的那幾天反攻作戰中,營口方面的部隊就傷亡了一千五百多人,而這一千五百名兄弟的受傷或犧牲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你只不過因爲急於想向日方施壓壓力,可你究竟明不明白何爲外交談判?當年李中堂與日本人談判,前前後後談了三個月之久。此次我們握有優勢,日本人似乎蠻橫,那也不過是一時銳氣,等到談判拖延下去,英法兩國勢必不耐煩會介入其中,到時候日本人終歸還是會選擇妥協,。”袁世凱語氣不輕,甚至話語中還透露着幾分嚴厲。

既然袁肅已經明白袁世凱是在針對自己,他當然不會在乎袁世凱所謂的長篇大論,這時候無話可說不代表心裡不會反駁。只是他更清楚,自己也完全不必浪費時間來在心裡犯嘀咕,而是更應該來想出一個對策纔是。

“其二,還是那句話,你在魯莽的做出決定之前,可曾考慮過事後的影響?當初我便已經收到風聲,日本本土許多勢力都要求中止談判,改爲向遼東增兵,你可知道這是多麼危險的事?你還真以爲我們憑我們中國現在的國力,足以與日本一戰嗎?要不是因爲你的莽撞,或許在談判桌上我們大可將整個遼東都索要回來,豈會只是區區幾個山區的城鎮!”袁世凱語氣十分嚴肅的說道。

袁肅原以爲袁世凱只是給自己一些警告,所以尚且還能忍氣吞聲,可是當他聽到袁肅以歪曲事實來加強罪於自己時,立刻醒悟過來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警告那麼簡單。

直到此時此刻,他才真正的明白要想融進北洋集團這個圈子果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己只要稍微有一點氣焰就會遭到袁世凱的盯死,到底這層叔侄關係還是很不牢靠。當然,他也明白身爲真正的一國元首又是積極推行帝制,難免會擔心來自左右身邊的威脅。可處處打擊、時時算計,這未免也太過分了。

若不是當初他極力勸阻袁世凱收復青島,北洋政府又豈會有今時今日受萬民擁戴?就算是忌諱功高震主,也不至於這麼快就着手打壓。單單這一點就讓自己無從忍受。

“叔父教訓的是,小侄也萬萬沒想到事情竟會鬧至如此嚴重。在動身赴京之前,小侄還滿懷歡心,以爲這次舔爲不齒還算有一份功績,唉,卻沒想到險些是鑄成了大錯。”袁肅表面上裝出一副感慨萬千、知錯認錯的態度,但是他的這番話卻有明顯的一語雙關。

“克禮也無須自責,畢竟你還年輕,今後多加學習鍛鍊也未嘗不能辦大事,。所以過幾日對授勳之後,我倒是另外有所安排。其實我也知道,當初是因爲陸軍部有命令,你纔會有膽量發動反攻。這件事最大的責任還不在你。正好原陸軍次長徐樹錚現在都督遼東邊防軍務,我是有意安排你接任此職,索性留在中央好好學習學習、多積累一些資歷和閱歷。”

袁世凱隱隱約約聽出了袁肅不滿的口吻,可見這個年輕人還是沉不住氣,之前的種種姿態極有可能只是裝模作樣。

“陸軍部?如今陸軍部次長不是傅大人在代理嗎?”袁肅問道。他自然是不想到中央任職,這就等於剝奪了自己的實權。袁世凱既然這麼介意自己發展,實在是叫自己頗爲氣憤。

“既然只是代理,自然是因爲還沒有合適的人選。其實克禮你也不要多想其他,如今陸軍部那邊大多都是段芝泉的人,我早就想安排一些自己人進去。思來想去,你如今又名望又有一定資歷,更是我最信得過的人,當真是不二人選。”袁世凱語重心長的說道,說話臉上還帶着幾分慈和之態。

看着袁世凱這樣一副嘴臉,袁肅心中更是氣惱不已,若是真正信任那就不會來這一招明升實降了。事到如今,他不會坐以待斃,同時也深知如今自己多少是有一些斤兩,尤其還是在袁世凱推行帝制的關鍵時刻。

“叔父的栽培之意,小侄感激不盡。既然是叔父的安排,小侄自當竭盡全力在陸軍部爲叔父辦好事,絕不敢再有任何越俎代庖之舉。”袁肅若隱若白的說道。只不過他僅僅只是先答應下來,至於今後是否接受這樣的委任,又或者會不會有其他對策,還得慢慢思索纔是。

袁世凱見袁肅這麼果斷的便答應下來,反倒感到有幾分奇怪,心裡甚至還覺得會不會錯怪了袁肅。他畢竟還是希望能將袁肅培養成袁氏宗親裡面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物,不至於今後袁氏的大統正宗還要受制於人。

不過他也沒有再改變自己的主意,自己能捧起袁肅也能拉下袁肅,拉下袁肅同樣還能再捧起袁肅,無非是要看這個侄子到底是否值得信任罷了。

第80章 ,共和成立第70章 ,正式會商第96章 ,保定催電第14章 ,少壯北洋第64章 ,烏雲密佈第1章 ,擴大戰場第78章 ,突然而見第24章 ,其人之道第94章 ,背後陰謀第80章 ,三方保舉第81章 ,兩淮擴軍第21章 ,中央命令第43章 ,簡而複雜第52章 ,各有意外第38章 ,戰後善後第46章 ,集權之見第66章 ,帝制進言第17章 ,兩邊準備第77章 ,洋商企第34章 ,着手發展第47章 ,陸軍部令第50章 ,約談合作第90章 ,改制共和第73章 ,南北交鋒第55章 ,戰火轉移第33章 ,散播謠言第59章 ,安山喪禮第69章 ,一戰前夕第40章 ,宴席之間第23章 ,新的任命第35章 ,制訂政策第69章 ,急流直下第59章 ,安山喪禮第10章 ,各懷鬼胎第19章 ,趁勢而起第29章 ,洋河水庫第93章 ,鄭州事變第76章 ,試重機槍第93章 ,鄭州事變第57章 ,誘敵之策第54章 ,重慶變勢第43章 ,洪憲籌備第6章 ,討價還價第57章 ,誘敵之策第88章 ,另有算盤第71章 ,重新聚力第64章 ,臨時告誡第16章 ,兩頭行動第40章 ,新的編制第86章 ,三旅番號第77章 ,彼此利用第41章 ,瀛臺大會第35章 ,合擊圍堵第99章 ,隨縣之戰第57章 ,遇袁克端第46章 ,集權之見第96章 ,新式步槍第58章 ,錦衣回校第53章 ,暫定行程第3章 ,輿論手段第104章 ,水深火熱第83章 ,着手行動第15章 ,挑明來幹第13章 ,會蔣百里第95章 ,宴會酒色第24章 ,其人之道第43章 ,返回灤州第6章 ,不留俘虜第78章 ,突然而見第97章 ,開始進攻第53章 ,籌備工作第1章 ,江湖義氣第43章 ,返回灤州第60章 ,車站槍擊第37章 ,祭孔大典第60章 ,推波山雨第21章 ,公所典禮第100章 ,深夜突襲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66章 ,突來冷言第71章 ,炮兵計劃第87章 ,隨營學堂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61章 ,返回北京第30章 ,執掌大權第47章 ,護國帷幕第4章 ,劫掠銀行第80章 ,時局進展第71章 ,江湖小魚第49章 ,南北劇勢第84章 ,以理服人第42章 ,賭桌話談第63章 ,制式產業第55章 ,車站送行第48章 ,河南新策第61章 ,返回北京第89章 ,前線準備第35章 ,上海線索第84章 ,以理服人第34章 ,着手發展
第80章 ,共和成立第70章 ,正式會商第96章 ,保定催電第14章 ,少壯北洋第64章 ,烏雲密佈第1章 ,擴大戰場第78章 ,突然而見第24章 ,其人之道第94章 ,背後陰謀第80章 ,三方保舉第81章 ,兩淮擴軍第21章 ,中央命令第43章 ,簡而複雜第52章 ,各有意外第38章 ,戰後善後第46章 ,集權之見第66章 ,帝制進言第17章 ,兩邊準備第77章 ,洋商企第34章 ,着手發展第47章 ,陸軍部令第50章 ,約談合作第90章 ,改制共和第73章 ,南北交鋒第55章 ,戰火轉移第33章 ,散播謠言第59章 ,安山喪禮第69章 ,一戰前夕第40章 ,宴席之間第23章 ,新的任命第35章 ,制訂政策第69章 ,急流直下第59章 ,安山喪禮第10章 ,各懷鬼胎第19章 ,趁勢而起第29章 ,洋河水庫第93章 ,鄭州事變第76章 ,試重機槍第93章 ,鄭州事變第57章 ,誘敵之策第54章 ,重慶變勢第43章 ,洪憲籌備第6章 ,討價還價第57章 ,誘敵之策第88章 ,另有算盤第71章 ,重新聚力第64章 ,臨時告誡第16章 ,兩頭行動第40章 ,新的編制第86章 ,三旅番號第77章 ,彼此利用第41章 ,瀛臺大會第35章 ,合擊圍堵第99章 ,隨縣之戰第57章 ,遇袁克端第46章 ,集權之見第96章 ,新式步槍第58章 ,錦衣回校第53章 ,暫定行程第3章 ,輿論手段第104章 ,水深火熱第83章 ,着手行動第15章 ,挑明來幹第13章 ,會蔣百里第95章 ,宴會酒色第24章 ,其人之道第43章 ,返回灤州第6章 ,不留俘虜第78章 ,突然而見第97章 ,開始進攻第53章 ,籌備工作第1章 ,江湖義氣第43章 ,返回灤州第60章 ,車站槍擊第37章 ,祭孔大典第60章 ,推波山雨第21章 ,公所典禮第100章 ,深夜突襲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66章 ,突來冷言第71章 ,炮兵計劃第87章 ,隨營學堂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61章 ,返回北京第30章 ,執掌大權第47章 ,護國帷幕第4章 ,劫掠銀行第80章 ,時局進展第71章 ,江湖小魚第49章 ,南北劇勢第84章 ,以理服人第42章 ,賭桌話談第63章 ,制式產業第55章 ,車站送行第48章 ,河南新策第61章 ,返回北京第89章 ,前線準備第35章 ,上海線索第84章 ,以理服人第34章 ,着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