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淮安打探

到了第二天一早,張懷芝專程派來一名侍從官員,帶着幾封電文急急忙忙到第一混成旅臨時行營找到袁肅。旅部上上下下起初還以爲是什麼突發的噩耗,然而讀完電文之後才知道,原來是武漢、南昌方面齊齊傳來捷報,此次南下鎮壓革命軍的第一軍已經在湖北、江西兩省佔據絕對優勢。

不僅如此,電文裡還順帶提及了廣東方面的情況,廣西都督陸榮廷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夥同廣東宣撫使龍濟光合兵攻入廣州。

李烈鈞發起湖口起義只比上海起義遲了半天時間。事實上早在中央政府下令解除李烈鈞江西都督之職的通電下來那天,江西陸軍第一師師長歐陽武便已經陳兵南昌周邊。袁世凱給歐陽武的命令是出任江西護軍使兼代都督事,並要求其迅速控制南昌並逮捕李烈鈞。

然而歐陽武當初是與李烈鈞一起由江西武備學堂選派留日學生,不僅是李烈鈞的同窗同學,也是大革命時期擁護南京臨時政府的革命軍人。只不過他在此次“二次革命”的立場上有所持疑,再加上也希望能取代李烈鈞執掌江西大權,所以沒有選擇響應孫中山的號召。

但畢竟顧念昔日同窗兼革命戰友的情誼,歐陽武沒有即刻下令向南昌發動進攻,而是發電催促李烈鈞下野。

李烈鈞深知他個人在南昌根基不穩,於是當晚便撤退到湖口,又另行聯絡江西陸軍第二師師長劉世均,希望能策動其響應革命號召。

湖口雖然暫時遠離北洋軍威懾範圍,但此地並沒有多少兵士。李烈鈞前前後後籌備了許多天,又從江浙一帶資產家那裡緊急調取了一筆經費,這才勉強組織起了“討袁革命軍”。因爲時間倉促,“討袁革命軍”除了少部分地方正規軍之外,大部分還是臨時動員起來的民夫。而在所謂的“地方正規軍”當中,最“精銳的中堅力量”卻還是前清時的鄱陽湖水師,民國成立後改編爲水上警察。

湖口宣佈起義之後,由於歐陽武和劉世均皆是消極的態度,既沒有響應“討袁”,也沒有遵奉北洋政府的命令執行鎮壓。因此才一開始的兩天,討袁革命軍進展還很順利,甚至還反攻南昌,迫使歐陽武撤退到吳城。

整個江西省的討袁革命軍一共有兩支,除了李烈鈞所組織的這一隊人馬之外,另外還有昔日李烈鈞的部下林虎。比起李烈鈞倉促整隊的討袁軍,林虎一部原本就是大革命時期的一直新軍部隊,民國成立之後規劃在李烈鈞麾下,率領三個營人馬駐紮在餘江縣。

李烈鈞開始反攻南昌之際,林虎也隨即從餘江縣起兵,並一路高歌猛進的沿着官道快速進軍,意圖從南方進逼南昌。

到了二十日,北洋第一軍兩師三旅的兵力分別開抵湖北和江西與安徽交界地區。

第一軍總指揮段芝貴調派王佔元第七師攻湖北,李純兩旅進攻江西,後又調派張敬堯第八師進攻湖南。並且還聯絡駐紮九江的長江艦隊,由湯恩銘率領艦隊沿長江協助第一軍發起進攻。長江艦隊先在九江江面炮擊李烈鈞部,在遏止住李烈鈞進攻南昌的勢頭,並等到李純進入江西境內之後,這才又沿江而上來到湖北境內。

李純兩旅約五千人的兵力,雖然人數不算很多,卻大多裝備精良,陸軍炮兵掩護,江面又有艦隊支援。單單二十日這天中午,其部將飛快的奪佔南昌西北城鎮,進而向東南方向李烈鈞部發起強攻。

到二十日晚間,整個江西的形勢立刻扭轉過來。

在強烈炮火壓制之下,李烈鈞部甚至連還手的餘力都沒有,防線徹底崩盤,一路向贛南方向撤退。從南昌南部撤出之後,正好與趕到的林虎部會合。李烈鈞與林虎商議,南昌地理不利於討袁軍作戰,既沒有重火力支援,又要遭受艦艇的壓制,最好往南方轉移再做打算。

爲了避免兩路討袁軍遭到北洋軍合圍,李烈鈞與林虎依舊兵分兩路,一路經吉安到贛州,另一路則向東南方向轉移到撫州。

就在南昌失利的這一天,武漢同樣宣告失守。王佔元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擊潰武昌守軍,在沒有艦艇掩護的情況下又緊接着強渡長江,攻克漢口和漢陽。湖北討袁軍一路連續撤退,一直退入陽夏才勉強穩住陣勢。

放眼整個南中國,之前一直風風火火的革命聲勢,前前後後才經歷了五、六天的交鋒,頹弱之勢頓時顯露出來。

在看完王佔元送來的這些電文消息之後,袁肅也沒有做過多的表態。他相信這些電報是上面故意要求拿出來大肆宣傳,以彰顯北洋軍作戰勇猛,以及戰事彈指可定。可實際上距離“二次革命”徹底結束還有一段時間,眼下僅僅是大局上佔了優勢,面對化整爲零繼續負隅頑抗的革命軍,多少還是要有一番費神費力。

當天下午,袁肅與陳文年按照昨晚制訂的計劃,一人率領一個團分開南下。

袁肅與三團先行出發,徒步沿着官道向港城前進,預計需要三天的路程。不過相對這邊來說,他本來就不需要太過着急,哪怕剛到港城整場戰爭已經結束,到時候大可直接改道前往淮安,反而還省下不少麻煩。

陳文年則與趙繼時一直等到傍晚五點鐘,這才帶領第二團登上津浦線準備好的火車前往宿縣。他們會在宿縣下車,然後開始逐步佈置轉移到淮北的行程,當然也會調派一部分士兵繼續搭乘火車南下,直到與第一團南下的一個營會合。

五月底,華東地區普遍降下大雨,溼熱的天氣愈發明顯。

趙山河是在接到袁肅從濟南發來的命令第二天深夜時,帶領一營人馬由徐州到達淮安。

當然,在出發之前,他提前發到淮北的電文還是按照總鎮下達的指示,表示自己是途徑淮安前往鹽城。如今南京方面的戰事已經進入試探進攻階段,最終熬不住性子的張勳率領武衛前軍幾個江防營率先發動進攻。眼下江蘇境內的北洋軍都聚焦在南京,留守在淮安的第三旅也沒有太在乎趙山河這一營的人馬。

由於天色已晚,趙山河沒能進入淮安城內,不過卻在第三旅派來指引的一支後勤支隊帶領之下,先轉移到西南邊一個小鎮子上入駐下來。

第三旅旅長王金鏡,字耀庭,是與鮑貴卿同期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的老將。不過比起鮑貴卿,王金鏡還算是很客氣,沒有對第一混成旅這支雜牌部隊有太多的偏見,甚至還專門吩咐負責接應的軍官,但凡趙山河有什麼需要,則儘可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在安頓好營務之後,趙山河按照早先想好的計劃,盛情邀請這些前來接應的第三旅軍官留下來喝一頓酒。他取出在徐州時專程購買的兩瓶上好陳釀,推說一直找不到好機會喝酒,今日與幾位大人投緣,索性就開瓶解解饞。

第三旅的幾名軍官軍銜不高,面對趙山河這樣中層軍官的邀請,一個個都很是感動。考慮到現在又是凌晨時分,外面還下着淅淅瀝瀝的大雨,索性就留在這裡喝一點酒,明天一早再返回城內去。反正城內現在也沒什麼要緊事,他們這些基層軍官並無需要操心的地方。

趙山河請這些人喝酒,自然不是單純的爲了討好或者客套。早先在從灤州動身時,袁肅已經決定趁着此次南下佔據淮安和淮北,那從現在開始勢必要做好前期的鋪墊工作。

他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從這些人口中套取淮安的地方信息,以及第三旅留駐部隊近期的動向,這些都對自己接下來的行動有莫大的幫助。

就在營地臨時搭建的一座帳篷裡,吩咐炊事班做了一些小菜和乾肉,趙山河與第三旅的這些人圍坐在一起。一開始大家都還很客氣,畢竟官職有別,又是初次見面,理所當然會有所拘謹。可是酒過三巡之後,大家酒勁上頭,頓時便推心置腹起來。

從這些軍官口中透露的消息來看,淮安此處雖然沒有鐵路,不過卻是京杭運河的四大交點之一。地理位置處在江淮平原,又有長江三角洲的水源氣候,不可不謂是蘇北地區富庶的地區,經濟農業和商業的發展僅次於徐州。

淮安還是蘇北地區最大的岩鹽產出地,縣政府百分之六十的稅收全部來自於鹽稅。根據前清時期光緒年間的統計,淮安的鹽稅佔江蘇全省鹽稅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控制淮安,就能掌握江蘇全省五分之一以及蘇北絕大部分的經濟來源。任誰都知道,江蘇省內的富庶大部分皆是來自鹽利。

做爲京杭運河重要的漕運交點,淮安的商貿發展同樣是十分發達,尤其是糧業。

這裡沿河的城鎮多處都有大型糧倉,儲備的糧食量近乎可以以國家級來統計。第二鎮之所以在這裡設立後勤支撐點,除了交通之外,看重的就是這裡有現成的儲備糧,價廉物美,必要時還能省去勞師動衆從後方調運的麻煩,直接從地方採購。

至於第三旅留守在淮安的部隊,除了輜重營、工程營以及總鎮直屬的後勤營務處這些部隊會一直留下來之外,其餘的部隊將會在未來五天之內全部南下鎮江,與第三旅旅部會合。而旅長王金鏡明天下午便會啓程南下,到時候淮安這邊軍銜最高的便是總鎮直屬後勤營務處調度長。當然,這名調度處也僅僅只是一名營級軍官。

抿了一口酒之後,趙山河順勢問道:“這調度長是什麼來頭?”

一個侍從官夾了一口菜胡亂的吞了下去,酒氣熏熏的說道:“哦,此人正是咱們第二軍後勤總長章老總的表弟,據說還是馮都督的親戚,名叫陳祿衫。說句私底下的話,趙哥哥你可千萬別到處聲張,這姓陳的……隔兒……也不什麼正經人。”

趙山河湊近了一些問道:“此話怎講?”

那侍從官說道:“這不咱們纔到淮安也沒多久,六天……呃,不對,五天都沒到。這姓陳的把濟南發下的軍用物資倒賣了不少,然後又低價收購本地的精糧。上報到前線那邊,就說物資派發遲緩,只能本地收購。最後就把低價收購上來的精糧以高價報到上頭去。這小子,嘖嘖,就從中謀了不少油水。”

對方滿是酒氣的說話,趙山河一時沒聽懂,不過他沒仔細理會這投機倒把,反正只要摸清楚陳祿衫是個不乾淨的人就是了。

這時,另外一面軍官也跟着附和說道:“還不止,這小子還利用職務便利經營私鹽,也就這幾天的光景,販了不少私鹽到北邊去了。”

之前那名侍從官彷佛又想到了什麼,連忙又補充的說道:“哦,我記起來了。這陳祿衫與南京第二十一旅旅長陳叔亮是同族。”

立刻又有人說道:“那陳叔亮不就是馮都督的女婿嗎?”

趙山河有一些奇怪,連忙問道:“怎麼,馮都督的女婿現在竟然在南京?”

“可不是嗎?馮都督爲這件事可惱火的不行。老丈人授命南下鎮壓革命,這做女婿的一點也不開竅,居然還明目張膽的支持革命,支持孫逸仙。這不,如今在南京參與佈防阻擊咱們第二軍的,就有陳叔亮的這一支人馬。”

“原來如此!”趙山河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是若有所思的緩緩點了點頭。過了片刻之後,他再次端起酒杯,與衆人推杯置盞起來。

【歐陽武(1881-1976)字南雷,江西省吉水縣楓江鎮林橋村人。光緒七年生。自幼在吉安當學徒,從小習武,精通南拳、刀術和劍術,曾中清朝武舉人,爲江西武術界培養了大批人。1913年6月9日,袁世凱撤掉江西都督李烈鈞,任命歐陽武爲江西護軍使兼代都督事,同時授陸軍中將,兼江西第一師師長、軍事參議,所有江西陸軍各營均歸節制;6月20日暫代領江西都督,7月12日加陸軍上將銜,13日江西省議會開會,推舉李烈鈞爲討袁軍總司令,歐陽武爲都督,賀國昌爲省長,唯歐陽武稱病不出,因受袁世凱拉攏,對反袁鬥爭態度消極,31日被北洋政府褫職;8月9日歐陽武聞吳城失守,即棄職潛逃,兩營護兵被憲兵司令廖伯琅控制,15日“二次革命”失敗,歐陽武和李烈鈞共赴上海。】

第94章 ,防線告急第42章 ,一聲令下第34章 ,着手發展第23章 ,順勢而爲第6章 ,日本妥協第85章 ,初露野心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62章 ,青年北洋第42章 ,府院巧遇第82章 ,臨危受命第10章 ,學堂過審第48章 ,異人異志第98章 ,培植政府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20章 ,獨立事宜第7章 ,初步探討第94章 ,入股開灤第57章 ,軍火清單第7章 ,起義前夕第48章 ,遊說成事第92章 ,宴會過後第95章 ,學堂籌備第77章 ,彼此利用第33章 ,不容忽視第52章 ,西南事變第71章 ,炮兵計劃第40章 ,新的編制第12章 ,各有部署第74章 ,兩淮之想第22章 ,灤州交代第61章 ,學習方法第36章 ,仁卿態度第66章 ,帝制進言第18章 ,京城氣象第93章 ,酒後之言第55章 ,戰火轉移第98章 ,新的線索第20章 ,總鎮問話第98章 ,新的線索第62章 ,神秘女子第34章 ,着手收網第97章 ,正月過後第55章 ,前往保定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64章 ,楊度試探第38章 ,戰後善後第92章 ,先發制人第29章 ,洋河水庫第63章 ,制式產業第13章 ,不合時宜第24章 ,人滿爲患第74章 ,張家送別第7章 ,針鋒相對第78章 ,礦務公司第41章 ,瀛臺大會第35章 ,刀俎魚肉第6章 ,討價還價第98章 ,培植政府第65章 ,籌安謀策第26章 ,高順消息第35章 ,羣策羣力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98章 ,三方度勢第90章 ,發展工商第10章 ,小年宴會第19章 ,最終試探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36章 ,廣佈施恩第11章 ,遼東反攻第22章 ,進取商丘第22章 ,灤州交代第19章 ,最終試探第5章 ,伏擊日軍第28章 ,繼任賑災第51章 ,謀將加盟第15章 ,事發突然第24章 ,人滿爲患第92章 ,提前預手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2章 ,栽贓嫁禍第72章 ,刻意打壓第96章 ,告一段落第62章 ,張謇試探第35章 ,羣策羣力第18章 ,京城氣象第60章 ,訓練方案第76章 ,各有活動第36章 ,仁卿態度第89章 ,壬子新年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59章 ,約定與會第30章 ,雙面處理第19章 ,見宋教仁第62章 ,張謇試探第35章 ,上海線索第8章 ,畢業策論第5章 ,意在古物第15章 ,事發突然第53章 ,暫定行程第41章 ,再訪張府
第94章 ,防線告急第42章 ,一聲令下第34章 ,着手發展第23章 ,順勢而爲第6章 ,日本妥協第85章 ,初露野心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62章 ,青年北洋第42章 ,府院巧遇第82章 ,臨危受命第10章 ,學堂過審第48章 ,異人異志第98章 ,培植政府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20章 ,獨立事宜第7章 ,初步探討第94章 ,入股開灤第57章 ,軍火清單第7章 ,起義前夕第48章 ,遊說成事第92章 ,宴會過後第95章 ,學堂籌備第77章 ,彼此利用第33章 ,不容忽視第52章 ,西南事變第71章 ,炮兵計劃第40章 ,新的編制第12章 ,各有部署第74章 ,兩淮之想第22章 ,灤州交代第61章 ,學習方法第36章 ,仁卿態度第66章 ,帝制進言第18章 ,京城氣象第93章 ,酒後之言第55章 ,戰火轉移第98章 ,新的線索第20章 ,總鎮問話第98章 ,新的線索第62章 ,神秘女子第34章 ,着手收網第97章 ,正月過後第55章 ,前往保定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64章 ,楊度試探第38章 ,戰後善後第92章 ,先發制人第29章 ,洋河水庫第63章 ,制式產業第13章 ,不合時宜第24章 ,人滿爲患第74章 ,張家送別第7章 ,針鋒相對第78章 ,礦務公司第41章 ,瀛臺大會第35章 ,刀俎魚肉第6章 ,討價還價第98章 ,培植政府第65章 ,籌安謀策第26章 ,高順消息第35章 ,羣策羣力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98章 ,三方度勢第90章 ,發展工商第10章 ,小年宴會第19章 ,最終試探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36章 ,廣佈施恩第11章 ,遼東反攻第22章 ,進取商丘第22章 ,灤州交代第19章 ,最終試探第5章 ,伏擊日軍第28章 ,繼任賑災第51章 ,謀將加盟第15章 ,事發突然第24章 ,人滿爲患第92章 ,提前預手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2章 ,栽贓嫁禍第72章 ,刻意打壓第96章 ,告一段落第62章 ,張謇試探第35章 ,羣策羣力第18章 ,京城氣象第60章 ,訓練方案第76章 ,各有活動第36章 ,仁卿態度第89章 ,壬子新年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59章 ,約定與會第30章 ,雙面處理第19章 ,見宋教仁第62章 ,張謇試探第35章 ,上海線索第8章 ,畢業策論第5章 ,意在古物第15章 ,事發突然第53章 ,暫定行程第41章 ,再訪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