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前夕(三)

在大量斥候尋找下,王方翼終於圈定了兩個人選,一個叫阿史那咄撲,一個叫阿史那可賀。他讓手下將這兩人請來,李威與他們談了談,也沒說請他們的來意,看似隨意地交談了一下。無意中提出一些問題進行了討論。

其實是在進行最後的察看。一是看他們才能,沒有才能是不行的,象阿史那真,朝廷用他做了可汗,沒有起到好作用,反而起了嚴重的反作用。有才能還不行,還要看他們對唐朝的態度,以及對突騎施的態度。對唐朝態度要有一顆畏懼之心,對突騎施態度,要有一顆自立之心。

前面一條好辦,看一看,聽一聽,也不要他們是成吉思汗,大差不差即可。後面一條卻有矛盾衝突了,既有自立之心,又如何對唐朝效忠。這個衝突李威也沒有辦法解決,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大約談了一會兒,李威選擇了後者,言語誠懇謙卑,對百姓族人的態度也是悲天憫人。

決定了人選,李威讓斛瑟羅與唐休璟着手切割突騎施,將車鼻施以及其他一些小別部從突騎施切割出來,並且借斛瑟羅之嘴授封阿史那可賀爲車鼻施部葉護。自己也下了制書,於夷播海畔選了一塊領地,設了車鼻施州,讓阿史那可賀爲刺史。

突騎施部族民敢怒不敢言,族中幾乎所有貴族都讓唐朝抓了起來,如何反抗。除了憤怒外,還有擔心,害怕唐軍象對咽麪人一樣,對他們也來個滅族。這件事對其他各部震動也是很大的。

李威這纔將各部的酋長們召集在一起,主要是五咄陸部。

也將烏質勒喊來,先沒有談移民,而是談了稅務:“天山南北叛亂不休,我朝不得不派駐軍隊,也徵了一些稅務,這也是你們自己造成的。當然,我朝的一些官員品行不好,也是一方面。今天在此,我想將稅務明確下來,每年七戶人家合交一匹良馬,或者等價的牛羊糧食與金銀。於碎葉﹑龜茲﹑于闐﹑疏勒四鎮就近交納。”

在唐朝人心中,有的人將羈縻之地,完全視爲唐朝的領土,有的人卻將他們視作外番,外國,最好丟掉不管,李威心中卻不是這兩種看法。對羈縻之地的認識,就如同他身上這件皇袍,是皇帝,但只是一小半的皇帝。也就是說是唐朝的領土,只沾到一小半的邊。也不認同這個政策。

比如河中地區,說它是唐朝領土,若是自己不前來經營,是不是一場笑話?西域與大漠皆是如此,朝廷花了無數的代價,死了許多壯士,最後也未必能真正成爲唐朝的土地。於其這樣,不如象大食人那樣,利用武力,殘暴地將一切推翻重來,以後會不會長久下去不提,至少眼下能爲國家與百姓帶來大量的好處與貢稅。

也不是說非要一體化,但至少要象後來的一國兩制一樣,朝廷有很大的管轄權利,有一定的稅務,文化語言文字是將唐朝的文化語言文字作爲主流,向中央集權靠攏。各羈縻地可以保留一定的權利,但不能保留軍權。

唐朝推廣的羈縻制度已經“深入人心”,李威沒有辦法再改變了。除非象東突厥那樣來一個全族暴動,徹底推翻重來。所以李威只好做一些微調,加強管理。

移民是第一步,稅務是第二步。

稅務越簡單越好,將噶爾父子在吐蕃施行的牛腿稅搬了過來。吐蕃佔據西域時,也實施這一稅務,但換成了四戶一馬,四戶一馬也不重,然而實際上到最後,一戶一馬都不止,再到後來,連褲子都扒下來帶到邏些城了。

一匹馬在中原價格很高,可在西域,一區良馬價值僅在十五貫左右。劣馬有可能不足十緡。也不可能指望他們全部拿出部族中最好的馬匹,因此均攤下來,一戶僅交納兩緡不足的稅。

但是人多。

李威估測了一下,自肅州向西,天山南北到金山,各族百姓有可能有四百多萬人,七十萬到八十萬戶,僅是安西到碎葉一帶,若是全族動援,就可以擁兵四十萬(突騎施後來強盛時佔據這一帶的三分之二領地,勝兵三十萬)。朝廷沒有具體統計過,構成又複雜,一徵稅,會少掉一半。可就是那樣,能徵到四十來萬戶,也會有近八十萬左右的稅務。有了這筆稅務,足以能維持西域整個軍事的運轉,而且大量移民,保徵了兵源與糧草供應,西域危害將會下降一半。

可是衆人眼中都閃過一些猶豫。

李威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又說道:“這將會成爲定例,以後無論朝廷授派任何將領過來,都不得以其他名義加苛稅務,包括採取供給,都必須向各部用錢帛按市價購買。要麼對付外敵有軍事行動時,各部必須承擔兵役。除了這兩條外,官員不準用任何藉口騷擾各部。”

“這樣好。”幾部酋首一起響亮地答道。

對此唐朝以前一直含糊不清,有的是官員不好,有的是特殊情況,象杜懷寶就是如此,也許他想貪污,也許確實因爲唐朝增加了軍隊,入不敷出,於是讓加重了對各部的徵收,所以才造成阿史那車薄一反,許多部族響應的後果。

李威制訂了稅法,成了定例,變成了透明化,反而會減輕各部負擔。

但也不會是那麼回事,各部以後會想辦法逃稅,官員也會想辦法生出其他的名堂中飽自己腰包。只能說有比沒有好,也會減少一半的紛岐。

同意了此事後,李威才問道:“我一直很不理解,朝廷待你們不薄,政策也僅是羈縻,不象吐蕃人與大食人那樣魚肉,可你們爲什麼非要時常反叛?”

“陛下,我們沒有啊。”

“那爲什麼這麼多年來,天山南北,發生了那麼多次的暴亂,甚至有人不惜勾結吐蕃人入侵?”

“那不是我們。”

正等着他們這句話,李威接着說道:“既然你們不想背叛唐朝,爲什麼反對移民?難道不知道移民的真正作用是用來隨時隨地就近徵調一批軍隊,對付叛亂與外敵,同時又有充足的糧草供應嗎?難道你們看不出我將移民的地點選擇在碎葉,是因爲河中與吐火羅地區受到大食危脅,以後要重點拱衛河中與吐火羅安全嗎?”

有意混淆,移民最終用意還是擠壓突厥人的空間。不知道黑齒常之能弄來多少災民,若是能弄來二十萬,以後生育與不斷的遷移,有可能幾十年後,西域就能達到五十萬,甚至一百萬。過了一百年後,有可能會達到一百多萬,兩百萬。四戰之地,半耕半牧,就能保證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那樣的話,西域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唐朝的領地。

當然,對付大食人,拱衛吐火羅與河中安全,也是其中的一個任務,但不是最大的重點。

可那個人能猜出來李威心中的想法?

胡祿屋部族長張大嘴巴說道:“原來是這樣啊。”

“不是這樣,你以爲你們幾個小部族想謀反,能值得我親自前來,還帶了兩三萬人馬過來?”

這是赤裸裸的蔑視,然而想想以前的各個戰果,再看看人家的戰果,一個個反駁不得。

但打大食人,幾個人還是來了精神,說道:“陛下,讓我們也參加吧。”

“你們就是不參加,我也要強行將你們拉上來的。況且大食在波斯洗掠了許多財帛,也可以拿它來發展西域,使西域變得更加繁華,成爲我大唐最亮麗的風景線。”

“是,是。”更來了精神。

李威這纔看着烏質勒,說道:“烏質勒,雖然你犯了一些錯誤,不過我還給你一個改正機會。以後莫要再耍什麼小花招了,這世上比你聰明的人有很多。正好,你們幾個人全部過來了,再過兩天,各國使者來齊,我們一道商議。商議完了,你帶着你的家人與屬下返回去吧。”

“謝過陛下,”烏質勒大喜過望,伏下說道。雖然割去了近三分之一的族人,然而比送到長安養老好啊。

很快碎葉城熱鬧起來。

雖說是使者,此次各國出使的使者份量很高的,有不少是“國王”本人親自前來,即便是國王不來,也是王叔、王弟與王子,安國掌權的老太后都親自乘着車輦從安國趕過來了。

都是有份量的人,再加上各個侍衛,過來了數千人。甚至從來都沒有出自史書的一些小部族,比如東安國南邊只有八九百人的小雞國,國王也親自前來碎葉拜見。象這樣蛋大的小國家,有個屁用,純是湊熱鬧的。

來了這麼多人,不僅是唐朝的皇帝來到了西域,還有這個皇帝釋放了一個承諾,有可能會協助他們出兵大食。

一月之期已滿,幾乎沒有一個主要的國家挪了下來,甚至連謀夫城北邊的花剌模子,都悄悄地派了一個王子,前來叩見。

將各國尊貴的人物召齊,李威等他們拜見完畢,然後說道:“我有兩個疑問沒有弄明白,請各位指教。首先我們大唐不遠萬里,爲什麼要幫助你們河中各國?各位莫要說你們進貢,不到十年,僅安國向大食納稅以及被搶掠的財富就有可能達到兩千萬迪勒木。這麼龐大的財富,即便是你們安國一千年的進貢,也不會超過一千萬迪勒木。況且那一次你們進貢,我朝沒有隆重的回贈?再者,脣齒相依這麼簡單的道理,爲什麼你們不明白。河中地區狹長單薄,很難防禦。大食這些年內部有亂,波斯也沒有消化掉。一旦內部平穩,波斯消化掉。下一步必然是河中,先是安國,後是康國,然後是曹國,石國。一個休想逃掉,爲什麼你們不能齊心?不要說我們唐朝,少了你們進貢,對我們唐朝半點影響也沒有。但大食人善長熱帶地區作戰,過了天山蔥嶺,必敗無疑。就是他們吞掉你們整個河中,也不會危害唐朝一塊地盤。我們唐朝爲什麼非要不顧在不善長的地形,與這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不遠萬里,率領一羣不齊心的軍隊出戰?請你們給我一個出兵的理由。”

說完了,揚長離開。

一個個國王王子麪面相覷。

等了大半天,李威也沒有回來,也醒悟過來了,唐朝的皇帝想要從他們身上得到什麼,開始七嘴八舌的議論。吵了一天,第二天李威纔再次現身。

各國的使者立即表示,有的要納錢,有的要主動納稅,有的要納糧,不一而足。

聽他們說完了,李威纔開口說話。

第一個是將你們什麼王,什麼太后一起去掉,你們都是國王了,還與我們唐朝有何瓜葛。這一條很容易答應,很早就接受唐朝的冊封了。於是再度恢復唐朝十幾年前的編制。

第二條是讓子女進入長安學習,教他們唐朝的禮節文化語言文字,但不是什麼貓啊狗的都能塞入長安的,這些學習的王子一旦回國,必須成爲將來各部的繼承人。但李威着重地說了一句:“是讓我朝教你們繼承人以後如何做一個好皇帝的。”

與人質是兩個性質,事實上是培養將來各國親唐朝首領。

都臣服唐朝了,不親唐還能怎麼着?也沒有反對。

第三條是糧食,眼下的難關得要過去,用貨物與他們等價交換糧食。這不是條件,從唐朝內陸會運來大批的貨物,即便河中各國消化不了,還可以運向拜占庭,或者大食銷售。大食佔據了波斯,商道沒有隔阻,只是商人的地位比較低下而己,但依然有許多商人繼續進入呼羅珊與塞斯坦經商。提出這個條件,是後面一點,不過李威也不知道會移多少百姓過來,如果萬一糧食不夠的,請求各國支援。但不會太多。時間也僅是一年,一旦碎葉川開耕出來,到了明年自給自足,也不需要河中地區繼續支援了。

“請問陛下,會差多少糧食?”史國的國王問道。

商業發達,皆會算賬。若是唐朝移過來一百萬百姓,僅靠河中地區也是吃不消的。

“不會太多,具體的我現在也不清楚,有可能不會差,有可能會差一些。但有一個上限,若是差距十萬百姓的口糧,我會下制書,繼續從中原調來物資,與你們等價交換。”

從咽面得到了一批財富,但這些財富都獎勵下去了。不然將士沒有作戰的動力。要麼就是糧食與牲畜,糧食都沒有辦法維持幾萬將士的消耗,更不要說移民了。還有牲畜,這是留下來給移民自己放牧的,又不能動。甚至以後還陸續通過戰爭,或者購買等手段,繼續添置一批牲畜,交給百姓飼養。

但是幾年大食沒入侵河中,讓河中存儲了一批糧食,卻解了李威燃眉之急。交換方式,成本很低的,比如瓷器,運到河中損耗也很大,但價格不是以唐朝瓷器計算的,而是以河中地區價格計算的。因此,不是損耗,反而差價將從河中運到碎葉城的糧食損耗彌補上來。

各人心中繼續盤算了一下。既然交換,那個不能算的。頂多十萬百姓的口糧,對於整個河中均攤下來,負擔並不沉重,於是再次答應下來。

第四條就是宗教。

對此,所有人都忽然了,包括王方翼在內。他們全部低估了宗教的力量,李威說也說不清楚,只是強硬地說,祆教是你們祖先就遺傳下來的神靈,連這個你們都忘記了,而轉去信仰大食人的神靈,你讓我如何相信你們有堅決抵抗大食的勇氣。對伊斯蘭教李威不排斥,但對大食,李威很排斥。

這一條也答應下來。

各國的國王們同樣排斥伊斯蘭教,他們本身,包括何國的國王在內,全部信仰祆教。那一個願意信仰他國的宗教,無奈大食太強勢,因此不敢主動阻攔大食人傳教,這才導致境內一些百姓被誤導,改信伊斯蘭教了。

既然唐朝持強硬支持的態度,爲什麼自己還討沒趣,不去拜讀《通斯古經》,,而去讀人家的《苦蘭經》。

第五條是整合軍隊。

河中地區單論士兵個體,戰鬥力不弱。個人是一條龍,可編成了軍隊,缺少訓練,戰鬥力反而變得很悲哀。沒有大食人的入侵,李威很願意他們出現目前的狀況,好統治。然而有了大食人的入侵,必須要提高他們的戰鬥力。並且各國士兵數量很少,抵抗大食入侵,各國各部要聯手,這一來戰鬥力更變得低下了,所以往往幾萬軍隊十幾萬軍隊,卻能夠被大食數千士兵擊敗。越敗越沒有信心,最後只能臣服於大食,以求安寧。

他們越臣服,結果越糟糕。每年進貢的大批稅務,又滋養了大食人後勤供給,壯大他們的實力。這得一步步來,第一步是訓練整編他們軍隊。因此將河中劃成了康、安、石、曹、米、何、史、火尋與拔汗那九個部分,乘農閒之機,將河中所有將士整編起來,讓李謹行與薛訥、郭待封、江四斤、劉德言、駱務整率五千唐軍進入河中,分駐各國,

進行指導,進行訓練,以及傳授一些戰術。主要還是在安國,李謹行親自率兩千唐軍入駐沛肯城。

這是河中各國最想看到的,想都沒有想,答應下來。

第六條是要各國交待出他們能有多少精兵,要精兵,不能要老弱病殘的,訓練的也是這些精兵,一旦向呼羅珊與塞斯坦發起進攻,必須讓這些軍隊出動。但李威又說了一句:“不攻則己,一旦進攻,我將聯合吐火羅,以及突厥,甚至從西方動援拜占庭,向大食發起總攻。將波斯國重新扶立起來,讓他們成爲你們最堅實的第一道防線。”

後面不說,也會同意。大食人虎視眈眈,不是大食生,就是河中亡,勢不兩立了。況且假如唐朝皇帝開戰,唐朝必然拖下水去,難道唐朝這個聽說很有本事的皇帝,坐看自己率軍失敗不成?

所有人在腦海裡想了一下,各國將自己能抽出多少能上戰場的將士,說了出來。數量是可觀的,畢竟面積也不少,環境不象後世惡劣,因此人口密度不低,有了人口也就有了將士。結果合計了一下,居然各國將家底子抽一抽,幾乎達到九萬士兵。但開戰了,不可能全部抽走的,能抽走一半就算好的了。而且這個數量,也別當真,能當兩萬軍隊用,李威就笑得合不攏嘴了。

“那麼各位請回吧。”

“沒有了?”米國國王狐疑地問。

昨天唐朝皇帝丟下一句牢騷滿腹的話就走了,難道只是這個條件?可是除了讓他們支援一批糧食外,其他的幾乎不是條件了,改爲唐朝官職,是虛的,沒有人在意。讓子弟進入長安學習,看似人質,也是必須的,也是爲他們培養接班人。這算那門子條件?

“難道你們還想付出什麼?若是有,一旦波斯立國,遭到大食人圍攻,你們必須在後方提供強力的支援,千萬不要再做出以前那樣眼看波斯滅亡的傻事了。”

“是,是,陛下,我們願意永世效忠大唐天朝。”米國國王說完後,立即伏下來。比起大食人的殘暴,唐朝太好了。

“不用了,都回去吧,時間寶貴,時機來臨,說開戰就要開戰,畢竟我在西域不能呆太久。”

“喏。”

一個個高興的離開。

但李威不是不想剝削,不會嫌錢帛多了燙手,一旦反擊開始,大食這種進取不滿足的精神,會拉開反攻。這一戰也許是十年,也許是二十年,也許是一百年。河中這點家底子,遠遠填不夠的。大家都打完了,唐朝向西拓展也變得容易了,也變得容易統治。在他手中很有可能享受不到了,這是爲子孫留下的基礎。包括在歐洲的佈局,那更長遠。

很快各國使節離開,陪他們離開的還有李謹行五千唐軍。

但還沒有結束,李威要等泥涅師與阿史那都泥涅到來,還有張仁願能帶回什麼消息,各個斥候的情報,對呼羅珊仍然不瞭解,不瞭解就不能冒然開戰。並且還有移民,也要在戰前安排下去。不過戰爭的陰雲越來越濃厚了。

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49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下)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242章 高度第133章 絕色童姝毒餅皇后(上)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86章 前夕(三)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215章 烏龜第274章 無人聽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140章 定(二)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104章 會戰(五)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241章 誤會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117章 問琴(上)第66章 圖窮(上)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302章 元不是池中物(四)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145章 許府添丁 真相大白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5章 願春暫留第247章 親事(上)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28章 東都黃昏(七)第55章 進宮(下)第162章 啓航(八)第56章 出世與入世第211章 渡(上)第110章 會殺人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62章 和親(中)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255章 殖民第62章 和親(中)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481章 天上人間夢裡(五)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151章 問鼎(三)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104章 會戰(五)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274章 無人聽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243章 祥瑞第269章 竹籠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179章 合(七)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
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49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下)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242章 高度第133章 絕色童姝毒餅皇后(上)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86章 前夕(三)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215章 烏龜第274章 無人聽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140章 定(二)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104章 會戰(五)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241章 誤會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117章 問琴(上)第66章 圖窮(上)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302章 元不是池中物(四)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145章 許府添丁 真相大白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5章 願春暫留第247章 親事(上)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28章 東都黃昏(七)第55章 進宮(下)第162章 啓航(八)第56章 出世與入世第211章 渡(上)第110章 會殺人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62章 和親(中)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255章 殖民第62章 和親(中)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481章 天上人間夢裡(五)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151章 問鼎(三)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104章 會戰(五)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274章 無人聽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243章 祥瑞第269章 竹籠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179章 合(七)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