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

實際上t6坦克擋不住日`本人的81式反坦克炮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早在1923年的戰爭中就已經出現,不過當時日`本中的81式反坦克炮服役的數量並不多,而且當時的裝甲集羣勝利的太過於乾脆,使得了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不過這也和國內的坦克技術水平有關,當時的t6式坦克已經是中國所能夠拿出來的最先進的坦克了,即便是擋不住81式反坦克炮也得繼續大量裝備。在二十年後中後期陸軍也是覺得t6坦克無法滿足今後的戰爭需求,所以才研發了t9坦克。

第一裝甲軍的一系列報告中都是重點說明陸軍中現役的t6坦克已經無法滿足戰爭需求,要求獲得更加先進的t9坦克。

而一集團軍獲得第一批t9坦克卻沒有直接撥付給第一裝甲軍,而是單獨成立了一個獨立坦克營並配合第八軍作戰,這讓第一裝甲軍的方大山很不滿。

因爲陸軍中的裝甲部隊的將領向來是堅持坦克應該集中使用,中國陸軍的坦克除了一部分訓練坦克外,其他的全都是在三大裝甲軍中,步兵部隊裡是一輛坦克都沒有的。

所以給步兵部隊配屬獨立坦克營的做法讓方大山等一大批裝甲部隊的將領極爲不滿,生怕依舊陸軍會把裝甲部隊拆開了使用,陸軍內部裡可是有着一大批的步兵將領要求在步兵部隊中配屬坦克的。而且說哪怕是師級部隊中無法獲得坦克的配屬,但是軍級步兵部隊中至少也應該獲得一個坦克團的配屬。

以中國目前的工業能力來說,戰時狀態下一年生產個幾千輛坦克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問題是平時陸軍沒有那麼多軍費採購那麼多坦克啊,戰爭又不會天天發生,t9坦克定型後,陸軍花了兩年的時間一共也才裝備了幾十輛而已,真正的大批採購還是因爲1930年的經濟刺激政策才獲得了足夠的軍費。所以平時,陸軍能夠獲得的坦克數量是有限,如果說給普通的部隊也裝備坦克的話,那麼就會進一步削弱三大裝甲軍的坦克數量以及更新換代問題。

在方大山中將的堅持下,配屬給第八軍的那個t9坦克營被編入了第一裝甲軍中,不過由於新補充的t9坦克數量依舊太少,所以方大山要求獲得更多t9坦克的話是天天提,不但向第一集團軍司令部提,而且還直接報告到了陳敬雲這裡來。

看着方大山發來的請求撥付更多t9坦克的電報,陳敬雲苦笑一聲,這些前線的將領爭起新式裝備來一個個都是這個樣子,一點也不顧忌吃像太難看。

搖頭笑了笑後,陳敬雲放下那電報就沒管了,不是他不想給第一裝甲軍配屬更多的t9坦克,而是現實情況不允許。

方大山只需要管他的第一裝甲軍,而李連陽也只需要管他的第一集團軍,但是他陳敬雲卻是要睜大了眼睛關注全球的局勢。

日`本國內已經進行了全面動員,根據軍情處從日`本發回來的報告來看,日`本人哪怕是歷盡了安州戰役的慘敗後,儘管導致了日`本陸軍的多位高層將領受責,但是並沒有打擊到日`本人的信心,他們依舊想要繼續打下去。

哪怕陳敬雲不願意相信,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這些日`本人就像是瘋子,絲毫不管不顧他們國內的經濟情況以及朝鮮戰場上巨大劣勢,而是選擇繼續打下去。除非中國陸軍能夠徹底攻佔朝鮮並消滅日`本在朝鮮的部隊,不然別想日本人能夠低頭。

日`本人那邊還好,就算繼續打下去陳敬雲也有信心能夠勝利,不過中日之間的戰事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月,由於兩國之間的戰爭導致了中日兩國海軍相互進行了海上封鎖。中國海軍處了意土封鎖對馬海峽外,還派出了潛艇和水面艦艇到其他海域打擊日`本的運輸船,在海洋上只要發現了掛着日`本旗幟的船隻,基本都會進行擊沉。

同樣的,日`本海軍也對中國的海上運輸進行着同樣的事情,這兩個多月中中國的衆多船隻已經被日`本海軍送進了海底。

這種情況下,迫使了中日兩國的本土船隻大幅度暫停了國際運輸,而必要的國際貿易運輸都是選擇了其他國家的船隻來進行運輸,雖然說這並不會讓中日兩國的進出口貿易停止,但是運輸成本也是迅速上漲的,從而讓國際貿易的成本進一步上漲,這對於本來就因爲世界經濟危機而嚴重萎縮的國際貿易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了。

儘管有着諸多的問題,不過決心打下去的話日`本那邊的問題實際並不大,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能夠下多大的決心去進行這場戰爭。

此外,中日兩國爆發戰爭後,也是在國際上引起了一系列的反應,歐洲和美國自然是對中日兩國的戰爭毫無意見並支持的,表面上說着讓雙方冷靜並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但是英國和法國等一票歐洲國家恨不得日`本和中國來一場生死大戰,最好是來個兩敗俱傷,省的中日兩國挑戰他們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統治。一戰後,中日兩國這兩個亞洲國家在國際上越來越活躍,尤其是中國更是在國際上發出了越來越多的聲音,甚至傳出了亞洲是屬於亞洲人的亞洲這種論調。

而很有趣的是,作爲死敵的日`本人竟然是極爲贊同中國提出的這種論調,並提出了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號稱以日`本爲主,中國爲輔建立起一個東亞共榮圈。

中日兩國都是主張亞洲人掌控亞洲,但是他們的分歧就是,日`本人認爲東亞共榮圈是應該以日`本爲主,其他亞洲國家爲輔。而中國則是認爲自己纔是東亞的老大,其他國家包括日`本人都得乖乖聽話。

中日兩國的戰爭,某種程度上就是爭奪東亞主導權的一場戰爭,誰贏了誰就能夠擁有亞洲地區的話語權。

而不管誰是亞洲的老大,英法等歐洲國家都是不願意看見這種事情出現的,所以恨不得中日兩國打生打死,最好是來個兩敗俱傷,然後英法等國就來一個重返亞洲,重新掌控中國和日`本的軍事和經濟事務。

英法等國是如此想法,而蘇俄的想法就是更簡單了。

中國是蘇俄的敵人,陳敬雲是分裂俄羅斯的最大凶手,蘇俄恨不得中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沒有了中國在背後撐腰,憑藉一個要工業沒工業,要人口沒人口,要農業沒農業的俄羅斯共和國,根本就擋不住蘇俄大軍的進攻。

只要中國無法支持俄羅斯共和國的話,蘇俄統一俄羅斯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可是陳敬雲視鄂木斯克爲中國西北地區的最重要屏障,視西伯利亞爲中國的戰略防禦區,而分裂俄羅斯,從而避免讓中國的漫長北方邊境線隨時處於蘇俄大軍的威脅更是陳敬雲一直所做的事情。

要不然中國爲什麼要投入這麼多的力量支持俄羅斯共和國呢,爲的就是保障中國那漫長的北方邊境線。

他寧願常年在鄂木斯克地區駐紮三四十萬的部隊和蘇俄進行戰略對持,也不願意讓蘇俄統一俄羅斯後,被迫在整個北方邊境線部署數百萬大軍。

正是因爲這種利益衝突,所以蘇俄一直都把中國視爲敵人,甚至嚴格上來,中國目前還和蘇俄處於戰爭狀態呢,蘇俄和俄羅斯共和國以及中國這三方所簽訂的可不是和平約定,而是臨時停戰條約,而且理由是很可笑的人道主義。蘇俄和中俄兩國爆發戰爭的話,都不用宣戰直接開戰就可以了,簡單方便。

恨不得中國四分五裂陷入混亂的蘇俄可是花了不少心思,1924年中國爆發的大規模罷工就是蘇俄背後支持的。

眼見中國又一次和日`本人打起來,蘇俄自然不可能一點反應都沒有,就算哪怕最後蘇俄不出兵,但是通過增兵前線也會對中國造成極大的壓力,迫使中國在和日`本進行戰爭的同時,也必須在西伯利亞地區投入更多的兵力。

這也是爲什麼中日都開戰兩個月了,但是西伯利亞地區的中國駐軍非但沒有被抽調回國內,反而是處於高度戒備裝備。不但是中國駐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就連盟軍的俄羅斯國防軍也已經進行了軍方內部的動員,部隊取消休假,並向鄂木斯克前線補充了大量的作戰物資以及部隊。

現在鄂木斯克地區雖然說依舊保持了表面上的平靜,但是雙方都已經是高度戒備,前線部隊實際上已經處於了戰備狀態,一個擦槍走火都會讓緊張無比的雙方爆發大規模戰事。

鄂木斯克周邊地區雙方雲集百萬以上的兵力,在鄂木斯克戰區,中國有着二十餘萬部隊,俄羅斯國防軍有着四十餘萬,而在哈薩克地區雙方加起來也有着二十餘萬部隊,而在不遠的後方更是有着數十萬的預備隊,中俄兩國在西伯利亞前線的總兵力可是常年保持百萬以上的。

而對面的蘇俄部隊也不少,加起來一樣超過百萬,雙方的漫長戰略對持線上,兩者的軍隊數量加起來高達兩百餘萬。

如此規模龐大的部隊一旦打起來,激烈程度遠遠不是朝鮮那邊的戰事可以比較的。

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95章 北京兵變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83章 軍制改革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82章 左將軍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230章 問與答第369章 十九號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835章 h1直升機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66章 福寧公司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143章 飛鴻號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917章 F5對P51(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969章 北非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055章 分析(一)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394章 蔡秘書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
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95章 北京兵變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83章 軍制改革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82章 左將軍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230章 問與答第369章 十九號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835章 h1直升機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66章 福寧公司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143章 飛鴻號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917章 F5對P51(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969章 北非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055章 分析(一)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394章 蔡秘書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