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分析(一)

表面上看第三師的乙戰鬥羣在克查赫衝突裡獲得了極大的戰術優勢,前後數個小時的戰鬥中發揮比較出色。但是這個時候就必須考慮到一點:那就是第三師並不能普遍的代表整個中國陸軍,因爲這個第三師是整個中國陸軍裡頭的精銳部隊!

目前駐紮歐洲的十幾個重裝機械化部隊以及十幾個摩托化步兵師清一色都是中國陸軍的一線部隊,其中的第三師更是和第一師、第二師、第九師、第一裝甲師並稱爲陸軍五大王牌。

然而這樣的王牌部隊打一個普通的美國陸軍摩托化步兵師,竟然沒能夠取得徹底性的壓倒優勢,這要是換成了中國陸軍中的普通化步兵師去打,估計也就取不到什麼優勢了,而要是換成二線部隊去打,那還不得完敗啊!

所以當陸軍參謀部作戰部那份分析克查赫衝突的報告送到陳敬雲面前的時候,讓陳敬雲皺眉不已,他也是沒有想過美國陸軍的戰鬥力不差,但是卻沒有想到對方的一支普通步兵師竟然也能正面抗衡自家的王牌部隊,如果這是普遍情況的話,那真要是打起全面的常規地面戰爭,勝敗還真不好說!

陳敬雲自己也是知道,表面上中國陸軍號稱擁有千萬陸軍,更自詡爲世界第一陸軍,但實際上中國陸軍自身存在着不少問題。首先是人員上,絕大部分的高級將領都是內戰時期出身,他們的觀念普遍還停留在二三十年代甚至一戰時期,跟不上新時代陸軍的發展步伐,不客氣的說陸軍現在就是固執保守的老傢伙太多了,完全不同於中國海軍的高級將領羣體,以關時傑、呂健、陳紹寬等人爲代表,他們清一色都是三十年代後崛起的新生代將領,中國海軍裡的航空派可是出了名的激進,因此從整體上來中國海軍是充滿了激情的,和死氣沉沉的陸軍完全不同。

陸軍的中低級軍官裡頭,也是嚴重缺乏戰爭經驗的薰陶,儘管過去數年的多場對外戰爭當中讓不少基層軍官獲得而來鍛鍊,但由於這些戰爭持續時間較短,而且說實話對手都不咋滴,軍官們從中所獲得的戰爭經驗都非常有限。

至於普通士兵也普遍存在戰爭經驗不足的問題,二戰各大參戰國裡頭,中國是唯一一個還保持士兵正常服役的國家,從二戰前到今天依舊保持着士兵三年的義務服役時間,而其他國家呢,因爲連年持續戰爭的因素大多數都已經是沒有正常退役,很多士兵都是打了三四年,甚至五六年仗的老兵了。

裝備的情況要好一些,中國陸軍的裝備性能不說全球第一,但是除了美國外,其他國家還真比不上了,即便是美國,在部分裝備的性能上也是不如中國陸軍,比如t18坦克,1944年式自動步槍,不過部分裝備上的性能優勢影響不了大局,以美國的技術水平,要設計出來更先進的裝備不是難事,而要大規模裝備更不是難事。

陳敬雲的思緒略微轉了一圈,發現打常規戰的話,中國除了人員的數量優勢外,其他的優勢就不明顯啊。

如果真要打起來而且還想要贏的話,陳敬雲覺得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繼續擴軍,一千萬陸軍不夠,就來兩千萬陸軍甚至三千萬,也不用全都是重裝部隊,普通的步兵部隊就夠了。這樣用人堆也能夠把美國給堆死了,美國的人口比中國少那麼多,現在中國武裝了一千多萬的海陸空三軍對國內影響不大,國內的工廠和農業都還保持穩定生產,也沒有出現勞動力的緊缺,甚至除了農村婦女外,城市家庭的婦女都還和戰前一樣當全職太太,城市婦女大規模就業的情況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出現。而美國那邊海陸兩軍加起來總兵力目前已經超過一千萬,雖然美國人還號稱要繼續擴張,要把陸軍擴張到兩百個師,但是他們現在的工廠和農業都嚴重缺乏人員了,而且被迫讓大量婦女走進工廠,即便大量婦女補充到生產體系來,他們依舊找不到更多的青壯年擴軍了,所以美國人哪怕是把全部人力資源都發掘出來,都武裝不出兩百個師來。

也就是說,在人力資源上,中國是佔據絕對優勢的,而這一部分的人力資源有了工業支撐後,那怕武裝出來的都是普通步兵部隊,不是什麼重裝機械化部隊,但三四千萬的龐大陸軍一樣足以橫掃世界。

當然,這些都是假設情況,事實上不管打還是不打,中國都不可能武裝其三四千萬的陸軍來,不是說沒這個能力,而是沒這個必要,真要和美國開戰那就絕對不是一場常規戰爭,首先扔的就是核彈,一輪核彈扔完了,戰爭也就結束了,誰還和你打常規戰爭啊!

陸軍一票高層被克查赫那邊的戰役結果極爲不滿,而且就連陳敬雲也是喊來了沈綱和陳儀等幾位陸軍大佬,雖然表面上談的依舊是陸軍後續發展事宜,但是從談話的內容以及當時陳敬雲的態度來看,陳敬雲對如今陸軍的戰鬥力是極爲不滿的,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陳敬雲已經向沈綱以及陳儀兩人透露了要進行陸軍改革的口風。

至於怎麼改革,力度有多大,這些東西陳敬雲就沒有說了!

就當中國陸軍對克查赫戰役的結果不滿,並開始反思以及探討改革的可能性的時候,美國那邊同樣是被中國陸軍的戰鬥力給嚇到了。

一場克查赫衝突,可是把中美兩國陸軍的高層都給嚇到了。

華盛頓,馬歇爾看着手中第5集團軍發送回來的報告,眉宇緊皺!

“我們兩個坦克營加起來,坦克總數超過一百二十輛,面對中國人的六十多輛坦克,竟然還有如此大的損失!難道他們的t18坦克是無敵的嗎?還是說克拉克的指揮能力足以勝任?”杜魯門總統更加生氣。

馬歇爾雖然也皺眉,但是面對這個問題,他覺得還是有必要爲克拉克辯解的:“衆所周知,中國人的t15坦克和t18坦克已經大規模服役,而且他們派遣到歐洲的部隊也都是這兩款新式坦克,然而我們在意大利的部隊中,大量的主力坦克還是m4,新型坦克m26不足三百輛,而當時參戰的兩個坦克營中,只有第751坦克營擁有一個m26重型坦克連,剩下的都是m4坦克,加上第767坦克營抵達的時間太晚,主要的戰鬥還是發生在第751坦克營身上。前中期我們都處於裝甲力量的弱勢,而後期反攻的時候,敵軍又已經構築了完整的防禦陣地。以老式坦克對抗新式坦克,以劣勢兵力對抗優勢敵人,能夠取得這個戰果已經是不錯了!”

馬歇爾之所以皺眉,並不是因爲他對前線部隊的戰術能力不滿,而是對於未來的擔心,身爲陸軍將領,他非常清楚現在以及未來的地面戰爭裡頭,坦克就是絕對的主力,而坦克性能以及數量就成爲了衡量陸軍戰鬥力的標準。

現在美國陸軍面對中國陸軍,最大的劣勢就是缺乏性能足以對抗t15\18系列坦克的先進坦克,縱然年初開始美國已近大規模量產m26重型坦克,但是在實戰中,m26坦克對抗t18坦克的卻是佔據不到優勢,甚至還處於一定的劣勢。

www● ттκan● ℃O 作爲一款研發時瞄準t15坦克和虎式坦克爲目標的重型坦克,m26的性能已經算相當不錯了,然而在克查赫和t18坦克的實戰對抗中,卻是依舊暴露出來諸多的問題。

首先是火力上,克查赫的幾個實戰例子當中,m26坦克m3型90l53主炮在發射鎢合金apcr穿甲彈的時候,嘗試過在2000米,1600米,1300米和1000米正面攻擊t18坦克,然而只有在1300米以及1000的這兩個戰例中取得了正面擊穿,其他的兩個戰例都沒有擊穿t18坦克。也就是說,在實戰當中,即便是m26採用美軍內數量稀少的apcr穿甲彈,都很難在1500米以上的距離擊穿t18的正面首上裝甲,更加不用說那180毫米厚的炮塔裝甲了。

採用鎢合金apcr穿甲彈都如此困難了,那麼採用普通穿甲彈的時候,別說1500米了,就算是一千米都很難正面擊穿t18的首上裝甲。

然而作爲對比,t18坦克在發射鎢合金apds穿甲彈的時候,足以在2000米以上的距離擊穿m26坦克的正面,而在1300米的距離上,發射普通穿甲彈apcbc的時候,也足以擊穿m26的正面裝甲,當然這個距離上沒有任何一箇中國坦克兵在對抗m26的時候會使用普通穿甲彈,除非是apds穿甲彈打光了。

至於防護能力,兩者的車體正面都相當,炮塔上t18要勝過m26,其他的側面之類的,大家都是屬於一炮穿的貨色,因此總體來說,兩者的防護能力是相當的。

而機動能力,t18憑藉sv700發動機的七百匹馬力,完爆m26以及同時代的任何一款同噸位坦克。

而衡量一個陸軍強大與否,數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t18坦克在中國陸軍已經裝備了大約五千輛,而且還在繼續生產,準備全面替換t9\12系列坦克。而美國的m26坦克由於裝備的時間比較晚,雖然月產量也非常高,但是如今也不過生產了三千多輛,而且很多都還在美國國內,沒有抵達歐洲。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中國陸軍去年開始就對t15坦克進行大規模的技術升級,把t15坦克的早期型t15a、t15b升級爲1944年期間生產的最新型號t15d。二戰當中,各國都是對現役坦克進行密集多批次的改進升級,比如蘇俄的t34,從開始的76.2毫米主炮升級到85毫米主炮,同時防護能力也是得到了極大飆升,動力系統也是改進良多,所以1945年的t34坦克和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的t34坦克是差距極大的。

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36章 軍服肩章第36章 軍服肩章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619章 桃花情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1024章 忍讓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208章 空襲(二)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1002章 兄弟(一)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37章 擁袁通電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46章 丫頭換裝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5章 光復餉
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36章 軍服肩章第36章 軍服肩章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619章 桃花情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1024章 忍讓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208章 空襲(二)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1002章 兄弟(一)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37章 擁袁通電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46章 丫頭換裝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5章 光復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