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

地皇三年一月初,離開馮勤的家鄉繁陽縣後,行春的隊伍向東北方行進,漸漸進入魏縣地界。

一個看似車軲轆話的問題從第五倫口中問出:“魏縣爲何要叫魏縣?”

聽起來是“倫何以爲倫,秀何以爲秀”一樣的廢話,但第五倫確實疑惑好久了。

“我聽說,古時魏侯國兆隊(河東),而戰國時的魏國也將都城定在安邑,所以那一帶稱之爲西魏。”

“可這大河之北,只屬於魏國不過百餘年,而後就歸了趙國。爲何卻設了魏郡,又有了魏縣?偉伯,你且說說。”

馮勤倒是很清楚這些郡中掌故,立刻應道:“本地原名棘蒲縣,據說魏武侯時,曾建別都於此,築城,多有魏國公子官吏來此居住,當地遂稱之爲魏城。”

原來,本是本地人對統治者聚居區的稱呼,可到了漢朝,重新給各郡定名時,一聽當地人“魏城”的叫法,遂命名爲魏縣,郡爲魏郡。就這樣沿用下來,戰國時本該是趙人的當地百姓,如今已以魏人自居——不過到了兩千年後,這裡劃歸了邯鄲市,又成趙地男兒了。

Www● ttκa n● ¢ ○

魏縣就在半日路程之外,但第五倫卻不急,讓馬援帶隨行的三百流民兵在亭驛休憩,他自己則吩咐門下五吏和親衛臧怒,往東:“先帶去看看大河故道。”

遠遠能望見猶如長城般的黃土塬出現在地平線上,馮勤年輕時來過這邊,指着它們告訴第五倫:“郡君,那便是趙垣,戰國時齊趙以鄰爲壑,便在此築河堤。”

等近了時,第五倫登上土垣,放目望去,在依然冰封的大地上,看到了一條壯觀的蚯痕!

它從西方逶迤而來,橫跨冀土,仿若遠古巨蛇爬行留下的痕跡,但地勢卻反高出周邊許多。

這便是黃河故道,由於多泥沙、渾濁的河水在齊、趙大堤的夾峙下流動,塑造出了一條真正的懸河,河牀高高在上,殘堤更高。

崗上的寬闊凹槽裡,殘存着一些凍住的沼澤和水窪,春天的時候,這裡應該滋長着半浸半露的簇簇叢叢,還有大片的荒沙崗子,間錯着樹林和灌叢。

偶爾還能看到地上有密密麻麻堆積的魚骨蚌殼,白森森的,像是巨獸死去留下的骨骸。

天下有成千上萬條河流,唯黃河脾性格外暴躁,自春秋時起,她曾在這條故道奔騰了六百年,但就在始建國三年(公元11),卻又暴躁地拂袖而去。

第五倫在將馮勤叫上堤來,問他道:“當年河水決口的時候,偉伯多大?”

“十三四歲。”馮勤比第五倫大幾歲。

“還記得當時情形麼?”

當然記得。

馮勤一閉眼,就能想起那年秋天,整個魏成郡吃都吃不完的魚肉腥味。

當時他還是個孩子,在家中讀書,忽然被鄰家孩子興奮地跑來,說河水乾了,大家都在撿魚。

孩子們立刻往一天路程外的大河趕,抵達後上去一看,果然昔日浩浩湯湯寬達數裡的大河,居然在本該是豐沛的季節乾涸!

那些水窪裡滿是垂死掙扎的魚,一條擠着一條,魏地人的年輕人像是瘋了一樣下去撿。

但與年輕人的興奮不同,在老一輩的臉上,馮勤只看到了驚愕、畏懼和絕望。甚至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一屁股坐在土堤上,像失去母親的孩子般痛哭流涕。

“萬事休矣。”他們是這樣對天哭嚎的,那時候馮勤還不明白。

因爲黃河是在治亭郡濮陽附近決口的,魏郡運氣極好,不在黃泛區,躲過了大水滅門的慘劇。可東南方的兗州、青州就慘了,黃河一旦失控,就跟脫繮的野馬般到處亂流,尋找新的河道,導致十幾個郡遭災,無數人失去家園,百姓流離失所。

鄰居們一夜之間失去了一切,而魏成郡的受災是持久而緩慢的,黃河離開故道後,魏成的氣候就越來越怪。雨雪不再按節氣來,莊稼也不好種了,剛開始覺得這條惡河遷移是好事的魏地年輕人,在被生活毒打後,開始思念她。

因爲那是王莽當上皇帝后第三年發生的事,漸漸就有人說,這是上天給亂臣賊子的警告,開始有人流傳翟義還沒死,有人說成帝子劉子輿還活着,”思漢“的潮流,便是從那一年開始的。

馮勤也問了第五倫一個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大尹在朝中,可知皇帝當年,爲何不遣人來使大河歸於故道?”

第五倫還真知道一點,因爲他的老朋友桓譚,在大河決口時正好擔任大司空掾,分管此事。

桓譚還奉命替王莽主持水利專家們的工作會議,做了記載,聽說第五倫要來魏成郡,便將那份文書交給他看,第五倫觀後,頗有裨益。

第五倫是想引馮勤爲親信的,既然這悶葫蘆難得主動開口一次,當然要把握,遂道:“當初皇帝徵求能治河的人才以百計,各人的主張並不相同。”

“長水校尉等人以爲,大河潰決的地點,經常在治亭、壽良(東郡)、河平(平原郡),那一帶地勢低下,土質鬆軟。按照禹貢所載,古時這一帶本就無人居住,專用來給大水傾泄。不如遷徙民衆,將三郡騰空,不再興建官亭、民居。”

好傢伙,直接空出三個郡的地方給大河泄洪,要知道,這三郡都是富庶之地,人口加起來足有兩百多萬啊,怎麼遷?遷到哪?妥妥的投降主義,真給大禹丟人。

而另一個御史,則完全與之相反,提出了一個宏偉的藍圖:“臣觀《禹貢》有‘九河既道’之言,大禹治水靠的便是九河疏導,皆在冀州,吾等應大略在河北挖掘,即便不能鑿出九條河流,只要能開鑿四五條,應該也有裨益。”

硬生生挖九條河道,秦皇漢武恐怕都沒這本事,更不靠譜。

討論來討論去,倒是隻把造成黃河決口的元兇是“河水重濁,號爲一石水而六鬥泥”搞清楚了,第五倫去過大河上游的新秦中,河水清澈無比。

而在中游的關中一帶就不同了,生態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口破壞,水土流失加劇,使得河水越發渾濁。雨季很容易潰決,不得不加高堤防,以致高出平地,就像築牆而儲水,一旦決口,不堪設想。

漢武時河水一決,而今再決,王莽朝廷裡的士大夫們不明治水之法,復古居然復到這上面來了,出的主意就沒一個靠譜的。

至於桓譚,也是門外漢啊,他只建議應該效仿漢武時,加以主動治理:“漢武時發卒萬人築塞,下令以薪柴及所伐淇園竹所製成的楗堵塞決口,成功讓大河離開瓠子,歸於故道。”

“本朝若能效仿,計劃既定而後實施,費用不過數萬萬,卻能馴服大河,且可使下游流民有事做有飯吃,不至於走投無路做了盜賊。如此,上可以承禹業,下可以除民害。”

wWW _т tκa n _C ○

然而結果是,王莽最終沒有采納桓譚的主意,反而覺得堵不如疏,決定順從水性,使河水在新道自由流行,不再歸於故道。

所以究竟爲何不治呢?第五倫說了這麼多,依然沒有給馮勤一個明確的答案,可當地人卻暗暗揣測過:“一旦大河迴歸故道,便可能會將岸邊的元城淹沒,那裡可是有皇帝祖墳啊!”

讓百姓餵魚,還是讓祖先屍骨泡澡,這難道還用選麼?

莽子哥的想法不好猜,不好說這是陰謀論,還是確有其事。畢竟就第五倫看來,王莽確實對老家極度重視,那兒理論上屬於魏成,實則類似直轄,元城縣宰歸宗正管,甚至不需要向魏成上計,第五倫卻有義務保衛元城安全,憑什麼啊。

其實漢武帝時那次決口,也是因爲宰相田蚡爲了保住自己在河北田地的私慾,而扔了十幾年沒治,這次亦有不少朝臣重複了當年的錯誤,覺得河決乃是天意,堵了反而違背上蒼。

於是王莽放任大河肆虐,卻跟匈奴、句町較起了勁。

真是一念之差啊,第五倫暗想:“當初要是將與四夷交戰的錢糧人力用來治河,盡力將決口堵上,讓河水歸於故道,黃河清平,天下稱頌,說不定你王莽就是真聖人了。”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可歷史沒有如果,十餘年來,兗青許多個郡依然是黃泛區,泰山賊裡大半是河患難民。

去年河平又有數千難民,在號稱仙人的女子遲昭平帶領下舉事,儼然變成了“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劇本。

觀完河水後,第五倫也要繼續上路,他看這魏成郡形勢挺不錯,西倚太行,東連河濟,形強勢固,襟帶大河南北。春秋時,齊、晉嘗角逐於此。及戰國之季,魏人由以拒趙而抗齊。自秦以降,黎陽、白馬之險,恆甲於天下。楚、漢之勝負,於此而分。

王……王霸之地也!

可很遺憾,經過這決口後,魏成郡的地利大減,遠不如秦漢之時了,也就是……破防了。

第五倫回首那道猶如殘軀的河堤:“大河天險移走了,外敵想要從東面入侵魏地,變得更加容易!”

……

魏成郡雖然首府在鄴城,但東部各縣的中心卻是魏縣,漢時的都尉、新朝的屬令府都駐於此處,這也是第五倫此行的目的,試圖拉攏東部豪強,控制這邊的郡兵。

郡兵四千,分別駐於三地:鄴城一千,隨着李能退了一步,已爲第五倫令督盜賊趙尨控制,但成分良莠不全,戰鬥力很成問題。且軍吏多是鄴城大小豪右子弟,不易沙汰,第五倫寧可借殼上市,另練新兵取而代之。

此外魏縣二千、元城縣一千,理論上都受屬令調遣,第五倫若想對付李能,他們的支持不可或缺,起碼要保證不要從背後捅刀子。

聽說大尹行春途經魏縣,比第五倫還晚來魏郡的屬令立刻帶着官吏出迎。

屬令史熊,乃是北軍校尉提拔而來,他家世不一般,乃是漢宣帝外祖母家,和本郡的平恩侯許氏一樣,算是漢朝外戚,但在新朝卻沒有沒落,反而被封爲“和平侯”。

史熊就是和平侯的長子,貴戚子弟,三十多歲年紀。他一直呆在北軍的溫室裡,哪見識過外面的酷烈鬥爭,第五倫在鄴城明明提醒過他,結果剛到這邊,這傻大個就被郡東豪強們架空了。

經過大河邊的對話後,馮勤開始更願意給第五倫提供些信息了:“真正掌握魏縣兩千郡兵的,是兵曹掾柴戎。”

可還不等第五倫會會此人,魏成郡屬令史熊、兵曹掾柴戎二人甫一見面,就告訴了他一個十萬火急的消息。

“大尹,元城宰派人來求援。”

“河平流民賊外出抄食,以數千人侵犯元城,請求魏成馳援!”

真說來就來啊!

這是內憂未消,外患又至,第五倫只想起在大河堤壩旁的神預言,暗罵自己。

“倫,你個烏鴉嘴!”

……

PS:王莽年間對治河的爭論見《漢書溝洫志》,桓譚同志與會並記錄。

(白銀萌加更4/11)

第584章 大進軍第231章 兵諫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459章 體面第479章 一生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50章 你爲什麼這麼熟練第679章 驚喜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687章 流星第24章 不舉者有罪第365章 私貨第335章借貸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74章 公孫述第11章 九世之仇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140章 該死第566章 圍魏救趙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256章 天變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550章 我們聯合第581章 騎步第10章 鴿了第225章 五第88章 刁民第383章 長城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189章 亂殺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22章 貧富差距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653章 砍頭第504章 飛天第23章 秋菊第41章 伯樂一顧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700章 致兩千年後的你(大結局)第663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461章 何時縛住蒼龍?第396章 烏托邦第669章 當陽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322章 起龍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113章 故事第186章 秋後螞蚱第157章 真·秀第282章 皮骨第92章 第五縱隊第322章 起龍第677章 後翼棄兵第522章 殉道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386章 亡國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21章 蒂花之秀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679章 驚喜第490章 禹跡第326章 魏蜀吳第608章 養蠱第95章 那沒事了第124章 四殺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584章 大進軍第396章 烏托邦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539章 敵手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99章 訓練有素的醫生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94章 南渡第56章 天鳳六年第579章 飛將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499章 強渡第87章 假摔第129章 綠林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58章 宗主第194章 凜凜人如在第169章 狗頭第109章 黃河謠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294章 公無渡河
第584章 大進軍第231章 兵諫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459章 體面第479章 一生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50章 你爲什麼這麼熟練第679章 驚喜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687章 流星第24章 不舉者有罪第365章 私貨第335章借貸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74章 公孫述第11章 九世之仇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140章 該死第566章 圍魏救趙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256章 天變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550章 我們聯合第581章 騎步第10章 鴿了第225章 五第88章 刁民第383章 長城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189章 亂殺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22章 貧富差距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653章 砍頭第504章 飛天第23章 秋菊第41章 伯樂一顧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700章 致兩千年後的你(大結局)第663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461章 何時縛住蒼龍?第396章 烏托邦第669章 當陽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322章 起龍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113章 故事第186章 秋後螞蚱第157章 真·秀第282章 皮骨第92章 第五縱隊第322章 起龍第677章 後翼棄兵第522章 殉道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386章 亡國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21章 蒂花之秀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679章 驚喜第490章 禹跡第326章 魏蜀吳第608章 養蠱第95章 那沒事了第124章 四殺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584章 大進軍第396章 烏托邦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539章 敵手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99章 訓練有素的醫生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94章 南渡第56章 天鳳六年第579章 飛將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499章 強渡第87章 假摔第129章 綠林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58章 宗主第194章 凜凜人如在第169章 狗頭第109章 黃河謠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294章 公無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