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關係人民健康福祉,關係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對繼續深化醫改作出了全面部署。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醫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2009年新一輪醫改以來,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取得了重要進展。下一步要繼續加大投入,注重發揮市場作用,實行醫療、醫保、醫藥三聯動,強化公共衛生服務,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使人民羣衆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資金保障可持續。
一、深刻認識深化醫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覆蓋城鄉的醫藥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羣衆健康水平明顯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近年來,各級政府投入加大,公共衛生、農村醫療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髮展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取得突破性進展,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
但也應該看到,當前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人民羣衆健康需求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公共衛生和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比較薄弱,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藥品生產流通秩序不規範,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政府衛生投入不足,醫藥費用上漲過快,個人負擔過重,對此,人民羣衆反映強烈。
改革是推進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2009年中央作出了深化醫改的重大決策部署,經過4年多的努力探索,醫改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羣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一是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框架基本建成,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了13億多人口,織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網。二是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持續深化,初步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三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顯著加強。中央投入700多億元支持2400多所縣級醫院和4萬多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啓動了以全科醫生爲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軟硬件”都得到明顯改善。四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服務內容得到拓展,服務標準穩步提升,億萬人民羣衆得到了實惠。五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積極推進,積累了有益經驗。與此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醫改取得的成績還是初步的、階段性的,與人民羣衆的期盼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醫療資源總量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以藥補醫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實現醫改的長遠目標任重道遠。特別是,當前醫改已經進入深水區,觸及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人民羣衆對醫改的期盼越來越高,醫改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廣泛。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我們必須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深化醫改的重大意義。
一方面,醫改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內在要求。從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醫藥衛生工作任務繁重。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羣衆對改善醫藥衛生服務將會有更高的要求。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等,都給醫藥衛生工作帶來一系列新的嚴峻挑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是廣大人民羣衆的迫切願望。只有加快改革,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才能逐步解決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確保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得以實現。
另一方面,醫改是關係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的社會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現代化建設的有力保障。發展衛生事業,提高全體人民素質,是把我國十幾億人口壓力轉化爲長期的發展優勢的前提。還要看到,深化醫改,各級政府加大對衛生的投入,可以直接擴大投資,帶動醫藥衛生及其相關產業發展,同時,保障好羣衆基本醫療衛生需求,構築社會保障安全網,有利於緩解羣衆後顧之憂,增加即期消費。此外,今後一段時期是我國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關鍵階段,將有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及人口轉移到城市。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得益於改革,未來發展還必須依靠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紅利。醫改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觸及各方面的矛盾和問題。深化醫改,能夠爲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推動農民工融入城市創造良好的條件。總之,醫改是整體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積累的經驗對經濟社會領域的其他改革必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因此,我們必須從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高度,充分認識醫改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大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