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

未想過之深理,卒然答之淺,轉念答之離,再思答之當。

九月十一日

私錯重於公錯,做人重於做事,此爲二千年大一統之遺毒。

九月十二日

不慎之於前,必困之於後。

九月十三日

得意是失意的起首,得意於前,必失意於後。

九月十四日

順利路上益當審慎,失利途中愈須努力。

九月十五日

錯後補救不易,對當詳密審考。

九月十六日

不善欺者以欺,善欺者以誠欺,欺易防,誠欺難防。

九月十九日

只看見人的不對,不知道自己的不對,個人如此是個人自殺,組織如此是組織自殺。

九月二十日

事有宜直接者,有宜轉彎者,以情理爲判。

九月二十一日

日深的困難要在始發生時解決。

九月二十二日

不言則怒,言則困,寧怒勿困。不言則怒,言則解,當言解怒。

九月二十三日

責人之錯須先明其對,責人之咎須先表其功,使易接受。蓋有對有功者常記其對或功,不先言其對或功而即責其錯或咎,不易接受。

九月二十四日

用人不可挫其興致,無興致不易作壞,亦不易做好,人雖有錯須在興致中糾正之。

九月二十五日

沉痛吟

全國雜軍集二區,人民苦痛史前無。

自愧徒擔指揮職,只好遇事自作愚。

九月二十六日

行不通時,只有反求諸己。

九月二十七日

對兩個矛盾之力量,調處要從兩是處移轉,糾正要從兩非處用力。

九月二十八日

不慎之於初,必困之於中。不費力於中,必悔之於終。

九月二十九日

一夥夥的是非,拿到大衆場中要失敗的。

九月三十日

密謀須在顯時過的去纔敢有。

十月一日

有批判力量者,不敢急躁浮淺。

十月二日

無論如何優勢,持不住一錯再錯。

十月三日

大仁義在先,大勇懼在先,大智愚在先,大知昧在先。

十月四日

錯是失敗的因素,有一分錯必有一分失敗,無錯必無失敗,惟失敗有變質的有不變質的,變質的易感,不變質的難感。

執錯無異執失敗,古人說,樂其所以亡者,不可救藥,甘心失敗者亦不可救藥。願不甘心失敗之同志勿錯更勿執錯。

十月五日

能不言而拒最好,否則以利他之言拒之,次則以共利之言拒之,再次則以自己職責所關拒之,此外則無所謂矣。

十月六日

順而止之爲上,諫而止之次之,拒而止之又次之。

十月七日

已養成之壞當設法漸令其改,驟改之反恐激其變。

十月八日

處人之善,當不知如同知。處人之惡,當知如同不知。

十月九日

謀得做官就是官僚,謀得做事就是革命。

十月十日

念七國慶日

國慶念七經,邦土半凋零。

艱難成締造,大夢何時醒。

十月十一日

紀律是組織的生命。軍隊無紀律軍隊滅亡,政治無紀律政治滅亡。

十月十二日

病中翻日記,知能行己言則此生不枉。

十月十三日

逆的方法,費力大而收效小。

十月十四日

頓覺善言不若善行,善行不若善心。多少智語,多少對話,與自心真成無補。

十月十五日

萬物爲造化所造,萬物之外別無造化所能。

造化

萬物造化生,造化萬物笑。

好醜萬物情,皆爲造化妙。

十月十六日

人人能知錯認錯改錯,社會能見錯識錯糾正錯,則人類關係當有大進步。

十月十七日

觸着痛處不能不痛,只好忍痛,但忍是有限度的,過限即不能忍,仍是秤之提環鉤繩孔尚有距離,不能如大喇嘛的秤提環鉤繩在一孔中。無論物之輕重不影響於秤之本身,既無所謂忍,亦無所謂限度。

十月十八日

受刺激即衝動,不只不能處逆,而且不能處順,非成了槁木死灰的生龍活虎,不足以處大變而過大難。

十月十九日

防錯要在事的開始時注意。

十月二十日

事到危難須以鎮靜與良法處之,不鎮靜每自加危難,無良法無以解免危難。

十月二十一日

寒病熱藥效,熱病熱藥危,治國亦然。無外患弱民安,有外患強民存,顛倒則亡。

十月二十二日

見解不同終難一致,利害相反久必分離。

十月二十三日

愈不能行的人愈肯怨人。

十月二十四日

發異言者有異心,有異心者必異動。

十月二十五日

對即是天命,求對即是求得天命。

十月二十六日

不能圓滿得到人心之同情,即不能圓滿得到人力之幫助。

十月二十七日

對是成功的保障,錯是失敗的因素,誰對誰成功,誰錯誰失敗,此爲成敗的必然律。豎觀古今,橫考中外,已往的成敗,未有出此律之外者。欲成功必須守此律。試看有統一世界之勢者,因做法錯誤反爲世界所困。有統一一洲之可能而因做法錯誤,反招一洲敵視。錯爲障礙成功招失敗充分有效之劑,有志爲人類服務者,當引以爲唯一之戒。什麼是錯?處事不合事理,處人不合人情。

十月二十八日

認識不同以功爲罪,利害不同誣良爲匪。

十月二十九日

光復日有感

光復晉省念七過,抗戰年餘失地多。

用民被破組民阻,空留年月供絃歌。

十月三十日

生日有感

九月初八五六過,空逝歲月愧良多。

民困國難老益壯,抗戰復興須執戈。

答拜壽者:古人行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如能知非過壽尚有興趣,不能知非徒逝歲月耳。

附鈔王參事子偉祝壽詩:

夏曆九月初八日爲總座五十晉六壽誕之辰,先一日爲本省光復紀念,次日爲重陽佳節,光明相續,詩以爲祝:

烽煙四望血斑斕,戎馬倥傯待凱還。

愧我追隨似南郭,仰公鎮靜若東山。

登高節屆茱萸採,維嶽辰叨壽酒頒。

溫語知非同伯玉,謙光感我意迴環。

縱觀燕豫晉齊秦,誰是支持抗戰人。

二十七年疆久寄,百零五縣令猶申。

山河破碎精神奮,荊棘披除道路新。

未及臨崖時勒馬,勳獻壽算兩長春。

革命功高重實行,按翻幟先擎。

化行六政兼村政,績著公營與國營。

劫火回頭成一炬,妖氛轉眼偏三京。

長期奮鬥超水火,爭取同胞最後贏。

深沉文化別西東,物與民胞企大同。

窮理變常徵子母,衡情內外取乎中。

按勞分配毫釐辨,物產證券人所崇。

任爾趨時推偏見,過猶不及總狂瘋。

昨晨才慶義旗飄,磊塊今承壽酒澆。

波比淪夷重建國,元清往勢豈今朝。

三多權效封人祝,百折知難壯志消。

凡此千秋應萬歲,百年上壽不容驕。

凡各執成見之刺激,必起衝突,語言事實均當避免。

十月三十一日

不能得人同情的話,愈言愈不好。

十一月一日六時離固縣十五時半到吉縣

有政權上的組織,有政權下的組織。政權下的組織以政權爲革命的目標,政權上的組織以政權爲革命的利器。

十一月二日吉縣

以政權爲革命目標的組織,責任在將來。以政權爲革命利器的組織,責任在現在。前者對現實毫不負責,後者對現實須十分負責。

十一月三日吉縣

有異志者言甘,無能力者怨多。

十一月四日吉縣

古人說,善門難開,善門難閉。善心不可不有,善門不可輕開,要慮到閉時不易。

回憶

去年今日出太原,今年再度來吉城。

抗敵經年師益壯,決勝全憑民戰爭。

十一月五日

見解不同難論理,利害不同難共事。

十一月六日

說到那裡未必能做到那裡,說不到那裡決不能做到那裡。

十一月七日

取人長補己短者成功,昧人長護己短者失敗。

十一月八日

自己障礙,自損效能,即是自我失敗,程度有大小之別,十人九是。

十一月九日

陣地戰配合運動戰是國與國的戰法,運動戰配合游擊戰是民族革命戰法。

十一月十日

處理事要謀順利,不可因負氣而益增障礙。

十一月十一日

改善環境,加強自身,是成功的唯一條件。

十一月十二日

人心說到異處千般百樣,說到同處萬人如一,行政要抓住同處,處理異處。

十一月十三日

不夠是白耗,買物錢不夠買不回物來,掘井深不夠掘不出水來,做事方法不夠做不出效果來。但夠很難,須識見夠,耐心夠,勇氣夠,才能凡事做到夠。

十一月十四日

努力漸變,順勢突變,事成。忽略漸變,努力突變,事敗。

十一月十五日

過量的話,原爲增大效用實則減少效用。

十一月十六日

得到人的同情始能得到人的幫助,得到人的幫助始能成功。

十一月十七日

找不着需要徒勞,尋不着竅要無功。

十一月十八日

努力於漸變成功,努力於突變失敗。

十一月十九日

適與對,雖小亦大,雖遲亦快。

十一月二十日

得其要努力有效,失其要努力無功。

十一月二十一日

不動惡念,不發惡行,不犯惡罪。念起行難扼,行成罪難逃,要在惡念動時剷除,可貴之智勇須在這時用之。

十一月二十二日

找着同情邁進,尋着竅要努力。

十一月二十三日

事在人爲,得一人才可創一事。

十一月二十四日

進一步負責,退一步爭權,唯負責爭權相差一間,尤在存心。

十一月二十五日

不敢自入網羅,更不敢自造網羅,要擺脫網羅,才能化險爲夷。

十一月二十六日

得人事舉,失人事敗,得人不難,知其長用其長。

十一月二十七日

無計劃的勞動費力大而成功小。

十一月二十八日

枝葉的茂盛是根本的效能,捨本務枝絕無成功之望。

十一月二十九日

聞而知見而知是腦的效能,若心可不聞而知不見而知。善用腦者善管事,善用心者善管人。

抗戰建國要有十建:

一、建心。

二、建恥。

三、建國識。

四、建制度。

五、建組織。

六、建紀律。

七、建政。

八、建軍。

九、建學。

十、建風。

十一月三十日

八月企圖竟然完成。

十二月一日

先有計劃再努力勞動是有效的,若無計劃的勞動,每成轉磨式的無效工作。

十二月二日

不怕事難做,全怕自己不會做。

十二月三日

人不當爲事急了自己,應當以自己處理急事。

十二月四日

以不爲外引之心以應萬事,須智慧與力量俱夠方能。

十二月五日

以智慧瞭解環境,以力量管住自己,是成功的唯一條件。

十二月六日

管人,事先注意易,事後糾正難。

十二月七日

用力要在用心之條件下,始有相當之效果。

十二月八日

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1章 出版說明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1章 出版說明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1章 出版說明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
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1章 出版說明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1章 出版說明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1章 出版說明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