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

一月一日

上午十時於臺北市中山堂主持“中央府院部”會團拜,程序中列有向主席行一鞠躬禮,我向邱昌渭(“總統府”秘書長)說:我今天代表“代總統”主持典禮,但不敢接受“代總統”應受的禮,請取銷此一程序,我也作團拜的一分子。會中並致獻辭。

樑次楣(上棟監察委員)問,何不據電依憲法代表“總統”職權?答:憲法規定“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總統”、“副總統”均不能視事時,由“行政院院長”代行其職權。這條文的焦點是什麼,是“不能視事”,且必須有不能視事的故,才能代理。李“代總統”赴美后,邱秘書長曾請我代行“總統”職權,簽署命令,我說,必須解釋清楚不能視事及故是什麼,我不敢違憲,但我亦不敢不經確定而冒然代行“總統”職權。

一月二日

今日次宸說,代人受過,不應當再繼續下去,應拿出一個作法來,能行則作,不行則辭。答:拿上作法以決定去留,有要挾之嫌,且我承應長“行政院”,因當時情況險惡,我若不作緩衝,當時即直接衝突,不只爲敵所趁,且遺歷史上無窮之臭,我乃不顧一切而長“政院”。今則團結工作已告一段落,應以“扭轉時局無方,寸土必爭無術,說未足以服人,辦未足以濟艱”而辭之。況今日拿一作法亦不能再有所望,扭轉時局方案及變一着差滿盤輸爲一着勝滿盤贏者,前既難行,今何可期。次宸、均一然之。

一月三日

王世傑來談中美外交問題。經濟部長劉航琛面報在香港處理一切經過及引人誤會之原因,答:只要你對得起國家,我就要對得起你。

會見李夢銳、秦修好、魏汝霖、房棟等,勉以各就本位負責盡職,儒者推崇伊尹,因其聖之任者也,政治建設及人類幸福,純粹是責任問題。

一月四日

“行政院”遷入介壽館辦公。前任臺灣財政廳長嚴家淦來雲:“院長”現在不發表新的經濟部部長以維持劉航琛的情緒,很好,“院長”真是不以自己的權力爲重,以國事爲重。答:我是看劉部長回來的措施如何,只要他對得起國家,我也一定要對得起他。

傅有任(前山西外語學校校長,熱愛中華中道文化,取名衛中)由東京來函,擬創立進化心理學派,達到生活的成功。復請發揚東方文化,研究救人救世。

一月五日

對交通部人員講話:兼理交通部部長,因端木(傑)部長有病留港,乃由“院長”兼理。轉敗爲勝須走民衆路。培養幹部,加強交通建設。

會見臺灣省財政廳廳長任顯羣,談維持臺幣幣值時雲:對內須作到收支平衡,由你努力,對外須作到進出口平衡,由我努力。晚,召集“財政部”、中央信託局、臺灣省財政廳等有關機關,討論收支平衡問題。

美國“總統”杜魯門聲明:依開羅會議、波茨坦宣言,臺灣應歸還中國,並繼續經濟援華。

一月六日

蔣總裁蒞“院長”辦公室,研究整理黨務、對美外交、今後作法等問題,答:

一、關於黨務,就現在的加以整理無大效。另起爐竈,總裁太費力。組織一個大同盟,乃是個外圍組織,不夠個黨。

二、杜魯門一月五日聲明,一般人不滿意,我認爲那個聲明還是照我們的備忘錄,不過他走了一個巧路,聘用人員不由他派,由我們請,軍援不由他配,由我們購。

三、今後的作法,保衛臺灣應有個夠的計劃,收復大陸的政治如何、經濟如何、民衆如何,應有個政策。總裁說,請作個計劃。

一月八日

答監察委員曹德宣、趙季勳、劉巨全、樑上棟、曹啓文、王冠吾等問:

一、我這個內閣組織之時,完全是爲了團結,我當時即說,如果沒有強心劑,我即作強心劑,我作團結上的強心劑內閣,當然我只有把焦點拿出來,我對閣員人選,即主張“外交部”由我提,“國防部”蔣總裁與李“代總統”同意後定,其餘全由“代總統”定。以後“國防部”不能取得協議,只好我兼。“外交部長”不就,我即找人代理。如此內閣,施政難,獎懲更難。

二、保衛四川的方法,意見分歧。我令王主席實行加大地方職權、走民衆路線,有人一再阻止他。總裁在成都要我提出保衛方案,我擬出實行耕者有其田發動民衆自衛案,院會中閣員紛紛反對,未通過作罷。公路上的大石頭、大坎坷,使我們用人施政皆感爲難。我是開車的,公路上大石頭、大坎坷,如不顧慮,可能翻車傷客,就不如慢慢的開。

三、重慶、成都疏運經過情形。

四、財政收入是支出的十分之一強,支出大部分是軍費,已開始整理,雖很不易,我仍儘量努力中。

五、貴院檢舉、糾彈,是國家的需要,希望不客氣的提出,使行政減少錯誤,以保障其迅速進步。

一月九日

謁蔣總裁,報告財政狀況並請示處理原則。會白長官崇禧,討論國際情勢。黃少谷來,談解決臺灣省政府人事問題。

鄧委員健侯等來談國內政治情形,答曰:目前政治上的是非甚難辨別,許多似是而非的道理,很能使人混淆,領導的人,更須審慎。今天只要把民衆組織起來,則是非易明,公道可彰,且可由民力制裁壞的,鼓勵好的。

一月十日

與臺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談臺灣省政府人事問題。會見美國芝加哥論壇報記者席孟思、生活雜誌記者麥登。晚,與郭澄、劉子英等談:杜魯門“總統”欲實行“生產償付制”以解決生產滯銷的作法,並以解決今後的世界問題,須剝削病及恐慌病一併解決。

一月十一日

問:民主政治之下,爭負責即是爭服務,無權位無以表現服務之機,孔子所以有手無斧柯之嘆,邱吉爾領導保守黨競選,即使失敗,亦不失爲政治家。

答曰:《易》雲,知至至之,知終終之。龍德而隱,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樂行憂違,確乎其不可拔,汝意云何。

會見雲南“立法委員”沈沅、山東“立法委員”劉振東,答問曰:我們的失敗,不是兵力不夠,是政略不夠。如我們對二百萬日本精兵,能守住西南半壁,而不能對抗裝備甚差的三萬共軍,即是明證。共黨以其主義、政策、政略組織起民衆,造成面的戰略,以明擊暗、以大吃小的戰術,是超歷史的作法。我們改變循歷史的作法,加上民衆的力量,方能致勝。

會見吳主席國楨、黃秘書長少谷、關部長吉玉、駐聯合國盛幫辦嶽。

一月十二日

訪晤張資政嶽軍,會見劉次長詠堯、安徽國大代表胡鍾吾。與胡代表探討失敗的因素及轉敗爲勝的作法。

一月十三日

會見臺北市長遊彌堅、立法委員蔡培火、監察委員陳嵐峰,談保衛臺灣及省政府人事問題。會見萬福麟,談東北來臺幹部儲備訓練事。

一月十五日

“行政院”秘書徐卓草擬“改革政治大綱”,提示:古人說:生民有欲,無主乃亂,主有三種,一是君主,一是黨主,一是民主。君主不必說,蘇聯的一黨及英國的多黨是黨主,瑞士是民主,美國介乎民主黨主之間,將來要走上民主。我們中國是無主,君主已廢,民主未建立起來,黨主也未做到,因之,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各謀其利,各避其害,國家力量支解無餘。政治的責任,是完成個生的衣食住行及家庭的互助互愛,羣生的安全保障及物質的發達,精神的優化。

歡迎美巡迴大使吉賽普,並會談中美合作問題。

報紙有“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以三期肺病責醫不治”慰閻內閣者,餘曰:此係寬恕之辭,人言之可,自處則不應如此想以逃避責任。

一月十七日

會見臺灣籍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省參議會秘書長鄭品聰等六人時答曰:保衛臺灣是國家的責任,也是臺灣的需要,對省府人事問題,我一定要在臺灣人民的利益及能安慰臺灣人民與確保臺灣的目標上努力。

會見財政部長關吉玉,研究下年度預算及如何彌補預算赤字作到收支平衡。

一月十八日

立法委員覃勤、江一平等來稱:“院長”處事困難是很不少的,“院長”在國際上聲譽甚著,在歷史上是已成功,今應大刀闊斧無所顧忌的施政,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人才必用,非才不用。答曰:我以前曾與李“代總統”談過,在於國家有利的目標上,我們可以講朋友,如果在朋友關係與國家利益相牴觸時,我只有爲國家。如我在於國家民族有益,我一定要在下去,這是我的志趣,也是我負責的目標。先生的話,對朋友期望是很對的,但事實上是很難的,今天“行政院”與“立法院”一樣,須經院會通過的才能施行,已過有所謂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諷刺語,今天幾乎成爲議而不決亦不可得,我當照先生的期望加大努力。

一月十九日

招待各報記者時,答覆一般政務,並表示,美國吉賽普大使對我國很關切。李“代總統”近未來電,中樞希望“代總統”康復後,早日返國主持國事。

一月二十日

赴陽明山與蔣總裁商談國事,同進午餐。

一月二十一日

近日凡事益感困難,預知此後更甚,赴賈秘書長景德寓,並約徐政務委員永昌同進晚餐並商談。

一月二十二日

總裁決定實行點名發餉,覈實軍額,轉達之後,陳誠長官怒而不服。答曰:你那是廉潔自持的憤話,軍額龐大,收入僅及十分之一強,如不撙節開支,將崩潰不在軍事而在財政,始釋然。

一月二十三日

與蔣總裁商“行政院”改組之人選及對日政策。談及臺灣省政府改組,用有民衆基礎的人,惹起糾紛,答曰:北方有兩句話說:“兒要自養,谷要自種”,我們一定要走民衆路線,組織民衆,以黨爲核心,方能正道而無流弊,若用他人組織起來的民衆,終不可靠。

一月二十五日

“行政院”會議,討論挽救局勢,緊縮機構,健全人事,下年度預算,結果隔靴搔癢,浮淺牢騷,未能上路。

一月二十六日

四川立監委二十餘人來,神態氣忿,語氣蠻悍,質問此次“行政院”各部會改組,何以四川無一人蔘加。婉答曰:人事變更,由非常委員會決議,我自己在此事上,絕無界限的觀念與成見。我任“行政院”長之初,曾有人對我說,軍中的悍將,政中的流氓,社會的土棍,無人能替你制服,很難免受他們的侮辱,我答以我今天負責,是以國家的需要爲前提,如果我認爲對國家無益,誰也不能強留,對國家有益,誰也不能強去,我既爲國家負責,對無理之遇自不能顧忌,但有害於國家的地域界限,我腦中亦不存在。

一月二十八日

諭知“行政院”秘書長及各組室主官,準備交接,無論大小人員,絕不再委派一人,有如所謂“起身炮”。

一月二十九日

客雲:四川立法委員爲經濟部長劉航琛調動事,向“院長”強詞爭論,頗受四川純正有識之士的批評,建議將此事予以發表。

答曰:不可發表,只有揚人之善,不可揚人之惡,原諒人的人高人一頭,受人原諒是低人一頭,我不能和他們一樣。

一月三十日

客雲:國民黨應明白表示是代表什麼階級。

答曰:如說代表什麼階級就錯了,應該是代表造化的。本來人就是代表造化,邵子說:“身在天地後,心在天地先。天地由我造,其餘安足言。”造化生人以後,將其造化性賦之於人,說到革命,就是代造化發揮效用的,革命的主張,也應該是代表造化的。

會前江蘇省主席王懋功、中央委員焦易堂、國大代表裴鳴宇、薛嶽之代表謝玉裁等。

一月三十一日

郭澄等來談黨務,答曰:國民黨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是民族革命的勝利。打倒袁世凱稱帝與北洋軍閥,是民權革命的勝利。今日民生革命國民黨未實行,被拿起來,使國民黨失去存在的根據。這可說明能適應時代需要,表現革命效用者,一定成功,否則自難存在。

二月一日

辭卸兼任“國防部長”一職,由“參謀總長”顧祝同兼代。交接典禮中表示:希望對我不客氣的提出批評,以前是我說你們的不夠,是我幫助你們,今天你們批評我,是你們幫助我。

做夢幻想的人,願意自欺,並願意人欺,不求真理,使其得以放心安寢,這是不可藥救的危險狀況。

二月二日

安徽立法委員劉啓瑞來談整飭紀綱及提高工作效率事,答曰:一切改革須大家認識上大轉變,方能有效,我不斷的在和大家努力,以改變環境,如禁絕走私及奢侈品入境一事,即是如此。

有人曾和我說,望與劉航琛部長能夠一致,答曰:這不是人事問題,是認識問題,認識不一致時,極好的朋友,也會反對你。

二月三日

武委員誓彭(西林)雲:改革黨務,有人主張將總裁制改爲主席制,將總裁的決定權改爲交付議決及否決權。

答曰:一個組織領導的方式,一是“地天泰”,大家儘量表示意見,領導者最後說服決定。二是“天火同人”,大家表示意見後,一致贊同對的意見。三是“天地否”,是最不好的,大家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對錯不明,是非不分。

武委員請解釋“是非平等”。

答曰:現在有一件事即得不到“是非平等”,今天討論主計處的問題,我說明主計處自我到“行政院”以來,已節省過五千萬元,該處設十八個人,每月開支不過九百元,按其工作效用,極有保留的必要,結果未獲通過,國家必受損失。我和主計處負責人從不相識,客觀上尚不至認成我是偏私。

二月四日

赴陽明山謁蔣總裁。程天放由美返國來談,答曰:應該認識一致,目標一致,行動一致,實現三民主義。

二月五日

耿代表禹堂雲:國事重於省事,擔任“行政院長”較在太原成仁效用大。

答曰:我第三次到溪口時,介公向我說,省事小,國事大,萬勿回幷,我倆同德鄰共挽危局,是最理想的。他送我上飛機時,懇切的說,務請以國事爲重,我故未能早回,但我回意未絕。廣東全體中委欲我到廣州一行,原擬到廣州一行後,即返太原,但尚未起行,而太原機場即不能降落,我回意始斷。今恐個人之義失,而國事無爲,我覺得有偏於感情。

二月七日

與耿代表禹堂談史事。

問:你說司馬德操、諸葛孔明,一隱一出,孰對?

耿答:孔明如不出,劉備的蜀權必難成立。

曰:蜀權不建,魏早統一耳,恐即無三國之一段歷史,就曹、劉、孫的英雄說,少了許多演影,就人民說可減少許多塗炭,我對孔明、德操的出處,孰對孰不對,難下定論。

耿雲:就漢室的大義說,我覺得是孔明對。

曰:漢室的大義是豎的,是繪,就橫的大義上說,民寧是素,《論語》所謂繪事後素。耿思而未言。

繼曰:善政寧民爲民生所需,豎義亦不過爲鞏固其橫義而已。假使武侯不出,你看他個人的學問上能有何等的成就?

耿答:看他的木牛流馬,可能有科學的開端,再看他的祭東風,可能有數學上的成就。

曰:他的杖八十則親問,仁與任的內力很夠,真是聖賢的苗子,他如開堂講學,可能繼孟軻而發揚聖道。

二月八日

王平(均一)“財政部”次長問:怎樣作元首才能長治久安?

答:思想站在時代之前邊,適應需要,勿爲時代所拋棄。理論站在環境的中間,不斷的改造環境,勿爲環境所枷鎖。知人善任,一眼瞅住民生,以教養民行內政,培力講理辦外交。

王問:何謂知人?何謂善任?

答:知人是知其才之長短,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其所知,更須知其所好,知其所樂。善任是量其器,用其所長,棄其所短。知人善任,雖知之而後任之,惟用其所知,尚須時加勉勵。用其所好,則不需勉勵,亦能自動。用其所樂,不只其能自動,而且能精一。舜舉皋陶,湯舉伊尹,而不仁者遠。文王師尚父而王,齊恆相管仲而霸,漢以三傑而興,蜀以諸亮而治,貞觀以房杜開基,明皇以姚宋稱盛,宋以寇準斷大事,元以楚材肇弘規,明置王守仁於南贛而宸濠以平,清任曾國藩總湘軍而洪楊告定,即如現代羅斯福與馬艾二帥、邱吉爾,皆拔之下僚,知人善任者也。元首最忌自用,自用即不能用人,且自用之後,賢者避而能者藏,必被急功好利者類聚羣分的包圍。

問:爲什麼元首自用就能被急功好利者包圍?

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章 出版說明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章 出版說明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
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章 出版說明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章 出版說明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