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

一、統一國論國論與國事不一致,不只力量分散,並且背道而馳。似應由宣傳部召集全國報館之主要人員,開一領導國識討論會,統一國論。

二、制止漢奸蔓延自去秋以來,北方社會,漢奸發展甚速,固有其特殊情形,亦由前此政治措置失當之所致。若無制止之法,恐成燎原之勢,不可收拾。似應設法暗中指導人民自動組織除奸團,一面懲治已成,一面制止蔓延。

三、乘此時機下徵兵令古人謂: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乘此人民救國情緒高漲之時,下令徵兵,順而易舉。若過此時機,恐民氣消沉或移轉,將不易施行。

四、宜決定非常時期財政辦法所謂非常時期之財政辦法,絕對以量出爲入,不能以量入爲出。俄國五年之內,國家預算幾增兩倍,今年預算爲七百八十萬萬盧布,爲世界各國最大之預算,亦爲世界各國國民最重之負擔。而國民經濟之增加,亦爲世界各國最大之速率。山以此亦非人民能不能與方法易不易之問題,乃一國識問題。再本日由津得來北平特務機關鬆室孝良上天津會議及關東軍秘報,特另抄呈,請鈞座備作參考。耑肅敬請鈞安。閻錫山謹呈,九月六日。

守秩序與服從紀律——升旗講話:現在國際間的鬥爭,就是國力的競賽。所謂國力,是要把全國的人力、物力都組織化,經過組織化以後的國力,才能成爲有機的國力。守秩序與服從紀律,是構成有機國力的基本條件。

九月十五日

丟不下富貴的人,自找敵人做漢奸。丟不下性命的人,被敵脅迫做漢奸。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候,非能丟開富貴性命的人不能救國。

做亡國奴是痛苦的一件事,但欲強國也須從痛苦中求之。我們生存於列強競爭時代,又系落後的國家,欲不亡國,只有咬緊牙關,忍種種痛苦,以圖自強而救危亡。

九月十六日

用人能盡人之長,補人之短,可減少人才缺乏之困。

升旗講話:恥是上進的階梯,也就是責任心的根子。古人說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我們中國人今天應當恥我們的國家不若人。自責自奮自強,以救危亡。

九月十七日

作無益害有益,一吃二虧,最礙成功。

變見——升旗講話:何謂變見,就是把過去二千年大一統以作事爲多事、以不負責爲清高的舊見解,變成一個做人有公道心、做事有責任心的新認識。

九月十八日

事理即事竅,人情即人竅。不懂事理不可以處事,不懂人情不可以處人。

升旗講話:今天是九一八,是我們東三省淪亡的日子,也就是我們最大的國恥紀念日。我們全國上下應當由知恥而自愧而自奮而自強,一掃往日病夫睡獅老大帝國的舊樣子,從喚起民衆、組織民衆、訓練民衆、武裝民衆作起,將一盤散沙的民衆變而爲一塊膠石的民衆,國家前途庶有光明。

九月十九日

人心如氣,爲政者必須識之,順來當善乘其勢,逆來當善避其鋒。

總動員——升旗講話:今日一切都需要總動員,不只戰時要總動員,即在平時,凡關於造產監政修路造林禁菸除奸及一切積極的興利消極的除弊事項,均需要總動員。

九月二十日

死裡求生——升旗講話:我國不幸,因數十年前的當國者,不知現代國家立國的要素,致將國事遺誤,國土屢次凌削,幾達全國之半,而所餘者,亦均危急存亡,朝不保夕。我們今日欲救亡圖存,只有死裡求生之一條路,以成仁之決心達求生之目的。

九月二十一日

升旗講話:救國大事也,擔當救國大任也,若不從根源上發出,每以救國而反成誤國。何謂救國的根源,智仁勇是也。非仁足不能有救國之決心,非智足不能識救國之途徑,非勇足之不能冒危險排萬難而達救國之目的。被人利誘是不仁,受人威協是不勇,不知受利誘威協之不對是不智。

今日九二一爲按勞分配主義成立社團之日,深覺參事者鄭重其事。

九月二十二日

亂世時代,能做了什麼的人,即不甘於做什麼,是用人的困難。

好學力行知恥——升旗講話:智仁勇在人性中,如同杏樹在杏仁中,是人人具有的。智仁勇不夠是沒有開發出來。養成智仁勇,就是開發智仁勇,開發智仁勇,即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我們應當從好學力行知恥上用功,擔當救國的大任。

九月二十三日

超出現時的法,立法之罪也。誰守他誰錯誤。

真力量——升旗講話:就個人說,真力量是在理智中,不在感情中,我們遇事要以理智來作發動處事的根源,不可以感情作發動處事的根源。就人羣說,真力量在組織中,不在個人中,我們遇事要以組織來作行動的根源,不可以個人作行動的根。有真力量,纔可以挽救危亡復興民族。

九月二十四日

該、能、是是創造,是革命。是、能、該是守成、是服從。爲什麼,做什麼,如何做成什麼,是創造,是革命。做什麼,爲什麼,如何做成什麼,是守成、是服從。

思想是人事的種子——升旗講話:造物的功能就是一個種子,萬物的發生與繼續全賴種子,萬物的毀滅就是種子的斷絕。思想是人事的種子,人事的功能全在思想,人事的發生與繼續全賴思想,而萬事的毀滅就是思想的斷絕。我們首要有挽救危亡復興民族的思想,才能作出挽救危亡復興民族的事。

九月二十五日

孔子言理之妙,如在竹楂尖子上走。

驕懶私氣——升旗講話:世界上頂有才能的人,每每因爲有驕傲的病,或是懶惰的病,或是佔小便宜的病,或是私於親戚朋友的病,或是意氣用事的病,發生作事的障礙,以致才能無所展布。

頂大的事,每因一言一字之疏忽,或一部分之失於檢點,以致功敗垂成者甚多。

九月二十六日

復聖顏子遭夭壽,當然歟,偶然歟,抑錯誤歟。

自強須責己——升旗講話:我們要確認國家民族強弱的根子是在內而不在外,故應責己而不責人。求在內而責己是弱者自立圖存的表現,是自發有爲的精神,有外來的壓迫,必能從死路找出活路,多難興邦。

九月二十七日

鍋頭添水是治標,釜底抽薪是治本,孰是孰非,當以需要而定。

推動時代進化——升旗講話:歷史上人類的行爲是不斷的進化,且是螺旋式的進化,無論在任何時代,人人都有推動時代進化的任務。但是要不爲成見所圖,不爲潮流所卷,拿上主觀的智慧稱量客觀的事實,決定適合時代的當務之急,不放鬆不畏難勇敢的擔負起來,努力向前以達成時代進化的任務。

九月二十八日

思想是行爲的根據,思不錯才能行不錯。

民族責任心——升旗講話:本月二十二日天津大公報登載:粵漢路十一日在易家灣與汽車相撞,致釀成覆車的慘劇,當時三等車中有德國人數名,由車窗一躍而下腿部略受微傷,該德人等鼓其餘勇,四出救人,由車內拖出死屍數具,並出其隨帶藥品爲傷者敷擦。肇事地點距長沙不過二十餘公里,乃經過九小時不見救護車來,證明我們公務員職務的責任心不夠。該報未言我國乘客熱心救護,可以證明我們人民的責任心不夠,這真是一件可恥的事。我們必須從民族責任心上加倍努力。

九月二十九日

他人的障礙易避,自己的障礙難遷,故做事的成功,人障礙者少,自障礙者多。

經濟國防——升旗訓話:近代國家之建設,是國民總動員的建設,非國家能儘量接受人民之工作物品,不能達到總動員建設之目的。欲儘量接受人民之工作物品,至低限度亦須有出入相符之穩固的經濟基礎。欲達到此,須有經濟的國防。今日世界各國之關稅壁壘與服用國貨運動,是對經濟侵略不得已之防禦行爲,不是合理的經濟國防。合理的經濟國防,是以物易物,可以打破經濟侵略之不良關係,而變爲互通有無之互利關係,但在未到合理的時期,只好作自衛之政策。

九月三十日

理由情出效大,理由氣出效小。

山西當務之急——一、鑿井——升旗講話:山西十年九旱,每遇旱年,政府預算國民經濟受其影響,即人民之生命亦失其保障。光緒三年,省南各縣大旱,人民死亡二分之一以上。至今人口尚未恢復原數,故山西無論如何,應將旱災問題解決。開渠蓄水,成功易而普及難。欲普及的防旱,惟有鑿井。應以政府力量利用機器鑿井,動力吸水,將地下水變爲地上水,以解決山西旱災問題,保障山西人民衣食上生活的安全。這是我省今日當務之急。

十月一日

能自主才能自由,能自由才能自動。欲自主須不爲外誘所引,外刺所激。如水不爲石濺是也,其不難哉。

山西當務之急——二、禁菸毒——升旗講話:吸食煙毒,一方面是毀壞個人的精神,一方面破壞社會經濟的基礎,此爲近代亡人國滅人種者之絕妙手段。已過的山西,對於鴉片禁種業已成功,禁吸未收大效。由清末至今,三十年內,因購買菸料毒品而金銀的流出,統計在十萬萬元上下,以致社會經濟基礎破壞。今應速圖補救,規定有效的禁運禁吸辦法,實爲我省今日當務之急。必須由政治、家庭、社會合力禁菸毒,尤非全省人民總動員起來不易做到。

十月二日

欲恆須節,不節則難恆。

山西當務之急——三、種棉——升旗講話:山西社會經濟,向來全憑商業進款作平衡。民國以來,山西商業的進款減去過半,社會經濟全憑農產物輸出作平衡。而農產物輸出之大宗爲糧食與棉花兩種,糧食因需要上關係,不能保其必輸出,惟棉花可以保其必輸出。故山西種棉不只是農人的收入可以增加,且可以鞏固社會經濟的基礎。推廣棉田,改良棉種,增進種棉技術,實爲我省今日當務之急。固須政府方面努力進行,尤須領導起大部分農民總動員,始易成功。

十月三日

亡國之民,弱國之臣,其痛苦非人意想所及。

山西當務之急——四、修路——升旗講話:修好路的地方,是買貨賤賣貨貴,修路不只是與政治軍事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即與國民經濟之關係亦甚切要,故修路實爲山西今日當務之急。山西多山,交通不便,修公路漏卮太大,修大車路須各縣一齊動工,縣縣交通連貫,始能收宏效。山西遍地煤鐵,尤非修築鐵路不能期產物之發達,修築重軌鐵路不經濟,修築輕軌鐵路雖較大車路費錢多費工多,但較重軌鐵路經濟。無論修大車路,修輕軌鐵路,均須全省總動員。

十月四日

誤國者當追處以罪,非爲懲前乃所警後。

山西當務之急——五、煤炭工業——升旗講話:山西煤多鐵多,應成爲工業區,尤其是應成爲煤炭工業的工業區,故煤炭工業實爲山西今日當務之急。有動力,有原料,天然上的基礎已經是很豐富,所差的是學問與技術,這種學問與技術須在部分物質科學上總動員。希望大家向此路上猛進。

十月五日

弱國當以決心爲外交的後盾,若無決心,恐敵人以口舌即可亡其國矣。

山西當務之急——六、造林——升旗講話:人皆知道山西有可供世界二千年用的煤,價值很大,殊不知把山西山上造林,其價值比地下煤的價值還大。山西是十年九旱,造林可以防旱災,並且可以防水患,這興利連帶除弊,一舉數得的造林,實爲山西今日當務之急,希望人民實行每年三日造林服役。

十月六日

事有由己者當盡己。事有聽人者當聽人。

現代的政治——一、民主化——升旗講話:動輒即需人民總動員的今日政治,必須民主化。表面上是個民智的問題,骨子裡是個民族責任心的問題。沒有過半數對人類正義公道負責任的人民,絕對上不了民主政治的軌道。希望大家拿出熱心與勇氣,發揮自己的責任心,一齊走上民主政治的軌道。

十月七日

計算的得當,處理的合適,所爲均成,缺一則敗。

現代的政治——二、責任化——升旗講話:今日非百事俱舉,不能生存。欲百事俱舉,必須政治責任化。政治責任化,表面上說是要公務員責任化,也要人民責任化。希望領導人民責任化,促進政治責任化。

十月八日

凡錯皆有因,事前知之可免錯,事後知之可改錯。事前不知是成錯,事後不知是永錯。

現代的政治——三、科學化——升旗講話:現代的政治應該科學化,將政務事務切實分開。負政務之責者發動事,負事務之責者完成事。發動事者要有適時的識見,就是由爲什麼上說到做什麼,如何做成什麼。完成事者,要有處理事務的技術,由是什麼上考量該什麼、能什麼,就是做什麼上說到爲什麼,如何做成什麼。政務識見如車,事務技術如路,車憑路行。今日吾國識見技術兩缺,實爲挽救危亡復興民族之大障礙。

十月九日

張漢卿十月三日來函

百公賜鑑:

李金洲返述尊意並手教,拜聆之下,不勝雀躍。國事急矣,有我公一呼,抗敵之士必皆追隨而起,可促成政府抗敵決心,事可爲矣,國有濟也,豈限於華北秦晉乎!茲囑戢勁成(翼翹)兄進謁,俯乞允進而教之。耑肅並頌勳祺。

張學良頓首三日

現代的政治——四、經濟化上——升旗講話:處物質科學威權協迫的今日,舍政治經濟化,再無擡頭的可能。落後的我國,步入後塵的政治經濟化,不足以收效,非迎頭趕上不爲功。惟我國受二千年大一統夢寐政治之影響,非特製度與政治經濟化完全相反,而學術亦爲長時間夢寐所轉移,竟造成以課書院、審訟案、催錢糧爲整個責任之地方政治,尚空文棄實學之科學教育,由此更造成以作官爲目的以作事爲多事的定論。希望大家,踢破障礙政治經濟化之舊藩籬,跳上政治經濟化之新軌道,並尋一條捷徑,迎頭趕上,使我民族前途大放光明。

十月十日

欲存而行亡,欲安而行危,欲益而行損,欲福而行禍,不智之甚者也。

現代的政治——四、經濟化中——升旗講話:什麼叫做政治經濟化?管理人民的生產,並增進人民的生產,管理人民的消費,並節制人民的消費,統制匯兌,統制貿易,以鞏固經濟的基礎。管理人民的工作及與人民找工作,以保障人民的生活。這都是政治經濟化的必要條件。以上等等事件,使公務員認爲當負之責任,有此政德,有此技能。希望大家先領導社會,改變輿論,以爲上軌道之起點。

十月十一日

進不知向,退不知據,不可爲矣。愛之而不知節,尊之而不知約,誤之也。

現代的政治——四、經濟化下——升旗講話:經濟落後,因此而致危亡旦夕的我國,非迎頭趕上各國經濟之發展,不足以圖生存。但造成迎頭趕上的捷徑,必須解決資本缺乏的困難,人力限制的困難。欲解決資本缺乏的困難,必須用多少有多少,非使人民負擔與人民收穫合而爲一不可。欲解決人力限制的困難,必須有多少用多少,非使貨幣與物產合而爲一不可。此爲政治經濟化迎頭趕上之捷徑。

十月十二日

事務技術是政務主張的表現劑,無事務技術表現不出政務主張。做事求其做好與防其做壞,應當一樣重。

現代的政治——五、軍事化——升旗講話:處此物幣分離比限生產,工業愈發達,工人愈失業,社會愈恐慌,政府愈危險,列強各國不得不以武力爲經濟侵略後盾之今日,尤其是半殖民地的我國,更非一切政治皆軍事化,不足以圖存。人之亡我迫於眉捷,我之自衛刻不容緩,非有多數急先鋒衝破無敵國外患二千年大一統之夢寐,警醒國人,不易成功。

十月十三日

有軌道而上軌道難,無軌道而有軌道尤難。爲政必須有軌道,而上軌道始有效率。

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
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