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

一月一日克難坡

上午七時半出席慶祝元旦大會對團拜人員訓話:恥不若人的內力,是一個世界精神的消化力。

上午九時二十分由克難坡起程遊馬糞灘。十一時五十分返回。

吾五十以前愛水,五十以後愛山。

人臨大河之濱,不禁有來者何從,去者何往,悠悠古今之感。

鶴峰先生與餘訣別書中有云:我已變爲厲鬼矣!你是夾河而戰,但我之靈魂一定助你。今竟驗其語。

頒三十一年元旦告同志書:今年定爲實幹年。我們必須剷除空談,足踏實地,走上實幹的路子。

頒三十一年元旦告全戰區同胞書:一、人人生產,人人勞動。二、人人愛國,人人救國。三、樹立恥不若人的志氣及不做俘虜的精神。

手諭公務員:公務員在本身職務上問甚不知甚,是其本身及上級的莫大恥辱。

解釋三十一年中心口號:一、不實幹,就是不進步。二、不能不容人不,就是不革命。三、有錢就要反革命。四、抗戰上說痛苦,就是不愛國。五、擾害人民的軍隊,等於土匪。六、不關心人民利益的行政人員,就是民賊。七、敷衍塞責,不深入徹底的組工,就是新官僚。

一月二日克難坡

出席民族革命大學第五期畢業學生集訓開學典禮,致訓詞:學習時期是吸收時期,工作時期是表現時期。

一月三日克難坡

凡做一事不苟且,不敷衍,不空談,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將自己應做的事,一針一線,徹始徹終的圓滿完成,就是實幹。

事不努力終費力。

一月四日克難坡

家長是爲人之親的,訓育是爲人之師的。爲人之親固不易,爲人之師更難。

一月五日克難坡

對民大第五期畢業學生集訓訓話:革命的幹部,一方面須培養內力,管住自己的行爲,一方面須具有聰明,能辨清是非。

一月六日克難坡

對擴大洪爐訓練委員會軍事訓練班訓話:一個好營長,對上要成爲團長外邊的幫手,成爲團長的化身;對下要幫助連長的不夠,保證連長的夠。

一月七日克難坡

對基幹同志訓話:紀律上講仁慈是罪惡。

一月八日克難坡

以身教人,人從;以言教人,人違;以行管人,人服;以言管人,人違。

一月九日克難坡

以心解心是佛,以心解人是儒,以心解物是術。

姑息之錯比作惡之錯還大。

一月十日克難坡

紀律萬能,有什麼紀律,用人的什麼即有什麼。

一月十一日克難坡

書贈胡總司令宗南:力憑理壯,理憑力伸,培力講理,爲國之務。民賴軍保,軍賴民助,和民治軍,抗戰之基。

治國有序,曰存國,曰建國,曰立國,曰安國。各有其道,乖之則顛國。無魂無以存國,無經無以建國,無豫無以立國,無信無以安國。

一月十二日克難坡

和藹可以洽人,非和藹無以接和藹,雙方和藹才能真融洽。謙虛可以利事,非謙虛無以換謙虛,雙方謙虛才能真順利。

一月十三日克難坡

革命政治一貫的目標是,以多數同志的意志,用政權興利除弊,發展人力物力,建立公道森嚴、富強文明的國家。

一月十四日克難坡

有事務技術而無政治主張,成了生活的勞動,結果就是個生活;有政治主張而無事務技術,成了空談的主張,結果就是個空談。

一月十五日克難坡

堅強可以克難,非克難無以勝環境。環境勝,方能表現自身的功能。剛毅可以消邪,非消邪無以樹正義。正義樹,方能發揮人類的大仁。

一月十六日克難坡

無信則無政。

一月十七日克難坡

紀律萬能。

今天與大家說說紀律萬能。恥不若人是個人進步的動力,紀律是團體進步的動力。有要求什麼的紀律,一定能有做到什麼的結果。紀律是規律人的,也是幫助人的。你不好能規律你好,你不夠能幫助你夠,你怕死能使你不怕死,你沒勇氣能幫助你有勇氣,你沒有自管的內力能幫助你自管。這萬能如小說中的聚寶盆一樣,你缺什麼他能給你什麼。

我們從今以後,大家再不許說什麼不夠,沒辦法。什麼不夠,從紀律中求之。但萬能的紀律不在遵守者,在執行者。不守紀律之害固然大,但不執行紀律之害比不守紀律之害還更大。所謂姑息養奸,婦人之仁誤事,皆爲執行紀律者大罪惡。在我們團體中應以此爲大戒。

以後打擊不執行紀律者更比打擊犯紀律者更嚴厲。信義爲執行紀律之圓滿道理,所謂鐵面無情、義不容苟、信不可失等等話,實爲執行紀律者百分之百的條件。今後我們一定對犯罪者予以相當之處分,就是犯了什麼紀律,一定要以什麼紀律來懲處,絲毫不容虧損。

此次七十三師營長黨金堂等四人之執行紀律,我們是萬分的痛心。我們愛同志之心很重,但我們愛紀律更重我們愛同志之心,只好在執行紀律之後表現,在執行紀律前不敢絲毫虧損其紀律。我願意大家喊幾句口號:一、紀律萬能,什麼不夠向紀律求。二、不執行紀律之害比犯紀律之罪還大。三、姑息養奸婦人之仁,是執行紀律的大障礙。四、鐵面無情是紀律的護符。五、愛同志的心重,愛紀律的心更重。六、愛同志須在執行紀律之後,教同志要在犯紀律之前。七、我們要無情的打擊不執行紀律的人。

一月十八日

執行紀律法義:紀律萬能。所有一切的不夠,皆能拿上紀律使之夠,所有一切的不能,皆能拿上紀律使之能,所有一切的不要,皆能拿上紀律剷除淨盡。唯損害紀律萬能的是姑息與寬縱,故失掉義的寬縱與姑息的仁慈,爲執行紀律之大障礙,亦即執行紀律者之大脆弱。此所以不執行紀律之害,較之犯紀律之害爲尤大。

一、凡任性、懦怯、敷衍、取巧等一切不良行爲,均須以紀律剷除。

二、恥不若人的進步動力,須以紀律培植之。

三、規律的生活,實幹的工作,均須在紀律中成就。

四、說甚是甚,做甚務甚,不容人不,能使人能,須憑紀律作規範。

五、革命人格,革命氣節,革命能力,革命智慧,革命器度,必須在紀律中陶冶。

六、樹立組織權威,表現組織效用,完成爲民愛民主張公道的政治效用與建立縣基能村本政治之政治功能,均須以紀律爲憑依。

七、攻滅敵、守殲敵的鐵軍,作戰效果必須憑紀律收穫。

八、申號訓令,六十講話,我們組織工作必作到的目標,與組織起來的組織領導,均須以紀律完成。

九、凡各個任務完成必須以紀律爲保證。

今後凡我同志,對不能完成任務者,均須本愛紀律勝於愛個人之理智,拋棄姑息與寬縱,以鐵面無情的大義,以愛人以德的仁慈,執行紀律增補,不夠的使之夠,不能的使之能,不要的使之去,以保證革命大業的完成。

一月十九日克難坡

出席政治會議席上紀律要嚴,但不許錯。

一月二十日克難坡

下午六時會見胡總司令宗南。

鐵軍委員的任務很簡單,責任上是不得上級的命令不副署退卻的命令,效用上是誘導實行命令。

一月二十一日克難坡

下午會見胡總司令宗南。

姑息的仁慈是執行紀律的最大障礙,鐵面無情的大義是做事成功的保證。

一月二十二日克難坡

堅強而不和藹則堅強易碎,和藹而不堅強則和藹易流。剛毅而不謙虛則剛毅易折,謙虛而不剛毅則謙虛易僞。

一月二十三日克難坡

今天必須將遊擊運動戰改爲陣地攻防戰。遊擊運動戰是爲打死敵人而找地方,陣地攻防戰是爲保衛地方而打死敵人。

一月二十四日克難坡

朝會講話:戰鬥精神。突擊團此次出去,必須目標要顯明,說法要簡單,做的要切實。這就是切實告他們說,今天我們要改變遊擊運動戰,實行陣地攻防戰,死守硬攻,並實行鐵軍委員制度,不得上級的命令不副署退卻的命令,一定要拿上瞄準打,死不退,不做俘虜,來保證達成攻滅敵、守殲敵的效果。

一月二十五日克難坡

手諭全體公務員:照章應做到的照章做到,是承辦者的責任;如照章做到還過不去,是我的責任。

一月二十六日克難坡

題贈溫子瑞麟:頭等主張才能網羅頭等人材。

一月二十七日克難坡

環境是困難人的,也是成就人的,全在自己。自己使他困難,就是困難人的;自己使他成就,就是成就人的。

一月二十八日克難坡

勿埋怨困難的環境,反爲環境所困;要迎接困難的環境,幸爲困難所成。

一月三十一日克難坡

因病休養,停止辦公。

二月一日克難坡

休養中。

二月二日克難坡

休養中。

二月三日克難坡

休養中。

二月五日

手批建議電報

現在進步的團體均有高強的作風,無論文武,人人能戰,個個敢戰,散則三五尋敵,聚則合力攻堅。我文武領軍衣領給養者二十餘萬,而能戰者僅十餘萬,此實不夠個進步的團體,應將四十五歲以上的人除外,其餘一切人員皆戰鬥化。云云。朝會報告,由執行部發動四首腦部籌劃辦理。

二月六日克難坡

離開做說理,就是文化水準;就上理說做,就是政治水準。

放低閱讀及使用文字技能的文化水準,提高不容人不能使人能的政治水準。

鄉村中會處理日常事件的能手,就是革命政治上的能手;但講堂上說的精彩的能手,卻未必是革命政治上的能手。

出席決幹會議席上維護組織紀律,實現紀律萬能。發揮組織功能,提高政治效率。

二月八日克難坡

非組織不能發生力量。組民組兵,爲政治之基礎。

二月九日克難坡

紀律是幫助人的意思,也就是不容人不的表現。

二月十日克難坡

爭時間是成功的第一條件。

二月十一日克難坡

病中感懷

一病纏身萬事休,光陰虛度古人憂。今生尚的幾多日,歲月何堪似此流。

二月十二日克難坡

對基幹大會預備會議全體基幹同志訓話:所貴乎組織的地方,就是以強大淨白是非人的中心力量,造成森嚴的環境,是愈嚴厲愈淨白。

二月十三日克難坡

革命的事功,必須革命的精神與革命的事務相合,始能有效。必須做甚務甚,做甚學甚,做甚會甚,做甚成甚。警覺的防範,迅速的處理,負責自動的想出方法來,深入徹底的完成事,這才能精神物質要甚有甚。

二月十四日克難坡

基幹同志第一次全體會議聯歡席上訓詞:今天是聯歡,歡什麼?歡的是人類強大淨白是非人力量之一部分的集體,聚集團結在一塊,表現出絕大的光。

二月十五日克難坡

春節贈各同志:我們愛護同志要十分盡力,但須在犯紀律之前。

二月十六日克難坡

基幹同志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詞:摧毀一切的障礙,克服一切的困難,領導廣大的羣衆,鞏固革命的場所,奠定復興的基礎,保障最後的成功。革命沒有誰能不能的道理。能與不能所差無幾。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世界上的頂成功者,如差一點即是世界上的頂失敗者。

提燈會上訓詞:表現整體秩序,發揚前途光明,活潑歡遊。

二月十七日克難坡

以恐怖與欺騙的手段拿起民衆,是一時的、勉強的,是失掉政治意義的。我們絕對不取。我們是要說服強制的,大義真誠的,公道仁愛的拿起民衆來。以壓制的放任的手段拿起士兵來,我們也絕對不取。我們是要拿上人情統馭,合理管理,賞罰嚴明,甘苦與共,主義團結,政治領導拿起士兵來。

二月十八日克難坡

基幹同志必須以實幹爲領導,以實幹爲模楷。

二月十九日克難坡

古人將嚴與寬比之火與水。火性烈,人多避之,故人受火之害小;水性柔,人多近之,故人受水之害大。

二月二十日克難坡

基幹同志第一次全體會議閉幕席上決心自述:無論如何危難,絕不放棄領導你們革命的任務。口號:我們今後必定共同進步,共同實幹,共同保證我們的存在與發展及最後的成功。我們共同注意身體的健康,共同保持精神的愉快。

二月二十一日克難坡

精神沒時間、空間,人生的意義就是改換精神。

二月二十二日克難坡

以處物之力,輔助表現處人、處事之力。

二月二十三日克難坡

勿爲邪說所惑,勿爲頑固所囿。

二月二十四日克難坡

革命的精神可與人類相輝,並可與地球相始終。

二月二十八日克難坡

對視察人員訓詞:一個好視察員,必須表現三等效用:第一等效用是憑識見,第二等效用是憑權威,第三等效用是憑技術。

三月五日克難坡

軍人及公務員妨礙村本政治,應嚴定重罪。

三月八日克難坡

欲在世界上使人看得起必須具備下列五條件:一、有恥不若人的民族心力。二、有爲公犧牲的民族精神。三、有做甚務甚的民族人格。四、有改進事物的民族創造力。五、有清潔與健壯的民族衛生常識。

三月九日克難坡

革命是力量,革命的力量是胚胎於革命的種子。

三月十日克難坡

告組政軍各級幹部:怕人民的不諒解,甚於怕長官的不諒解,一事不敢忽略;去村中的壞人,等於去瘡痍的腐肉,一人不敢放鬆。

三月十四日克難坡

出席朝會講話,勉首腦部公務員:人必有所志,志甚專甚,以表現此生的功能;人應有所作,作甚務甚,以表現人生的效果。

三月十五日克難坡

精兵簡政。

三月十六日克難坡

家屬處人處事馭下守則:

甲、處人:一、不輕易接受人的禮物,不專聽人的譽言。二、不說傲慢話,使人難堪;不說戲笑話,惹人輕視。三、不該自己應承的事,切不要輕易應承。

乙、處事:一、不叫到的地方不要到,不叫做的事不要做。二、不該自己作主的事,要請示了再辦。三、有關各方的事,該接頭的接頭,該請示的請示。四、自己聽到見到感到的事,該建議的建議,該報告的報告。五、臨事要三思,事有行不通,先反求諸已。

丙、馭下:一、用人要合情合理,不要以地位強人做不應做的事。二、自己能做了的事要自己做。三、不要時常認爲自己的對,不要過分責備人的不對。四、用人要捨短取長,不要專挑剔人的短處,掩沒人的長處。五、教導人要態度端方,言語懇切,方法適宜。六、不要當衆責人,不要過分責人,不要任性的縱人。

三月十七日克難坡

實行精密分工,效用競賽。

三月十八日克難坡

堅決淘汰。

三月十九日克難坡

三月二十日克難坡

勿使人材展不開抱負。

三月二十一日克難坡

規定目前基本工作:一、人人立一改進事物的志。二、用上大家的力量。三、建立閭據點。四、建立村政堡壘。目前效用工作:一、去村五弊。二、改善兵差。三、解除部隊困難。四、做到增種十畝地,增紡五斤花。

三月二十二日克難坡

手諭首腦部全體公務員:凡我同志,均應立一改進事物之志。使無一事一物負責改進的人,則不足治矣。人民幸福也纔有着落。自諭至之日起,由組政軍教各級主官,領導各機關人員,均立一志,以盡天職。

三月二十三日克難坡

手諭:如何減少自己的損害,增加敵人的損害,爲戰鬥指揮人之神聖條件。責成營長領導全營各鐵軍小組,討論七日,每營由營長定一人做一顆穀子,每星期上午將研究所得,報告全營官長,再由全營官長補充決定,分別教訓士兵。

三月二十四日克難坡

不間斷努力的人,終有結果。

三月二十五日克難坡

歷史上的成功者,不是憑的才幹,是憑的篤實。

三月二十六日克難坡

打勝仗就是首腦部的神聖任務。

三月二十七日克難坡

前方將士拚命流血,首腦部人員拚命研究,協助打勝仗。

三月二十八日克難坡

政治上除弊,急於興利。

解除人民的困難,集中改善兵差;解除士兵的困難,集中加大生產。

三月二十九日克難坡

立國十要解釋:

一、國魂:不作俘虜。愛國熱忱與見義勇爲的真精神,表現最確實莫過於不作俘虜。義之所在,慷慨以赴,毫無躲閃,毫無假借,且在立國最確實最緊要的戰場上表現之。全民能此,真乃國魂。

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1章 出版說明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
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1章 出版說明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