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

走了千里如同未動,仍是這個地球日光空氣。

疏通政民隔閡——升旗講話:政民隔閡爲行政之一大障礙,如此次統制軋花,原爲分良莠,去攙雜、選良種三事,完全是爲使人民種棉得到較優的收穫。而人民不明此道,反認成與人民種棉有礙,若章程有不合某地情形時,縣政府應據情呈請修正,不應置若無睹。

二月九日

五臺山上有草八百餘種,遊人不知也,地質家語吾曰:河東鹽池在十萬年以上,尚在幼齡也。鍊鋼廠鑿井穿石已三百餘尺,考其年齡在一千萬年以上,地球之年齡究不知多大,而人的歷史才數千年,造化誠一大迷也,然爲其所迷者受其迷也。

負責的前提——升旗講話:現代化的國家須百事俱舉,現代化的公務員須百事負責。要十分的變做官爲目的的舊心理爲做事爲目的的新心理。

二月十日

道理支配了政權是人類的光明,亦即是人類的幸福。

今文章則要通俗詳明——升旗講話:現在今文章則,不只人民有誤解,即縣政府區公所解釋亦有錯誤,仍系空文政治,此實爲現代化之大障礙。以後今文章則要通俗詳明,以期上下明白,免除障礙。

二月十一日

什麼也是個無盡,不只說不盡,而且想不盡。

怎樣才能成功——一、明確的認識——升旗講話:道理與需要爲人類生存之大道。所謂先知先覺者,知此覺此,身體力行者,體此行此。道理而不需要是不須爲,需要而不道理是不當爲。道理而且需要爲當時的主義。明確的認識此,而並立志爲此,斯爲成功之起點。

二月十二日

漸成不知不覺而成,漸敗不知不覺而敗。故須善積漸以助成,善防漸以杜敗。

怎樣才能成功——二、鋼的志氣膠的韌性——升旗講話:有了明確的認識,必須有鋼鐵的志氣,否則立志不堅,半途落伍,徒有認識而無成功。但有了鋼的志氣,仍須有膠的韌性,以護衛鋼的志氣,使之成功。因可以志不屈,不可行不屈,且非屈行不足以成其志。

二月十三日

過一日能有一日的事功,纔算有一日的結果。

怎麼才能成功——三、大無畏的精神——升旗講話:對象大而成功始大,對大的對象非有大無畏的精神不可,然非有小心謹慎的行爲不能成全其大無畏的精神,因可以志無畏,不可以行無畏。

二月十四日

人民之所需是食、衣、住、用、行與安寧,國家之所需是富強文明與進化。

怎樣才能成功——四、多數的同志——升旗講話:少數人不能成功的事,必須多數的同志。多數同志共同做一件事,必須多數人如一人,同一的認識,同一的行動,嚴整的紀律,堅固的團結,事事反求諸己,件件取得人心,繼之以恆的毅力,謙的態度,定可成功。

二月十五日

不矝,不持、不急、不怒。

應規定地方行政人員升遷辦法——升旗訓話:應速定地方行政人員升遷辦法,使村區科長等有升遷軌道。用人重經驗,升任以成績,始能將空文政治變爲實際。

二月十六日

懲罰人應先審查其原因,是情有可原,抑是罪無可逭,而後施行。

國識現代化——升旗講話:無論任何國家,欲立國於今世界,必須國家的行動現代化,始能造成合乎現代需要的富強文明。欲國家的行動現代化,必須政治現代化。欲政治現代化,必須國識現代化。

二月十七日

藉端訛人,與有錯不認錯,均爲社會咎人。

民族生存的領導者——升旗講話:離石縣人陳一德以祖產價值一千數百元盡數捐紓國難。在他個人急公愛國,實屬可嘉。在國家說,仰事俯蓄爲民生之要道,我因此未準他。不過就此次抗戰,國人及省民急公捐助一事,即可證明我們國家民族已漸漸向現代化的路上走了。只要政治上善爲領導,我們國家民族一定可以在今世界存立。希望晉綏全體公務員要振作,自負,做民族生存的領導者。

二月十八日

夢中不靖,即是心地不淨。

守紀律——升旗講話:近據調查,公務人員公館用人,對公安局傾倒灰渣污水規則多不遵守,這是一件極錯誤的事。一個現代的公務員,要自己守紀律,並且要約束用人守紀律。

二月十九日

站的愈高,危險愈大。

人才解決一切——升旗講話:一切的困難皆須人才解決,我們國家今日的困難解決不了,就是缺乏人才,應急速培植人才,以圖解除困難。所謂人才,是要心夠、識夠、氣量夠,非心夠不肯做,非識夠不會做,非氣量夠不能容人做。

二月二十日

能不露鋒芒纔是智圓。能不曲直道纔是行方。

作事與享受——升旗講話:人生的途徑,不外兩條。一條是上進的路子,就是作事,是人生觀上的光明的結果。在自己是負責,對人類是貢獻,個人如此是個人的光明,民族如此是民族的光明。一條是墮落路子,就是享受,是人生觀上黑暗的結果。在自己是自私,對人類是侵害。個人如此是個人的黑暗,民族如此是民族的黑暗。現在我們的民族確實偏於享受,這是我們的弱點,應該領導人民痛改此弱點。

二月二十一日

自然對自己如何是第三層,衆人對自己如何是第二層,自己對自己如何是第一層。第一層沒辦法不必說第二層,第二層沒辦法不必說第三層。

達目的——升旗講話:目的地必須不妥協,行的路徑,行的方法,可以妥協。因爲達目的非爭路徑與方法也。

二月二十二日

栽培—樹有曲直種則無,全在栽培有辛苦,百萬方里無量樹,如何盡成棟樑株。

如何能現代化——一、國識(上)——升旗講話:國識是國家政治行動的發動力,國識不能現代化,國家的政治就不能現代化。

二月二十三日

無頭尾的造化,造下無頭尾的事物,無論何事何物,不只是無從說起,而且是無從說盡。

如何能現代化——一、國識(中)——升旗講話:我們的國識,何以不現代化,就是受了二千年大一統的囿域,把政治上的責任心消滅,把競爭生存的意識消滅,反成了防範人民的政治,以祿位爲籠絡豪傑的工具,以嫉妒賢能爲子孫謀萬世基業的秘訣,完全成了保守不進化的政態,一盤散沙的人民。高級人民以讀書爲過程,以做官爲目的,一般人民以自私自利爲過程,以舒服享受爲目的,所以富強文明的事一做即得咎。即今日的抗敵救亡,使他人的兒子拼命大家通贊成,使自己的兒子拼命就不贊成。吶喊抗戰人人贊成,準備抗戰大家反對。因爲準備抗戰所辦的事完全與二千年大一統的習慣相反故也。

二月二十四日

器可使拙者巧,不能者能。則可使愚者智,不易者易。故理物貴制器,理事貴制則。

如何能現代化——一、國識(下)——升旗講話:我們要想國識現代化,就非痛改二千年大一統的習慣不可。欲改此習慣,非修正二千年大一統的是非不可。

二月二十五日

志是改善現狀的動力,人有改善現狀的志,現狀必能改善。人人應該有改善現狀的志,若有一個無改善現狀志的人,就是社會上的一分白耗。

如何能現代化二、政治(上)——升旗講話:政治要放在民間,現在的政治是知識界的專利品。政治的行爲,是奇物,不是用物,非知識界說不了。政治本人民生活上的領導,應該放在民間,使人民能說能做,成了普遍化,才能上了百事俱舉一齊總動員的現代化的路子。希望大家以後拿上老百姓的話說政治,拿上通俗的文寫政治,拿上人情中的道理處理政治。能如此,政治才能放在民間。

二月二十六日

應組織一改善生活狀況同志會,或改善一物,或改善一事,或改善一物一事的一部份。先由少數先知先覺者提倡之,漸漸使全體人民都成爲會員,都負起改進社會的責任,社會上一定有不可思議的進步。

如何能現化化——二、政治(中)——升旗講話:政治要負責任,對國家的富強文明,對外的禦侮睦鄰,對社會的正義公道,對無老之幼無幼之老的長養,對人類幸福的保障,對精神物質的進化,政治上通要負責,有一不逮,皆政治之咎。

二月二十七日

因成果自結,造因是人事,結果即是天命,人事與天命本非二致,所謂智者盡己,愚者待命。

如何能現代化——二、政治(下)——升旗講話:政治現代化,須實行法治,也就是民治。一個人作主是用個人的意見決定處理的方式,民治是多數人作主,非以法能使多數人的意見成爲一。這與古人所說“徒善不足以爲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是兩事,並不是除開人治說法治,是拿上法與人作一個治的軌道。

二月二十八日

錯——升旗講話:誰錯了誰吃虧,這是人事上不可易的規律。錯不能匡救人的錯,亦不能抵制人的錯,更不能制裁人的錯。只有對才能匡救人的錯,抵制人的錯,制裁人的錯。不能以不及挽救過量,不能以不及打擊過量,當然更不能以過量挽救不及,以過量打擊不及。只有以中才能挽回不及與過量,打擊不及與過量。

三月一日

以錢賺錢是罪惡,以身賺錢是正道。爲己賺錢爲利,爲公賺錢爲義。

如何能現代化——三、公務員(上)——升旗講話:公務員現代化,第一項將作官的心理變爲作事的心理。作官的心理是自毀毀人,作事的心理是自成成人。作官不作事的心理,是今日中國國家的要命病。作官的心理是怕多事的,是圖舒服的,是自私自利的,這是二千年大一統的遺毒。所以百般的維新,都是空話,多少機關等於虛設。今日列強環伺,危亡旦夕,非作事不能圖存,豈可冬葛而夏裘,自甘覆滅。

三月二日

向客觀的需要而努力,才能上成功的途徑。

如何能現代化——三、公務員(中)——升旗講話:公務員現代化,第二項負責任,辦什麼事必須負辦好的責任。如果把事辦壞要自責自恥,甚至於要自殺,這是現代化公務員必要的條件。

三月三日

社會上的需要,不一定是自己主觀的認識,要虛心考究。

如何能現代化——三、公務員(下)——升旗講話:公務員現代化,第三必須要有政務識見發動事,事務技術指揮事,工務技能完成事。

三月四日

人類需要的,只是個生存進化。

如何能現代化——四、國民(上)——升旗講話:志是事業的動力,現代化的國民皆須立個改進社會的志,大則改革制度,改革政治,小則改進一事,改進一物。現代的國家中,少一個有志改進社會的國民,就是國家一分的白耗。

三月五日

不能以沒志氣的人辦需要志氣的事。

如何能現代化——四、國民(中)——升旗講話:現代化的國民,必須有主張公道的毅力,與互助的熱忱。在憑團力生存團體進化的今日,非有主張公道的毅力,不能調節團結的離心力,非有互助的熱忱,不能發達團結的向心力。

三月六日

把握住現實推進,可日起有功。離開現實高喊是空想。

如何能現代化——四、國民(下)——升旗講話:今日百般事業發達,骨子裡有一個條件,就是責任上的信任。比方信任工程師簽了字才肯集股,信任會計師簽了字才肯放賬,信任報告的實在才能作處理的依據。現代化的國民,必須自己對客觀的一切確實負責任,才能應乎百般事業發達的要求。

三月七日

防錯是第一,補錯是第二。若不能防錯,必須要補錯。

古董及毒品——升旗講話:人類生存進化上不需要一切文化政治學識物質皆是古董,反人類生存進化者之一切文化政治學識物質即成毒品。

三月八日

非公道無以調劑人類的離心力,非愛人無以發展人類的向心力。

亂的造因——升旗講話:同一事實,同一法律之下,量刑甚爲懸殊,若在國事的主張上如此懸殊,就要大亂了。人民睹此現象就無法適從。一切亂的造因,是有權柄的人與有力量的人任意行爲。撥亂致治,必須有權柄有力量的人無一點任意的行爲,社會上尤須能制裁有權柄有力量的人,使他不敢任意,纔可去亂的造因。

三月九日

經的住風霜才能不凋,耐的住水溼才能不朽,故貧苦困人與富貴淫人,兩害相均。

改良公文——升旗講話:今日欲改變空文政治必須改良二事:第一減少公文,凡一切不要緊的、非事實的公文,應當一律減少。第二應多用指導式的公文,詳爲解說。

三月十日

心有二種:一爲發物的心,一爲朽物的心。心向外則發物,心向內則朽物。

經濟化的考覈與宣傳——升旗講話:今日的政治非十分着重經濟化不可,實現經濟化的政治,非經濟化的考覈與宣傳不可。無宣傳人民不肯做,無考覈官員不肯作。

三月十一日

國識是政治的水準,降低不容,超過亦不易。

走私心(一)——升旗講話:公務員是處理公務的,必須要公,非公得不到人民的信賴與同情。欲公非去了私不可,私是遮蔽公的,如雲彩遮太陽一樣,去不了私心,露不出公心。

三月十二日

人無生活技能,無論多大財產,生活上不能保險。

喚起民衆——升旗講話:總理遺囑上說“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衆。”這遺囑我們應當十分尊重,以爲我們救國的標準。當此國難當頭的時候,我們要喚起民衆的救國志氣,愛國熱枕,犧牲精神,負責的勇氣,主張公道的毅力,使中國得到自由平等。

三月十三日

建議與執行,難易有天淵之別。

去私心(二)——升旗講話:政治上負責的人,一定要無私心的人,有私心的人一定負不起政治上的責任。誰無私心,誰才能能負政治上的責任。

三月十四日

假果有用處,世人早不寶貴真了。

立志——升旗講話:志是事業的種子,欲有事業須先有志。自己有志才能找同志。自己無志找同志是自欺欺人。

三月十五日

財富是日積月累,知識亦是日積月累,事功更是日積月累。不放鬆日纔有月,不放鬆月纔有年。

黜陟賞罰——升旗講話:黜陟賞罰可以定政治程度的水準,並可以定人才上進的趨向。我們今日整頓縣地方行政,第一要規定黜陟當罰,尤其要詳確規定各級人員之升調辦法,使能專心致志,由作事的成績上求上進。

三月十六日

晉人長處在儉,短處亦在儉,儉於消費的支出很對,儉於發達的支出很錯。

如何拔取實際人才——升旗講話:以應試的文章授人官職,較之以辦事的成績授人官職,不如遠甚。一尚空文,一重實際。我們極應規定村長升區長、二等科員、徵收員、區助理員的辦法,一面鼓勵村長加強村政,一面拔取實際人才辦理行政,並可使人才到鄉間去。

三月十七日

勤於勞動不如勤於勞動的技能,笨工終日不如細工半日效果大。

民衆軍事化——升旗講話:加強力量絕不能走增加現役兵的路子,只有民衆軍事化之一途。欲民衆軍事化,不只是要民衆學習操法,並且要使民衆生活條件與打仗的需要相合。

三月十八日

已富不富,久富未窮,先窮不窮。未富先富,不富已窮,不窮大窮。

如何組織民衆——升旗講話:兵貴選鋒,民亦貴選鋒。我國積弱至今,欲組織全民實不易爲,只好以犧牲救國的旗幟組織心志較強的民衆,以作民衆之先導。

三月十九日

理智與感情離開之後,偏於理智是不會辦事的好人,偏於感情是不肯辦事的壞人。

守土抗戰——升旗講話:事實上是個弱國,以弱國的態度來處,是自己認識自己。事實上是個弱國,反以強國的態度來處,是自己不認識自己。自己認識自己是祥,自己不認識自己就是不祥。但要弱國也有弱國的地位,若他人不給我留弱國的地位時,我們亦只有拼命。我們守土抗戰,就是要保持弱國的地位。

三月二十日

志是事業的種子,國家民族誌的總和,即爲事業的總量。

第1章 出版說明第1章 出版說明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1章 出版說明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
第1章 出版說明第1章 出版說明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1章 出版說明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