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

一月一日

去年遺囑成廢紙,今年遺囑將何如(每年元旦日修改遺囑)。

遺呈

今日國家首要之事,爲決定國策。蓋國策爲政策之依據,若無國策,政策無由發生,則成爲圍磨政治,轉圈而行,純成維持現狀,應付來事,而處於被動地位,國事必致遺誤。若定有國策,依之而決定政策規定計劃,分年進行,全國始能一齊努力,政效亦可按日計功。回想九一八事件發生之時,蘇俄東部之無備,與我國同經過四年,彼已到堅固之地位。我則依然如故,非彼努力而我不努力,更非彼願圖存而我不願圖存,實乃有計劃與無計劃之關鍵。無政策即不能有計劃,無國策即不能有政策。

今日我國之國策應如何規定耶?國策之規定至少須有三十年之視線,不三十年不足以建樹國基。故今日規定國策應規定三十年防守國策,蓋非能防守不足以自存。

根據以上國策,應規定自力更生爲政策。今欲達防守之目的,非增加國力不可。欲增加國力,依人無成,非靠自力以更生不可。

欲達自力更生政策之目的,非集中人力,發展物力不可。欲集中人力發展物力,應作自力更生之施政計劃,分三十年爲五期,以六年爲一期,每期分爲兩小期,每年一小考績,每小期一大考績,六年一總考績。每期開始之前一年編訂本期進行計劃案。

計劃爲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爲達防守之目的,應本自身與環境先規定計劃之主要事件。

自身爲如何之自身耶?地大物博,利棄於地,尚未開發,人口衆多,一盤散沙,而未組織。此外尚有八事分陳如左:

一、受各國經濟侵略,每年入超五六萬,以致農村破產。

二、革命以來軍額擴張,人民負擔用於生產者少,用於消費者多。

三、歷年軍事未定,政治未上軌道,貪官污吏劣紳土棍之勒索,惡劣軍人之騷擾,人民不堪其苦。

四、無正確之國令,遂致學術左傾,偏於一邊,致使中學以上之學校幾無校無主張共產之學生,甚至有爲數甚多者。

五、軍隊系募兵制度,拿槍者多系貧民。

六、軍隊無組織,一盤散沙,易受煽惑。

七、有產業的人民不覺悟,且無組織,無防赤意識,亦無防赤能力。

八、自九一八以後,人民受日本之壓迫,予號召民衆奪取民心的好機會。

以上八事,或可以致窮,或可以致弱,或可以致亂,綜合言之,皆足以使中國易陷赤化。此外,政不合國,施不合政,上下壅而內外離,易致分裂。

環境爲如何之環境耶?茲分陳於下:

一、日本與蘇俄日本因工業發達與人口增加發生國人失業問題,不善謀改革幣制,自圖解救,乃以統制中國而謀出路。欲統制中國,非將蘇俄勢力驅出貝加爾湖以西,不能有把握,故日俄戰爭將不可免。日俄戰起,中國站在其戰線之兩側背。日本欲謀其左側背之安全不得不對中國謀分化。蘇俄爲謀其右側背之安全,不得不在中國伏赤線。以故中國遂有日本之國難,有蘇俄之國難。有目前之國難,有日俄戰時之國難。目前之國難,重在日本。將來之國難,重在蘇俄。

二、美國美國仍欲行其門羅自利主義。

三、英國英國亦將拋棄其東亞利益,不願捲入東亞戰爭漩渦。

四、國聯國聯則有名無實。

本上述自身與環境境應規定計劃之主要事件如左:

一、喚起民衆,組織民衆,訓育民衆,武裝民衆。將一盤散沙之民衆,變爲一塊膠石之民從,以集中人力。

二、實行物產證券,以開闢造產途徑。提進科學,以增進造產技能。將用什麼物無什麼物的國家,變而爲用什麼物有什麼物的國家。

三、實行土地村公有,以消弭赤化之根本空隙。

四、實行徵兵制度,以減少消耗預算,而增加建設預算。

五、規定合理的負擔,以平貧民之不平。

六、嚴懲貪官污吏劣紳土棍及惡劣軍人,以保障平民。

七、規定均權統一制度,以和內外。

八、嚴定公務員之遺誤罪、蠹國罪及人民之障礙罪,以增加進行之速度與強度,以免趕不及。

謹呈

國民政府

遺令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一月一日

爲訓令事,日俄戰爭恐將難免,戰爭一起,兩國均以中國爲逐勝地。日俄戰爭開始之時,即中國危急之日。但就全國而論,華北西北尤爲危急。華北爲日軍所必爭,西北爲俄軍所必爭。蓋不若此,日軍不能保其左側背之安全,俄軍不能保其右側背之安全。而華北西北尤以山西爲危急,日軍必欲爭取黃河向西爲防線。俄軍必欲爭取太行山脈向東爲防線,是山西有被日俄兩軍拉鋸蹂躪之顧慮。此種省難實堪畏懼。謀國貴在未雨綢繆,全省人民應早圖自存。自存之道,只有預謀發展自身之力量,臨事認識適當,處置適當。蓋日俄兩國皆強國也,可與協商,不可硬抗,但自身有一分力量,與人協商始能得一分效果,故應極力發展自身之力量。欲發展自身之力量,應向人力物力兩方面努力。人力方面應喚起民衆,實行土地村公有,消弭赤化之大空隙,以團結民衆,組織民衆,訓育民衆,武裝民衆,以集中人力。物力方面,應切實辦理實物準備庫,並須統制匯兌,全省人民一致節省用物,將所省之錢購買生產工具,以開發物力。望我全省人民,真誠努力於此,以渡省難,此令。

一月二日

調查之後知多少,統計之後能總核,百分比後知比率,熟思之中有妙法。

一月三日

策有源泉始資應付。料如明鏡乃能無失。

一月四日

背乎人情不足以處近,達乎人情乃可以處遠。

一月五日

無不能而謂有,虛不能而謂實,有無盈虛是事實。不能變無爲有,變虛爲盈,不足以度困。

一月六日

物的實質是一,物的效用可多於一。能善用其效用,少可抵多。說不如做,做不如樂做。

一月七日

日日是今日,日日有個明日。做上不離開今日,計上不離開明日,做甚甚成。做上離開今日,計上離開明日,做甚甚敗。

一月八日

東四省日本奪去四年,在人民上說增加五倍負擔,在其財政上說增加五倍收入。也就是增加五倍力量。即此一端說,將來亡中國者不需日本,滿州亦足矣。

一月九日

才小而志大必爲事所棄,能爲者不屑爲,屑爲者不能爲。

一月十日

人不夠,錢不夠,法不夠,不足以渡難關。

一月十一日

公務員做甚不務甚,對人民告說甚,人民不信甚,教人民做甚,人民不聽甚,焉能自強。

一月十二日

有所恃亦不可輕恃,有所依亦不可盡依。

一月十三日

定任期,定升級,定懲罰,道路始通,賢能與否自別。

一月十四日

授方任能,可坐而治。親理一切,勞而難治。

一月十五日

越是着急的事越要從容,因着急非特無益於事,且有損於事。

一月十六日

各有所見,即是各有所長。

一月十七日

總核要一包在內,一目瞭然。分管要條分縷析,微細不遺。必須有能總核的上級,始能促動下級之分管。

一月十八日

知人難,用人尤難。定策難,行策更難。

一月十九日

惡劣的環境是振興的機會,亦惟有振興能勝惡劣的環境。

一月二十日

應該努力成功,不該努力失敗。應該努力自救,不該努力自殺。世人知欲成功而努力失敗,欲自救而努力自殺者,比比皆是也。

一月二十一日

飾過是增過,認過是消過。愚人飾過,智人認過。

一月二十二日

利人人助,利己人離。仁者利人,不仁者利己。利人者智,利己者愚。

一月二十三日

事後趕不及,必須事前有籌劃。

一月二十四日

頂好的法子,要在次好的習慣上才能行。

一月二十五日

失中必顛,不節自毀。

一月二十六日

圖功應度德量力,就義不應度德量力。負責應度德量力,挽禍不應度德量力。

一月二十七日

事必躬親者,靠人則事不舉,舉不當。

一月二十八日

索計劃,專責成,嚴考覈,當賞罰,不事必躬親,事亦可舉。再能授方,舉亦可當。

一月二十九日

得其才難,使盡其才尤難。

一月三十日

雖在不能振作的勢頭上,亦非振作不可。不振作必滅亡。能振作,若非時不我與,必不滅亡。

一月三十一日

紀律是軍隊的生命,那個軍隊紀律不好,就是那個軍隊生命不保。

二月一日

知而不行,等於不知。行而不當,等於不行。

二月二日

不自用而用賢,緩於事而急於人。

二月三日

有力量,有道理,勿懼其事之難爲。

二月四日

道理是道理,力量是力量,但道理必須從力量表示,力量必須借道理髮揮。無力量的道理人不易從,無道理的力量終久必折。

二月五日

東家小兒不識虎,執杆驅虎如驅牛,是僥倖,要識虎擒虎。

二月六日

說理不必費氣,氣反掩理。

二月七日

人皆有機心,故機事不密則害成。密機不只要密於言,且要泯於形。

二月八日

主事者應急於人,辦事者應急於事。

二月九日

事之於心身,均有一益而暫益,一損而暫損者,一益而永益,一損而永損者。暫益當累積,永損當堅禁。

二月十日

不爲事物所激,應事接物始有把握。

二月十一日

過多之求,反使人不應其少。過高之言,反使人不從其低。

二月十二日

無權制裁說制裁的話,有損無益,有權制裁說制裁的話,不做制裁的事,亦是有損無益。

二月十三日

爲政抓不着要處,忙也無益。抓着要處,忙更有益。

二月十四日

時不至,善事亦得惡果。勢不夠,善意反種惡因。

二月十五日

法西斯主義,對內終必造成革命,對外終必惹起戰爭。

二月十六日

有殺人的機能,就要動殺人的心,但殺人可以致治,亦可以致亂。

二月十七日

話欲密勿說,事欲密勿做。

二月十八日

團體性是義務盡其在我,權利聽諸在人。自己的短處,誠懇歡迎批評。他人的長處,熱心求其指導。重組織關係不重人的關係,謀團體利益不謀自己利益。

二月十九日

政治是補助人類缺憾,發展人類性能的團力。

二月二十日

春夏秋冬謂四季,四季是寒熱,由熱而寒,由寒而熱,則成四季。晝夜早晚爲四時,四時是個明黑,由明而黑,由黑而明,則成四時。明黑寒熱各合而爲何物,不可知也。可知者則爲二矣。其餘四、八、十六,以至於無量數,皆二所生也,辨二始能辨萬。

二月二十一日

說出而不能做出,說出徒招譏。料到而不能預到,料到亦枉然。

二月二十二日

巨樑尚須柱扶,大廈亦要人多。

二月二十三日

凡事須兩好合一好,軍事必須善謀合善戰。

二月二十四日

什麼可怕,亦不如自己不明白可怕。什麼沒法子,莫若趕不及沒法子。

二月二十五日

十有九以上無把握的好辦法,不如有把握的次辦法好。

二月二十六日

人不對的話,十有九不接受,不可輕說。

二月二十七日

大事不可小視,但要小做。難事不可易視,但要易做。

二月二十八日

做衣服時,應先量身體長短粗細。選陣地時,應先估兵力大小。定工作時,應先算時間長短。

二月二十九日

決定者勿先發言。

三月一日

不易更改之事,勿輕決定。

三月二日

輕諾則寡信,輕決則易更。

三月三日

改過者吉,文過者咎,任過者兇。

三月四日

打仗是不平常的事,須不平常的人爲之。

三月五日

用人之所長,拙著成能。用人之所短,能者成拙。

三月六日

人皆器材,變化不易,只能就甚用甚。

三月七日

擾晉,不若如鼠狗,優勢若虎狼,此所以能南北奔馳萬餘里。

三月八日

五千分之一圖上戰術,在五萬分之一之圖上配備,每易漏空。

三月九日

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爲最中之戰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爲最利之戰術。節短勢險爲最強之戰鬥。局緊機圓爲最良之佈署。

三月十日

度人不可太壞,料敵不可太懦。

三月十一日

料敵不可不深,但不可撂了淺。

三月十二日

國家的政權與國家的事若影隨行。無論事如何難,政權即能解決其難。施行權解決不了時,呈請權定能解決之。今之當事者,不善用施行權,更不善用呈請權,故事多廢壞。

三月十三日

ωωω¸ тт kǎn¸ C 〇

亂世之人才多非分心,故公務員能者不爲,爲者不能,政治之能力每感薄弱。

三月十四日

天然是真的,存心是假的,但能久假亦是真的。

三月十五日

戰爭利地,鬥爭利器。

三月十六日

智不若專,巧不若精。

三月十七日

知己之錯難,知己之短尤難。

三月十八日

喜怒不形於色,深沉可,陰險則不可。

三月十九日

機事不密則害成,機人不密則。

三月二十日

過量之言失效,過幾分失幾分。

三月二十一日

古人說,禍由口出,駟不及舌,言玷難爲,三緘其口,斯皆戒言之不慎也。事成於行而敗於言,言雖慎也,尚鮮補於事,況其不慎乎。

三月二十二日

成事之言少,僨事之言多,慎言其爲學之始。

三月二十三日

言當適,適不易。故有慎戒緘之訓,然慎戒緘固爲戒不適也,過則並失其適。

三月二十四日

兵法雲十則圍之,倍則攻之,與其圍不住而行圍,不如攻的站不住而行攻。

三月二十五日

入耳之言始可言。

三月二十六日

先勝之戰始可戰。

三月二十七日

甘於爲匪,民之錯也。所以使民爲匪,政之錯也。

三月二十八日

政治上舍當時當地第一當爲之事而不爲,梟雄者乘隙造亂,假借正義,人才易受煽惑則國運危矣。

三月二十九日

交際間小節不周,亦可累大事。

三月三十日

用着時雖仇亦重,不用時雖恩亦棄,此等人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

三月三十一日

做事不夠二字最爲可怕。人不夠,賞不足以勸,罰不足以儆。方法不夠,忠無以濟事,勞無以成功。

四月一日

敢與能是正比例,能始敢,不能即不敢。

四月二日

巧言不如拙默。

四月三日

計劃是做的開始,做是完成計劃的經過,兩者不可偏廢。

四月四日

凡做一事,必須審明是什麼不是,夠什麼不夠。不是什麼是胡爲,不夠什麼是妄爲。

四月五日

不撂了淺,愈深愈好。

四月六日

偏者不可言全,淺者不可言深。

四月七日

願勞心的人多,願勞力的人少,亂。

四月八日

辦事以二,行事須一。若辦事以一則窮,行事以二則困。

四月九日

滿市的醫士治不了病,滿署的員司理不了事,病在學不上路,政不上軌。

四月十日

言愈費力,收效愈小。

四月十一日

熟路雖高山亦易,生路難平地亦難。故創辦之事,須先尋得創辦之人方可着手。

四月十二日

進不足以有功,退不足以蓄銳,是枉生。

四月十三日

事是人爲,人上若無辦法,事焉能有辦法。

四月十四日

緩事急人是醫病術,授方任能是衛生術。家庭殘忍真是禽獸不若。

四月十五日

不悟之言無益,不服之言有損。

四月十六日

人只應努力於現在,現在當行者行之,當計者計之。舍了現在,則無所爲矣。

四月十七日

自身之小事,重於他人之大事,現在之小事,重於將來之大事。

四月十八日

見到而不能做到,是勇不足。

四月十九日

知錯而不能改錯,是思禍未深。

四月二十日

平時不忙,臨時不閒。

四月二十一日

制敵人易,制部曲難。制部曲易,制自身難。

四月二十二日

求學要勿忘勿助,理事亦要勿忘勿助。

四月二十三日

處兩難之中只有獨立不懼之一途。

四月二十四日

以濟人之困而謀奪人之志,謂之劫志。劫物盜也,劫志亦盜也。人不之從,反之以惡。如盜人不從而傷人殺人,兩罪俱犯,不仁不智之甚者也。

四月二十五日

用人之長,短者亦長。用人之短,長者亦短。

四月二十六日

口哄人易,心哄人難。

四月二十七日

從易處做,難者亦易。從難處做,易者亦難。

四月二十八日

欲舉重若輕,須執簡御繁。

四月二十九日

堅柱頂在朽樑下,亦只能保其屋不因柱傾。

四月三十日

言之喻,不如不言之喻真。

五月一日

學不尚賢無實際,多少儒者枉救亡。

五月二日

今始悟,惡以益惡,善以啓善。

五月三日

輕事功,重語錄,儒道之衰也。

五月四日

責人以理且不易服,況責人以氣乎。

五月五日

雖欺我者,欺之以道,每不欲以欺繩之。

五月六日

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1章 出版說明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
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1章 出版說明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