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

非智無以知錯,非仁無以認錯,非勇無以改錯。知錯者少,認錯者尤少,改錯者更其少。

六月二十八日

事之不良處,無疑義的應當改良,但須知現在之不良即現在之自然,非費大力不易達到改良之目的,若輕輕爲之,即欲收改良之效,不可能也。

作其他嗜好敗家均有至限,惟賭博多大家產均能一賭輸之。

財產是身外的靠,技能是身內的靠。身外靠有時靠不上,身內靠何時皆可靠。無論有多大家產不可忽於學技能。

結婚以選與自己志向相同,以互相成就其志者爲第一義。敦厚醇樸以得善嗣者爲第二義。溫和巧能以整理家務者爲第三義。徒尚美貌者則無意義之可言矣。

六月二十九日

禍難之來,避重就輕,人之常情,但亦須智者,若非智者,欲避重而反更重矣。

法由上違終必壞,法由上守久必成。司法、行政、經濟三權鼎立,是將來的新途徑。行政無秘訣,就當時當地所需要者,腳踏實地爲之已耳。

智以知人,仁以處人,勇以勝人。不能知人無以顯人之長,不能處人無以彌人之短,不能勝人無以振人之懦。

六月三十日

家世盛時如強弩,此時不可不節制,凡自肆者一切皆須節制,以保餘力。此時不可不奮勉,凡便人者一切皆須奮勉。乘勢輸力,過此、強弩成末,雖欲輸節亦無力矣。

生時不可不慮到死後,有時不可不慮到無時,能時不可不慮到不能時,壯時不可不慮到病時,少時不可不慮到老時,恩時不可不慮到仇時,拒人求我時不可不慮到我求人時,奢求人時亦不可不慮到人求我時。

七月一日

勞動是人生的結果,努力是成功的要素。撂了物的學問是窮,撂了心的學問是兇。通情可以管人,察物可以管事。

資產生息下之佃戶短工,憑身力生活者,勞動終身,不得一住宅,應提倡建房合作社,利用農暇,合力建築,分年成宅,使人人得有住所。着志寬讀書之餘,研究組織方法,先由本村提倡。

平常人皆系私心包圍公心,欲用人公心作事,其結果頂好是個弛廢,否則私心氾濫不可收拾,非卡住人之私心利用之,不易收功。

七月二日

名利事功在外,不能隨遇而了。義在內可隨遇而了。故心着於名利事功,遇動搖其名利事功之時,心即不能不動。若着於義,無從動搖,故心可不動。富心不可不有,富己亦當富人。名心不可不有,名己亦當名人。利心不可不有,利己亦當利人。安心不可不有,安己亦當安人。此仁學也,亦即人道也。只圖富己不圖富人,只圖名己不圖名人,只圖利己不圖利人,只圖安己不圖安人,此不仁之學,亦即非人道也。孟子說: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此道即人道也。仁者得善果,不仁者得惡果,其理不爽。

七月三日

盡人而知之者常道也,常道不可違,違則兇。早苗得雨易長,旱樹移栽易活。人亦然,貧家子弟易向上,富家子弟易向下,故富家子弟非特別立志向上不可。

爲人留餘地,即是爲己留餘地。不爲人留餘地,即是不爲己留餘地。

凡事留有餘地,困難時容易過去。

七月四日

心以濟世,身以顯心,人當以強心濟世,強身顯心。

餘此次回村,知村中爲生產而死者多人,小兒因向來不善醫病死者亦多,餘體外祖父母之意,設一在左產兒醫院,以紀念餘外祖父母撫育之恩。治病審病之工夫當居制方工夫十分之八。主病者之效,又居醫生十分之八,故非有善主病者,不易有善醫生。欺人猶不可,何況欺神。求人猶有限,何況求神。不可迷信,在人者當惟人力是視。不可迷不信,在天者當惟天意是從。

七月六日

得中道者事長,積厚德者氣長。得中道須智,積厚德須仁。只圖修正人錯,而不圖修正己錯,不能處人。只能修正己錯,而不能修正人錯,不能理事。但必須先修正己錯,而後再圖修正人錯,人始服。無強壯之身體,即無偉大之事功。

七月七日

奉父命,願就荒山與村造林十萬株,謹遵命聘定技術員,作就十年造林計畫如左:

一、文山五萬五千二百株:計杏樹掌八千四百株,龍王堂九千六百株,棗圪塔一萬零八百株,泰石掌一萬二千株,曲石掌一萬四千四百株。

二、青山二萬零八百株:計大關山一萬三千五百株,小關山七千三百株。

三、鳳凰山二萬四千株:計石佛樑九千六百株,洞掌一萬四千四百株。

福壽山龍鳳嘴在內完成一萬株樹,爲民國二十一年,餘父七十二歲過壽紀念林,名爲壽林,亦爲村公有。

七月八日

人慾無邊,若不自行節制,天地猶所難容,況人乎。

處人當以熱熱的心,冷淡處之。作事當以急急的心,緩慢爲之。

七月九日

我無恩仇,惟公利害是判,利於公者仇亦重之,害於公者恩亦輕之。

爲善當勇,諾人須吝,懼不應也。利人的事能做即做,不必留餘地。利己的事,可止即止當留餘地。

七月十日

勞動當爲身體留餘地,身體是勞動的資源。過日子當爲疾病災害留餘地,疾病災害是人家之常事。自重人敬之,自輕人侮之。

七月十一日

積財不若積技,積技不若積功,積功不若積德。以善自處易,以善養人難。

七月十二日

人類間缺憾甚多,所貴有政治者,爲補救人類之缺憾。今之爲政者,每爲人類增缺憾,實有乖政治之道,良可慨也。

七月十三日

爲孝子難,爲慈父亦不易。得病容易去病難,養生要在平時注意。

七月十四日

計畫得當事過半矣,再能用人得當事可完成。能有適當之工作,再言勤。不吝適宜之花費,再言儉。

七月十五日

預字是做事的一位好師傅。凡事預則自然成之,失預費大力亦無以成之,故預爲人事之第一寶貴者,亦即人類之無上大智也。細觀世上趕不及三字誤盡多少事業。

七月十六日

但是花木均現媚,凡爲動物各具能。走上了走到亦不算的路子,是白走。

七月十七日

計算的筆頭下有金錢,有太陽,凡事能計算得當,能省錢,能省日。

七月十八日

多巧的辯駁,不如不言人諒解。多笨的說明,亦比不言人明白。

七月十九日

以謙和的精神與人共事,以自身說,五分智能可以收六分的效。以事說,原來順利愈順利,原來困難少困難。不知人不可以聯人,不知人不可以間人。

七月二十日

忠厚有餘,聰明不足,事業受損。聰明有餘,忠厚不足,人格危殆。以直報怨是對,以德報怨是好。對則能久,可往可來。好則難繼,可往而不可來。知過難,改過尤難,了過更難。

七月二十一日

無善無惡是心,有善有惡是身。是善非惡是心,是惡非善是身。爲善去惡是心勝身,爲惡去善是身勝心。身勝心身心爲二,心勝身身心合一。怎麼能教他合一,內者向外,外者向內。

七月二十二日

避避避,斷斷斷,化化化,是三步工夫。勉勉勉,續續續,通通通,爲一等事功。

七月二十三日

知之謂知之,不知謂不知,是知也。能之謂能之,不能謂不能,是能也。強知強能,自棄誤人。

七月二十四日

探一步的顧慮,方恐撂了當面的。過一步的希望,方恐阻住目前的。

七月二十五日

善用之財,能以發身。不善用之財,足以肇禍。

七月二十六日

擺脫開,擺脫開,粘惹上洗乾淨很不易。持的住,持的住,掉下去爬上來甚爲難。

七月二十七日

得意時要爲失意時留下餘地步。富有時要爲窮困時留下餘地步。

七月二十八日

本不隱故莫見乎隱。本不微故莫顯乎微。

七月二十九日

物之無奇不有,可見造物亦帶幾分逞能氣。

七月三十日

親自己的兒子是自誠明,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親侄子是自明誠,非存心固執之不可。

七月三十一日

日光、空氣、咬爛、睡足,是四位好醫生。

八月一日

一病纏身萬事休,光陰虛度古人憂,此生尚有多少日,歲月何堪若此流。

八月三日

與人共事,唯公道是最便宜的。這方面佔一分便宜,那方面至少亦吃一分虧。

八月四日

在喜怒哀樂未發時能養成箇中,發時始能得中節之和。未發時不中,發時如何能和。如未射之箭不正,射出之箭即不能中的也。

八月五日

有大需要時來始能成大事業。無大把持而去終難得大機緣。

八月六日

做事之目的在成,其原則要利。不粘不脫之謂利,成事依其仁,利事依其智。孟子曰:所惡於智者,爲其鑑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不鑑之智,始爲真智,方能利於事。爲政尤當行其所無事。

八月七日

越是急事越勿發急,發一分急反生一分障礙。

其言甘者,其心蓄有陰。

八月八日

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始有效果。若無諸己而求諸人,有諸己而非諸人,非特無效,且招反聲。

八月九日

以氣徵人激人之忿,以理責人咎人之慚。

八月十日

人因欲遂私心而發糊塗者,與之愈說明愈激其糊塗,反致嘵嘵不休以護其私,只有置其糊塗不觸其糊塗,另闢矯正之途。

八月十一日

心以格物,物以表心。心能格物,富強文明。物能表心,仁義道德。二者互相爲用,不可相離。心離開物心朽,物離開心物亂;心朽則貧弱,物亂則暴殆。

八月十二日

腦筋簡單的人,不可使之任複雜的事。

八月十三日

生爲完成死,生之日短,死之日長,不可以生累死。

八月十四日

金銀代值,資產生息之制度下,人類生活太不公平。人生不過七、八十,做工不過四十年,日得工資五角,年做三百日,不過一百五十元,尚不及千元之利息,甚有僅等於百元利息者。

八月十五日

心之效能,非借事物不能表現。離開事物之學問,是毀心之效能。

八月十六日

在公營事業董監會章程起章委員會特囑注意點十八條:

一、衆人的老子沒人哭,公共的錢沒人親,此爲公營事業之極大難關。今欲打開此難關,非找着能親公共錢的人不爲功。此固屬人的問題,然立法必須能使選出公共錢的人,親公共錢的人始能被選,此當注意者一也。

二、選舉制度,在選賢能。而賄選反爲事實,賢能之人非特賄選不爲,即運動選舉亦不屑爲之,與選賢能之意,適得其反。欲矯此弊,須知單一的選舉權易於受賄,絕對的選舉權易於行賄。此當注意者二也。

三、董事人數少,便於作事,亦便於作弊。董事人數多,難於作弊,亦難於作事。立法董事取少,使便於作事。監察取嚴,使難於作弊。此當注意者三也。

四、董事任期長,易於收效,亦易於作弊。任期短,難於作弊,亦難於收效。且公營事業規模宏大者多,計畫籌備均須時日,立法董事任期取長,監察取嚴,以期易於收效,難於作弊。此當注意者四也。

五、備人採擇,必以公心出之,因公猶恐人不納。以權斷事,每以私心出之,雖私亦以其權在我。故不經審查之施行權顧忌少,私心易於用事。經審查之施行權顧忌多,私心不易用事。直接的監察權易藉以要挾,私心易於用事。間接的監察權難藉以要挾,私心難於用事。絕對的制止權便於負氣行使,私心易於用事。相對的制止權不便於負氣行使,私心難於用事。此當注意者五也。

六、單式的施行權便於做事,亦便於作弊。複式的施行權難於作弊,亦難於做事。立法務使易於做事而難於作弊,始能事辦而弊不生。此當注意者六也。

七、以防弊說,事權愈小愈好,愈分散愈好,愈牽制愈好。以辦事說,事權愈大愈好,愈集中愈好,愈專一愈好。立法必須弊防而不礙於辦事,事辦而不至於生弊,權衡得中,始能久而不敝。此當注意者七也。

八、事不機密則害成,事不公開則弊生。立法必須防弊之事務求公開,機密之事務使不露,以求兩適。此當注意者八也。

九、使當事者做事不掣肘,事始能進展,作弊難隱瞞,事始不毀敗。使做事不掣肘須假人以權,使作弊難隱瞞須察人以密,此當注意者九也。

十、事之發展方面,煩瑣的干涉,不若定其績,考其成,人樂效力。事之防弊方面,若放任日久,弊己積成,毀人敗事,挽救莫及。此當注意者十也。

十一、欲人做事,當使人興致勃勃。監察寬疏,固易鼓人興趣,但易使事敗壞。欲事有成,當使弊病毫無。監察嚴密固易防事敗壞,但易使人敗興。立法必須寬嚴得中,事始能發展而無弊病。此當注意者十一也。

十二、人是有私心的,在公設職用人爲做事,每每任職人員有施行權者易營私舞弊,有監審權者易假公濟私,古今事之敗壞於此者,幾盡然之。立法必須防其私心用事,事業始能不受私心之殘賊。此當注意者十二也。

十三、人是有好名心的,若鼓之有道,勵之有方,能使之有功必獎,有過必罰,則任職人員必盡力從事。古今事之成就者,莫不由此,立法必須於此明切規定。此當注意者十三也。

十四、公營事業之賠賺,須與經營之人發生關係,賺應重賞,以鼓勵從事者之精進,賠應負責,以戒從事者之敷衍。但賞之輕重,責之大小,應定適中。此當注意者十四也。

十五、待人以君子,君子固應然,小人亦勉之。防人以小人,小人固應然,君子亦樂從。立法待人要尊重,使君子得以容,防人要嚴密,使小人有所憚。此當注意者十五也。

十六、百年的事業由日做成,考覈督促不可遺了日,當規定適情監進之法。極大的弊病亦由日做成,檢察防範亦不可遺了日,當規定嚴密監督之法。此當注意者十六也。

十七、公營事業成功難,保持尤難。欲繼續不壞,須民衆間有人負責,並須不受政局變化之影響。董監會之設,即所以達此目的。立法應本斯意規定董監會之權限與修改章程之手續,以期能獨立不敝。此當注意者十七也。

十八、凡事有寄託始有根系,公營事業之缺點在無寄託,惟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衆目所注怯爲詭弊。董事不管經理,經理必作弊。監察不管董事,董事或支薪不問事,或假權圖私利。人民不管監察,監察或形同虛設,或濫用職權,必須使全省公民認識此,注意此,愛護此,並養成爲此主張公道,雖有犧牲亦在所不惜之精神,公營事業始有寄託。此當注意者十八也。

事功之盡其在我者當十分重視,若聽諸在人者須棄若敝屣。

八月十七日

賢能是人類之稀罕,庸拙是人類之平常。自責要以賢能律之,責人要以庸拙寬之。

八月十八日

事之所當言,可自動的言。心之所欲言,須得機而言。

八月十九日

能幹與可靠相輔而行,能幹而不可靠,能幹無所用,可靠而不能幹,可靠無所顯。

八月二十日

心不現於言易,不現於面難。

八月二十一日

非變成做什麼的學什麼之學制,科舉教育不易打破。

八月二十二日

治水當順水性,治人當順人情。

八月二十三日

智惡其鑑,又惡其巧,鑑與巧皆行不通。

八月二十四日

心苦者其詞甜。

八月二十五日

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1章 出版說明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
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1章 出版說明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